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红楼梦:鸳鸯出身较卑微,为什么死也不肯当贾赦的小老婆?

红楼梦:鸳鸯出身较卑微,为什么死也不肯当贾赦的小老婆?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464 更新时间:2024/1/14 1:53:10

《红楼梦》中,鸳鸯是个“家生女儿”,出身比较卑微。父母在南京替贾府“看房子”,哥哥嫂子在贾府做奴仆。然而,鸳鸯却是贾府中最有地位的丫鬟,因为她是贾府的老祖宗贾母须臾也不能离开的心腹。李纨就曾经说过:“从太太起,哪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偏老太太只听她一个人的话”。鸳鸯非常的聪明伶俐,长得也很漂亮,她“蜂腰削背,鸭蛋脸面,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斑”,很符合古典美女的特征,同时被贾母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模样儿,行事做人,温柔可靠”,在贾府众多丫鬟中是个“尖儿”,因此被“饱暖思淫欲”的老色鬼贾赦“冷眼选了半年”选中了,想把她“收在屋里”做小老婆。

贾府的丫鬟的最后归宿多半都是“拉出去配了小子”,将来“还是奴才”,好一点的,比如总想“攀高枝”的小红,最后也只是嫁给了在贾府“打零工”的贾芸,这就已经很不错了。能够从一个丫鬟,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姨娘”,况且还是做着大官的贾赦的“小老婆”,这不知道是多少出身卑微的丫鬟们所日思夜想、梦寐以求的“喜事”。鸳鸯如果答应了贾赦的要求,“一进去了,进门就开了脸,就封为姨娘,又体面,又尊贵”,“过一年半载,生个或男或女”的,就能够和没有为贾赦生儿育女的邢夫人“并肩”了,同时还能够“遂了素日心高志大的愿”。面对着那么多的“好处”,鸳鸯先是用多次沉默表示了拒绝,后来干脆通过在贾母面前“自断青丝”,甚至用宁可出家当尼姑或寻死的极端方式,表示了对贾赦“软硬兼施”手段的极力抗争。那么,鸳鸯到底是为什么死也不肯做贾赦的小老婆呢?死也不肯上贾赦的床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出于对贾母的照料和同情。

贾母虽然是贾府家政大事的最高裁决者,一言九鼎,说一不二,高高在上,但是贾母又是非常可怜的,她“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大儿子贾赦整天不务正业,小儿子贾政在贾府里始终找不到感觉。儿媳妇、孙媳妇们也只不过是时常忙里偷闲来哄她说笑,帮不上什么忙。贾母身边只有鸳鸯“这么一个可靠的人”。鸳鸯的心很细,很“投主子的缘法”,贾母的事情,“她还想着一点子:该要的,她就要了来;该添什么,她就趁空儿告诉他们添了”。鸳鸯的“年纪也大些”,贾母的脾气性格,她很清楚,所以贾母宁可把最贤惠的袭人和最漂亮的晴雯送给宝玉,把琥珀暂时借调给黛玉使唤,但是却始终把鸳鸯留在身边,不让离开半步。贾母有鸳鸯在身边伺候着,“就是媳妇、孙子媳妇想不到的”,贾母“也不得缺了”。如果鸳鸯走了,他们就是弄个“真珠儿似的”人来,贾母也不习惯,使唤着也不顺手。贾母离不开鸳鸯,是因为她需要鸳鸯的日常照顾,所以贾母宁可花“一万八千”的银子给贾赦再买一个,也决不会让鸳鸯去做贾赦的小老婆;鸳鸯也离不开贾母,是因为贾母身边没有个“可靠的人”,确实很可怜,很让人同情,只有她才能给于贾母无微不至的照顾。

二、出于对姨娘悲苦命运的认识。

鸳鸯是贾母的首席大丫鬟,是贾府中地位最高的“奴才”。多年在贾府中的耳闻目睹,使鸳鸯比较深刻、清醒的认识到“做小老婆”的辛酸命运。比如赵姨娘,虽然身为姨娘,但在王夫人、凤姐甚至自己亲生女儿探春面前,却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奴才,哪里还有什么人格和尊严。所以,当平儿和袭人劝她以已经许给贾琏或宝玉为借口拒绝贾赦时,她坦言正告她们说:“你们自以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据我看来,天底下的事,未必都那么遂心如意的。你们且收着些吧,别忒乐过了头儿!”鸳鸯是“家生女儿”,贾府的大事小情她都会看得到、听得到,尤其是对姨娘们的辛酸悲苦,她更是心中有数,所以才有了她对平儿和袭人的那番真知灼见。

