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清朝吉祥鸟为什么是乌鸦而不是凤凰

揭秘:清朝吉祥鸟为什么是乌鸦而不是凤凰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618 更新时间:2024/1/16 10:21:41

乌鸦,俗称“老鸹”,“老鸦”、灰喜鹊。鸟纲,鸦科。全身或大部分羽毛为乌黑色,故名。多在树上营巢。常成群结队且飞且鸣,声音嘶哑。杂食谷类、昆虫等,功大于过,属于益鸟。在国人的心目中可是代表晦气的象征,可见乌鸦的地位是何等的低下;相比当时清朝满族而言,乌鸦竟成了吉祥的象征!满族对于乌鸦的崇拜比较早。对于乌鸦的崇拜是一种古老的信仰,中国的许多民族在古代的时候都曾经崇拜过乌鸦。上古神话有三足神乌为母取食的神话,已将乌鸦称为“神乌”。

而用乌鸦占卜是古人对乌鸦崇拜的一种体现,早在西汉时期,就盛行鸦卜习俗。后来甚至还有专门讲用乌鸦占卜的着作《阴阳局鸦经》。在黎族《举木惹牛》故事中,乌鸦能救人,在普米族神话《洪水滔天》中,乌鸦能预料灾难的发生。

乌鸦吉祥清朝凤凰

尤其当人们远离丛林,并有了更先进的手段来获取食物的时候,便不再需要借助乌鸦来寻找食物。此时乌鸦的食腐性便使其成为报丧的信号。

满族现在也不再采用渔猎的生产方式,然而在其他民族对乌鸦的审美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的时候,满族至今还存在着对乌鸦的敬仰和崇拜。这里,乌鸦曾经救过本民族祖先的传说在保留满族对乌鸦的祭祀与崇拜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30万能征善战的大军,日夜兼程赶赴边关。扎下大营后,他一边派人侦察敌情,一边亲自翻山越岭察看地形。第一次交战,就杀得匈奴人仰马翻,溃散草原。

公元前214年的春天,蒙恬跟匈奴人在黄河以北,又进行了几场战争,使匈奴主力遭受重创,不得不向无限的北边逃窜。史书上记载:匈奴人向北(逃窜)七百多余里。蒙恬不负众望,一战定河套,打得匈奴魂飞魄散。后来中原再次大乱时,匈奴不敢深入汉境,应该说与此战不无关系。

在以人为主人公的传说中,鸦鹊落在满族的皇帝或英雄人物的身上,从而使他们躲过敌人的耳目获救。鸦鹊也因此受到皇帝的宠爱,也受到满族人民的爱戴。这一类形象中的鸦鹊并没有被拟人化,其救助行动是直接的。

这一形象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乌鸦搭救努尔哈赤逃生的传说。小罕被明兵追赶,眼看就要追上了,一群乌鸦盖在他的身上。明兵远远看见一群乌鸦,就断定这地方没人,朝前追去了。乌鸦救了小罕的命。

在《昭陵的由来》中,也是一群乌鸦将皇太极团团围住解救了处在极度危险中的皇太极。皇太极从此将乌鸦看作神物,不但不让人伤害,还专门在盛京的东北角圈地伺鸦。

此外,满族对于乌鸦的崇拜,还跟乌鸦的食腐性有关。满族的先民们采取渔猎的生产生活方式,当时生产力低下,不可能经常打到猎物。

而乌鸦喜欢吃野兽的尸体。人们在乌鸦聚集的地方获得意外的食物,久而久之,便逐渐崇乌鸦为神灵了。在亚洲东北部以及与之隔海相望的北美西北部沿海的原始渔猎民族中,乌鸦被视为圣物受到崇拜,证明了乌鸦崇拜与渔猎民族关系密切。

在满族民间传说中,乌鸦的拯救者形象跟乌鸦的食腐性有关。乌鸦落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身上,将其包围,给敌人造成他们已经死了的假象,从而搭救了他们。努尔哈赤下令要在索伦杆上敬饲乌鸦。

沈阳故宫清宁宫前就立着一根索伦杆,有丈余高,顶部有一碗型之物,木杆置于汉白玉基座上。萨满在祭祀仪式中,将五谷和猪杂碎放在神杆的顶端,敬饲鸦鹊;皇太极则不准任何人伤害乌鸦,且专门伺鸦。

对于乌鸦是这样,对于喜鹊也是一样。关于努尔哈赤的传说有很多异文,其中,有的就说是喜鹊立在了小罕的头上,被明军当成木桩得以逃生。

这跟清文献记载的喜鹊救樊察的传说有相似之处。然而,为什么救人的是鸦鹊而不是别的鸟类呢?究其原因,还是跟原始的满族对于鸦鹊的动物崇拜有关。

呼什哈哩氏的萨满祭祀中讲,乌鸦是看林子的格格,即林海女神,有了她猎人进山就能平安。所以,往昔猎人祭山林时先要给乌鸦扬酒撒肉。《乌布西奔妈妈》中说乌鸦从前是天神阿布凯恩都力的亲随,在争战中误食黑草死去,变成号啼的黑乌,在人马屯寨边飞旋,为人巡狩。

有的萨满神谕中载:乌鸦的羽毛“像没有太阳时候的颜色”,即黑夜。乌鸦是黑色报警鸟,有了她就宵夜平安。在宁古塔流传着关于沙克沙恩都里的神话:天神看见人间对天灾病患,一点也不懂得预防,就派沙克沙下界预报一些吉凶祸福。

