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杨虎城夫人谢葆真质问特务队长:抗日有罪吗?

杨虎城夫人谢葆真质问特务队长:抗日有罪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776 更新时间:2023/12/24 10:20:23

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府委员长兼总司令的蒋介石,史称“西安兵谏”。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和平解决,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据说,给了杨虎城以极大影响的便是谢葆真。

谢葆真原名谢宝珍,西安人,杨虎城将军的第三任妻子,生于1913年5月29日,比杨虎城小整整20岁。

她幼年天资聪颖,善于思考,十岁时在西安女子师范小学就读,上中学时常和进步同学上街游行,讲演,参加反帝反军阀活动。

1927年2月入中共在西安创办了“中山学院“妇女运动学习班”学习,并加入共青团,参加了宣传队,后调到政治处宣传科工作,任宣传队队长。皖北“太和县妇女联合会”成立后,被选为主任委员,后来经魏野畴介绍转为中共党员。

翌年农历腊月三十,与杨虎城将军举行了婚礼。婚后继续搞宣传工作。1930年11月杨虎城率部再度回陕主政,她积极参与兴办水利、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九一八”事变后,支持杨将军的抗日爱国行动,组织东北军、西北军将领夫人,为绥远抗日战士募捐,成立“西北各界妇女救国会”,并担任会长。后来到冯玉祥部开展工作。

杨虎城常生病,身体很虚弱,所以谢葆真和幼子拯中就一直陪在他身旁。

1937年5月,杨虎城在蒋介石的逼迫下,交出军权,赴欧美考察。谢携七岁的儿子拯中一起前往。

“七七事变”爆发后,杨虎城请缨抗日,同年11月底回香港,一下飞机就被蒋介石所派特务头子戴笠骗至南昌扣押。

当谢葆真获知将军被囚禁的消息后,她当场抱头痛哭,她一遍遍地捶击着桌案问着:抗日有什么罪,救国有什么错?

那时,她已是五个孩子的母亲了,最大的7岁,最小的才1岁,孩子们正需要母亲,离开他们无异于割舍自己的心头肉。

但她的丈夫却一个人被囚禁在南方的监中,身边没有亲人照顾,又怎能放心得下?

谢葆真在安排、托付了一切家事之后,带着爱子拯中,同副官阎继明、张醒民一起飞抵汉口,随后到达江西南昌、湖南益阳,同杨虎城一起开始了漫长的铁窗生活。

他们先后被转押于益阳桃花园、贵州息烽玄天洞、重庆中美合作所杨家山等监狱。

在狱中,谢葆真坚持读报、写字,同时教拯中学习。她在狱中又生了女儿拯贵,身体更显虚弱。而特务们对其病不闻不问,还有意在精神上刺激她,最后竟将她与杨虎城完全隔离关押。

1946年11月底,在重庆杨家山监狱,她开始绝食,接着又吞金,经抢救脱险,仍绝食。

翌年2月8日含恨去世。

抗日杀奸团哪位成员因刺杀汉奸遭特务围攻?

1940年8月7日凌晨,日本宪兵队包围了冯运修在受壁胡同甲12号的住所。警觉的冯运修立即取枪走出卧室,将他保管的“抗团”材料、文件拿到厨房进行焚毁。日伪军警破门而入,发现了藏在厨房里的冯运修,喊话叫他投降。冯运修不予理睬,继续烧文件。日伪军警冲向厨房。冯运修开枪还击,击伤两名军警,乃至敌人放弃了活捉“刺客”的企图,乱枪扫射。

抗日杀奸团

冯运修,一个应该被后人记住的年轻爱国志士的名字。他参加抗日杀奸团,铲除卖国求荣的汉奸。他年纪轻轻练就一手好枪法,让日伪闻名丧胆。他嫉恶如仇视死如归,面对敌人围攻毅然以身报国,留下英名激励无数后来人。

