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盖亚与女娲对比,中西母系社会的产物

盖亚与女娲对比,中西母系社会的产物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655 更新时间:2024/1/21 1:12:20

人类的诞生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哲学问题,同时也引起了各界的猜测,也正是因为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好奇,所以才使得各个地区的文化对于人类的起源都有所谈岁,乃至于在许多文明的神话系统中都产生了创世母神。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中西方母系社会的区别。

古代中国文明和古希腊文明,虽然是两个独立发展且各具特色的文明,却都在各自的文明中诞生了"大地之母"这样的"创世母神"形象。其中,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创世女神,盖亚是古希腊的创世女神,这两位女神虽然各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但是其身份都是古代宗教文化中的"母神",是中希文明母系社会的产物,体现了中希文明中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第一,中希文化中对"创世母神"的记载

1,女娲是中国文化中的创世母神

中国文化中的创世母神是女娲。比如,《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这段话记载的就是女娲的肠子变为了十位大神,其中女娲的肠子化为诸神,就是兼具"创世"和"造人"的神话。并且,郭璞在给《山海经》的这段话做注的时候,也曾说:"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说女娲人首蛇身,这显然也是认同女娲孕毓人类的说法。比如,《楚辞·天问》中也有所体现:"女娲有体,孰制匠之?"说女娲用自己的身体孕育了万物。而且,许慎在《说文》中也强调指出:"娲,古之神圣女,化育万物者也。"这也意味着女娲在中国神话中是化育万物的"创世母神"形象。

此外,女娲在中国神话中还有补天的大功。比如,《淮南子》中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这段话记载的就是女娲曾用五色石来补天的功劳,当时天地裂开,烈火不灭,洪水不息,大地上的一切生物都在经历着苦难,是女娲的出现不救了这一危难,杀掉了黑龙,挽救了世界。这就是说,女娲不但是炼石补天的英雄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伟大的自然之神,这都证明了女娲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中是创世、救世、造人的"创世母神",也就是所谓的"大地之母"。

2,盖亚是古希腊文明中的创世母神

古希腊文明中的创世女神是盖亚。在古希腊神话中,盖亚是众神之母,她生下了天神乌拉诺斯、海神蓬托斯和山神乌瑞亚;她还和天神乌拉诺斯共同生下了十二个提坦巨神及三个独眼巨人和三个百臂巨神,之后的天神都是她的后代,连大名鼎鼎的宙斯都是她的孙子。足见,盖亚众神之母的身份。

并且,在古希腊文化中,盖亚还是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位超原始神,象征着大地的神格化。因为,盖亚和混沌(卡俄斯)同时诞生,故此,盖亚的诞生才标志着混沌开始从无序的状态转为有序的状态,而她诞育出宇宙中的所有天神,就是使混沌走向有序的标志,标志着世间万物的产生。比如,《神谱》中这样描述她:冲突与混乱来自于万神之母盖亚,也正是这位大母神生出了所有光明宇宙的天神。这也证明了盖亚在古希腊文化的神话体系中是创世、造人的"创世母神",也就是所谓的"大地之母"。

从古代中国文明和古希腊文明中的神话体系中可见,关于人类的起源,在中希文明中都设置了"创世女神"的形象。只是,在古代中国文明和希腊文明的早期,不存在相互交流的可能,因为人类彻底征服海洋,实现海上交通的历史最长不超过1500年,因此被海洋分割的大陆之间,在人类幼年的神话时代不可能出现文化的交往。可是,在中国和古希腊关于造人的神话中,其神话的基本内容、结构、叙述方式等具有极大的相似性,都诞生了女娲和盖亚这样的"创世母神",两人分别诞育了中希两个文明中的早期神明,改变了社会混乱的秩序,这是因为女娲与盖亚都是原始母系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二者的相似或相同源于相似或相同的历史发展进程。

并且,女娲和盖亚的创世女神形象,根植于古代中国文明与古希腊文明这样两个独立发展、各具特色的文明。所以,女娲与盖亚及她们体现的宗教信仰与观念是各自历史长河中的两个文化现象,并随着各自文化的进程衍生出不同的发展轨迹。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希不同的文化土壤和社会历史背景,二者的不同源于中希的不同的文化土壤,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历史传统。

第二,关于女娲和盖亚相似点的解读

1,女娲与盖亚都是远古母系社会的产物

首先,女娲与盖亚都是远古母系社会的产物。上文讲到女娲和盖亚都是各自文明中原始宗教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且都诞生于中希文化的母系社会阶段,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认识。其中,女娲的形态被设置为人身蛇尾,从最初的创世大神演变为与伏羲齐名的中国的祖先神,比如,《风俗通义》记载:"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而女娲先于伏羲诞生,是中国社会从母系社会到中国父系社会再到父系阶级社会转变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盖亚和女娲一样,也是先于天神乌拉诺斯诞生,比如,《神谱》中记载盖亚是"所有一切的永远牢靠的根基。"这说明在西方社会的进程中,也经历了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转变。

