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霍光一生鞠躬尽瘁,为什么他一死霍氏集团也一并覆灭了?

霍光一生鞠躬尽瘁,为什么他一死霍氏集团也一并覆灭了?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559 更新时间:2024/1/29 18:18:51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社会权力之争是非常残酷的,今天我们来聊聊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他势高权重为什么一死,霍氏集团就灰飞烟灭?

霍光(?—前68),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是武帝朝显赫一时的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霍光出身于民间,之所以能进入朝廷,后来又得顾命之托,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长达20年,离不开他与霍去病的特殊关系。

霍光之父霍中孺,是一个县吏,曾在平阳侯曹寿府中当差。在这期间,他与曹府的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下霍去病。霍中孺当差结束后回到家里,又娶妻生下霍光。不久,卫少儿之妹卫子夫贵幸,被汉武帝立为皇后,霍去病也因为是皇后姊子而受到特殊尊宠。后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一次在出击匈奴时,特地到平阳看望了生身之父霍中孺,并把年仅十余岁的霍光带到长安。霍光得兄之荫,频频升迁,先是为郎,后又迁为侍中。此时的霍光,可谓春风得意。

二、仕途艰难,小心谨慎

不过,好景不长。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一代名将霍去病英年早逝。他的逝世,使以外戚关系攀缘而进的霍光的仕途变得艰难起来。他此后任奉车都尉一职二十多年,虽然“出则奉车,人侍左右,出入禁闼”,身为帷幄近臣,但不能参与政事,没有实权,一直没有得到升迁。霍光失去了依靠,只得规规矩矩办事,养成了为人小心谨慎的习惯,连上朝人宫时都走同一路线,甚至停步的位置都固定不变。霍光的做法使满朝文武十分佩服,也赢得了武帝的信任。

征和二年(前91),巫蛊之祸发生,卫太子(因谥号为戾,也称戾园、戾太子)死,武帝改立幼子弗陵为太子。后元二年(前87)春,武帝病危。他在床前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与丞相田千秋共受遗沼,辅佐幼帝。第二天,武帝崩,太子弗陵即位,年仅8岁,是为孝昭皇帝。此后直到孝宣帝地节二年(前68)的20年中,霍光一直担任着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之职,是汉政权的实际掌权者和政策制定者。掌权前的霍光,“小心谨慎”、“资性端正”,掌政后的霍光,也正是依靠这一点,逐渐在汉中央政府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并得到了多数人的拥护。

昭帝初即位时,宫中常发生怪事,霍光担心皇帝印玺丢失,于是召尚符玺郎,要他把所掌握的印玺交出来。尚符玺郎不肯,霍光想夺过来,尚符玺郎按剑说:“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霍光非但没有因他顶撞自己而惩罚他,反而“甚谊之”,并于第二天下诏给此郎增加了两级俸禄。

在霍光废昌邑王立宣帝后,侍御史严延年上书劾奏霍光“擅废立主,无人臣礼,不道”。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但霍光并没有因此而加罪于他。

霍光的“守正”,是从汉王朝的整体利益出发的,但这不可避免地触犯了一些人的局部、个人利益,引起他们的不满。霍光死后的第二年——汉宣帝地节四年(前66),霍氏家族就遭到了灭门之祸。

三、知时务之要,与民休息

1、受命于危难之际。

汉武盛世,尽人皆知。面对如此雄厚的物质基础,一贯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一改汉初各帝所奉行的黄老无为之政,对匈奴等少数民族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大规模战争。长期的战争,人力物力财力消耗严重;加以统治阶级贪得无厌,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汉武帝后期所面临的形势是:外部威胁大大减弱了,边地平静下来了,民族矛盾得到了缓和,但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却空前加剧了。

随着这一形势的继续发展,到了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南阳、齐、楚等广大的地区都爆发了农民起义。汉武帝采取武力镇压的措施,暂时把这些反抗压了下去。这时的汉武帝,已经看到了隐藏着的社会危机,不过,他想把这一问题交给自己的儿子——戾太子去解决。但是,武帝与太子之间逐渐产生了隔阂与矛盾,被佞臣江充所利用,引发了“巫蛊之祸”,戾太子自杀。

尖锐的阶级斗争和数万人被杀的巫蛊狱案,迫使汉武帝反思自己登基以来的所作所为,并下决心改变自己推行了几十年的“外事四夷,内兴功利”(《汉书·食货志上》)政策。征和四年(前89),搜粟都尉桑弘羊上书,请求在轮台以东屯田,继续开拓西域。但这次遭到武帝拒绝。征和四年三月,武帝“耕于钜定”。之后,他又封禅泰山,对群臣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资治通鉴》卷22)公开承认自己的过失,表示要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并利用桑弘羊上书的机会,下轮台哀痛之诏,深陈既往之悔,认为“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汉书·西域传下·渠犁》)。

