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贺双卿诗词《春从天上来·饷耕》赏析

贺双卿诗词《春从天上来·饷耕》赏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569 更新时间:2024/1/20 8:15:32

贺双卿是清朝女诗人,更有“清代第一女词人”之称。贺双卿出生于普通农家,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七岁便主动跑到书馆听老师讲课,此后自己也能动笔写词。这次就为大家讲讲贺双卿创作的《春从天上来·饷耕》,这首词十分特别,每句话都有一个“春”字,这首词不仅是讲春天,其中还融合了很多情感。可能多数朋友对贺双卿还不是很熟悉,那就趁此机会做个了解吧。

文学史上公认的“千古第一才女”的桂冠未李清照莫属,而紧跟其后的蔡文姬卓文君上官婉儿薛涛等一众名流正摩肩擦踵、跃跃欲试,她们皆是拥有一定文化背景与文化底蕴的闺阁小姐,桃花扇一搡便可搡出小资情调,落水袖一挥就能挥出书卷味道——总之,她们是历代才女中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一批。

当然,相较于上流阶层的诗情画意,历史上大多数的女子都是出身于尘土,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但苦日子里亦有甜头。贺双卿,素有“清代第一才女”之称,但和李清照等人不同,她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农妇,与高贵沾不上一点关系,但她写出的文字却不落后于任何望门名家,甚至有更胜之势。

解读一首诗词,相当于诗意地去扣动历史的脉搏,去揭晓一个尘封的故事,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走近那些已经远逝的少年与红颜,再次聆听岁月悄无声息的脚步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穿越历史,去感受贺双卿的孤独。

贺双卿出身寒门之家,生活于18世纪的江南乡村,每天干的事都是中规中矩,完全符合一位农村妇女的工作范畴。幸好她曾经读过几年私塾,自己又求上进,所以才能在闲暇之余挥洒文字聊以自慰。

如果说李清照是带着花香而来的闺秀,那么贺双卿就是带着泥土的清香走来的碧玉。洗衣做饭、洒扫缝补、饲鸡喂猪、割稻舂谷,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即便生为女儿身,贺双卿也难免农忙与家常。

很显然,这样的女子是很难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安排就已决定了她悲催的一生。贺双卿曾有感而发写下一首爱情词,虽口口是春语,却字字是血凝,令人读之感伤。

《春从天上来·饷耕》清·贺双卿

紫陌春情。慢额裹春纱,自饷春耕。小梅春瘦,细草春明,春田步步春生。记那年春好,向春燕、说破春情。到于今、想春笺春泪,都化春冰。

怜春痛春春几,被一片春烟,锁住春莺。赠与春侬,递将春你,是侬是你春灵。算春头春尾,也难算、春梦春醒。甚春魔,做一春春病,春误双卿。

这首词共104个字,却包含29个“春”字,堪称千古奇词。虽然“春”字的占比率高达28%,但是读起来却丝毫不会觉得重复拖沓,反而是蛾眉宛转、浑然天成,非常有节奏感,越往后读不会厌恶“春”,反而会更加期盼“春”字的出现,去充实愈来愈饱满的口感!

古来以春天喻爱情的经典很多,但贺双卿这首却给人以千肠百结的感受,她共用春天做了两层象征:一是爱情如春天般美好,亦如春天般难以捉摸;二是爱情如春天短暂,还未来得及好好体验,春暖便已化作春冰,了无踪迹,爱情啊也就已经走了。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贺双卿的生平,她16岁时嫁入周家为妻,20岁便不堪重负憾然离世,如果能了解到她在这短短四年里所经受的苦楚,我们也就能理解她为何会对爱情如此迷茫,还有她为何在花季年纪就已然对爱情绝望。

贺双卿的夫君名为周大旺,她的婆婆是个尖酸刻薄、爱挑刺儿的人,而周大旺平日里听惯了母亲的话,因此成家后也从来是不顾妻子感受,只服从于母亲的管教。贺双卿每天五更起,忙到半夜才能睡,不仅忙内还要忙外,一天下疲惫不堪,竟还要忍受婆婆的指手画脚,各种鸡蛋里挑骨头,骂也得忍,打也要受,很是可怜。

身体上遭受折磨不说,贺双卿的精神也备受打击。由于无处诉说苦楚,贺双卿便将心事倾诉于纸笔,可写的东西都被婆婆撕了扔了,连这种方式诉说的权力都被剥夺。最后扛不住精神与生活的双重压力,贺双卿年仅20岁就含恨离去。

