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汉武帝征伐西域,汉武帝西征最远到哪

汉武帝征伐西域,汉武帝西征最远到哪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207 更新时间:2023/12/19 6:34:49

远征大湾的原因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汉武帝的诸多事迹使他在今天也招来了各种各样的非议。在这些事迹中,远征大元(yuān)是不得不提的一个。一般认为,汉武帝为了得到传说中的血性宝马,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两次远征,不仅把数万汉家的灵魂带回了外地,而且极大地损耗了汉朝的国力,给他留下了千古骂名。那么,汉武帝讨伐大宛,不就是为了得到一辆血淋淋的宝马吗?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真的是一匹马引发的血案吗?

事实上,在汉朝强势介入之前,西域一直是匈奴的“后花园”。早在茅盾汗时期,经过多次战争,西域各国都臣服于匈奴。《汉书·西域传》记载:“匈奴在西域每日设仆从、都尉,统领西域,向各国纳税。”也就是说,西域属于匈奴人的领地,匈奴人通过设置仆从和校尉来管理西域,并向各国收税。除了税收,他们还被迫在匈奴出兵时出兵相助,充当马前卒。

在西汉初的多次汉匈冲突中,匈奴军中总能看到西域士兵的身影。正因如此,汉武帝为了尽可能孤立匈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希望利用匈奴与他们的矛盾,拉拢一些国家与汉人结盟,共同进攻匈奴。虽然张骞最终未能完成使命,但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各国开始了解汉朝,双方的经济往来也日益加深,这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匈奴对西域的控制。

大漠北战之后,随着自身实力的急剧下降,为了重整旗鼓,匈奴不得不依靠西域的力量来恢复元气。在这种情况下,很明显匈奴人是极其不愿意看到汉朝和西域诸国打得火热的。为此,他们多次派兵拦截、追杀汉使队伍,甚至鼓动陇西一带的羌人与汉作战。丁原五年(前112年),匈奴的灭亡达到了高潮——丝绸之路被切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久后,远征大湾的计划正式发布。

大宛是中亚的一个古国,位于帕米尔高原西麓,锡尔河中上游。这个国家生产的宝马世界闻名,尤其是血性宝马。这种马有惊人的耐力和速度。它不仅能日行千里,还能汗如雨下,汗如雨下,所以被称为“血性宝马”。早在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他就得到关于大宛和血马的情报。汉武帝听说后,为了引进好马改良汉军马匹,以与匈奴铁骑抗衡,派使者带着女儿到大湾讨要马匹,但遭到拒绝。

其实大宛拒绝武帝邀请的原因是,毕竟血马是宝马,数量不会很多。在大湾也是珍贵的马种,何况是种马;第二,当时匈奴在西域还是有绝对话语权的,大宛担心亲近汉会引起匈奴不快。毕竟汉朝离大宛很远,离匈奴很近。如果你惹恼了韩,麻烦不会马上就来;能惹怒匈奴,被胖揍也是分分钟的事。

被拒之门外,汉武帝其实并不生气。但恰在此时,随着匈奴对丝绸之路的破坏愈演愈烈,大宛也抱着趁火打劫的心态参与其中,多次袭击、杀害汉使,抢夺财物。结果汉武帝终于忍无可忍,下令汉军攻克大湾。远征虽然困难重重,但既然大宛是在挑事打架,那就只能是虽远必诛。

远征大湾第一战

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武帝以李广利为第二师将军,史昭为军帅,王惠为导(这不是马邑之围时的王惠),李铎为校尉,骑军六千,要赎自由的罪犯数万,攻克大元。

李广利之所以当统帅,是因为这个人是汉武帝宠信的李夫人的弟弟。因为李夫人,武帝想让李广利借此行积累战功,所以选他率军。由于汉朝大将赵破奴率领区区700骑兵攻破楼兰,西域各国都被汉朝视为不堪一击,加上他之前战胜匈奴的战绩,这次远征笼罩在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中。

然而,俗话说,骄者必败。李光利一出发,就发现情况和他预想的完全不一样。沿途的西域诸国,看到汉军的军力,都没有颤抖。反而不以为然,拒绝为汉军提供补给,导致汉军沿途缺水缺粮。

李广利无奈,只好率军进攻一些较小的城市,以此来掠夺城内物资,但这大大浪费了汉军的精力。等到汉军到达大湾边境时,他们都已经饥肠辘辘,筋疲力尽了。李广利入侵大宛边陲小城城,却连续数日伤亡惨重。无奈之下,汉军只好调兵遣将,征大宛也以虎头蛇尾告终。

远征历时近两年,汉军损失十分之八却一无所获。消息传来,武帝大怒,下令李广利不得入玉门关东。李广利吓坏了,只好留在敦煌等待后援。

远征大湾再战

太初二年(前103年)夏,汉武帝下令赦免愿意从军赔罪的俘虏,连同边境县、国的士卒、民夫、拷问官数百人,全部交由李光礼指挥,然后大元招安。事实上,就在年初,赵破奴的卓业侯部被匈奴打败,他的两万多骑全军覆没。因此,有许多朝臣不赞成远征。

