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魏徵:一心为国却遭唐太宗砸碑悔婚的谏臣

魏徵:一心为国却遭唐太宗砸碑悔婚的谏臣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068 更新时间:2024/1/23 1:23:17

唐太宗与魏徵不仅成就了彼此的政治美名,也铸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君臣佳话。然而生前君臣无隙,身后却反目成仇唐太宗为何推倒他亲手撰书的魏徵碑?在这段君臣佳话的流传中,又有哪些偏离历史真相的记载?

千古君臣佳话

贞观十七年(643),64岁的魏徴因病溘然长逝。唐太宗闻讯后,悲痛万分,罢朝五天,以示哀悼,并说出了那段千古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另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用防已过。今魏徴殂逝,遂亡一镜矣。”

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魏徴生于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魏徴自少年时代起,便博览群书,志在四方。他曾经效力过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密窦建德,太子李建成等,终因其皆非明主而无法施展抱负。“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欣赏魏徴的才华,召他人朝。面对唐太宗的怒斥,魏徴坦言说:“太子如果早听我的忠告,绝无今日!”这种直率的态度不但没有让魏徴获罪,反而赢得了太宗的好感,使他成为太宗的近臣。

贞观初年,濃州刺史庞相寿被告发贪污,受到了削职处分。作为跟随唐太宗出生入死几十年的老部下,庞相寿冒死求见太宗,请求免于处罚。唐太宗先是气愤地拒绝了庞相寿,然而晚上回到寝宫后,想起庞相寿忠心耿耿地追随自己,如今年事已高,家有妻儿老小,又心生不忍,便传话给庞相寿,让他仍旧留任原职。魏徴听说此事后,上书给太宗说:“不追究庞相寿的贪污罪,令其留任原职,这等于纵容贪赃枉法。如果其他的老部下也因此而贪污,陛下怎么办呢?”唐太宗慎思之后,还是决定撤销自己的赦免。

一次,唐太宗巡幸洛阳,住在显仁宫,看到茶具都是几年前的旧器具,奉上的酒菜也不见山珍海味,便将总管大骂一顿,贬为庶民。魏徴了解情况后,立即面见太宗,直言这是不好的苗头。太宗不以为然地说:“国家财富力强,一国之君多花点钱无可厚非。”魏徴忧虑地说:“正因为是一国之君,才不能开奢靡风气的源头,以防上行下效啊!”唐太宗依然认为魏徴危言耸听。魏徴又以隋炀帝奢侈贪婪终致亡国的教训警诫太宗,太宗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误。

有一次,高句丽向唐太宗进献了两位美女,魏徵知道后表示不应当接受。唐太宗很赞成魏徴的意见,并说:“去年进献了两只鹦鹉,我现在都老想着回宫,何况是两位美女呢?”于是,就派人送了回去。

魏徴人朝为官之后,始终秉性忠直、仗义执言,只要是不利于江山社稷的,必定要站出来说话,甚至不惜犯颜进谏。唐太宗也拥有难得的气量,敢于重用魏徴,先后提升他为秘书监、侍中、宰相,并封他为魏国公。贞观十六年(642),魏徴病重,唐太宗多次派人送药品和食物,亲自两次到魏徴家中探望,还差遣了专人到魏徴家中看护,随时禀报魏徴的身体状况。唐太宗最后一次去看望魏徴时,看到他病情加重,便流着泪问:“爱卿有什么未了的心愿?”魏徴强撑着病体说:“我不担心别的,只忧心国家的兴亡啊!”一心为江山社稷立身立言的魏徴不愧为“千古第一谏臣”。

君臣楷模的真实矛盾

直谏难免犯颜,甚至让君下不了台。魏徴的直言让唐太宗既爱,又夹杂着怒、怕、无奈的复杂情感。

唐太宗当政期间,社会逐渐发展,出现了升平景象。唐太宗也渐渐滋长了一些奢侈作风。在众多大臣的歌功颂德之下,唐太宗决定到泰山顶上举行封禅大典(帝王祭告天地的庆功大典)。这时,魏徴又站出来反对,令唐太宗很不高兴。魏徴从容地解释说:“陛下功劳虽大,百姓受到的恩惠还不够多,德行虽然高,还没有恩及所有人,天下虽然安定,财力还不充足,粮食虽然丰收,但库存还比较空虚。何况封禅耗费极大,中原以东地区至今还很荒凉,这不等于向四方暴露弱点,激发其觊觎中原的野心吗?”唐太宗心中不悦,却不知如何反驳,只好将封禅一事搁置不提。

魏徴的据理力争有时也让唐太宗心生敬畏。一次,唐太宗打算去山中打猎,行李都准备好了,但最终没有成行。魏徴问及此事,唐太宗笑着说:“本来确实想去,但怕你谏阻,就取消了。”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一只鹞鹰,非常喜欢,便放在肩上玩耍。不料魏徴远远走来,太宗吓得赶忙把鸟藏在怀中。魏徴仿佛意识到了,故意说了很久,以致鹞鹰闷死在怀中,使太宗大为扫兴。

