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夏朝时期的疆域,夏朝行政区划图

夏朝时期的疆域,夏朝行政区划图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200 更新时间:2023/12/22 23:41:57

夏朝是部落城邦联盟向封建国家过渡的时期,所以没有明确的疆域。夏族和其他部落城邦的关系就像是宗主国和朝贡国,但有些国家是被夏族分封的,就像是诸侯国,所以他们的影响力只能用势力范围来表示。

这一时期的行政区划是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也就是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建立开始的。

一个国家的出现是行政区划形成的前提条件。原始社会,人们按照氏族、部落生活和生产,不需要行政区划,也没有地域划分的概念。正如《礼记·李云》所说,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私有制逐渐出现,产生了阶级和国家。

统治阶级为了保持其统治地位,有效控制被统治阶级,需要实行分区和分级管理,这就导致了形成各种行政区划的可能性。但是,国家产生的同时出现行政区划并不是必然的。

有的同志认为夏朝的“地方行政区划”是在原始公社部落基础上形成的“小国”或“方国”;“商朝的行政区划采用分封制的形式”,这是错误的。夏商周没有完善的地方行政体系,当时不可能对全国进行全面的行政区划。无论是“方国”还是“诸侯国”,都是独立的国家,与夏商周的关系只是松散。春秋以后,郡县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开始。

中央皇族血缘上有宗法,政治上有分封,经济上有朝贡,大致构成了夏朝的核心疆域。夏季起于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交界处,南至湖北省北部,北至河北省南部。

这个地区的地理中心是偃师、登封、新密、禹州。当时夏的势力扩展到了黄河南北,甚至到了长江流域。夏初,夏族主要居住在山西中南部的河内地区,沿分水、河流向东南移动,最后到达河南中部的伊、洛河流域。《国语商》说“伊洛昔日疲,死于夏”,可见伊洛河对夏末都城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的九个行政区划

夏朝的行政区划采用九州制。据《尚书·龚宇》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将中土分为冀州、兖州、青海、徐、禹、杨、荆、梁、雍,并从九州攫取金属矿石铸造九鼎,作为国家权利的象征。因此,“九州”成为中国国家的代名词,“丁琪媛”的意思是。“龚宇”九州划分如下:

1.冀州,右有碣石,入河三面隔河,是各州朝贡道路必经之地。今天的山西,河北省和辽西。

二、兖州、济浮、罗,溯河而上。今山东西部,河北东南角。

第三,青州,浮于文,达于济。今天泰山以东的山东半岛。

四、徐州,浮于淮、汜,溯河而上。淮河以北的江苏、安徽、山东南部。

5.扬州,沿江临海,直抵淮泗。江苏、安徽、浙江和江西北部,淮河以南。

六、荆州,浮于河、陀、钱、汉,余罗,至于南河。今湖北,湖南衡山以北,江西西北端。

七、禹州,浮于雒,溯江而上。今河南、湖北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角。

八、凉州,浮于潜,逾勉,入魏,乱于河。现在的四川和陕甘南端。

九、永州,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必在渭河。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九州称之为大禹的行为,其实是对战国时期天下划分的一种推测。夏朝处于起步阶段,政治辐射一般不会离开都城腹地。在都城之外,通过氏族制度建立国家和通婚联盟而达成关系。因为领域狭窄,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由单一的中央政府来划分行政区域。

本世纪以前,一般认为夏商周有十二州、九州、五福等行政区划。最典型的例子是《汉书·地理序》中说:“昔黄帝年间,万里作,画田分州。.....被淹,项陵,天下分为十二州,使于统治之。

水土皆平,九州更作,五衣列,土为贡。“也就是说,黄帝有国体的时候,尧因为洪水把中国分为十二州,在禹治水以后改为九州,再把中国分为五服。其实夏商周所谓的“十二州”、“九州”、“五服”都只是传说。

更多文章

  • 少康中兴的典故出自哪本书,少康中兴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少康中兴的典故,夏商周历史

    后羿死后,为了防止夏后势力的复活,韩傕命令手下的部队“杀来倒水斩寻之,灭夏后之相”。然后封于郭(今山东省叶县北),封于葛(宋郑间,约今河南省中东部),控制东部。韩傕攻杀后羿时,妻子后金逃到鲁西南的娘家,生下一个遗腹子邵康。邵康长大后当了牧羊人(一个牧羊官的头)。不久,在水的追击下,逃到右玉,当了牧羊