但汉武帝认为,如果连小宛都不能投降,不仅有损汉室朝廷在西域的声誉,还会让匈奴轻视汉室,发动新的攻势。于是,武帝把反对者全部下狱或革职,强迫全国动员。考虑到上次远征时沿途物资匮乏,汉军先后征集了10万头牛和4万匹骡马用于运送军需物资。一时间,从关中到敦煌,车马相连,旌旗招展,物资运输络绎不绝。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汉军于第四年(前101年)再次踏上征程。由于汉军人数众多,声势浩大,西域各国知道大汉真的来了,不敢对汉军有任何抵抗。汉军一到,就纷纷打开城门,为军队提供食物和饮用水。只有轮台城(今新疆轮台县东南)抵抗汉军,遭到汉军攻击,被屠杀。此后西域各国震惊,军队一路无抵抗。

几个月后,汉军顺利到达大湾边境。为了保证后勤,李广利留下大部分兵马守卫辎重和补给线,带领三万精兵进城。大元军出城作战,战败而走,回城自卫。李光利吸取了教训,不再与之纠缠,而是绕城而走,直奔山城大湾。汉军到达你山后,先切断城外水源,然后包围,四面出击。经过40天的连续猛攻,虽然城池未破,但贵山军民伤亡惨重。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里发生了内讧。主张亲汉的大宛贵族,怨恨国王不肯献马,抢劫汉使,酿成大祸。于是起来惩罚他,把他的人头送到汉营投降,说如果汉军投降,全城解除武装,城中的好马由汉军挑选。如果汉军不允许,杀光所有好马,与汉军战斗到底。

就在这时,汉军的斥候(侦察兵)发现,救援康州大湾的部队近在咫尺,城内有人挖井取水,饮水不绝。李广利与人商议后,认为汉军久攻不下,疲惫不堪。如果不准投降,大宛就会坚守城池,在外舒舒服服,汉军就会陷入内外外交,一败涂地。

鉴于此,李广利允许大宛投降,并让亲汉的大宛贵族不知蔡为王。大宛给汉军提供粮食,让汉军选马。汉军挑选了几十匹一等马,三千多匹中下层马带回中国。其实后来被汉军发现,大万马速度快,但身材苗条,承重能力差。所以将军打骑兵,更喜欢选择粗壮的马,但是速度退居二线,这也是中国古代血马消失的重要原因。

大湾探险的意义

汉军第二次远征大湾,前后用了近四年时间。汉军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由于连续战役后无法休息、李光礼对士兵缺乏同情心等因素,最终回国的只有一万多人。虽然牺牲巨大,但汉军攻克大宛,对西域各国影响巨大。各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长安,作为汉朝的人质和附庸,从而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此外,大宛被灭后,汉廷在敦煌至帕米尔的沿途设置驿站、营寨、烽火台,派兵把守,并在轮台、楼兰等地开垦田地,为前汉使臣和商队提供水和食物,从而使汉与西域的人员往来不断,大大加深了双方的交往。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角度来看,这一意义怎么称赞都不为过。

远征大源是真的,虽然汉军打的旗号是为了获得一辆血淋淋的宝马。但实际上,这次远征是汉朝“西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战略的角度来看,攻克大湾没有错。在汉与匈奴对峙,西域依附于匈奴的大局下,如果汉朝不选择一个西域国家“以身作则”,一旦匈奴获得整个西域的支持,将会给汉带来很大的麻烦,汉军在河西、漠北付出的鲜血就白费了。

通过破大宛,使西域臣服,不仅可以避免汉朝被夹在匈奴和西域之间的窘境,还可以极大地孤立匈奴,确保达汗边疆的安全。如果没有武力作为保障,谁会真的只靠德行投降呢?正因为如此,出兵讨伐是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此外,此后,汉朝通过在西域驻军和屯田,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为汉末宣帝时期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汉武帝在战略上取得成功的同时,在战术上也使出了一系列花招,其中用人不当是最重要的一点。李广利不是统帅,他的军事水平不仅难以与卫青霍去病相比,而且与赵破奴、李希、公孙贺、吕伯德等也相差甚远。以此人为大将,只能让汉军遭受更大的损失。

此外,与两次远征数年的人力成本、上亿国家经费的消耗和数万将士的牺牲相比,汉军在战场上取得的成绩显然太微不足道了。正所谓“利在千秋,罪在今朝”,这大概就是征服大宛最终成为汉武帝浪费人钱财的一大罪状的原因。

更多文章

  • 汉武帝经略西南夷的历史地位,汉武帝在西南设郡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武帝经略西南夷的历史,秦汉历史

    汉武帝在《史记·西南夷列传》、《司马相如列传》、《大宛列传》中记载了西南夷的开放。回顾《史记》、《汉书》中的相关记载,可知汉武帝曾经数次治理西南夷,治理西南夷的大规模活动有三次。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派唐萌使夜郎,拉拢夜郎、侯多通,封他为郡。然后命召邛、若,在其地设太师及十余郡,属蜀郡。后来