刺杀卖国文化汉奸

1940年7月7日,日伪北平当局决定在中山公园召开“庆祝皇军圣战三周年”的庆祝会,大会由伪新民会的机关报《新民报》编辑局局长吴菊痴主办。

得知消息,一支由青年学生组成的秘密地下抗日锄奸组织——北平抗日杀奸团,决定刺杀吴菊痴,以示惩戒。负责完成这次任务的就是身为“抗团”骨干的书生枪手冯运修。

“庆祝会”结束后,吴菊痴前往和平门外同和轩饭庄,出席著名评剧演员白玉霜招待新闻界的餐叙。大约一小时后,吴菊痴和伪《新民报》女记者白洁如分别乘洋车回报馆。

行动指挥人李振英和冯运修立即骑自行车尾随。见有机可乘,冯运修猛蹬两步,靠近吴菊痴的黄包车,单手持枪,对准吴菊痴的脑袋连开两枪,然后迅速撤离,吴菊痴重伤毙命。

日伪围攻壮烈牺牲

刺杀吴菊痴的行动,使北平日伪当局加紧了对“抗团”的侦破。

1940年8月7日凌晨,日本宪兵队包围了冯运修在受壁胡同甲12号的住所。警觉的冯运修立即取枪走出卧室,将他保管的“抗团”材料、文件拿到厨房进行焚毁。日伪军警破门而入,发现了藏在厨房里的冯运修,喊话叫他投降。冯运修不予理睬,继续烧文件。日伪军警冲向厨房。冯运修开枪还击,击伤两名军警,乃至敌人放弃了活捉“刺客”的企图,乱枪扫射。

冯运修的枪声渐渐停止后,日伪特务战战兢兢地走进厨房,发现冯运修右手中弹,换成左手持枪,身中数弹,已奄奄一息。

为了获取口供,日伪警察将冯运修送到南边不远的中央医院。此时的冯运修伤情剧烈、已经不能说话了。1940年8月8日夜,冯运修牺牲在中央医院。

冯运修是天津中日中学学生。1937年加入抗日杀奸团;1938年6月,参加火烧天津最大的百货公司——中原公司行动。

冯运修在京居住在受壁胡同,就是今天的西四北四条,位于西城区中部,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明代称熟皮胡同、臭皮胡同,属鸣玉坊;清代属正红旗地界儿。1911年谐音为受壁胡同。因地处西四北西侧北数第四条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西四北四条。

1940年,冯运修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可惜8月8日牺牲,未能入学。

杀奸团尽是名门之后

抗日杀奸团是1937年冬由天津爱国学生自发建立的一个秘密的抗日锄奸组织,团训为“抗日杀奸,复仇雪耻,同心一德,克敌致果”。其成员多是天津耀华中学、南开中学、汇文中学等十几所学校的初、高中学生。一些成员出身名门望族,如伪满洲国总理郑孝胥的孙子郑统万、孙女郑昆仑,国民党孙连仲将军的儿子孙湘德、女儿孙惠书,民国元老、总理熊希龄的外孙女冯健美,达仁堂的大小姐乐倩文等等。

上海滩三大亨结局:谁做了汉奸被自己保镖打死

1940年8月15日《申报》等沪上大小报纸,刊登了张啸林的死讯:昨华格臬路血案,张啸林遭枪杀,凶手即张保镖,定16日下午3时在寓所入殓……

一九四九年之前,上海,冒险家的乐园啊。很多贫苦青年,都有着自己的上海梦。虽知那里并非真的遍地有黄金捡,但捡到黄金的机率,比别的地方可大得多了。

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就是三个捡了金子的大亨。从小流氓到大流氓到被老蒋封官;又官商结合发大财,他们就是那时候脑子有点灵活心里很不安分的小青年的偶像。然他们的命运,却又各不相同。

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是旧上海“三大亨”,这三位都市大亨组成了上海滩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新式流氓帮集团。但随着世道变迁,“三大亨”最终都走向了穷途末路。

四九之后,杜月笙到了香港并死在那里;黄金荣已是耄耋老头,再跑,只怕要死在半路,于是留在上海等着新的接收者来。扫大街改造,写自白书登报,过了几年战战兢兢的日子,一九五三年六月以八十六岁高龄去世。虽然身边有些凄凉,好歹也算寿终正寝。

