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被认为会带队伍的刘备,为什么手下叛徒最多?

被认为会带队伍的刘备,为什么手下叛徒最多?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019 更新时间:2023/12/15 22:22:52

纵观三国历史,唯有刘备以仁德爱民著称,但是蜀汉的叛将却是最多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刘备被认为是一世雄才,《三国志》评价他“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认为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曹操对他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诸葛亮由衷地称赞他“英才盖世,众士慕仰”,孙权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刘备的特长是善于征服人心,这从他年轻时就能看出来。晋代史学家习凿齿曾说:“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唐代诗人王勃将以上这段话总结为“宽仁得众”。

大家公认刘备最能以德服人,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他曾以此感化过来杀他的刺客,刘备临死前还教育儿子,要他“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感情基础是凝聚力、向心力的核心,应该说刘备带出来的队伍也应该是最团结、纪律最严明、最有战斗力的队伍,但事实却似乎有些出入。举个例子,要论哪一个阵营里出过的叛徒最多,简直没有谁能与刘备集团去竞争。

按照对叛徒的定义,主要是两种人:一是背叛自己的阶级或集团而采取敌对行动行为的人,二是投到敌对一方去的人。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也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凡有以上两种行为的,这里统称为叛徒。

汉代重节义,一旦成为叛徒,通常意味着人格的丧失和信誉的破产。

说起汉末三国时的叛徒,比较有名的是于禁,曹操听说他投降了敌人,叹息了很久:“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而造成损失最大的叛徒应该数唐周,由于此人的叛变,一千多名太平道成员被捕杀,黄巾大起义险些胎死腹中。

其它的叛徒还有很多,魏、蜀、吴都有,但以蜀汉最多:在关羽失荆州事件中起关键作用的麋芳和傅士仁,率上庸三郡投降曹魏的孟达夷陵之战中投降的黄权,这几位都是“省军级”及以上的人物,还有投降孙吴后名列九卿的潘浚,关键时刻杀了张飞投敌的范强、张达……

可以说,蜀汉叛徒数量之多、级别之高综合起来都是其它各方难比的,虽然这些人的投降行为大多有一定的背景,但也绝不是都到了不降情势皆不可的程度,他们最终选择了投降,内心里多少都有愿意的成分。

刘备一向视忠义为生命,但放到整个蜀汉团队去考察,这一点似乎做得却不怎么好,这是为什么呢?

带队伍不容易,都说刘邦会带队伍,并不是他能跟手下那些弟兄们不分彼此、打成一片,刘邦这个人敢爱也敢恨,对不忠的人手段也挺狠;曹操也做得不错,是因为他既懂拢心也能治人,把手下治理得服服帖帖。拢心方面刘备做得不错,甚至超过了他们,但在治人方面他的手显得有些软。

孟达投降曹魏,带给蜀汉的损失无可估量,但从综合各种史料记载,他在成都的族人朋友似乎都没受到诛连;黄权投降,曹魏这边马上传开了,说他留在成都的家人都被杀了,这容易理解,因为于情于理都应如此,但黄权一点儿都不急,因为他很了解刘备,知道刘备干不出来,果然他的家人在成都生活得都挺好,儿子黄崇还担任了尚书郎;麋芳投降造成的直接损失更大,他的哥哥麋竺来了个“面缚请罪”就轻松过关,刘备对其“崇待如初”。

刘备在用人方面有不少优点,但也有不足,比如他喜欢搞制衡,托孤给诸葛亮又以李严为副,派孟达守上庸,又弄刘封去平衡孟达,人为地制造了矛盾,为内部不安定埋下隐患。刘备善识人,他发现马谡不能重用,以此提醒诸葛亮,他是皇帝,蜀汉重要官员的任命都由他说了算,马谡年纪轻轻能当上太守,他不点头怎么可能?

刘备这个人,唱红脸可以,唱白脸就有些拉不下脸,尤其在那些出生入死的兄弟们面前。从长处说这是重感情,从短处说就是纪律不严。有组织、有纪律是团队,有组织、没纪律只能是团伙,虽然不能说刘备集团是个不讲纪律的团伙,但在某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纪律不严却是事实,这是叛变行为多发的重要原因。

另外,回顾蜀汉集团的历史,刘备本人也多次有过“叛降”的经历:脱离公孙瓒自己发展,叛公孙瓒;降吕布又反戈一击,叛吕布;投曹操又密谋起事,叛曹操;归袁绍又脱离袁绍,叛袁绍;归刘表又不与刘表的儿子刘琮一起行动,叛刘表;被刘璋引进又反夺益州,叛刘璋……

