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相比柴荣的先北后南策略相比 赵匡胤先南后北的策略是错了吗

相比柴荣的先北后南策略相比 赵匡胤先南后北的策略是错了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晴天 访问量:233 更新时间:2024/1/1 5:33:49

很多人都不了解柴荣赵匡胤,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曾经与赵普有过一次“雪夜定策”,参与人可能还有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雪夜定策”的主要内容就是“先南后北”的统一中国的策略。在这个策略的引导下,宋朝经过了太祖和太宗两代皇帝的努力,才把宋朝局促的地盘逐渐扩大,完成了中原地区的基本统一。随后,宋太宗赵光义才得以向北进军,消灭了蕞尔小国北汉,然后再两度大规模北伐契丹,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

如果燕云十六州顺利收复,那么宋朝还真的可能“复汉唐旧疆”。但是,两次大规模北伐(太平兴国北伐和雍熙北伐)都以宋朝惨败告终,这也导致了两宋三百多年始终处于被北方强盛政权的压制状态之下。那么,宋太祖赵匡胤指定的“先南后北”策略真的错了吗?

赵匡胤作为一代雄主,他制定这个宏伟的策略当然不是因为自己一时冲动,毕竟,这个策略一共执行了长达二十年之久。在制定这个策略之前,赵匡胤至少曾经与三位大臣一起商讨。最初,赵匡胤是想先解决北方的问题——也就是先除掉最强大的敌人。但是在这三位大臣的建议以及自己的思考之下,赵匡胤改变了主意。

第一位:魏仁浦

魏仁浦是周世宗柴荣临终指定的托孤大臣之一,他在宋朝初期继续担任宰相职务。赵匡胤曾经问魏仁浦:“朕欲征太原,如何?”魏仁浦给的答案是“欲速不达”。

第二位:张永

张永德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女婿,也是周世宗柴荣执政时期的权臣(殿前都点检)。柴荣临终时,为了防止权臣篡位而将张永德调离京城,让赵匡胤接替了他的职位。宋朝建立之后,张永德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赵匡胤曾经询问张永德“并(今太原)、汾(今汾阳)之策”,张永德认为:“彼兵虽少而悍,加之北虏之援,未可遽也,待其困弊,乃可图耳”。

第三位:赵普

赵普是赵匡胤前期最倚重的大臣,赵匡胤与赵普的这次会谈便是著名的“雪夜定策”了。当天晚上,赵匡胤先是试探性地问赵普:“吾欲收太原”,而赵普则回答说:“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边患我独挡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彼弹丸黑子之地,将何所逃?”

从赵匡胤与这三位大臣的会谈中,我们可以知道,赵匡胤一直强烈地希望能够先平定北方小国北汉,而北汉实际上代表的是契丹的势力,与北汉开战,也就意味着宋朝必须进入一级戒备,随时准备与契丹大规模交锋。但是三位大臣都不建议先对北方用兵,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宋朝刚刚立国,时机不成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北汉蕞尔小国,是迟早要被收复的,而南方则有大量割据势力,需要优先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赵匡胤最终决定了先南后北。

我们后世往往将赵匡胤与柴荣进行对比,认为柴荣曾经主张“先北后南”,因为他是在北伐途中去世的。但是,我们只是看到了他北伐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的整体布局——《新五代史》中记载:

是时,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挠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王)朴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

也就是说,周世宗柴荣早就和王朴达成了共识,他们采取的也是“先南后北”的策略,只不过后周在进攻南唐之时,受到了南唐与契丹的夹击。所以柴荣不得不调整方向,先给北方的契丹一点颜色看看,其整体策略依然是优先平定南方。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后世因为两宋三百多年都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并且长期处于北方强盛政权的压制状态之下而去怀疑“先南后北”的策略可能是错误的。但是这种思路本身就有问题,这完全是“结果论”啊!如果没有“先南后北”,宋朝可能根本就没有实力进行北伐;如果赵匡胤之后的皇帝有优秀的军事能力,北伐未必会如此惨烈。