唯张啸林,在日本一九三七年占领上海之后,为圆他上海滩老大美梦,反黄金荣、杜月笙之道而行之,跟日本人搞起了合作,做起了汉奸。

枪下毙命的张啸林

1937年10月下旬,战局恶化,蒋介石度势不敌,准备放弃上海。为防“三大亨”被日伪利用,蒋介石电告杜月笙,要他与黄金荣、张啸林离沪南去香港。

杜月笙约见黄金荣、张啸林,率先表示服从。黄金荣称自己年逾古稀,体弱有病,去港岛路途迢迢经不起颠簸,想留在上海,保证闭门不出,绝不为日本人做事。这正给了张啸林独霸上海滩的绝好机会。

张啸林此后公开投靠日本人,并立即布置其门徒,软硬兼施威逼各行各业与日本人“共存共荣”,大肆镇压抗日救亡活动,捕杀爱国志士;又以“新亚和平促进会”会长的名义,派人去外地为日军收购粮食、棉花、煤炭、药品,强行压价甚至武装劫夺……

蒋介石指示军统局长戴笠予以制裁。戴笠于是向潜伏在沪上的军统上海区区长陈恭澍发出了针对张啸林的锄奸令。陈恭澍则动用内线,由张啸林的保镖林怀部执行之。

1940年8月15日《申报》等沪上大小报纸,刊登了张啸林的死讯:昨华格臬路血案,张啸林遭枪杀,凶手即张保镖,定16日下午3时在寓所入殓……

客死香江的杜月笙

抗战后,杜月笙将目光定在了上海市市长的职位上。蒋介石既要利用他,又恨他难以驾驭,有心趁着日本投降接收重建上海的契机,加以抑制,不让他名正言顺重新称霸上海。蒋对内甚至明确训示:对帮会的基本政策是取缔。

三大战役结束,杜月笙知道蒋家王朝气数已尽,开始谋虑去从。虽然中共方面通过黄炎培等劝他留下,但他自己判断反共二十余年,可谓血债累累,所以不敢不走。杜月笙选择了去号称自由港的香港。

败退台湾的蒋介石曾派俞鸿钧、洪兰友等赴港游说,杜月笙都是以疾病缠身为由推拒。蒋介石于是采取了“神经战”恐吓他。1951年4月初,在香港的国民党特务传话给杜月笙:中共正欲与港英当局交涉,要把他押回上海,在清算“四一二”政变大会上批斗,同时大陆特工潜入港岛,如交涉不成时,就将他就地处决。

杜月笙信以为真,因极度恐惧夜难成寝,日坐愁城,患了严重神经衰弱、心脏病。当年7月盛夏,他中风偏瘫,这次他拒绝进医院治疗,8月10日以后,杜月笙进入昏睡状态,水米不进,16日下午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终老沪上的黄金荣

三大战役落幕,黄金荣决意留在上海不走,是心中有底吃了定心丸。

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首任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屠杀共产党人的具体指挥者,与黄金荣属同路人。抗战期间,杨虎失宠,对蒋介石心怀不满,经周恩来发开导,转化成了反蒋民主人士,抗战后寓居沪上,与上海地下党保持着密切联系。中共上海局委托杨转达黄金荣:只要不死心塌地跟着反动派,可既往不咎,不予捕办,保证人身自由。

黄金荣相信了共产党的承诺,笃悠悠照过逍遥生活,又训示徒子徒孙收剑行迹,改恶从善。

他虽不再像中共建政前那样逍遥作乐,但也还是过着吃好穿好住好的老板生活。只是毕竟已是耄耋之年,与以前相比落差太大心情不畅;加之家门不幸,媳妇李志清卷了一大笔款资去了香港,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于1953年6月22日去世。这年他86岁。临终前他断断续续地说:“我的一生都风扫落叶去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华佗死于谁之手,历史上的华佗家境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华佗的死是我国医学史上的一大损失,最可惜的是华佗死后竟然没有留下任何医书,这让他的医术没有传承下来,后世也没有能研究他的依据,实在是可惜。华佗被谁所杀,华佗是被多疑的曹操所杀害的,因为当时时局混乱,而曹操生性多疑,总是以为所有的人都是敌人,所有人都都想害自己,而且关羽被杀之后,华佗又给曹操诊治,说是