而这首《春从天上来》或许就写于某个不眠的春夜,面对春天的短暂的美好,贺双卿心中稍微有了些许暖意,可现实的寒冬却紧紧压迫着她无法回暖,所以虽然该词以“春”字而流传至今为人广为传诵,但我们从中读到的却是刺骨的寒意。

但我们不仅要看到这位才女的不幸,更要看到她的勇气与坚持,正因为她仍然心存希望,才能写下如此美妙如此动人心魄的文字,才能给后人久远地诉说她那永恒的故事。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中秋节最大的谎言是什么?月饼起义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国历史上的元朝时期,谣言有很多,就比如说“禁止菜刀”差不多就是很多户才有一把菜刀的。然而事实上,以往的很多谣言都是在清朝后期,反清人士接着“反元”的名义胡编乱造的。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时期相对较远了,被一些县志就冠以“俗言”&

  • 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什么意思?这句谚语有何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不得不佩服老一辈人的智慧,他们似乎已经替我们总结出很多人生,以及生活上的经验和道理。“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的意思其实就跟“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差不多,只不过后面这种表达方式更加通俗,大家都能看懂是什么意思。这次准备了五句谚语为大家讲讲其中都蕴藏

  • 白露之后是不是就没有蚊子了?白露之后是不是会变冷?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很多人应该已经感受到了,最近一段时间,天气气温也稍微有一些变化,不过虽然有一点下降,却依然还是比较高的,只不过总体还是在往下走的。秋天也已经到来了,不过秋季也并非是一下子就冷下来了,而在白露节气之后,是不是就会变冷起来呢?很多人夏季备受蚊子的困扰,那么白露之后,蚊子是不是就会越来越少呢?&ldquo

  • 二十四节气白露古诗词赏析,白露习俗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每年到了这时就证明气候已经慢慢转入秋天,准备迎接仲秋节的来临。古时候,人们用四时配五行,秋天属金,金色白,所以就把秋露称之为白露。相信大家在这几天已经稍稍感到凉意了,早晚的温差会比较大,所以大家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可能很多朋友还不太清楚白露有哪些习俗,这次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

  • 八月十五为什么又叫做“仲秋”呢?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马上中秋节了很多网友都陆陆续续回家过节了,八月十五团圆嘛,但是最近有很多人也发现了,那就是其实好像以前八月十五也叫“仲秋”,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古人排序时用孟、伯、仲、叔、季,就相当于现在的第一、第二、第三。这其中,孟与伯,

  • 贯穿整个中华文化的字是哪个字?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国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当中,有一个字始终是无法绕开的,这个字便是“和”字。人世间的“和”有着缜密配套的制度作为保证。我国历史上的宗法制度是人们长期积累的思想模式以及行为规范。宗法制度就是权力的结构,有着非常明确的绝对服从权利等级关系。宗法是由宗族来执行

  • 《建军大业》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电影《建军大业》是“建国三部曲”系列中的第三部,是献给建军90周年的历史影片。该片主要讲述了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发起了武装起义,从而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在1927年,北伐战争刚取得重大成果之际

  • 《那些女人》讲述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如果你处于乱世之中,你是选择生死在前?还是国家在前?或是说你是小我在前?还是大我在前?在电影《那些女人》当中,以独特的女性视觉,残忍的揭开了那些不堪回首的腥风血雨的年代。描写的是在小桥流水边上的一个江南小城中,不同性格和不同阶层的女人们竭尽所能用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在弹雨中和新四军一同摧毁日军所筑的

  • 《最后的莫希干人》乐曲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近几年,一位印第安艺术家在街头表演了一段音乐,一段空灵而苍凉的音乐视频——《最后的莫希干人》已经是在各大网上疯传。身穿着印第安服饰,脸上涂着油彩,头顶鹰冠的原住民演奏家亚历桑德罗·奎瑞瓦鲁双膝跪地,用着一种古老膜拜的方式,表达他肉身和灵魂对原土地的皈依。在他的正前方还摆放着另一个印第安着装盘膝而坐的

  • 最后的莫希干人呐喊的意思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在2015年年底的时候,在微博上有一段视频突然间就这么火爆了,这些视频被很多人不约而同的转发,转发量相当惊人,而且评论区也是清一色的好评。视屏中是一位印第安人跪在地上演奏,该表演者的视频在Youtube上达到了单条视频630万的浏览量。这个人就是亚历桑德罗·奎瑞瓦路(Alexandro Quer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