转变政策的重大决定作出后,武帝又以年老多病之躯确定皇位继承人。他权衡再三,以自己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并在临死的前一天,下诏以8岁的太子为皇帝。以“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的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让他与金日磾、上官桀、田千秋、桑弘羊几人共同辅佐幼帝。

二十多年的卧薪尝胆之后,霍光终于等来了展露才能的机会。

2、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昭帝之政治,即霍光之政治”(李源澄《秦汉史》第65页)。而且汉宣帝即位后,非但没有立即从霍光手中接过政权,后来又把霍光在昭帝时期的政策进一步推广,历史上有名的“昭宣中兴”,与霍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武帝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并把他摆在几位顾命大臣之首,除了辅佐昭帝以外,最重要的也就是让他坚持轮台诏书,改变原来的“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实行与民休息政策,重振汉室雄风。霍光始终没有忘记武帝的重托,他侍中二十多年的经验也使他懂得,只有彻底改革武帝已实行多年的政策,才能从根本上巩固汉政权。而他的主要政绩,也就在于坚决推行武帝末年重新登场的与民休息政策。

(1)“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

霍光上台后的首要措施,就是解决武帝末年的民不聊生、“盗贼”并起问题。

禁苛暴。武帝时期,多用深刻用法之臣。他们“奸猾巧法,转相比况”,“所欲活则傅生议,所欲陷则予死比,议者咸冤伤之”(《汉书·刑法志》)。霍光针对于此,“行宽缓,欲以说下”(《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尽量减轻人民的负担。他常派官吏持节巡行郡国,问民之疾苦,并处理冤案与不称职的官吏;命令郡国的官员要以德养民,用教化的方法治理百姓。

止擅赋。在始元二年(前85)、四年、五年、六年,元凤二年(前79)、三年、六年,元平元年(前74),本始元年(前73)、三年、四年,又多次下诏减免租税。

力本农。始元元年春,昭帝即位后的第一个春天,年仅9岁的小皇帝“耕于钩盾弄田”。一个孩子能耕什么田?这是一种象征性活动,它表明了最高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始元六年春正月,昭帝再次耕于上林。

汉宣帝本始四年,下诏曰:“盖闻农者兴德之本也,今岁不登,已遣使者振贷困乏。其令太官损膳省宰,乐府减乐人,使归就农业。丞相以下至都官令、丞上书人谷,输长安仓,助贷贫民。民以车船载谷入关者,得毋用传。”(以上皆引自《汉书》昭帝纪、宣帝纪)

(2)“议盐铁而罢榷酤”。

霍光执政后的昭帝时期,虽进行了不少旨在恢复、发展生产的改革,但武帝财经政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盐铁官营与均输平准却始终没有触及。这主要是由于御史大夫桑弘羊在武帝时曾经主管这些方面,并在支持武帝开边战争中起过极大作用。武帝晚年下轮台诏书,否定了他的意见后,桑弘羊仍然坚持自己的政见。于是,他成了反对轮台诏书、反对推行与民休息政策的代表人物。霍光上台伊始,政局不稳,百废待兴,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实力与桑弘羊较量。但数年之后,他们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为了解决桑弘羊及与其相关的政策转变问题,霍光于始元五年以昭帝名义诏“三辅、太常举贤良各二人,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第二年二月,又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苦。议罢盐、铁、榷酤”(《汉书·昭帝纪》)。也就是要召上来的贤良文学与坚持原来开边政策的桑弘羊进行辩论。因为辩论的内容多与盐铁专卖有关,所以被称为“盐铁会议”。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在当时人桓宽的《盐铁论》中有详尽记载,可以参看。总的来说,霍光虽然怀有以这次会议打击桑弘羊的目的,但是,这次会议的召开与贤良文学意见的被采纳,无疑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与武帝轮台诏书的精神和当时的形势是相适应的。

四、平定叛乱,拥昭立宣

在霍光与其他几人同受武帝顾命之时,他的官职最小。但是,由于他“资性端正”,并主持推行了一系列很得人心的措施,使得他的威望越来越大,这就引起了其他几个顾命大臣的不满,特别是上官桀、上官安父子。

当霍光的权力日重时,上官安与其父合谋,企图通过霍光立自己的女儿、霍光的外孙女为皇后。如果此事成功,无疑对霍光的权力构成极大威胁,霍光遂以其女年幼这一正当理由而加以拒绝。可是上官父子不死心,通过昭帝姊盖主的关系,立其为后。上官父子为了报答盖主,想封盖主情夫丁外人为侯,霍光又不许,这就引起了上官父子与盖主双方的不满。