  • 太康失国是成语吗,太康失国是真实历史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太康失国的典故,夏商周历史

    禹治水有功,受到尊重,老舜按照惯例把权力让给了禹。于是侯钰成为继五帝之后中原地区最大的领袖。他的家族,夏后氏家族,成为了无与伦比的贵族。禹老的时候,本来打算按照退位制度把领袖的位置传给一个叫的大臣,但是不幸早逝,没能登上王位,于是禹打算在发明了凿井技术的伯夷禅。而禹的儿子后起依仗家族形势,提出了“皇

  • 皋陶之刑也,皋陶之刑读音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皋陶作刑的典故,夏商周历史

    皋陶刑是指虞舜时期对黄帝以来(即宗法社会建立以来)的原有刑法进行系统的修订,并在原有“象刑”的基础上,制定了“莫”、“措”、“抚”、“大弼”等几种刑种,为以后的奴隶制五刑奠定了基础。此外,流放被视为五刑中的“刑”,鞭笞为官刑,拍打为教刑,黄金为赎刑。根据《尚书·尧典》和莫的记载,可以看出刑的内容是:

  • 夏王朝诞生的条件,夏王朝的建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夏王朝的建立,夏商周历史

    夏朝(约公元前2070~ 1600年)是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一般认为夏朝延续了14代,17代(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为“侯”,死后称为“帝”)后,延续了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自称“华夏”,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相传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采用“退位”的方式“选贤任能”,选出联盟的共主。

  • 夏朝制度表现及特点,夏朝社会性质变化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夏朝社会制度的变化,夏商周历史

    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的古代史,从夏朝开始,似乎是比较清晰的。在夏朝之前,我感到不知所措。我知道以前有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等部落首领,但那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不得而知。而且据史书记载,夏朝以前是退位制,夏朝以后是世袭制。政治体制怎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

  • 夏朝的起源是哪个城市,夏朝的起源故事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夏朝的起源故事,夏商周历史

    据史书记载,在建立之前,夏部落和周围的部落为了争夺联盟的首领,经常发生战争。夏部落是在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颛顼之后逐渐崛起的。许多古代文献把夏族追溯到颛顼。其中石本纪、大岱称鲧为颛顼之子,但多有文献称鲧为颛顼的曾孙(第五孙):黄帝次子名昌邑,生于颛顼,颛顼之子名鲧,鲧之子名于,后封为夏后启(即)。这些记

  • 古代如何增加人口,古代人口增长速度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人是怎么增加人口的,夏商周历史

    说到“计划生育”,人们一般理解为“少生孩子”、“优生优育”。甚至有人认为“只生一个好孩子”就是计划生育。其实这种理解有失偏颇。计划生育是指有计划的生育,是国家政府根据国家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为鼓励多生或少生而制定的相关政策。使人口稳定在社会发展可接受的范围内。所以所谓计划生育,可能是鼓励少生孩子,也

  • 西施的典故,西施结局怎样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西施的故事与结局,夏商周历史

    都说是历史上的大美人,那么有多美呢?石有什么故事?史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我们来看下面。石简介石氏,本名石一光,越国美人。她一般被称为石,后人尊称她为。生于春秋末期越国朱罗村(今浙江省诸暨市朱罗村),从小也被称为“浣纱姑娘”。她生来美丽、迷人、出众,是美的化身和同义词。Xi与王昭君、丢番图、杨玉环的故事

  • 孔子周游列国多少年?去了几个国家?一路上一帆风顺吗,孔子14年间周游列国发生了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孔子周游列国是哪几国,孔子周游列国路线,孔子周游列国去了哪些国家

    孔子游历了哪些国家?孔子从鲁开始周游世界,一般到过魏、曹、宋、齐、郑、晋、陈、蔡、楚等地。现在大致路线是曲阜-菏泽-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自己的几个关门弟子,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周游列国。从《孔子历史地图集》“孔子周游世界”一书所标注的路线图来

  • 西施美女什么意思,西施.美到什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施:美可倾国,夏商周历史

    生卒年不详的石,原名石一光,诸暨朱罗山人,战国末期越国美女。世人大多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女人的美丽。其实这两句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沉鱼”指的是美女。史家住在诸暨竹螺山。朱罗山有两个村子。石一光住在西村,所以她被称为石,意思是住在西村的石家的女儿。石的父亲是卖柴火的,母亲是洗毛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