标签: 柴荣赵匡胤

更多文章

  • 晋文公为何只用了5年时间就称霸了?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晋文公,春秋

    每当一提起晋文公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公元前636年,晋文公重耳在秦国的护送下,返回阔别十九年的祖国,登上晋国的宝座,开启了晋文公称霸的时代。晋文公刚即为还没有机会称霸,他也在等一个机会,先看看他怎么治理国家的。就是封赏有功之人,跟他流亡的狐偃、赵衰、先轸、魏犨

  • 晁盖真的是得罪了花荣杨志之后,才被替代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晁盖,宋朝

    晁盖真的是得罪了花荣杨志之后,才被替代的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晁盖虽然是梁山的泊主,他的声望在梁山也颇高,如果不是“意外”身死,宋江想要上位,那可是得费一番大功夫。但晁盖的能力的确是一般,比起宋江来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生辰纲事发,宋江来通风报信,作为劫取生辰纲小队的老

  • 让宋江帮着打青州的杨志为何要这么做?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杨志,宋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杨志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孔明、孔亮两兄弟为救叔叔孔宾,率领白虎山人马来到青州城下,刚好遇到被梁山打败的呼延灼。孔明、孔亮二人那是老将呼延灼对手,几个回合下来,呼延灼不但把白虎山人马杀得人仰马翻,而且还活捉了孔明。孔亮看哥哥孔明被呼延灼捉了,那还顾得别的,除了逃

  • 张献忠手下出了三个明朝王,他们分别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献忠,明朝

    1644年,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崇祯皇帝、李自成、多尔衮和吴三桂是舞台中央的主角,明末的另一位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似乎存在感没有那么强,崇祯皇帝自杀之后,李自成、吴三桂和多尔衮在山海关和北京城内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大戏,而张献忠则独自一人默默的在四川辛苦的奋斗着,虽然不那么引人注目,但是也取得了不

  • 盘点西汉四位有庙号的皇帝,分别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古代,西汉

    庙号是指皇帝驾崩之后,被供于庙中祭祀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的商朝,比如我们熟知的太祖、太宗、高宗等等。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隋唐之前,庙号可是一个奢侈品,不是随便谁都可以有庙号的,必须有重大功绩的皇帝才配享有庙号,而不是像明朝、清朝那样不管皇帝做得如何,死后都要上个

  • 朱瞻基继位之后,为什么会杀掉朱高煦,放过朱高燧?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瞻基,明朝

    朱瞻基登基后,为何杀掉造反的二叔,却放过了三叔朱高燧?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一说出生于1398年3月16日),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1425年5月29日-1435年1月31日在位),年号“

  • 刘邦和刘备谁的能力更强 刘邦大耳贼的外号是怎么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刘备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邦和刘备,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一个是汉高祖,一个是蜀汉自立为帝,时代背景也不尽相同。刘备无论军事才能和实战经验都高于刘邦,不知道刘备如果是汉朝开国皇帝,那汉朝会不会繁盛久远一些呢?刘备一生有着不少的外号,其中除了“刘皇叔”之外,最有名的就是“大耳贼”的称呼,那么这个

  • 刘备和刘邦的经历如此相似 刘备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刘备

    对刘邦统一天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刘字姓,历史上最出名了就莫过于刘邦和刘备了。他俩都是天下大乱时期的枭雄,而刘备也一直在模仿汉高祖刘邦,希望和他一样,能够以弱胜强,成就一番霸业!其实说起来,刘邦和刘备得确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俩都是以仁义宽厚为名。礼贤下士

  • 朱棣不过是打下南京城,为什么就成了大明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棣,明朝

    朱棣以藩王身份实现逆袭,成为皇帝。在力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直取南京,成功夺位。他为什么那么顺利呢,取得南京就取得了天下?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首先,朱棣一方在名义上占据理的一面。有人说,朱棣属于谋反怎么占理了。问题是朱棣起兵也不能去造反吧,他起兵的口号是“清君侧,靖国难”。他

  • 齐国国相邹忌,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邹忌,战国

    大家好,说起齐国国相邹忌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邹忌,一个毁誉参半的人,有人说他是贤相,有的人却又觉得他是奸臣、弄臣。而他也确实兼具着这两面贤的那一面,便是他作为臣子,对于齐国的社稷有大功,对于君王,更是敢于劝谏。当然邹忌实行的是讽谏,对的,就是上学时背诵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谏这其实与邹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