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你知道曾国藩为什么不造反吗?

你知道曾国藩为什么不造反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612 更新时间:2024/1/16 8:33:41

曾国藩不造反这个话题,历来是是史家争论不休的。

笔者想要说的是不是每一个手里有兵的人都会造反。曾国藩剿杀太平天国,是因为看到了太平天国不过是邪教蛊惑下的一场社会动乱,必须除恶务尽。

曾国藩作为文人,自小受到的就是“忠君爱民”“克己复礼”的儒家教育,他视清廷为正朔,本人自视为忠臣、栋梁,他的湘军是平定叛乱的工具,而不是黄袍加身的资本。众所周知,曾国藩赖以成名的是湘军,从军权方面讲,当是的淮军不是湘军分出去的,而自始至终是一支独立的队伍。平定太平天国动乱后,曾国藩请旨裁撤湘军,淮军保留,成为正规的军事编制。

其次是曾国藩有造反之心,而无造反之胆。他也是权衡了利弊,觉得造反的风险太大,所以选择了一条安全的道路。

历史上造反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天不怕,地不怕,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比如黄巢洪秀全这样的,就是想当皇帝。还有一种,是审时度势,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可以篡夺天下了,如李渊赵匡胤曹操司马懿这些人。

曾国藩的湘军虽然是平定天平天国的主力军,但是如果起兵造反,湘军并不占据绝对优势,而且能得到地方政权多少人会支持很难说,胜算太少。

从实力上讲,湘军虽名义上有30万,实际上曾国藩能调动的仅有10余万人。李鸿章淮军势力早在太平天国未灭之前就独树一帜了,左宗棠自立楚军。曾国藩湘军内部并不团结。而且曾国藩手下几员大将都已自成一派,关键时刻也难保他们不投靠清政府转而对付自己。况且,湘军经过长年的征战,已不复当年朝气,军纪腐败甚至超过当年绿营,战斗力也明显减弱。此外,曾氏集团的下属官宦都是恪守封建教义的地主阶级,也并不愿意与李秀成的太平军势力合作,因为有失他们的声望。

第三,从当时的中国现状考虑,内忧外患,即使打败清政府,坐上了皇帝宝座,曾国藩所接手的江山早已残破不堪,更何况还要面对列强的侵扰。

最后,对于清政府来讲,对曾国藩早已有所防范。咸丰四年,曾国藩自主招兵数万攻陷武昌,就引起了清政府的警觉。一介闲官就有如此大的号召力,对清政府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有芒刺在背之感。所以天京陷落之后,清政府当即派了重兵把守天京,实际也在监视曾国藩。而清廷,在湘军全盛时期一直没有赋予曾国藩实职,就是明证!

标签:

更多文章

  • 揭秘:正月里剃头“死舅”?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细心的人或许会发现,在春节假期后,有一个行业是比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日长很多的,那就是美发行业。很多理发店。过了正月初十,甚至过了正月十五才开始正式上班。有些知晓民间风俗的朋友或许早就猜出这跟我国的一项风俗有关。没错,那就是“正月里不宜理发”。在民间,至今流传一句禁忌歌谣:“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 300万股票,是如何毁掉了清王朝的?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保路运动同志会报告)我们大家都知道,1911年夏天,在四川成都,爆发了一场“保路运动”。关于这起历史事件,老一套的说法是:腐败无能的清王朝要将川汉铁路出卖给帝国主义列强,英勇的四川人民奋起反抗,结果,万恶的清政府竟然向人民开枪……事实上,这件事远不止这么简单,其中的内幕说起来,令人啼笑皆非。事情的

  • 清朝皇帝的年号虽然用尽了好词,但也没能保证千秋万代、江山永固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皇权是至高无少的,好词必须全给他们用上。努尔哈赤(1616-1626)的年号为“天命”,意思是他的上位是“天命所归”,自己是在“替天行道”。《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且人之生也,贫富贵贱,夭寿贤愚,禀性赋分,各自有定,谓之天命,不可改也。”另外,《左传·宣公三

  • 明朝崇祯皇帝并非昏君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作为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可能很多人会误认为他一定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才会导致明朝的覆灭,而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崇祯皇帝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勤政的并且年轻有为的皇帝。崇祯皇帝叫朱由检,是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他在1627年正式即位,当时的朱由检正好是1

  • 古代有那么好吗,若没出现吃人场面,就算太平盛世了?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山西夏县和洪洞县曾出土过一种汉砖,砖文长达十六字:“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砖文很有名,其中的“饥”字,在学术界争论很大。根据砖文的字形,应该是“飤”字,也就是“食”的较古写法。但“道无食人”,这样的说法显得太可怕了,一个王朝难道仅仅做到路上看不到人吃人的景象,就可以被认为了不起吗

  • 这才是古代真正的银两,亮瞎你的眼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常看古装剧里百姓都使用银两(银锭)作为交易货币,有些影视剧甚于连唐代时期都使用银两来交易,只能说导演要补补习了,唐宋金时期是以银铤作为古代的流通货币,银铤因其形状类似猪的肾脏,地方百姓俗称“猪腰银”。银两(银锭)是在明代才开始实行使。一起来看下古代真正的银锭和银铤是什么样的,“学堂”君已经被亮瞎眼了

  • 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坚城,固若金汤牢不可破,多次影响重大战役的进程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历史上有一座城市,它是交通要道,有着很重要的战略地位,曾经被水淹过被火烧过,却依旧屹立不倒,影响了历史上很多重大战役的进程。影响中国历史上的一百场战争:晋阳保卫战战争概述:公元前453年,晋国的四卿智氏、赵氏、韩氏、魏氏灭掉了范氏、中行氏,瓜分了他们的土地。四卿分赃不均,智氏(智瑶子)向赵、韩、魏三

  • 细数诸葛四兄弟与刘关张三兄弟恩怨,错综复杂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诸葛家族是一个名门望族,其中出了很多著名的才俊,最出名的要算是诸葛亮了。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刘、关、张三位同国异姓的兄弟之外,还对应存在诸葛四位能力更强大,思想更先进的同姓异国兄弟,他们分别是孙吴的诸葛瑾、刘蜀的诸葛亮、曹魏的诸葛诞(族弟)和躬耕中立的诸葛钧。本文着重解析诸葛兄弟与刘备兄弟,以及诸

  • 日本的野心——《五天竺图》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日本由于狭窄的土地和贫瘠的生存资源,一直在谋求强大和对外扩张的道路,通过历史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点。《五天竺图》为日本贞治三年(1346年)手绘地图,日本法隆寺收藏。这是唐代以来,借五天竺理论,东震旦,日本建立了去“中国化”和“三国”论,想与中国平起平坐,此世界地图即是日本这种世界观在当时的具体反映。

  • 帮助曹操统一北方的荀彧,为什么最终舍弃曹操而去?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三国时期曹操唯才是举,广揽天下英才,荀彧就是早期帮助曹操打天下的重要谋士,而且二人配合完美珠联璧合,那么为何二人最后分道扬镳了呢?曹操这个人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反而对于三国迷曹操就是偶像级的人物存在,一生功成名就,儿女成群,本身外貌不差,身高八尺,英俊潇洒,夫人也都是美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