  •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竟然是秦始皇最恨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秦始皇一生波澜壮阔,树敌无数却都败在了他手里,那么他最恨的人是谁呢?你绝对猜不到这个小人物。在被燕太子丹派去刺杀秦始皇之前,荆轲开出了自己出行的两个必要条件,督亢地区的地图和樊於期的人头。他是想用这两件东西诱惑秦王,为刺杀提供有利的机会。事后证明,也正是这两样东西的极为诱惑,才使得荆轲得以面见秦始皇

  • 指南针为什么叫做指南针而不是指北针?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我国的四大发明中,指南针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的存在为航海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在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指南针为什么不叫指北针?这个问题很有趣,用过指南针的朋友都知道,其实指南针上面的箭头一般是指北方的,那么为什么还叫指南针呢?其实是这样的,古代人指北是不用指南针的,而是通过看北极星。中国是个天文学很

  • 汉朝初年的政治并不清廉,许多大臣贪腐严重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一般来说王朝更替之后,新王朝会有一段时间政通人和,廉政清明的阶段,汉朝也不例外,但是还是有部分大臣在贪腐的路上一去不返,其中我们熟悉的萧何就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萧何主持修订《九章律》,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这些法律和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汉初吏治总体上的清明和廉洁。

  • 清朝历史上哪位皇帝的亲生母亲死于自杀?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皇帝母亲自杀身亡这种事情,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大清的皇后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呢?说到大清史上历代皇帝的生母,有的生前不是皇后,死后也会被儿子追封为太后,很少有皇帝的生母自杀身亡这样的案例,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母瓜尔佳氏就是自杀身亡的。说到瓜尔佳氏,这可不是一般的女人,她的父亲是慈

  • 他是史上最抠门皇帝,坐拥国库却被抑郁症折磨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皇帝在我们印象中是封建王朝权利的顶点,应该是享受国家最高的资源待遇,生活条件也是最好的,当然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如此,但却有一个皇帝是个例外,他就是以勤俭著称的道光。面对银子花得像流水似的,道光帝心痛不已。这个以节俭著称,号称“史上第一抠门皇帝”的道光早餐连鸡蛋都舍不得吃,中餐也只限于四菜,还没达到现

  • 萧道成是谁?南齐皇帝萧道成生平简介,萧道成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南齐是南北朝时期继刘宋之后的第二个政权,萧道成是这个政权的开国皇帝,他作为开国皇帝,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呢?萧道成(427年―482年),字绍伯,小名斗将,西汉丞相萧何二十四世孙。祖籍东海郡兰陵县(今属山东省兰陵县),南北朝时期南齐开国皇帝,479年—482年在位。萧道成年少在名儒雷次宗处接受教育,钻

  • 这位皇帝终身不立皇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唐宪宗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明君,唐朝最受好评的三位皇帝太宗、玄宗、宪宗其中就有唐宪宗的名字,不过奇怪的是,唐宪宗一生没有立皇后,这是什么原因呢?唐朝传二十一帝(不含武则天),在这些众多李姓皇帝中,能够得到后人较高评价的,仅太宗、玄宗和宪宗三人。唐太宗打造了“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唐宪宗能

  • 宋朝官场复杂的“名”价值观,被贬求实名的现象普遍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宋朝时期的文人对于“名”有一种特殊的追求,士人追求高尚的情操和名节,整个社会风气有很好的改观,宋仁宗时期尤为显著。宋仁宗朝谏院成为独立机构,谏官由皇帝亲自除授,职能从规谏君主扩大到监督百官。仁宗朝谏官因此成为具有较高地位、广泛参与国事的要职,在士人心中其地位甚至已与宰相相提并论。同时,仁宗朝任谏职成

  • 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我国宋朝是怎么喝茶的?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茶道在我国也是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并在茶叶传入其他国家之后,都在当地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历史上的宋朝时期,人们是怎么喝茶的呢?唐朝人喝茶全是煮:先用茶碾子把茶砖碾碎,碾成粉面状的茶末,再用茶罗把茶末过滤一下,然后把茶末投放到滚水里,像煮饺子一样煮上三滚,最后喝那一锅茶汤。宋朝人喝茶,比唐朝有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