武帝子燕王旦,早就对昭帝继位不满,他曾于始元元年与齐孝王刘泽谋反,霍光未予追究。但刘旦仍不死心,反而认为一向办事谨慎、公正的霍光是他登上皇位的最大障碍。于是,处于不同地域、不同地位的上官桀父子、盖主、燕王旦、桑弘羊等人由于共同反对霍光而联起手来,形成了燕盖集团。

此后,燕王刘旦、上官桀等人多次上书,想通过进谗言而离间昭帝与霍光的关系,然后再除掉他们。但其诡计被年仅十余岁的昭帝识破,于是他们又策划通过武力解决问题。元凤元年,他们的阴谋败露,燕王旦、盖主自杀,其余人族诛,这就是“燕盖之乱”。

需要指出的是,霍光与燕盖集团的冲突,从表面看是无是非可言的争权夺利的政争,实则不然。因为从《汉书》的有关记载来看,燕盖集团的成员不仅有极强的权力欲,而且目光短浅、品行不端,并不具备领导西汉走出困境的能力。在这一点上,霍光要胜出他们许多。

元平元年,年仅21岁的汉昭帝病死,没有留下子嗣。霍光经过一番考虑后,决定立武帝孙昌邑王刘贺为帝。但是,让霍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刘贺,目无礼法,在为昭帝服丧期间,“亡悲哀之心,废礼谊,居道上不素食,使从官略女子,载衣车”。尤其让霍光不能容忍的是,刘贺刚愎自用,不听人谏,并把自己原来在封国时的一大批亲信带入朝中,严重地威胁到了霍光的地位与权力。霍光听从大臣之言,废刘贺,并诛杀了他的众多谋臣。

废掉刘贺后,霍光召集群臣商议再立新帝问题。最后决定立武帝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为帝。因为他与其他诸王不同,“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汉书·循吏传》),出身于民间,了解人民疾苦,这可保证在他即位后休养生息政策仍能继续实行;他的左右也无有对霍光构成威胁的心腹幕僚,这使霍光很放心。汉昭帝元平元年六月,刘病已登基,是为汉宣帝。

宣帝亲政后随即开始布局,逐渐把权力收到自己手上,现只需要等待铲除霍光集团的机会和理由。

时机终于来了,显夫人擅自大大扩大霍光陵地,大建豪宅。又和府中奴婢总管冯子都通奸,伙同随从昼夜出入太皇太后长信宫,霍显为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而毒杀许皇后的事情败露。

霍光儿子霍禹,霍去病孙子霍云、霍山,虽封将军,却不遵守朝庭法度,大修豪宅,在皇家林苑打猎,上朝称病请假。宣帝以此先将霍山,霍禹明升暗降,剥夺其兵权,解除霍家他人职务,这一系列的动作完成了集权。

霍禹等不甘心束手被擒,准备起兵谋反,被准备充分的宣帝发觉,不久,霍云、霍山自杀,霍禹被腰斩,显夫人和霍光女婿被处死,霍后被废12年后自杀。树大根深的霍家烟飞灰灭!

那么霍光为首的霍氏集团在霍光死后短短2年就土崩瓦解,主要是因为:

1、宣帝是千古明君级的皇帝,名气虽然不比高祖、武帝,但可堪称西汉最成功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出生不久被关到狱中的皇帝,不到一岁时就失去父母,幼年在狱中长大,少年时在市井游历,从小历经磨难、懂得隐忍,蓄势而发,这样一位皇帝是不会甘心一辈子做儿皇帝,霍氏集团的覆灭是必然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2、霍光大权在握时,霍家嚣张跋扈,肆意妄为,无法无天,所以无论中央还是地方上的其他势力都对其家族无比忌恨,都为把其家族除之后快,霍光一死,自然是墙倒众人推。

3、霍光揽政的时期是汉室最鼎盛的时期,经过前几位君主的励精图治,当时正是扫清六合、席卷八荒、天下归心、臣民视刘氏为唯一正统的时期。霍光死后,汉宣帝对国家掌控力不断增强,这也为除掉霍氏家族打下了基础。

标签: 汉朝霍光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清河长公主为什么想让她的丈夫死?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河长公主,三国,风云人物