他通过感孕投生在一个老猎户家中,是一个半人半鹊的形象,并在喜鹊窝里长大,终日和喜鹊为伴。他预报了洪水、瘟疫,使部落幸免于难。他识破了耶鲁里的迷魂阵,救出了族人,被满族奉为喜神。每逢添人进口、修建新房、久病得愈、出兵打仗平安回来,满族都要祭喜神。

标签:

更多文章

  • 虎门销烟时林则徐为什么选择用海水浸泡法而不是选择用火焚烧?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在清朝时期鸦片大量流入中国境内,把整个清朝搞得说是乌烟瘴气,为此清政府下令禁烟,并且派林则徐督查此事,这也就有了后来的虎门销烟,但当时林则徐销毁鸦片选择是用海水浸泡,他为什么当时没有选择最方便的火烧呢?说起来,林则徐之所以采用“海水浸化法”,其实和他为人严谨刚直,有很大关系。自从接到销毁鸦片的命令以

  • 郑和下西洋,究竟是好是坏,实际目的真的是我们想象那样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国海上的军事实力,在明朝可以说是尤为强大,从郑和下西洋就可以看出,那么这件事究竟是好是坏,实际目的真的是我们想象那样吗?郑和下西洋一共七次,前三次基本是去调解周边小国的纷争为主。据记载,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时路过马来半岛,当时的国王与周边另一个小国争夺海港,双方都把仲裁权交给大明

  • 海瑞在朝为官的时候得不到皇帝的重用 为什么他要辞官的时候皇帝又不肯放?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海瑞在明朝时期是一位著名的大清官,他的一生官职几乎都在上升,但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权利的,相当于养老的官职,他为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明,那为什么明朝的皇帝不肯重用他呢?有人说海瑞刚正有余而能力不足,行政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短板。但是,我们回过头看看海瑞在淳安县担任知县、兴国知县和短暂担任应天巡抚期间做的工

  • 古代官员到很远地方赴任都有什么凭据,如果有人伪造委任状和冒充官员怎么办?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官员一般都不是在自己老家周边做官,而是哪个地方有空缺就补上去,而在古代信息科技几乎为零,而且路途遥远,身份就不容易确定,那么有没有冒充去上任的呢?有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作为凭证的?凭证是肯定有的。官员收到调任令时,朝廷自会给他们颁发身份证明,身份证明通常会有一份描述官员外貌长相特征,还有一份

  • 三国时期的凤雏庞统堪比诸葛亮 但为什么刘备见到庞统的时候差点杀了他?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三国时期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山之后一直战无不胜最终建立了蜀汉,而在当时有一位人物堪比诸葛亮,这个人就是庞统,三国时期流传着一句话,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那为什么刘备在见到庞统的时候为什么差点杀了他呢?庞统的凤雏名号,诸葛亮的卧龙名号,是襄阳庞德公最先叫出来的。庞统最先拜见曹操,后拜见孙权,在东吴任

  • 财主抢了李莲英家一亩地 李莲英得势返乡后如何对待当年欺压他的那个财主?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晚晴时候慈禧掌控了整个清朝,天天只顾着自己的享受,那时候慈禧身边有个大太监李莲英,李莲英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但李莲英的出身是很苦的,话说回来了,但凡家境好一点,哪个父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当太监呢?李莲英的父亲是一个老实的庄稼人,以种田为生,李莲英在家排行老二,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弟弟,由于人多地少,日子过

  • 秦朝亡于二世,究竟是谁的错误,如果是扶苏继位呢?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短暂的大一统的朝代,那就是隋朝跟秦朝。嬴政在位数十年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三十九岁时完成统一大业,建立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可惜在秦二世的时候就被灭亡了?这是谁造成的呢?正是因为三皇五帝的昭著功绩,后续的夏商周三朝君主,没有一人敢称皇道帝

  • 在古代皇帝微服出巡的时候遇到不认识自己的官员怎么证明自己的身份?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皇帝为了体察民情会选择微服出巡,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到基层人民的生活,但遇到了一些特殊情况时候需要标明自己的身份,而当地的官员又没见过皇帝,那皇帝怎么证明自己呢?既然皇上微服私访,就是不想让别人把自己认出来,悄悄的体察民情,官员认识不认识自己无所谓,不认识最好。如果官员不认识皇上,那么他最

  • 秦国进攻东方六国的过程中为什么第一个消灭的就是韩国?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秦始皇在历史中是第一位大一统的皇帝,成功统治六国之后自称为始皇,那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为什么第一个要消灭的就是韩国呢?这是因为什么?经过长平之战后,东方各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呈下滑趋势,但在此期间,秦国由于商鞅变法的进行,国力反而蒸蒸日上,因此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阻挡它统一天下的步伐。于是在公元前230年,秦

  • 李鸿章在临终绝笔中写了什么,竟能让慈禧看完之后嚎啕大哭?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清末时期李鸿章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代表中方签订的诸多的条约,但这些条约却都是不对等的,在他临死前曾留下一首诗和一份奏折,奏折不长,也就四百多字。但这份奏折中李鸿章所表达出来的深情,却引起了共同经历晚清动荡的慈禧的共鸣,让慈禧这位心狠手辣的老太太也为之动容。公元1901年11月,79岁的李鸿章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