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郭子仪:平安史之乱再造李唐的四朝功臣

郭子仪:平安史之乱再造李唐的四朝功臣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168 更新时间:2024/2/11 6:59:46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这是史家对中唐名将、四朝功臣郭子仪的评价。他率军平定“安史之乱”,收复失地,有再造唐室江山之功,他一生赤诚报国,却从不拥兵自重,令皇帝深深倚重,他为人宽厚,令朝野感佩,连敌人都对其心服口服。郭子仪的为臣之道成为古今称颂的一个传奇。

再造江山之功

武则天神功元年(697),郭子仪生于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其父郭敬之历任绥、渭、桂、寿、洒五州剌史,赠太保,逝后被追封为祁国公。郭子仪自幼习武,熟读兵书,早年间以武举登第,补为左卫长史(皇帝禁军中的幕僚)。此后,他因屡立战功,多次被提升。唐玄宗天宝八载(749),郭子仪出任安塞军使,拜左卫大将军,五年后又改封为天德军使,兼任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

天宝十四载(755),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慌忙任命郭子仪为卫尉卿,令他率军平叛。年近60的郭子仪迅速披挂上阵,率军出单于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I收复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北)等地,为官军进军河北扫清了道路。后来,他又与名将李光弼率10万大军,在九门城(今河北藁城)、嘉山(今河北定县)等地大战史思明,杀敌数万人,获得全胜。

同年,潼关失守后,唐玄宗仓促逃往成都。其后,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南)即位,是为肃宗。唐肃宗即位后,重新部署军事力量平叛,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依旧兼任朔方军节度使。至德二载(757)九月,唐肃宗向回纥借兵15万,以自己的儿子李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兵收复两京(长安和洛阳)。临行前,肃宗对郭子仪说,事情成败,在此一举。郭子仪则说:“此行不捷,臣必死之!”

在郭子仪的指挥下,唐军接连收复潼关(今陕西潼关)、陕州(今河南陕县),然后一举攻下长安。接着,郭子仪又挥军东进,与15万叛军交战于新店(今河南郏县西)。郭子仪派2000名精锐骑兵打头阵,命1000名弓箭手设伏,令回纥军队从敌军背后偷袭,自己则率主力大军迎战。后来叛军中伏,腹背受敌,一溃千里。郭子仪乘胜收复洛阳。消息传到朝中,唐肃宗欣喜万分,立即封郭子仪为代国公。唐肃宗对郭子仪说:“大唐江山虽是朕的,却是由爱卿再造的啊!”

到了唐代宗时,郭子仪再次被任命为副元帅,继续剿灭“安史之乱”的残余部队。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持续了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平息。然而,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同年,吐蕃乘乱攻占了长安,唐代宗弃都而逃。郭子仪临危受命,率兵声东击西,使吐蕃军队阵脚大乱。他又在长安城中安插内应,里应外合,仅用15天便击退了吐蕃军队,收复长安。

不久,唐朝将领仆固怀恩举兵叛乱,联合回纥、吐蕃军队攻打长安。郭子仪派兵守城,但不出击。他对将士们说:“这些叛军以前都是我的部下,如果速战会激发他们的斗志,而拖延则会让他们无心恋战。”果然,叛军不久便溃散而退。广德二年(764)仆固怀恩联合回纥、吐蕃等30万大军卷土重来,又攻到长安城下。唐代宗急忙将郭子仪从河中召回,抵御贼兵。郭子仪深知只有争取与回纥结盟,重点打击吐蕃,才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于是决定亲自前去游说回纥军。郭子仪以68岁高龄单骑赴回营,既不穿盔甲也不带武器。回纥将领见状连忙上前迎接。郭子仪与回纥将领畅叙“安史之乱”时并肩作战的情谊,终于令回纥与唐朝联盟,粉碎了仆固怀恩的阴谋。