并且,女娲与盖亚反映了在同一历史进程中类似的女性崇拜。因为在母系社会中,女性在社会生产中居于主导地位,甚至有子女后代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现象,女性也因为诞育子女而被赋予了丰产的魔力,因此在各个文明中都出现了将女性当做传世母神来崇拜的文化现象。而后世的考古发现也证明了这一观点,比如,后世出土的原始社会母系社会时期的神像和陶瓶中,多以描绘女性神明为主,且都凸显了女性身体的乳房在作为丰产的特征。这在文明的早期时期中也屡见不鲜,比如,埃及的伊西斯女神,小亚细亚弗里吉亚的库柏勒女神等都在各自文化中担任了"创世母神"的身份。可见,女娲与盖亚崇拜的产生都是母系社会的产物,并且在世界文化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反映了在同一历史进程中类似的女性崇拜。

2,女娲与盖亚都是创世母神,都与生殖崇拜、阴间崇拜等密切相关

其次,女娲与盖亚都是创世母神,都与生殖崇拜、阴间崇拜等密切相关。上文已经提到,女娲和盖亚在各自的文化体系中都是创世女神、诸神之母、万物之母、人类之母的身份,如此多的"母",与各自文化中的生殖崇拜和阴间崇拜有关。

一方面,关于女娲"创造万物"的身份和造人的功劳很多古代文献都有所体现。比如,《淮南子》中记载:"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娲所以七十化也。"意思是说女娲创造了世间万物。比如,应劭的《风俗通义》中记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很清晰的记叙了女娲抟土造人的过程,甚至将古代社会的等级、人类富贵贫贱之分也通过女娲造人的神话体现了出来,同样突出了女娲创世母神的地位。甚至,后来女娲在后世的神话中还被嫁给了伏羲为妻,如此一来女娲还充当了婚姻女神和送子娘娘的身份。而这都是和她的女性性别、生育能力息息相关的,而她的这些功绩与古代文化中的生殖崇拜有关,所以女娲才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万物之母,众神之母,人类之母,成为庇佑丰产、人类繁衍的伟大女神。

另一方面,盖亚也有和女娲一样的功劳。上文已经简单提及,盖亚诞育了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有天空之神乌拉诺斯、山脉之神乌瑞亚,海神蓬托斯,以及希腊神谱上的第二代神明都是她的子嗣,足见她作为众神之母的功劳。并且,从盖亚的职权上来看,她掌管大地上的一切,植物作物、动物、人类,和一部分的神灵都归她所管辖,足见她作为大地之母的身份。值得注意的是,盖亚和女娲一样也和婚姻的诞生息息相关,西方的爱神厄洛斯就是依赖她而生,如此一来,盖亚作为古希腊文化中大地之母的身份就更加突出。同样和她的女性性别、生育能力息息相关,而她的这些功绩与古希腊文化中的生殖崇拜有关。

另外,女娲和盖亚还和阴间崇拜有关。比如,据考古发现,女娲的很多神像经常会作为随葬品出现在死者的墓葬中,这是女娲与阴间崇拜有关的证据之一;另外,女娲的形象是人首蛇身,而蛇经常作为不死和阴间有关的概念而存在于许多文化中国,这也是女娲与阴间崇拜有关的证据之一;此外,女娲的身份是大地之母,创世大神,她孕育了万物,而阴间又是死者的居住地,魂归故里则代表着生命回归女神的母体子宫。而盖亚在古希腊文明中,不仅是万物诞生的根据,还是大地深处的幽暗的塔尔塔罗斯的根基,而塔尔塔罗斯在希腊文中就是指地府,这是盖亚与阴间崇拜的关联之一;并且,在古希腊神话中,巨蟒皮同正是由大地女神盖亚所生,之后为盖亚守护居所,足见,盖亚本身也是一位蛇女神,也证明了盖亚与阴间崇拜的关联。

第三,关于女娲和盖亚相异点的解读

1,女娲与盖亚展现的民族精神不同

首先,女娲与盖亚展现的民族精神不同。因为,各个文化中神的观念之诞生,是建立在各自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的。所以,各个文化中的远古神明崇拜的折射了各民族历史的影子,也体现了早期人类对自然、世界、自身的看法,从思想文化上看,神的观念体现了各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民族精神。

