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汉字的演变过程的顺序

汉字的演变过程的顺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098 更新时间:2024/4/22 18:06:25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汉字都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呢,其实这是一个非大的课题了,问题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搞清楚的,所以下面小编也给大家收集了相关的问题解析,有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就别错过了,一起来分析看看,一起来学习学习了!

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从比较成熟的甲骨算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甲骨文产生至今,汉字字体发展经历了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可分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四个阶段。今文字阶段可以分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1、甲骨文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甲骨文主要记录商代室贵族有关占卜活动的内容。因为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的,所以人们称之为甲骨文。甲骨文的主要特点是:图画特征明显,由于是用刀在龟甲兽骨上刻写的,因此笔画比较细瘦,字形大小不一。

甲骨文与现代汉字对照表

2、金文金文又叫钟鼎文,它是西周及春秋时代浇铸在青铜器——钟鼎、生活用品、武器等上面的文字。古代称青铜叫金,所以后世称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金文主要记录的是统治者祭祀、分封诸侯、征伐及器主的功绩等内容。金文的主要特点是:笔画肥大厚实,结构、行款趋整齐,图画特征明显减少,文字符号特征有所加强。

3、大篆大篆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流行的汉字字体。大篆这种字体是从西周金文直接发展而来,其形体及结构特点与金文大体相同,变化小而规范,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出汉字字体发展的痕迹。大篆的主要特点:字形整齐匀称,笔画粗细一致,趋于线条化,比金文前进了一大步。

小篆小篆是秦统一六国后通行于全国的标准字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的政策,以秦国流行的大篆作为整理汉字的基础,省改大篆的笔划和结构,使之更加简易、规范,从而使原来纷繁复杂的汉字字体统一起来,有了共同的标准,这种统一的字体就是小篆。小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汉字规范化的产物,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篆的通行,结束了从甲骨文以来一千年汉字形体纷繁、写法多样的混乱局面。小篆的主要特点:笔画、结构简易规范,字体、字形高度统一。

5、隶书隶书是出现于战国,形成于秦代,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字体。秦代的一些下层办事人员,为了省时、快速,在抄写东西时不完全按照小篆的笔画、结构书写汉字,从而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字体。因为这种字体多为下层官吏、徒隶等使用,所以被称为隶书。在秦代,隶书只对小篆起辅助作用,正式场合仍然要用小篆。到了汉代,隶书终于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汉字字体,并取代了小篆成为通用字体。隶书的主要特点:完全打破了小篆的结构,形成了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笔画讲究波势挑法;结构匀称、棱角分明,字形扁方,整齐美观;图画性完全消失,字体完全符号化。所以说,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6、草书草书是汉代为提高书写速度在隶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字体。据说草书得名于打草稿,“草”有“草率”、“潦草”之意。草书主要运用于日常书写,正式场合,如公文、布告等,仍然要用隶书。

草书一般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章草形成于东汉初年,其特点是:笔画相连,但字字独立,辨认容易。

今草产生于东汉末年,其特点是笔画相连,而且字字相连,书写十分潦草,有时一个字只保留一点轮廓,许多不同的偏旁,如竹字头、心字底、四点底,都写成一个形状,辨认十分困难。

狂草产生于唐代,是在今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书法家任意挥洒,随意增减笔画,字如龙飞凤舞,一般人很难辨认。由于草书实在难以辨认,逐渐失去了文字的使用价值,现在只能作为汉字特有的一种书法艺术存在了。

7、楷书楷书又叫正书、真书,是出现于东汉、成熟并通行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的标准字体。“楷”是楷模的意思,意即楷书可以作为书写的楷模。楷书继承了隶书结构上的特点,同时吸收了草书笔画简单的优点。楷书的主要特点:去掉了隶书的波势挑法,笔画十分平直,字形比较方正,结构显得紧凑,字的笔画大大减少。

8、行书行书的产生稍后于楷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书的书写比楷书灵活流畅,辨认比任意挥洒的草书容易,因此,运用十分广泛,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行书现在已成为与楷书印刷体相对的一种字体---手写体,具有与楷书同等重要的作用,人们日常书写,一般都使用行书。

古人写字为什么从右往左,从上往下写?

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而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所以,书写也就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了,从汉字的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因为是右手写字,左手执册,一个字的笔顺自然是从上至下,自左而右的方便,如果从右往左写,写左半部时,笔势必挡住右半字形,不便于安排结构,影响结字的美观,而每个汉字的末笔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写完上一字的末笔紧接着写下一字的起笔,竖式书写比横式书写更方便,更便于笔势的连贯。

汉字书写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人以右为尊,在古代,上为君,为父母;下为臣,为子女。右为大,左为小。

所以直到现在我们在写书法作品时,一直沿用下来。

(二)汉字结构的简化

汉字发展到楷书以后,字体就基本上稳定了。汉字内部的变化,最主要的是笔画的简化。汉字简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情况:

