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防备汉人?清代火器落后世界的真相

防备汉人?清代火器落后世界的真相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439 更新时间:2024/1/16 13:54:47

1840年,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王朝的大门。面对西方殖民者的先进火器,清军的火器简直就是博物馆的文物。于是,这也成为“清代火器落后”的最直观印象。

至于为什么清代火器会落后?很多人有着不同的看法。通常的说法是,满清八旗兵重视骑射,轻视火器,所以导致火器发展停滞不前,乃至落后。那么,真相到底如何?

其实在清朝前期,火器技术仍然向前发展。清自立国之初,清太祖努尔哈赤手下的八旗已少量装备了火器,但此时清军八旗手中的火器仍然依赖于战场上的缴获。至清太宗皇太极继位,他致力于自制火器,令佟养性挑选汉人组建汉军,并收罗汉人工匠仿制明军的红夷大炮。终于在天聪五年(1632年),清军成功仿制出清朝第一门红夷大炮“天佑助威大将军”,并成功运用在对明朝的大凌河之战中。此后通过明将孔有德的来降,清军获得了大量火炮,其中也包括了红夷火炮的制造技术和经过严格训练的炮手。可以说,清朝完美的继承了明朝的火器及其技术。

▲八旗演练红衣大炮

所以,清初对火器的制造不可谓不重视,直至康熙朝,外国传教士南怀仁于康熙八年受命制造火器,从康熙十三年至二十八年,共制造火炮566门,其中包括了工艺堪称精良的“武成永固大将军”。清人戴梓还发明了连珠火铳这类很有亮点的火器发明。清军上下大量装备火器,汉军绿营也一度装备了大量的火炮作战。至此,康熙时期的火器的发展可视为中国古代火器技术的顶峰。

▲清戴梓“连珠火铳”

▲南怀仁督造“武成永固大将军炮”,故宫藏品

乾隆后期开始,战争逐渐减少,清朝国内开始陷于长期稳定的和平时期。同时,清代火器陷入停滞。直至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清代的火器技术总体上仍然为继承自明朝火器技术的之上的加工改良,即没有出现什么革命性的火器种类,也没有特别值得称赞的火器技术发明。

然而,人不知兵,缺少足够的战争需求,只是火器停滞发展的一个外因。真正的内因却是来自于满清政府的政策。晚清将领左宗棠在西北平叛时,曾在凤翔府城楼上和平凉府挖出明代遗留火器,“尚存开花炮子二百余枚,平凉府西城见有大洋炮上撰万历及总制胡等字,余皆剥蚀。”左大人在见到明代开花炮弹时,大发感慨:“利器之入中国三百余年矣,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

▲开花弹(又名榴弹)

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左宗棠一直致力于将西方先进的火器及开花弹的技术引入中国,并试图自行制造。当他看到明代已有开花弹时,就感慨为什么三百年间火器技术未获得长足发展。左宗棠不能明说中国火器停滞发展怪当时的清政府,只能含糊的用了“当时”二字用于借古讽今,讽刺当朝一些食古不化、视西学为洪水猛兽的顽固保守官僚。然而左宗棠这句感慨却是有问题的,他所见到的明代开花弹并未失传,康熙时制造的开花弹及发射开花弹的威远大将军炮其实就静静的躺在北京皇城脚下无人问津。、

▲用于打开花弹的清朝“威远将军炮”,又名“冲天炮”

作为清末著名的清军将领,左宗棠竟然对本朝武备缺少认识和了解,这实在不可思议。但这在清代,却很正常。原因很简单,左宗棠是汉人将领,他的出身并不是满洲八旗。这就是本文要谈及的清代火器发展停滞与落后的真相:清朝统治者对汉人和汉军的防备。

康熙二十四年,康熙皇帝在王家岭阅兵,命令八旗演习火器,展示给朝贡而来的蒙古诸王公看。清军火器所展示出来的巨大威力使蒙古王公们“皆惊惧失色。甚有匍匐仆地、战栗不止者。”康熙皇帝想借用火器演练来震慑蒙古王公贵族,让他们甘心俯首称臣不起叛心,但是这一幕却让康熙内心五味杂陈。因为作为清王朝统治者的他突然认识到,火器不仅是对付马背上的民族有效手段,还是威胁以满洲八旗为统治核心的强大武器。须知满洲八旗就是以“国语骑射”为看家立命之根本,昔日强悍的满洲八旗骑兵横扫中国。但是骑兵再强也抵不住不断发展的火器冲击。康熙击败身为卫特拉蒙古的劲敌葛尔丹,就是依靠了精良的火器,包括其中能发射开花弹的威远将军炮“从征葛尔丹,以三炮堕其营,遂大捷”。