几次三番,魏徴的进谏令太宗感到既趣尬又愤恨。当魏徴又一次在朝堂上因直谏惹怒太宗时,太宗气冲冲地跑到后宫,对皇后长孙氏说:“魏徴总是扫我的面子,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听了,却连忙向太宗道喜,说:“臣子敢直言,是因为陛下贤明。明君拥有直臣应该欣喜,怎么能开杀戒呢?”太宗猛然醒悟,对魏徴更加敬重。

太宗虽然贤明,能够重用直臣,但仍不免有被冲撞后的不悦情绪。好在这些矛盾在魏徴生前都没有激化,君臣的良好关系维系到了魏徴离世。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莫须有:抗金名将岳飞的千古奇冤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西子湖月畔的岳飞墓,每年都会迎来来自五湖四海的凭吊I者。人们在为这位悲剧英雄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不忘朝秦桧的跪像哞上两口,以发泄对于“莫须有”三个字的愤怒。但“莫须有”到底是何意?岳飞真是死于“莫须有&rd

  • 上官婉儿:文采卓然的武周巾帼宰相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上官婉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一^的女性。她游走于前朝后宫的权力旋涡中,深得两朝皇帝宠信,一度是执掌大权的“巾帼首相”;她以风华绝代、文采卓然的非凡魅力,让多少风云人物拜倒在她的裙下。然而,她终成为权力刀锋上的祭品。这段苦乐交织的人生,亦成为令人喟叹的传说。深受

  • 晋惠帝司马衷:八王之乱致亡国的傻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个智商低下的人能够成为堂堂一国之君吗?历史就跟我们开过这样的玩笑。晋惠帝司马衷是中国古代一位“傻”帝王,他的故事滑稽可笑,有些却也真挚感人。他的无能导致了贾后乱政和“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王朝的气数,但这一切,又怎能完全归咎于他?千古闻名&ldquo

  • 易安居士李清照:凄凄惨惨戚戚的晚年生活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婉约词宗李清照连用叠字勾勒出自己晚年凄凉孤苦的生活。相比于李清照久负盛名的词文,她的晚年生活却极少被史料收录,因而显得异常神秘。她是3然一身还是改嫁他人?她是如何度过国仉家恨与情感悲剧交织的岁月?沉醉不知归路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堪称最有成就的女性,也

  • 清末四大奇案之刺马案:解密投名状疑云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随着电影《投名状》的上映,一段沉寂已久的历史II再次浮出水面。《投名状》的故事原型是大名鼎鼎的“晚清四大疑案”之一的张文祥“刺马案”一两江总督离奇遇刺,凶手当场被捕,动机疑点重重,结案一拖再拖,是复仉?还是情杀?抑或是政治谋杀?重重迷雾笔革在这部《投名

  • 厂卫:明朝令人毛骨悚然的特务机构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提起明代的锦衣卫东厂、西厂和内行厂,很多人都会不寒而栗。在众多的影视作品中,锦衣卫和东、西厂一直被描画成阴森恐怖、杀人如麻的地狱魔窟。明代的厂卫特务机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又有过哪些令人发指的恶行呢?“缇骑”镝衣卫锦衣卫是明朝的一个官署名称,全名叫作“锦衣亲军都指挥

  • 郭子仪:平安史之乱再造李唐的四朝功臣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这是史家对中唐名将、四朝功臣郭子仪的评价。他率军平定“安史之乱”,收复失地,有再造唐室江山之功,他一生赤诚报国,却从不拥兵自重,令皇帝深深倚重,他为人宽厚,令朝野感佩,连敌人都对其心服口服。郭子仪的为臣之道成为古

  • 雍正继位:康熙遗诏被篡改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康熙帝帝驾崩后,遗诏传位四皇子胤稹(即后来的雍正帝)即位,此事历来被世人猜疑。民间多认为,四皇子胤镇密谋篡改遗诏,登基为帝。康熙帝遗诏是否被篡改过?胤稹即位为何遭人质疑?他又凭借什么在争位的斗争中胜出?种种谜团都要从这份颇具争议的遗诏说起。遗诏篡改之谜康熙六十一年(1722)冬天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代

  • 胡蓝之狱:明朝太祖宰相制度的终结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胡蓝之狱”是明朝初年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案,前后M历经14年,株连被杀者多达4.5万余人。明太祖朱元瑋借此案几乎清除了所有的开国功臣,制造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千古悲剧。“罪有应得”的胡惟庸明朝建立前,胡惟庸曾跟随朱

  • 乾隆皇帝:中国史上最长寿皇帝养身秘诀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帝王,足足活了89岁。据记载,他年过八旬以后,仍精神览铄、身强体健,照常读书写字,甚至还能外出狩猎。后人皆惊叹于乾隆帝的长寿不衰,对其养生之道更是纷纷求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乾隆帝的长寿秘诀……谈长寿皇帝的养生秘诀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