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康熙为何善待叛逆的主犯鳌拜及其家人,却对从犯投靠他们的党徒严加惩处?

康熙为何善待叛逆的主犯鳌拜及其家人,却对从犯投靠他们的党徒严加惩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64 更新时间:2023/12/21 7:33:22

康熙作为清朝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一生中有许多经典的事迹,其中斗鳌拜就是其一,然而关于他事后的惩处却让人匪夷所思,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康熙为何善待叛逆的主犯鳌拜及其家人,却对从犯投靠他们的党徒严加惩处?

鳌拜本人是个猛将,为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叔叔是后金开国五大功臣之一的费英东,鳌拜勇武有力又精通骑射,每次打战都身先士卒,在后金与作战的几次关键战役中,鳌拜立下了卓越军功,也让其成就了“满洲第一勇士”的美名。

鳌拜是满洲镶黄,从青年时代就跟着皇太南征北战,对,在攻克皮岛时奋勇冲杀,冒着明军炮火冲进明军阵地,和明军展开肉搏战,并举火引导清军主力来攻,从而一举攻克皮岛,皮岛的地理位置就是现在朝鲜椵岛,在当时与关外的宁锦线互为犄角,使后金腹背受敌,后金一直将皮岛视为心腹之患,鳌拜攻克皮岛让皇太极,还特意撰文祭告在天之灵,鳌拜也因此战晋爵三等男,赐号“巴图鲁”。

崇德六年(1641年),在松锦会战中鳌拜又立下战功,升为护军统领,成为将领中具有较高地位的人物之一,松锦会战中明军由蓟辽总督率领13万大军到松山,与锦州的遥相呼应,清军开始被明军的猛烈炮火压制,清军右翼失利,派精锐护军前去增援,鳌拜带着队伍前去增援路上遇到明军,将明军骑兵击败,又乘胜追击,五战皆捷,使清军士气大盛。

再后来皇太极亲率大军来增援,明军大败而溃,鳌拜等人沿途截杀,松锦会战后明朝势力大衰,败局已定,也由此奠定了清军入关夺取政权的基础,在后来入关鳌拜仍然为满清立下赫赫战功,也是升迁连连,不过鳌拜能成为康熙朝初期的权臣,主要是他对皇太极的忠心。

1643年,在位17年的皇太极突然去世,因为没有留下遗嘱立谁为继承人,满清亲贵在争夺帝位上分成两派,一派是忠于皇太极的鳌拜等人拥立皇太极的长子,一派是自领的正白旗和镶白旗拥立多尔衮,鳌拜等人坚决拥立皇太极的儿子,为此还作好了不惜兵戎相见的准备,双方在会议中争论不休,鳌拜还以武力相胁,使得势力最大的多尔衮不得不作出让步,最后商定由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继位,多尔衮和郑亲尔哈郎辅政。

多尔衮摄政后,鳌拜受到打压,几次被革职论死,有功而无赏,最后一次被多尔衮打压是在七年,多尔衮以“违令渎清”罪追究鳌拜包庇之罪,论死,不过后来又改为罚赎、降爵,同年十一月多尔衮病死,顺治亲政。

多尔衮死后没多久就被顺治和孝庄太后清算,墓地都被挖了,而顺治亲政后得知鳌拜、索尼等曾经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在皇位继承上对皇太极忠心耿耿,自己也得以坐上皇位,所以对鳌拜极为敬重,将其视为心腹大臣,而鳌拜也表现的很出色,得到了顺治的信任。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因病去世,康熙继位,因为康熙登基时才8岁,顺治指定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辅政。

早期的鳌拜确实是遵循先帝的嘱咐,尽心尽力的辅佐康熙帝,由于无人抑制鳌拜的权利,常年在军营生活的他,本性也就逐渐暴露了出来,鳌拜开始变得我行我素并且飞扬跋扈,在康熙帝要扳倒鳌拜之时,鳌拜其实已经是手握约40万大军,那他为什么不造反呢?原因很简单,一是鳌拜一直追随先帝,为先帝打拼江山,可谓是忠心耿耿,一直没有动过造反的念头,即使是身边一些党朋吹鼓自己造反,鳌拜也是一直拒绝的;二则是鳌拜是大臣身份,即使是颇有威信,但是名不正言不顺,就算造反登基也会被康熙帝其他兄弟扳倒,反而会乱了清朝朝政得不偿失;三则是康熙帝没有要了鳌拜的性命,如果鳌拜造反,也会失去更多。

