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第一个有同时期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一次创业”;第二阶段是“早期商业”;第三阶段是“商朝晚期”,17世纪代代相传至31位国王,持续500多年。
商族,即商的祖先,是崛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相传其始祖齐与禹同时代。商汤,夏商朝的君主,在明条之战中领导商朝消灭了夏后,并在渤海国建立了以“商”为国号的商朝。
南玻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武强镇和高辛镇一带。商都位于博之南,绥水之滨,东临茫荡山,北依蒙渚泽,扼陕西,控淮海,是一代名将。
唐城在古商朝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南博由古商朝的都城变为商朝的第一个都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世治曾考证“渤”为商王都城,与“京”同义。在商人眼里,“博”是圣地。古代有很多地方叫“伯”,后人根据地理方位称商丘伯为“南伯”。
位于睢阳区的商都南博,是一代名城,东临茫荡山,北依孟主泽,扼陕西,控淮海。据史书记载,商族兴起于黄河下游,其始祖因治水有功,被舜封为子时。从齐到唐,有14代。夏朝建立后,商龚贤是夏朝的属国。随着商族势力的日益壮大,逐渐成为冠军。商先民在夏前后迁徙,寻求发展机会,试图取而代之。
至于“自约”,指的是商族的迁徙史。史学界对八运的发生地有诸多争议,但在“唐始居亳”问题上已达成共识。据古书《竹书志》记载,自唐代以来,先后有十位君王在亳建都,直到迁都陶(即今郑州附近),或盘庚迁回亳。
商丘古城南约25公里的睢阳区武强镇北部的一个村庄,建起了18米高的平台,比商丘古城西南3里的魁拔台还高7米多。这个村子现在叫南博村,这个平台就是唐王台,是商朝开国皇帝商汤的都城南博的土地。唐王台有81级台阶,以99为号,台阶自下而上逐级升高进入大门。拾级而上,面向我们的大殿是唐王殿,殿内供奉着唐王的塑像。
正殿东西壁上绘有八幅彩色壁画,歌颂了唐的功绩。分别是:唐助农、复仇、唐伐、唐灭夏、唐经商、以仁治国、三面开网、桑林祈雨。戏台东面有比干殿、钟楼、东门。戏台西面有巍子厅、鼓楼和西偏门。正殿东西两侧分别辅佐商汤左右丞相:钟过、伊尹雕像。
金杜舆《春秋释》云:“宋、商、商丘三地,梁国绥阳郡也。”张汤守节的《史记正义》、《道史》、《国名史》、《括号书》都继承了这一理论。
辞海:“商,古地名。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商朝祖籍。”
陈对殷墟甲骨文的总结:“甲骨文中的商丘商人,在今商丘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