▲使用鸟枪的清兵

训练一个合格的骑射士兵,需要坚持长期的训练,但是经过简单训练后的火器手却可以轻易击败耗费重金训练的精锐骑兵。在战争中,这种损失是任何军队都不可承受的。火器的巨大威力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让清军战无不胜,一方面却有可能被汉人利用对付以骑射为本的满洲八旗军。清朝统治者明白,拥有制造技术的汉人非常容易迅速普及火器,一旦各地起义军掌握火器,这对清统治者将成为最大的威胁。更让康熙担心的是,随着八旗的腐化,人数众多的汉军绿营成为了清军作战的主力,但是绿营基本掌握在汉人将领手中,假如绿营将领造反,将直接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因此,当大规模战争结束,国内承平,康熙对汉军绿营装备火器的态度就开始改变。他力图防止以汉人为主的绿营汉军,及民间拥有超过八旗的火器技术和火器装备。在康熙的想法中,只要八旗掌握最精良的火器,将对汉军绿营形成武器上的优势,将足以控制并镇压绿营的反叛,巩固清朝的统治。

▲清军绿营装备的“抬枪”

于是康熙开始严禁民间私习火器,并设火器营在京师,最精良的火炮由八旗掌管。京城的八旗不仅装备有南怀仁所铸最为精良的六千斤武成永固大将军炮,还装备有缴获自郑氏台湾由荷兰人铸造的六千斤台湾炮。而京师外的军队不得私用火器。各地汉军绿营只可以使用次一等的火器,如鸟枪、抬枪等小口径火器,这与明代为了抵抗外敌,在各地边军大规模装备最精良火炮的做法大相径庭。

▲清威远将军铜炮

更有甚者,康熙连源自明代弗朗机的轻型后装滑膛炮“子母炮”也不允许各省绿营使用。康熙五十四年。绿营太原总兵官金国正希望装备子母炮,康熙严令禁止,声明子母炮为八旗所用火器,各省汉军绿营均不可使用。之后继位的雍正一开始并不知晓这个情况,就允许绿营使用。皇帝的金口一开,对火炮拥有巨大需求的各省绿营立即大量制造装备子母炮等火炮。雍正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非常重大的错误,立即下喻要求各地绿营将已经制造的子母炮收到京城,不允许汉军大量装备。但因各地已经大量制造和装备,雍正不得不妥协,勉为其难的允许各省绿营每一千名士兵才可装备4门威远炮和6门子母炮。

▲清代子母炮

从康熙、雍正两代皇帝对子母炮的态度上就可看出,清代统治者严防各地汉军拥有超过满洲八旗装备的火器,更不允许民间擅用。“谕兵部鸟枪等火器、祗当用于搜猎行阵之间。此外一应旗下民间不得擅用著严行禁止。”。当然,虽然名义上朝廷不允许民间私习火器,但并未禁绝,各地民间仍然有私造火枪自卫或打猎的现象存在。

▲明代弗朗机火炮

乾隆皇帝对禁绝火器的态度也与康雍保持一致。乾隆四十二年,地方官员上奏希望召集民兵练习鸟枪用于镇压各地反清起义,但乾隆同样用防止汉人反清武装获得火器的理由禁止。甚至有官员提出的将武科考试改为考试鸟枪,以培养军事人才,提高军队素质的方案,仍然被乾隆制止。他甚至希望“各督抚、不动声色。将鸟枪改为弓箭”。总之,在清朝统治者眼里,防止汉人武装拥有过多的火器和相应技术才是维护统治的有效手段。

于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开始固步自封,限制火器使用,人为地为火器发展设置了诸多障碍,相当于自废武功。再加上乾隆时期,以宣布广州“一口通商”为标志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彻底终止了中国与世界先进火器技术的交流。

自此百年间,中国火器技术不仅未再向前发展,甚至有所倒退。而同时期世界各国的技术发展却一日千里,彻底将清朝甩在后面。鸦片战争时期,迫于现实压力,清朝各地大造火炮用于抗击英军,但造出来的火炮质量不仅不如康乾时期的火炮,甚至连明朝的火炮也比不过。更有甚者,为了抗击英军侵略者,各地清军居然挖出了明朝遗留的老式火炮使用,实在让人感到无奈。

▲清军用于抗英的明代火炮“虎蹲炮”

随着满清赖以成名的八旗军队迅速腐化,只为八旗所掌握的精良火炮反而被闲置不用,“盛京八门内,有大炮八尊装车存于房内,因无人查看,房屋栅栏倒塌,炮车大都被压土里……因年久并未放炮团练,亦徒有虚名。”直至咸丰年间被英法攻破了北京城,那些八旗手中制造于康乾时期的精良火炮仍然在库房蒙灰。掌握火器的八旗已然不懂如何使用这些火器,身为汉军将领的左宗棠大人不知本朝拥有开花弹自也在情理之中。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迪太君。任何媒体或者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铸剑师老郑的私人号:lqzjsz☜长按左边字母复制