鳌拜自己不想反,不敢反,也不能反。

后来的事情我们知道,康熙八年(1669年)。乘着鳌拜单独入宫拜见的机会,康熙在宫中设下了重重陷阱,一众少年将这位“满清第一勇士”擒住。关入了大牢,清朝三代权臣成了待宰的羔羊。

墙倒众人推,朝中看到风向不对,于是纷纷上表奏。有的没地列出了鳌拜数十条罪状。总是就是向康熙表忠心,和鳌拜划清界限。最后鳌拜被康熙定下了三十大罪状,念及劳苦功勋没有当下处决,最终囚死于牢狱之中。

然而关于鳌拜被抓后,康熙对他极其党羽的惩处,却让人匪夷所思。

为了搞清楚康熙是怎么处理鳌拜的,我们先来看两段史料。

第一段史料《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庚申,王大臣议鳌拜狱上,列陈大罪三十,请族诛。诏曰:‘鳌拜愚悖无知,诚合夷族。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战功,贷其死,籍没拘禁。’其弟穆里玛、塞本得,从子讷莫,其党大学士班布尔善,尚书阿思哈、噶褚哈、济世,侍郎泰璧图,学士吴格塞皆诛死。馀坐谴黜。其弟巴哈宿卫淳谨,卓布泰有军功,免从坐。嗣敬谨亲王兰布降镇国公。褫遏必隆太师、一等公。”

另一段史料《清史列传·鳌拜传》记载:“但念鳌拜在累朝效力年久,且皇考曾经倚任,朕不忍加诛。姑从宽革职、籍没,仍行拘禁。那摩佛亦免死,革职拘禁。”

从这两段史料我们可以看出,康熙杀掉了鳌拜的两个弟弟(穆里玛、塞本得)和一个侄儿(讷莫),杀掉了鳌拜的一众党徒(班布尔善、阿思哈、噶褚哈、济世、泰璧图、吴格塞)。其余党徒和亲属分别受到“谴黜”及降职等处罚。

不过,康熙却并没有杀鳌拜和他的儿子那摩佛(《清史稿》有的地方记载的是“纳穆福”),只是抄了他们的家,把他们拘禁起来。

按说,鳌拜是主犯,康熙最应该杀的人,就是鳌拜。但是,康熙却并没有杀掉鳌拜,反而只是把他拘禁起来了。而鳌拜的两个弟弟和一个侄儿,还有其他亲属,以及鳌拜的一众党徒,却遭到了严厉的处罚。

在鳌拜的一众党徒中,班布尔善是被处罚的最严厉的。《清史稿》记载:“(班布尔善)谄事鳌拜。及事败,王大臣劾奏班布尔善大罪二十一,坐绞。”

康熙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处理意见呢?

我们先不忙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再继续看看,康熙是怎么对待鳌拜的后代的。

《清史稿》对鳌拜的儿子有记载:“鳌拜死禁所,乃释纳穆福。”也就是说,鳌拜在禁所去世后,康熙就把鳌拜的儿子纳穆福(那摩佛)给释放了。

纳穆福被释放后,是怎么去世的,《清史稿》上并没有记载。不过,《清史稿》记载了康熙对待鳌拜孙子(应该就是纳穆福的儿子)达福的情况:“五十二年,上念其旧劳,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从孙苏赫袭。苏赫卒,仍以鳌拜孙达福袭。”

就是说,在康熙五十二年的时候,康熙不但赦免了鳌拜的过错,还赐给他一等男爵(“阿思哈尼哈番”就是“男爵”的意思)的封号,先是由他的侄孙苏赫继承。苏赫死后,再由鳌拜的孙子达福继承。

可见,康熙对待鳌拜的后代,还是比较不错的。

到了雍正的时候,对鳌拜就更好了。《清史稿》记载:“世宗立,赐祭葬,复一等公,予世袭,加封号曰超武。乾隆四十五年,高宗宣谕群臣,追覆鳌拜功罪,命停袭公爵,仍袭一等男。”

雍正恢复了鳌拜一等公的爵位。当然了,这个爵位,肯定会由鳌拜的后代来承袭。不过,乾隆的时候,又把鳌拜的一等公爵给他夺了,仍然让他恢复之前的一等男爵,由其子孙承袭。

乾隆夺了鳌拜的爵位,其实并不是有意要打击鳌拜的子孙,也不是鳌拜的子孙犯了错误。而是因为乾隆一向喜欢否定他爹雍正的所作所为,所以才会那么做。

总之,此后鳌拜的子孙,应该是享受到了鳌拜的福荫的。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三国东吴君主孙权是怎么被害死的,他的墓现如今在何处?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孙权作为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其才华以及本事都是值得肯定的,曹操曾评价道生子当如孙仲谋,由此可见其才能,那么他是怎么被害死的,他的墓现如今在何处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记载:“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裴注:《吴历》曰:“……权行五六里,

