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清末四大奇案之刺马案:解密投名状疑云

清末四大奇案之刺马案:解密投名状疑云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613 更新时间:2024/2/2 7:26:30

随着电影《投名状》的上映,一段沉寂已久的历史II再次浮出水面。《投名状》的故事原型是大名鼎鼎的“晚清四大疑案”之一的张文祥“刺马案”一两江总督离奇遇刺,凶手当场被捕,动机疑点重重,结案一拖再拖,是复仉?还是情杀?抑或是政治谋杀?重重迷雾笔革在这部《投名状》背后的故事中……

神秘刺杀

真实的“刺马案”发生在清朝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1870年8月22日),时任两江总督(即今江苏、安徽、江西、上海四省市的军政最高领导)的马新贻结束了当曰的兵士检阅,从射箭场打道回府。当他走到府衙门口的时候,早在路边埋伏许久的一个人忽然冲出人群,径直冲向马新贻。这人一边口呼冤枉,一边拔出匕首,刺中了马新贻的右肋。马新贻当场呕血仆地,第二日便一命呜呼了。奇怪的是,这名凶手刺中马新贻后不但不逃,反而大呼“刺客是我张文祥”,坐以待捕。

这是一粧真实的奇案堂堂封疆大吏遇刺身亡,案件一发,朝野震动。刺客如何能轻易行刺得手?又是怎样的深仇大恨让他如此无所畏惧?这怪诞的案情让慈禧太后也不禁惊问:“马新贻此事岂不甚奇?”

但更奇的是凶手的供词。凶手供出了三点作案动机:他的妻子和钱财被人霸占,于是找到时任浙江巡抚的马新贻拦轿喊冤,但马新贻没有受理,后来张文祥几经辗转虽要回了妻子却失去了钱财,妻子一气之下自杀了,他因此憎恨马新貽,他的很多海盗朋友被马新贻捕杀,他要为朋友报仇,马新贻还查封了他的典当行生意,断了他的生路。于是新仇旧恨交织,使他密谋两年,最终找到机会剌杀了马新贻。但这份荒唐的供词自然无法令人相信,于是案件被一拖再拖,疑云重重。

流言四起

案件悬而未决,民间却早已流言四起。相关的传说千奇百怪,但主要的因果关系不外乎三种复仇、情杀和政治谋杀。

首先是“复仇说”。传说张文祥曾是一名捻军(当时一支农民起义军)的小头目,在被清军将领马新贻打败后,与结拜兄弟邱材青、龙云在浙江沿海结寨。后来张文祥加人了太平军,邱材青.龙启云留守石寨。结果石寨再次被马新贻剿灭,张文祥的两个兄弟被杀,他的妻子也被寨中的叛徒霸占。被逼上绝路的张文祥誓报此仇。

其次是“情杀说”。相传张文祥在做捻军头目时俘虏过清军将领马新贻。马新贻趁机劝说张文祥投靠朝廷。张f文祥被马新贻的言语打动,于是叫上他的两个兄弟曹二虎和石锦标,与马新贻四人一同结拜,投奔了清军。此后,马新贻的官运渐旺,却见利忘义,疏远兄弟,又因为看上了曹二虎美貌的妻子,竟将曹二虎设计杀死。于是,张文祥一怒之下为兄报仇。

最后是“政治谋杀说”,其中涉及“督抚不和说”和“湘军示威说”。前者是猜测马新贻与巡抚丁日昌不和,丁日昌派人将其刺杀。但更为可信的是后一种说法,曾国藩的湘军在剿灭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势力壮大,朝廷于是派马新贻(回族>作为两江总督,一来镇守,二来节制湘军,并暗中彻查湘军攻陷南京后太平天国巨额库银的去向。而马新贻到任的两年中,对猖狂的湘军进行了多次制裁,激起了湘军的愤怒,于是,湘军势力“公然大胆”地策划了“刺马案”,给朝廷一个响亮的警告。

电影《投名状》的剧情融合了三种猜测的合理成分。

以“情杀说”为主线,“政治阴谋说”为真相,tt复仇说”做点缀,把故事讲得扣人心弦。而真实的案件本身由于涉及清廷、太平军、湘军、捻军等众多集团,牵扯到慈禧太后、曾国藩、丁曰昌等重要人物,又包含造反、复仇、夺妻、满汉争权等诸多传奇元素,涉案因素太广,真相已难寻求。最终,轰动一时的“剌马案”随着主犯张文祥被“凌迟处死,剖心致祭”而草草结案。真相虽已湮没,却留给后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上一节: 雍正继位:康熙遗诏被篡改之谜