  • 秦始皇陵兵马俑背后的故事,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资料来源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主人是谁,秦汉历史

    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当它被挖掘出来时,引起了世界人民的注意。这是秦始皇陵的埋葬坑。秦始皇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他不仅统一了世界,还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他的各种成就我在这里不想多说。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距离陵墓东面1500米,距离有点远,但是秦始皇陵很大。所以,这个距离不算什么。兵马俑的

  • 汉武帝灭卫家,汉武帝灭卫氏朝鲜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武帝灭卫满朝鲜之战,秦汉历史

    威满朝鲜简介汉高祖刘邦时,燕王卢绾背叛汉朝,投奔匈奴逃亡。魏曼也和他一起去了,带了一千多名游击队员进入朝鲜半岛。后来,魏满在战国时期召集齐国和燕国的逃兵组成军队,推翻了古代朝鲜的英俊国王(哀王),并获得了古代朝鲜的首都王显成。魏满即位,史称魏满朝鲜。魏满朝鲜建立后,控制朝鲜半岛北部,西汉时与颜地毗邻

  • 秦始皇生前发生的怪事,秦始皇生前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生前两大奇异预兆,秦汉历史

    纠正秦国原来的美被六国鄙视了几百年。虽然一代又一代英雄辈出,可惜半途而废,道路坎坷,风雨飘摇,改革独立19年来进步很大。秦人千万不要自满,克服一切困难。未来无限,团结才有希望。商鞅变法,不顾任何阻碍,克服一切困难,前途无限,是一个勇敢的秦人。大秦,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至关重要的帝国,被秦始皇统一,使四

  • 刘邦凭什么打败项羽,刘邦为何能打败项羽呢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邦为何能打败项羽,秦汉历史

    楚汉之争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勇敢加冕三军的西楚霸王项羽,最后却被出身无赖的泗水馆馆长刘邦击败,不禁让人唏嘘不已。但是,项羽是怎么输给刘邦的呢?这还得从刘邦耍项羽的聪明绝招说起。公元前206年,率军进入咸阳城的刘邦,却不见一丝笑容。因为此时得知消息的项羽率领四十万大军在鸿门与刘邦对峙。面对楚霸王的40万

  • 鸿门宴中项羽为什么没杀刘邦,鸿门宴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作文800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鸿门宴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秦汉历史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梦想秦朝长盛不衰,没想到二世亡了。当时各路义军以楚怀王为首,一致认为第一个进咸阳的是知望。项羽军队最强,必然拿下咸阳。没想到在函谷关遇袭,让刘邦率先破咸阳。项羽大怒,连当阳军取函谷关,引四十万大军杀向洪门。因为怀疑刘邦居心不良,就邀请刘邦参加一个宴会,就是流传千古的“鸿门宴”的故事

  • 大将军韩信多少岁死的,韩信的大将军相当于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将军韩信究竟死于谁人之手,秦汉历史

    韩信死前并没有亲口承认谋反。据《史记》记载,韩信似乎确实和陈毅讨论过谋反的事。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他当齐王的时候,有实力对抗刘邦和项羽,却造反无兵无将,真是玩火自焚。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韩信的“谋反”是被陷害的,而司马迁用的是屈笔,说的是愿不愿意。临刑前,韩信说:“我后悔没有用蒯通的计策,被女儿骗了。

  • 细说中国历史36大悬案书籍,中国古代十大历史悬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十大历史悬案,秦汉历史

    我们通过史料发现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古墓;通过一些文学书籍,我们发现了古代人生活的轨迹。但是,我们毕竟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所以很多问题还是一个谜,只能猜测。今天就来说说十大至今未破的历史悬案,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中国历史十大悬案之一西周九鼎九鼎是中国的代名词,是王权至上、国家统一繁荣的象征。夏朝、商朝、

  • 秦始皇到底有没有焚书坑儒,秦始皇以什么罪名焚书坑儒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揭秘:秦始皇只“焚书”未“坑儒”,秦汉历史

    先说焚书:《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我请史家把除季芹以外的东西都烧了。那些不做博士官就敢把“诗”“书”藏在世界上百种语言里的人,要小心提防。有的敢讲“诗”“书”,弃市场而去。过去不是现在,家庭。那个知道该做什么的官员犯了同样的罪。接下来30天不烧,就是一座城了。不去的,医学、占卜、植树之类的书。欲

  • 汉武帝的用人策略,汉武帝用的人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武帝的用人哲学,秦汉历史

    汉武帝作为千古一帝,对中国影响很大。所有的事情都改变了中国,比如丝绸之路,匈奴的北征伐,对儒家的独尊,盐铁的垄断,领土的扩张。可以说,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是一个具有长远眼光的超级军事家。众所周知,古今中外都有一个共同点。任何一个领导想做事都需要两样东西,财权和人事权,尤其是后者。汉武帝也是如此。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