一方面,女娲和盖亚作为中希文化中的创世女神,体现不同民族文化存在的差异性。在文化精神方面,女娲"炼石补天""积灰治水"的传说,说明女娲在创造人类后,还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了贡献,在人类面临灭顶之灾时她拯救了人类。比如,《淮南子》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除了表示女娲勇于救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外,还表现了先民与自然斗争的精神,女娲不仅是人类的缔造者,还是人类的保护神。

而在古希腊文明中,盖亚除了造人、造物、造神的功绩外,却没有女娲其他的功绩。甚至,在古希腊神话中,盖亚为了维护自己的礼仪和尊严,直接将自己的儿子兼丈夫的天神乌拉诺斯杀死,这是古希腊文化中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表现,没有女娲的奉献精神。因此,中国神明和古希腊神明在对待人类的态度上也大有不同,古希腊的神明经常因为个人的喜怒而惩罚人类,甚至屡屡将人类置于危险的境地,比如,宙斯默许冥王哈迪斯劫走了盖亚的女儿珀尔塞福涅,盖亚得知真相后发誓让大地寸草不生,人类几乎面临灭亡。足见盖亚和女娲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精神。

另一方面,女娲和盖亚作为中希文化中的创世女神,体现中希的不同道德价值取向。比如,女娲和伏羲在中国神话中是兄妹结为夫妻,而这样的婚姻制度在原始社会时期是普遍存在的。而女娲和伏羲的结婚还代表着原始社会时期的人们摆脱了早期母系社会的群婚制,中国女性开始有了丈夫,也有了从属于忠贞的意识。而盖亚则不同,她的丈夫是她的儿子,这是一种乱伦现象,也为希腊民族的道德文化奠定了文化基调,使得"乱伦"成为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主题。比如,宙斯、阿芙洛狄忒、海神波塞冬等天神都是乱伦的代表。足见,女娲和盖亚体现了不同的道德价值取向。

2,女娲与盖亚崇拜地位的变迁不同

其次,女娲与盖亚崇拜地位的变迁不同。一方面,女娲在中国神话中的地位从短暂繁荣逐渐走向没落,在早期中国文化中,女娲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是上古时期的创世大神,曾补天拯救世界和人类,被人们作为英雄来歌颂。比如,《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女娲直接被视为是女帝,足见其地位之高。只是,经过后期的文化发展,在父权社会下,新的男性神灵不断涌现,在神明的世界里开始逐渐以男性为主,在这种新神和旧神的整合过程中,女娲的地位不断下降,最后被边缘化,多以伏羲妻子的形象存在。在《三皇本纪》中记载:"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牺立号,曰女希氏。无革造,惟作笙簧......以其功高,而充三皇。"很清楚的讽刺女娲身为三皇之一是"滥竽充数",在讲述她的功劳时,也只说她"作笙簧"。这与女娲之前的高超地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清末以后,女娲的信仰是仅存于民间,这是中国男权社会发展下女性大神的必然发展走向。

另一方面,盖亚的崇拜有很长时间的存续期,甚至一直延续到基督教在希腊的胜利。因为,在希腊神话中,盖亚与她的小儿子克洛诺斯谋害了盖亚的儿子兼丈夫天神乌拉诺斯,就算到了宙斯航权时期,盖亚仍然存在于和诸神的斗争当中,还号召人们反抗宙斯。比如,希腊阿波罗神的著名宗教圣地德尔斐,原本是盖亚的宗教圣地,足见她的影响力有多大。甚至,希腊的神权在阿波罗得到德尔斐神谕后,希腊的盖亚崇拜仍然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社会进入父系社会后,父权阶级的胜利下,盖亚崇拜也没有完全消失,只是被分化到不同的女神手中,但是她们的性质与盖亚相似。比如,盖亚的天后身份和掌管婚姻的职能,后来分化为宙斯的妻子、天后赫拉;比如,盖亚的主管大地丰产的职能,被分化为农业女神和地母得墨忒耳女神;比如,盖亚好战的天性与雅典娜相近。所以,盖亚女神的崇拜在希腊一直存续,直到公元4 世纪,才作为异教崇拜而被罗马帝国取消。

从上文的分析可知,女娲和盖亚的本质和神性功能具有相似性,这是因为女娲和盖亚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阶段形似。从宏观方面来看,女娲崇拜和盖亚的崇拜都诞生于人类社会的原始社会时期,二者都是母权社会的产物,反映了不同文明中人类的思想与观念。从微观方面看,二者的不同源于女娲和盖亚诞生时的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不同,因为父权制中央集权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且中国的神灵敬畏意识淡薄,砸毁神像,破坏圣所,公开批判神灵等事在古代常常出现,所以女娲崇拜在封建社会时期逐渐走向了没落,逐渐被边缘化。