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lbqyjs☜长按左边字母复

标签:

更多文章

  • 三国五大悲剧英雄,刘备排第二,诸葛亮排第三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核心提示:《三国演义》是由一个个英雄人物的悲剧人生贯穿而成的。无论是一方诸侯君主,还是文臣武将,或雄才大略,或勇武过人,或智慧超群。他们有过辉煌壮丽的人生,但结局却令人扼腕叹息。一、汉献帝—水深火热汉献帝贵为天子,虽然皇威尽失,但比前任少帝要“幸运”得多,衣带诏案发生后,即使是苦苦哀求,也未能保全已

  • 诸葛亮坚持一定要北伐的原因,被一件特殊文物的出土,揭晓答案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诸葛亮一生谨慎,做任何事情诸葛亮都是思绪周全的。那么为何诸葛亮一直坚持要北伐呢?有许多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却因为一件特殊文物的出土,揭晓答案。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此时的蜀汉,纵然诸葛亮如何天纵英才,可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惨淡局面。其一,武将青黄不接;其二,是最要命的,没人。刘备的夷陵惨败,基本

  • 沐英:朱元璋杀诸多功臣唯独不动他,即使是朱棣实行削藩政策,也不动他的后人?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中国历史上明朝皇帝朱元璋,晚年时期大肆杀害,明朝的开国功臣,却唯独不动沐英,即使是朱棣登基后,实行削藩政策,也始终不动他的后人,那这是为什么呢?生平经历沐英在八岁的时候被朱元璋收为养子,12岁的时候就跟随养父朱元璋南征北战,骁勇善战的沐英立下了汗马功劳,据说他擅长使用火铳,还发明了一个三行战法,在他

  • 玄武门之变后 李世民就被李渊恶心了一把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据史书记载,大明宫建筑规模相当于5个紫禁城,有着“千年之宫”的美称,其修建原因还得从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迫退位,提出来的一个要求说起了。众所周知,李家的天下是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打下的,李渊则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世民则是李渊的次子。唐朝建立后,长子李建成被册封为太子,如果按照正常的剧情发展下去,李

  • 春秋时期的传奇君主郑庄公,遭母亲和弟弟算计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中国历史上为了权力与地位,兄弟反目成仇事件不在少数,而我们今天说的主人公郑庄公,就是这样遭母亲和弟弟算计,那么他又是如何应对的呢?郑庄公的出生非常悲催,因为母亲武姜生他时,难产而忍受了巨大的痛苦,这让武姜差点送了命,所以她把这一切都归结于这个让差点送了命的儿子身上。为了时刻记住当时所忍受的痛苦,为了

  • 清朝颁布剃发令,这竟然是一位汉人的主意!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中国历史上清朝初期的时候颁布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古代人们对于头发是很重视的,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可见当时这条剃发令实施的时候,有多少的人被杀害,而这一切的起因竟然是一位汉人的主意。清朝颁布剃发令事件1645年6月15日(农历五月廿二),清朝颁发剃发令。清朝由居于中国东北的满族人建立。

  •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没有被司马懿识破吗?其实不是这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大家都非常的了解。它是以三国的历史为基础编写的一部小说。罗贯中老师也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书中的一个非常让人吃惊的片段——空城计。当初的司马懿真的是被诸葛亮骗到了么?在三国里面,有段故事,我们非常了解,耳熟能详,那就是空城计,可以说这是三国最精彩的一段。当时诸葛亮因错

  • 戴复古:对于妻子竟然如此无情?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都说现代的社会有许多的渣男,但是在古代也有这么一位渣男,他是著名的诗人戴复古,官场发迹后,竟对妻子说只能做妾,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不得不说说这首《木兰花慢》词了。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兰皋新涨绿溶溶,流

  • 为什么美国大兵头盔上都会有个网罩,这个网罩有何作用?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美国大兵的头盔上都罩着一个网,这样一个头盔既影响美观又影响军容,为什么要多此一举给头盔罩个网呢?那么薄的网有什么用呢?我们先说一下头盔网罩的起源,在一战的时候,士兵带的是光亮的钢盔,结果很容易被敌人发现,成为攻击目标,士兵们对此抱怨不已,后来法国的士兵开始使用各种布条来包

  • 在古代为什么无人仿造圣旨?只因防伪技术太牛了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普天之大,莫非王土,整个国家都处在皇帝的管辖之下,在我们所熟知的《康熙王朝》中,在鳌拜计划废掉康熙的前一天,他命人传递的圣旨,就是伪造的,可是,在古代,圣旨真的能够伪造吗?首先,真正的圣旨有特定的“防伪标志”,也不是一个人可以宣读的。如果你认为圣旨就是一个块黄布上绣着几条龙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