返回上一级>>>解密重重迷雾下的历史真相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厂卫:明朝令人毛骨悚然的特务机构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提起明代的锦衣卫东厂、西厂和内行厂,很多人都会不寒而栗。在众多的影视作品中,锦衣卫和东、西厂一直被描画成阴森恐怖、杀人如麻的地狱魔窟。明代的厂卫特务机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又有过哪些令人发指的恶行呢?“缇骑”镝衣卫锦衣卫是明朝的一个官署名称,全名叫作“锦衣亲军都指挥

  • 郭子仪:平安史之乱再造李唐的四朝功臣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这是史家对中唐名将、四朝功臣郭子仪的评价。他率军平定“安史之乱”,收复失地,有再造唐室江山之功,他一生赤诚报国,却从不拥兵自重,令皇帝深深倚重,他为人宽厚,令朝野感佩,连敌人都对其心服口服。郭子仪的为臣之道成为古

  • 雍正继位:康熙遗诏被篡改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康熙帝帝驾崩后,遗诏传位四皇子胤稹(即后来的雍正帝)即位,此事历来被世人猜疑。民间多认为,四皇子胤镇密谋篡改遗诏,登基为帝。康熙帝遗诏是否被篡改过?胤稹即位为何遭人质疑?他又凭借什么在争位的斗争中胜出?种种谜团都要从这份颇具争议的遗诏说起。遗诏篡改之谜康熙六十一年(1722)冬天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代

  • 胡蓝之狱:明朝太祖宰相制度的终结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胡蓝之狱”是明朝初年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案,前后M历经14年,株连被杀者多达4.5万余人。明太祖朱元瑋借此案几乎清除了所有的开国功臣,制造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千古悲剧。“罪有应得”的胡惟庸明朝建立前,胡惟庸曾跟随朱

  • 乾隆皇帝:中国史上最长寿皇帝养身秘诀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帝王,足足活了89岁。据记载,他年过八旬以后,仍精神览铄、身强体健,照常读书写字,甚至还能外出狩猎。后人皆惊叹于乾隆帝的长寿不衰,对其养生之道更是纷纷求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乾隆帝的长寿秘诀……谈长寿皇帝的养生秘诀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

  • 崇祯帝:励精图治却身死国灭的明思宗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励精图治”与“亡国之君”,这本是相互矛盾的命剛叛。传统印象中,亡国之君或昏廇残暴,或荒淫无度,或庸碌无为,但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却是一个最不幸的例外。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帝王之一,勤诠治国,最终却落得国破身死的悲惨结局。明朝最勤勉的皇帝天启七年(1

  • 解密重重迷雾下的历史真相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董狐直笔的故事广为流传。春秋时晋灵公无道,赵盾多次进谏,晋灵公反而要杀赵盾,他只好出逃。后来赵盾的族人赵穿杀了晋灵公,赵盾才回国。史官董狐直言不讳就写“赵盾弑其君。”因为赵盾为晋国臣子,没有在国家保护国君,使之被杀害,故赵盾间接杀害其君主,是以下杀上、大逆不道的大罪。因此孔子

  • 清朝选秀制度:后妃相貌丑陋的根源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后宫粉黛,佳丽三千。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皇帝^身边的女人一定是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然而,清代后宮却不尽然。慈禧太后难称貌美,而隆裕皇后更是长相奇丑。她们为何能被选为“后宫佳丽”?清代选后选妃有什么独特的标准?顺治帝创制“选秀”制度传统印象里,皇帝的后宫

  • 万贵妃:骄纵横行而恩宠不衰的明宪宗妃子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位比皇帝年长近20岁的妃子,竟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力压前后两位皇后,成为实际上的六宫之首。这位传奇的妃子就是明宪宗的万责妃。万贵妃做了20余年有实无名的皇后,骄纵横行,翻云覆雨,迫害后宫纪樓,结纳朝廷大臣,即便如此也不失宠于明宪宗。她何以专宠一生?又落得怎样的结局?一妃力压两后在中国历史上,后宫得

  • 科举舞弊:花样迭出屡禁不止选官之弊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几乎是科举制一创立,舞弊现象就应运而生了。“通关节”、“冒籍”、“枪替”、“夹带”等千奇百怪的手法层出不穷,常常把考场搞得乌烟瘅气。与科举舞弊相对的,则是朝廷绞尽脑汁的反舞弊措施。双方斗法丨300余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