而盖亚崇拜在希腊得到了稳定的发展,这是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发展的结果。因为早期希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约宗教的出现,神灵崇拜在希腊的各个城邦中逐渐存在。而这与希腊人对神灵的态度有息息相关,希腊人敬畏神明,认为亵渎神明会受到惩罚,甚至会受到审判。所以,在古希腊的多神体系中,诸神相对平等地得到了崇拜,只是在各邦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总结

综上可知,女娲和盖亚是中国文明和古希腊文明中母系社会下的产物,折射了中国和古希腊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但随着中国和古希腊社会的历史发展,衍生出了女娲和盖亚不同的发展轨迹,有诸多相似点:其一,女娲与盖亚都是远古母系社会的产物;其二,女娲与盖亚都是创世母神,都与生殖崇拜、阴间崇拜等密切相关;女娲和盖亚也有许多相异点:其一,女娲与盖亚展现的民族精神不同;其二,女娲与盖亚崇拜地位的变迁不同。可见,女娲与盖亚都植根于深厚的远古历史文化土壤之中,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今日大暑上蒸下煮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大暑作为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但也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的开始,因此大暑的时候,最要注意的就是防止中暑了。大暑的天气,很多地方都是一种湿热的状态,而在民间,大暑世界也有上蒸下煮的说法,那这个上蒸下煮是什么意思呢?大暑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样的问题,在养生方面又要注意些什么呢?大暑的节气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

  • 大暑如何养生有什么禁忌?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大暑马上就要到来了,大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虽然说如此,但高温的天气却并不会马上就过去,秋天的凉爽天气也不会很快就到来。那么你知道2020年的大暑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吗?大暑的时候在养生方面需要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大暑节气吃点什么会比较好呢?大暑时节在这方面又有什么禁忌吗?如何保养

  • 蜀字有什么秘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我国的古蜀国,这个国家一直都是一个神秘的存在。那么这个“蜀”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给蜀字又赋予了哪些意义呢?可以说“蜀”的起源和发展是扑朔迷离,起身世是令人神往的,但是却无法触摸到。就连身为四川人的李白也说:“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rd

  • 酒过三巡什么意思,酒过三巡起源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酒过三巡”是我们非常熟知的成语,意思是酒喝的比较多了,潜在含义为大家准备散场。相信多数朋友都不太清楚,这里的“三巡”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个不难理解。唐代以后,古人喝酒不再是席地而坐,而是围着桌子,从分餐变成了合餐,所以给客人斟酒时需要绕一圈,就像巡

  • 急急如律令什么意思,揭秘咒语中敕令的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喜欢看僵尸题材电影的朋友,肯定不会对“急急如律令”这句话陌生,那你知道“急急如律令”到底有着怎样的含义吗,为什么道士在施完法后,都要说这句话呢?“急急如律令”出自白居易的《祭龙文》,后来成为道教念咒驱鬼的末语。其实它的含义很简单

  • 三伏天有什么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每一年都会有三伏天,而三伏天则是这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一般来说,三伏天的时间有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虽然往常一般是有30天,但是2020年的三伏天却有长达40天,因为中伏的时间有20天,比往常要更长一些。而2020年7月16日就是入伏的第一天。那么面对这个加长版的三伏天,又有一些

  • 孙子兵法中计篇的“计”是什么意思,并非指计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第一篇讲的是《始计篇》。很多人理解这里“计”字的含义出现了偏差,认为书中“计”是计策、计谋的意思,其实不然。《计篇》的核心是告诉世人,在开战之前需要制定好战略策划,估算己方胜与负的概率。“慎战”才是孙子在

  • 甄嬛传娘娘同款花生酪如何制作?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甄嬛传》这部剧相信不少朋友们都有看过了,重刷即便的朋友也是不占少数了。在关注精彩剧情额同时,很多朋友们也会关注起这部剧中出现的一些美食,就比如说眉姐姐最爱的藕粉桂花糖糕、华妃爱吃的蟹粉酥,以及经常被提到的花生酪。那么与《甄嬛传》同款的花生酪该怎么制作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花生酪,非常传统

  • 四川话速成指南,速成教学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四川,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每天都会有无数的朋友们来到四川成都这座网红城市打卡。成都的节奏很慢,很休闲,一个非常适合生活的地方,外地的朋友来到成都,带着他们吃喝玩乐,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带着外地朋友们吃喝玩乐,自然不在话下,但若是想融入到本地的风土人情,那四川方言就是必须要通过的一关了。那么今天

  • 真正杨家将家谱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杨家将的真正的家谱是什么样的呢?其实这个也算有一点的说法的,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慢慢分析吧,有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话说这个族谱什么的还是非常有争议的,意义也是非凡的,大家可以速度来看看吧!杨家将家谱简介杨家将是指我国北宋前期以杨继业为首的杨氏一门。他们戍守北疆、精忠报国,一门血洒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