纵观刘备的奋斗史,简直就是一部降而复叛、叛而复降的历史,对此,估计号称“三姓家奴”的吕布也得甘拜下风。除刘备本人外,关羽也降过曹操,刘备夺益州靠的也是对手阵营里的几个“叛徒”,有了这种“叛徒文化”作基因,出的叛徒多似乎也更容易理解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刘备是真仁义,还是伪君子?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演义小说中的刘备,一直给人一种仁义忠厚的形象,不过我们能够猜想得到,能够做到他这种高度,单靠这一点肯定是不行的,那么历史上的刘备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刘备的‘仁义之举’:1、几乎每次战争失败都会带着百姓一起走。2、战场上会为部下挡箭,名将霍峻死的时候,下葬那天刘备在墓地睡了一夜。3、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

  •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比较分析,你会更喜欢谁?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作为我国小说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中的人物刻画描写可谓到了极致的程度,尤其是对金陵十二钗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黛玉宝钗无疑是《红楼梦》中所要着力描写的两位女子,黛玉冰雪聪慧,宝钗沉稳干练,两人可谓各有千秋。以至于在作者做判词的时候,干脆就将此二人判词合作一处: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

  • 揭秘亚临界核试验:不易被外界察觉,一般核武国家搞不了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提起核试验,很多人都知道,但亚临界核试验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所谓亚临界核试验,是研究核武器所使用的裂变材料在高能炸药或其他方式冲击下的物理、化学行为。试验中所用的武器及钚、高浓缩铀等核材料的数量以不发生自持链式反应为限,即核材料在试验过程中始终没有达到临界反应,不释放核能量。从公开的资料看,美国迄今

  • 古代皇帝怎么对付“桑拿天”?(图)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北京的气候四季分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寒冬酷暑,如果没有相应的辅助设施,恐怕仅凭自身的素质是无法抵御严苛的自然条件的。因此,一些基本的防寒防暑的措施是必要的。北京虽地处北方,但夏季还是十分炎热的,人对于气候变化的感觉还是十分敏锐的,有时,即使是微小的气温变化都可能会导致不适,所以,盛夏之际,皇宫里

  • 史上最有格局的人:收复一领土,石油库存量够国家用百年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现代社会石油资源是极其重要的的资源,而在历史上有一位非常有格局的人,收复的一个领土,石油库存量够国家用百年,这是怎么回事呢?在清朝末期,政局比较混乱,清政府也开始腐败无能,西方列强有机可趁,开始大肆进入我国烧杀抢掠,清政府也因此签订了不少丧权辱国的条约,使我国丧失了不少领土。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中

  • 多尔衮死后他惟一的女儿去哪了,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在看清初时期的影视剧的时候绝对少不了一个人存在,就是多尔衮,皇太极的弟弟,年仅十六岁的时候就被皇太极赐予“墨尔根戴青”的称号,意思是聪明的统帅,并且成为了正白旗主。皇太极建立清朝后,多尔衮被封为了和硕睿亲王,乃是大清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多尔衮的一生堪称传奇,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拥立福临为帝,多尔衮就成了

  • 在古代的时候大夫把脉是怎么诊断出喜脉的,这其中是什么原理?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在影视剧中经常能够看到大夫给女子把完脉之后说一句有喜了,更甚者在皇宫内不能触摸嫔妃直接用一根丝线来诊断,那古代诊断出喜脉的原理是什么呢?怀孕的脉象在很多的传统医籍中都有记载,都是古人对怀孕后身体变化的总结,到现在依然具有参考意义:人的基本构造没有改变!所以在一些偏远地区,依然还在运用脉诊等传统方式去

  •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为什么沦落到掏鸟窝、捉老鼠最终还被饿死,他的悲惨结局告诉我们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中国历史上所有时期都涌现出过英杰雄主,今天小编说的这位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是这么一位雄主,可是你知道么他终的结局却是,沦落到掏鸟窝、捉老鼠最终还被饿死,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赵武灵王赵雍,是战国时期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杰出君主,他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提升到列国领先水平,奠

  • 古代的时候做什么职业的人死后不能安葬在祖坟,祖坟的选址又有什么讲究?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古代的时候远在他乡的老人在即将临终的时候都会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就是俗话说的落叶归根,但在古代的时候有做这几种职业的人是不能安葬在祖坟的,那时候选祖坟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所谓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古今的人们以死后能入祖坟享受后人供奉为荣,但却并非人人均可入。什么样的人进不了祖坟?未婚女子。古代文化中,女

  • 长城的修建时间长达两千多年 为什么到了清朝的时候康熙决定停止修建长城呢?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长城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修建的过程长达两千多年,在历史中长城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在清朝时候康熙为什么要停止修建长城呢?首先,必须先说说长城,兴起于春秋战国时代,最初不仅是北方边境,战国群雄在中原多处屡有建造,如山东的齐长城,邯郸南部的赵长城,河南南阳的楚长城。但是随着中原地区的统一,这些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