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功高难免震主,何况郭子仪手握重兵,威名远扬。

郭子仪之所以能做到“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一是因为他^1忠心耿耿,每当国家遇到战事,便一马当先,即便到了jp七八十岁高龄也是如此I二是因为他谦逊谨慎,从不居功8?自傲,无论手握重兵还是身在前线,只要皇帝召他回朝,从未延迟或推脱,三是因为他宽厚大度,即使皇帝对他猜忌打压,仍然全力效忠。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郭子仪与九位节度使共同讨伐“安史之乱”的叛军,由唐肃宗宠信的宦官鱼朝恩统一节制。鱼朝恩不懂兵法,指挥失当,使唐军在这场战役中惨败,回朝后却将责任全部推到郭子仪身上。唐肃宗信以为真,便削弱了郭子仪的兵权。后来,河东发生叛乱,朝中无将,唐肃宗只得起用郭子仪。郭子仪接到命令后立即整军待发。不久,唐肃宗病重,不见朝臣,唯独召见了郭子仪,并吩咐说:“河东的战事,都依仗爱卿之力了……”郭子仪痛哭流涕,连声应允。

唐代宗即位后,对功高位重的郭子仪有些心存忌惮,加之朝臣挑拨离间,便罢免了郭子仪的副元帅之职,派他去督造皇陵。后来,朝廷需要剿灭“安史之乱”残部,便召郭子仪回京,重新任命他为副元帅。郭子仪毫无怨言,立即赶赴沙场。不久,吐蕃叛乱,郭子仪接到平叛命令时,手中只有20多名骑兵。但他仍然立即驱兵赶往长安,一路上收集散兵4000余人,最终与各路兵马会合。

郭子仪率兵打败吐蕃后,唐代宗不敢回长安,决定将洛阳作为国都。郭子仪便上疏说:“长安的地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近来被吐蕃侵犯,是因为军队不精,政务荒废。陛下若忧虑长安遭到掠夺后物资匮乏,只要组织重建,安抚百姓,训练军队,不出一个月就会有起色。”唐代宗看到郭子仪的上疏,感慨地说:“郭爱卿对国家一片公心,功在社稷,朕要及早回到长安。”唐代宗回京后,亲自下车扶起叩拜在地的郭子仪。其后,唐代宗又赐给郭子仪免死牌,并在凌烟阁为郭子仪画像,以表彰其功绩。

唐德宗更是尊郭子仪为“尚父”,礼敬有加。建中二年(781),85岁的郭子仪病逝,唐德宗废朝五日,悲痛哀悼,还亲自为他的遗体送行。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

郭子仪深受皇帝倚重,却不为朝臣所忌,这是因为他为人仁厚,素来与人为善。与郭子仪齐名的将领李光弼曾经对郭子仪心有不服。“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要选一名将领出任河北节度使,郭子仪出于公心推荐了李光弼。李光弼以为郭子仪有意让自己去送死,便愤愤地说:“我死后,请你不要加害我的家人可以吗?”郭子仪真诚地说:“我推举将军,完全是因为将军的才能。如今国难当头,我怎么会借此报私仇呢?”李光弼听后万分惭愧,便与郭子仪尽释前嫌。#p#分页标题#e#

唐代宗时,宦官鱼朝恩处处与郭子仪作对。有一次,鱼朝恩邀请郭子仪一同出游,郭子仪的家人都劝他不要去,郭子仪却说:“我是大唐臣子,如果他没有得到陛下的命令,怎么会加害我?如果他手握陛下的密令,我就更不能不去。”于是,他没带一兵一卒,孤身一人去见鱼朝恩。鱼朝恩见到郭子仪惊讶地问:“你怎么就这么来了?”郭子仪便将有关鱼朝恩要加害自己的流言如实相告,并说自己不会相信这些。鱼朝恩流着泪说:“您如此相信我,真不愧为德高望重的长者。”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郭子仪的祖坟被盗,朝臣纷纷猜测是何人所为。然而,郭子仪却主动上表说:“臣常年率兵征战,杀戮了很多人的父兄。如今臣的祖坟被盗,是上天对臣的责罚啊!臣该好好反思自己的罪行。”满朝文武听后无不感佩郭子仪的气度和胸怀。