1、草书楷化。即以楷书的笔法书写草书字体,形成简体字。

例如:長--长 專--专 門--门 馬--马 為--为 當--当

2、更换偏旁。即把笔画多、结构复杂的偏旁更换为笔画少、结构简单的偏旁。

例如:--邓 撲--扑 潔--洁 擁--拥 療--疗 億--亿

3、保留局部。即保留原字的某一部分偏旁,其余删除。

例如:開--开 豐--丰 務--务 奮--奋 聲--声 醫--医

4、同音替代。即用笔画简单的同音字来代替繁体字。

例如:隻--只 幾--几 處--处 榖--谷 後--后 纔--才

5、另造新字。即另外创造结构简单的字或从古代文献中找出异体字替代原字。

例如:筆--笔 軆體--体 塵--尘 叢--丛 頭--头

6、采用古体。即有些字由于字义分化,或为了突出字义而加上表义偏旁,现代又去掉偏旁。

例如:雲--云 電--电 氣--气 採--采 從--从

简体字相对于繁体字而言,是在繁体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笔画少、结构简单的汉字。绝大部分简体字的读音、意义与繁体字相同。但是也有少部分简体字与繁体字在意义用法上不完全对应,尤其是同音替代的简体字,往往代表了几个原来不同的字。如果在一些特殊场合需要使用繁体字时,注意不要机械地繁简对应,以免弄错。例如“后”的本来意义是指君王、皇后、太后,后来人们又用它代替同音的繁体字“後”,因此,如果需要使用繁体字,只有“前后”、“落后”这类词语可用繁体字“後”,“皇后”、“太后”、“母后”一类词语中的“后”不能使用繁体字。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天下三分明月夜的下一句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看一句话叫这个“天下三分明月夜”,这句话还是非常有意思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的的下一句又是什么呢?其实说法挺多的,如果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可以跟谁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一起来学习下历史知识了!天下三分明月夜的下一句是:“

  •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原文赏析,李煜是何时作的这首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李煜是古代最具有悲情色彩的皇帝之一。可能很多人都希望李煜不是皇帝,这样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可能会更高,不过李煜要是没这段经历,他还能不能写出如此大气、深刻的作品,恐怕都不好说了。《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这首词应该是作于李煜生命的最后几年,当南唐被宋军占领后,李煜此后的生活注定不会好过。此时各种感慨一并

  •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谁的诗句?又是啥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不拘一格降人才到底是谁写的诗啊,因为非常非常的有意思了,听起来就非常的不错,这个还真的有点难度的,下面可以跟谁小编一起来解析分析看看,还有这个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啥意思呢?还有这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上一句是什么呢?还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全文和读音都是什么呢?下面我们继续分析看看吧!不拘一

  •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意思是什么?又出自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问小编这个“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句子非常的有意义有含义,但是就是不知道这个句子的意思具体是指什么,还有这个句子又出自于什么地方,拼音怎么读,还有相关的解释了,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具体分析看看吧!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

  • 古代一丈等于多少米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古代的一丈等于现代的多少米呢?这个问题其实别看是一个问题了,但是如果要仔细的搞清楚的话,你会发现问题不仅仅如此,非常的不简单的,因为每一个朝代关于这个一丈等于多少米都是有这个区别的,所以下面就跟谁小编一起来仔细的分析看看吧!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时间的“一丈",因为在中

  • 荀子如何论证性恶论,性恶论究竟有无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人之初,性本善”是我们大家都听过的一句话,意思是人生下来,性情都是向善的,不过这种说法真能站住脚吗?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荀子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生下来是向恶的,这种理论在当时也是引起了轩然大波,更有不少人将荀子视为异类。但人性原本就是一个非常复

  • 五千年历史看山西还是河南,山西最早的人类遗址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喜欢研究历史的朋友应该听说过这样一句俗语,叫“五千年的历史看山西,三千年历史看河南”。不过在人们的印象中,陕西和河南的历史要更加深刻,因为这两地是各朝代被当做都城最多的地方,山西的存在感似乎并没有那么高,所以为什么会有“五千年的历史看山西”的说法呢?实

  • 羌红与哈达有什么不同?区别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如今我国的羌族和藏族是起源于几千年的古羌族。我们都知道藏族和蒙古族在迎接贵客、贵宾的时候会向客人献上哈达来表达自己洁白纯洁的欢迎之心,并且送上祝福。羌族也是同样如此的,会献上鲜红的羌红来表达堆客人赤诚的心,会热烈欢迎贵客,并寓意着吉祥如意,福气满满。那么羌红与哈达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讲

  • 狗头军师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狗头军师”这个词一听,可能很多人都会发笑,但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极其口语化的词,竟然也是一个成语,既然是成语必然有来历和典故,那么狗头军师这个成语究竟是有什么来历,有什么历史背景呢?狗头军师出自何处,又是说的是谁呢?成语狗头军师究竟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现在又该怎么来用

  • 手指短而粗,终身必忙碌有道理吗,背后的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手指短而粗,终身必忙碌”是一句俗语,意思从字面就很好理解,古代民间觉得手指短粗者,便是天生的忙碌命,这种说法真的有道理吗?其实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肯定是没道理的,毕竟人的手指长什么样都是基因决定,和忙不忙碌没关系。不过手的确能反应出一个人的操劳程度,但这和你从事的工作有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