    曹操长女清河长公主是个非常奇葩的人,她的丈夫纳妾无数,她嫉妒万分,竟然想置丈夫于死地。清河长公主是曹操的小妾刘夫人生的,她和曹操长子曹昂是同母所生,曹操很喜欢她。曹操很欣赏丁仪的才华,想把清河长公主嫁给丁仪,就和当时还担任五官中郎将的曹丕商量这件事。可是曹丕却反对这门婚事,他说:“女人对于男人的容貌

  • 狄青为什么会被韩琦羞辱?狄青与韩琦又是怎么结仇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狄青,韩琦,文史百科

    韩琦曾经羞辱狄青,韩琦为什么要羞辱狄青呢?狄青、韩琦这两人是如何结仇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狄青是宋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名将,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磨难。狄青出身贫寒,19岁那一年,他代兄受过,被充为贼配军。就在狄青和他的贼配军小伙伴们套着枷锁被官兵押解着在开封街头路过的时候

  • 当初如果关羽不主动出击的话,荆州能保住吗?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历史上关羽声威震华夏。其忠,非兄弟之小忠,乃汉家江山之大忠,刘备称王露野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赵云原本就是作为刘备的留营司马镇守公安的,就是卖了二爷的糜芳在襄樊之战时镇守的位置。只不过刘备在益州扑街,所以跟着诸葛张飞一起入川救火了,赵云不能够震一方,魏延独领守汉中,刘备魄力亦堪足。其实不是不可以赵

  • 吐蕃是在哪一年建立的 又是在什么时候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吐蕃,唐朝,历史解密

    吐蕃王朝存在的时间大概是在公元6世纪末至公元9世纪末。公元6世纪末,雅隆部落到了第30代赞普达日年西的时候,势力急剧增长,并把眼光投向了雅鲁藏布江以北的广大地区,筹划统一整个西藏高原。正待起兵举事之际,达日年西却因重病去世。在这之前,朗日松赞就已经把指挥中心从山南的琼结转移到拉萨河上游墨竹工卡的甲玛

  • 顺治帝与董小宛是什么关系?顺治帝与董鄂妃长情一生亦相随!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顺治,野史秘闻

    顺治帝与董小宛是什么关系?顺治帝与董鄂妃长情一生亦相随!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6岁登基继承大统、在母亲孝庄太后的精心抚养下,长大亲政后在政治上颇有建树。但是这位少年天子去世时年仅24岁,令人惋借。但是坊间传闻,顺治并未死亡,而是因爱妃董

  • 袁绍为什么不听田丰的谋划?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袁绍,汉朝,风云人物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征占据徐州的刘备,参与议事人害怕出师之后,袁绍击他们的后方。前进吧怕营中军队不能征讨得胜,后遇吧又怕丢失了根据地。曹操说:“袁绍料事退钝又多疑,不会很快来袭击我们。多数人的心还没完全归附他,抓紧有利时机进攻他,必然能打败他。这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能丢失。”终于出

  • 对于唐朝的文成公主而言,在丈夫去世后她的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文成公主,文史百科

    唐朝和亲:远嫁拉萨的文成公主晚年过的怎么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从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开始,到最后清朝亡国,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数十个封建王朝。这些王朝之中,除去秦朝、明朝因一些原因,无和亲历史之外。其他的王朝,哪怕强大如汉唐也不免送出和亲公主,对于这些和亲公主。人们最熟悉的应

  • 迫使明朝由攻转守的明清萨尔浒之战,发生在东北哪儿?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萨尔浒之战,明朝,战史风云

    大明王朝万历四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19年,在我国辽东地区爆发了一场大战,就是明朝和后金(清)的萨尔浒之战。这场战争明朝拥有优势兵力,却败给了后金,大明精锐死伤惨重,几乎全军覆没。这场战争虽然不是灭国之战,但是却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努尔哈赤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意味着后金从此开始正式崛起,直至将明朝取而

  • 努尔哈赤的长子战功赫赫,为什么没当上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都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偶尔会有一些因为君王的个人喜好而非嫡长子继承皇位。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他们为了稳定,往往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忠实拥护者,例如明太祖朱元璋。在长子朱标去世后,他没有选择他最喜欢的燕王朱棣做太子,而是直接选择了朱标的长子朱允炆

  • 杨雄杀妻!好一副梁山好汉的残忍嘴脸!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水浒传,野史秘闻

    杨雄杀妻!好一副梁山好汉的残忍嘴脸!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背心书刽字,衫串染猩红,问事厅前逞手段,行刑处刀利如风”,病关索杨雄,本非良善之人,其杀妻手段冷酷至极。杨雄与潘巧云是二婚,原著道“巧云先嫁了一个吏员,是蓟州人,唤做王押司。两年前身故了,方晚嫁得杨雄”,潘巧云出身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