郭子仪不仅获得朝臣的称誉,还深受曾与之交战的敌兵的敬重。回纥人常称他为“郭令公",“神人”,“安史之乱”的叛军部将也有很多听命于他,后来归降到他麾下。


上一节:魏徵:一心为国却遭唐太宗砸碑悔婚的谏臣

下一节:万贵妃:骄纵横行而恩宠不衰的明宪宗妃子

返回上一级>>>结局惊天逆转的历史故事,你一定猜不到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雍正继位:康熙遗诏被篡改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康熙帝帝驾崩后,遗诏传位四皇子胤稹(即后来的雍正帝)即位,此事历来被世人猜疑。民间多认为,四皇子胤镇密谋篡改遗诏,登基为帝。康熙帝遗诏是否被篡改过?胤稹即位为何遭人质疑?他又凭借什么在争位的斗争中胜出?种种谜团都要从这份颇具争议的遗诏说起。遗诏篡改之谜康熙六十一年(1722)冬天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代

  • 胡蓝之狱:明朝太祖宰相制度的终结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胡蓝之狱”是明朝初年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案,前后M历经14年,株连被杀者多达4.5万余人。明太祖朱元瑋借此案几乎清除了所有的开国功臣,制造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千古悲剧。“罪有应得”的胡惟庸明朝建立前,胡惟庸曾跟随朱

  • 乾隆皇帝:中国史上最长寿皇帝养身秘诀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帝王,足足活了89岁。据记载,他年过八旬以后,仍精神览铄、身强体健,照常读书写字,甚至还能外出狩猎。后人皆惊叹于乾隆帝的长寿不衰,对其养生之道更是纷纷求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乾隆帝的长寿秘诀……谈长寿皇帝的养生秘诀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

  • 崇祯帝:励精图治却身死国灭的明思宗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励精图治”与“亡国之君”,这本是相互矛盾的命剛叛。传统印象中,亡国之君或昏廇残暴,或荒淫无度,或庸碌无为,但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却是一个最不幸的例外。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帝王之一,勤诠治国,最终却落得国破身死的悲惨结局。明朝最勤勉的皇帝天启七年(1

  • 解密重重迷雾下的历史真相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董狐直笔的故事广为流传。春秋时晋灵公无道,赵盾多次进谏,晋灵公反而要杀赵盾,他只好出逃。后来赵盾的族人赵穿杀了晋灵公,赵盾才回国。史官董狐直言不讳就写“赵盾弑其君。”因为赵盾为晋国臣子,没有在国家保护国君,使之被杀害,故赵盾间接杀害其君主,是以下杀上、大逆不道的大罪。因此孔子

  • 清朝选秀制度:后妃相貌丑陋的根源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后宫粉黛,佳丽三千。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皇帝^身边的女人一定是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然而,清代后宮却不尽然。慈禧太后难称貌美,而隆裕皇后更是长相奇丑。她们为何能被选为“后宫佳丽”?清代选后选妃有什么独特的标准?顺治帝创制“选秀”制度传统印象里,皇帝的后宫

  • 万贵妃:骄纵横行而恩宠不衰的明宪宗妃子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位比皇帝年长近20岁的妃子,竟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力压前后两位皇后,成为实际上的六宫之首。这位传奇的妃子就是明宪宗的万责妃。万贵妃做了20余年有实无名的皇后,骄纵横行,翻云覆雨,迫害后宫纪樓,结纳朝廷大臣,即便如此也不失宠于明宪宗。她何以专宠一生?又落得怎样的结局?一妃力压两后在中国历史上,后宫得

  • 科举舞弊:花样迭出屡禁不止选官之弊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几乎是科举制一创立,舞弊现象就应运而生了。“通关节”、“冒籍”、“枪替”、“夹带”等千奇百怪的手法层出不穷,常常把考场搞得乌烟瘅气。与科举舞弊相对的,则是朝廷绞尽脑汁的反舞弊措施。双方斗法丨300余年,真

  • 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乱世佳人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代名妓陈圆圆是明末清初最具传奇色彩的女性。她的传奇不仅在于艳冠群芳、魅力独具,更在于她吸引了当时最重要的三股势力明朝廷、李自成与吴三桂,并客观上影响了吴三桂降清,改变了历史进程。而对这位乱世红颜的评价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秦淮“八艳”之首明崇祯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

  • 吕不韦:一字千金辅佐嬴政的大秦相邦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士农工商”,在中国古代的职业排行中,商人的社会地位是最低的。然而在战国,就有这样一位传奇的商人,他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和不凡的商业头脑,完成了从“成功商人”到“一国之相”的成功转型。他就是历史上棘赫有名的吕不韦。吕不韦&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