  • 三国一代枭雄曹操的儿子曹彰,实力有多强?他为何不争继承人之位?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世,在这一时期说到枭雄大家都会想到曹操,俗话说的好虎父无犬子,他的儿子也不差,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三国一代枭雄曹操的儿子曹彰,实力有多强?他为何不争继承人之位?曹彰,曹操和卞氏生的第二个儿子。在《三国志》里面纪录,曹彰喜好射箭项目,成果还不错,臂力也很大,还能够参与举重项目,

  • 历史最牛大帝,明成祖朱棣的一生,他所作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大明!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今天我们就说说它历代皇帝中最厉害的一位,明成祖朱棣的一生,他所作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大明!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战争打了四年,中间的过程对于最后的获胜者朱棣来说是险之又险,朱棣以一城之地击败拥有整个天下的

  • 姜维北伐究竟给蜀汉带来了什么?姜维北伐究竟是穷兵黩武 还是为蜀汉续命?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公元234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姜维成为了蜀汉的军事领导人。在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历年史家对姜维的北伐却是贬多褒少,连年征战,耗损国力至巨。那么,姜维北伐究竟是穷兵黩武,还是为蜀汉续命?在诸葛亮去世后,蒋琬和费祎共同掌握了蜀汉的军政大权,因为费祎一直不

  • 三国曹魏时期第一猛将,拥有鬼神之勇,五子良将加一起都不如他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三国时期曹魏势力,可谓人才济济,有着诸多的猛将,其中最著名的组合要数五子良将,然而我们今天说的这位,堪称三国曹魏时期第一猛将,拥有鬼神之勇,五子良将加一起都不如他。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五子良将,这五人就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曹操在行军作战之时,经常会将这五

  • 明朝皇帝朱棣为何被称为“明成祖”,这其中包含着什么含义?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个王朝,在它历代皇帝中以朱元璋和朱棣最为出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明朝皇帝朱棣为何被称为“明成祖”,这其中包含着什么含义?朱棣在没成为皇帝之前,是明朝北方的一个王爷。当时明朝的北方可是和少数民族接壤的啊,经常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战争,朱棣身为一个王爷,之所以最后能成为皇帝,就

  • 曹操有25个儿子,司马懿是怎么从他们手中夺得的天下?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说到三国时期最后的大赢家,大家都会想到诸葛亮的对手苏明玉,那么他是是怎么从曹操25个儿子手中夺得的天下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曹操一生子女众多,仅见于正史的,便有25子6女,另外还有3位养子,可谓多子多福。然而在众多子女中唯独四人出彩。文学家曹植“才高八斗”这个词最初就是谢灵运来形容曹植的,他的文章在

  • 汉武帝在位54年 花了44年举全国之力去攻打匈奴 汉武帝为何执着于攻打匈奴?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

    西汉建立后,匈奴就一直与汉朝为敌。汉初被迫采取和亲的方式与匈奴和平共处,以此来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汉武帝即位后,选择对匈奴进攻,汉武帝在位期间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作战。汉武帝为何执着于攻打匈奴?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大多来自于他的征伐事业。汉武帝在位的54年间,从元光二年到征和三年,44年间,有20余次大

  • 刘基对朱元璋的功劳不小,为何最后主动提出告老还乡?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作为一个草根皇帝,他的发家可谓传奇,然而他能有所成就这和他手底下的众多功臣离不开关系,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刘基对朱元璋的功劳不小,为何最后主动提出告老还乡?朱元璋能打对各路对,定鼎天下,开国功臣多多,其中最特别的一位,当于刘基。朱元璋成大业初期,身边的谋臣不少。如朱升,就是很优秀的一

  • 三国最厉害锦囊妙计,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有没有道理? 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比,哪个更强,为何?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三国是一个谋士人才层出不穷的时代,在这一时期有许多著名的锦囊妙计,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三国最厉害锦囊妙计,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有没有道理? 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比,哪个更强,为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郭嘉,他号称三国第一鬼才谋士,在三国演义中出场不多,却拥有大量的粉丝。郭嘉原为部下,后转投曹操,官至军师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