三、出于对老色鬼贾赦的厌恶。

贾赦是贾母的大儿子,虽然袭着“一等将军”的官爵,却不为贾母所喜欢,贾府的家政大事一概交由小儿媳妇王夫人掌管,难怪贾赦说贾母“偏心眼”。同时贾赦不务正业,放着“官儿也不好生做,整日和小老婆喝酒”,而且为人“太好色了”,看到“略平头正脸的”姑娘、丫鬟就不放过,“左一个右一个的放在屋里”,导致“姬妾众多”,甚至“贪多嚼不烂”,不知道“耽误了”多少女子的青春年华。再者,贾赦“如今上了年纪”,“胡子苍白了”,可见贾赦的岁数已经不小了,从贾母后来说的“进了这门子”已经“连头带尾五十四年”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贾母的大儿子贾赦的年龄也差不多有五十三岁了,所以贾赦在鸳鸯的眼中,可以称的上是“朽木枯骨”了。“自古嫦娥爱少年”,正值青春妙龄的鸳鸯,从内心里是不愿意做贾赦这个已经年过半百的“糟老头子”的。所以鸳鸯才会说出这样一句表示决心的话来:“别说大老爷要我做小老婆,就是太太这会子死了,他三媒六聘的娶我去作大老婆,我也不能去!”

四、出于对当时下流世俗的厌恨。

鸳鸯是个“极有心胸气性的丫头”,对当时媚眼攀势的下流风俗非常厌恨。贾府上下,从主子到仆人,一个个都“安富尊荣”,都有“一颗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恨不得自己的亲人都能攀上“高枝”,在贾府能占得一席之地,自己也顺势赚些体面,弄些好处。鸳鸯的哥哥、嫂子就是这种人,鸳鸯打心眼里对他们是瞧不起的,是有抵触情绪的。所以,当鸳鸯的那位趋炎附势、俗不可耐的嫂子喜滋滋的劝鸳鸯“就范”时,鸳鸯气的冲嫂子的脸“下死劲啐了一口”,骂道:“你快夹着你那屄嘴离了这里,好多着呢!……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的丫头做了小老婆,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得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炕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封就了自己是舅爷;我要不得脸败了时,你们把王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去!”鸳鸯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是讥弹时弊,一针见血,是对当时下流风俗的愤世嫉俗般的义正言辞!难怪凤姐会认为不识时务的“鸳鸯素习是个可恶的”!

五、出于对贾府即将败落的远见。

贾府的很多丫鬟们对于贾府的发展方向,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的,就连身份比鸳鸯更卑微的小红和司棋都能发出“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的忧虑和感慨,鸳鸯由于长期在贾母身边伺候,可以说是“站得高,看得远”,尤其是对贾府今后必将败落的趋势,更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从外人眼里看着“轰轰烈烈”的贾府,已经不能与以前同日而语了,虽然“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可是“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贾府上下又不知道节俭,又没有很好的“进项”,只知道贪图享乐,坐吃山空。政治上虽然有元春以皇妃的身份暂时支撑着,一时间倒塌不了,但也只是“瞬息的繁华”。然而,贾府的经济状况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艰难境界,而且每况愈下。作为贾府最高裁决者的丫鬟,鸳鸯是有这种见识的。果然不出鸳鸯的预料,到了后来,贾琏有一次因为手头紧没办法,只好偷偷的找鸳鸯帮忙,把贾母“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就是鸳鸯对贾府必将败落正确判断的最好证据。贾府败落后,就连她的主子们都自身难保,更别说是个姨娘,是个小老婆了。

在贾府的众多丫鬟中,鸳鸯无疑是最聪明、最有远见的,她忠诚可靠,见识卓著,愤世疾俗,目光长远,不为眼前的利益所诱惑,不为主子的淫威所屈从,不为家人的劝告所心动,不为下流的风气所腐蚀,用她那颗刚烈而不屈的心,敢于以卵击石,以死抗争,决不委身于以贾赦为代表的“须眉浊物”,从而赢得了身心的纯洁。再者,从她当众对贾母说的那番“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就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我横竖不嫁人就完了”的话中也可以看出,鸳鸯在嫁不嫁人这个问题上已经心如铁石,连天王和皇帝都不肯嫁,难道她会嫁给贾赦当小老婆,上贾赦的床吗?!(刘秉光)

标签:

更多文章

  • 一个村妇,凭胸入宫,惹得太监掐架,害得皇帝断子绝孙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皇帝的乳母并不仅仅是给皇帝喂奶这么简单,通过做皇帝的乳母而获得权利,进而干政,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只不过这些事情都太荒唐,只能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人是哺乳动物,出生后需要奶水的滋养。如果奶水不足,穷人家弄点糊糊凑合一下,而上层社会则有条件雇人喂养,也就是乳母,也叫奶娘、奶妈。《红楼梦》中,贾宝玉

  • 洛阳为天下形胜之地 易守难攻 而开封却在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 毫无地理优势可言 北宋为什么放弃有山河之险的洛阳 而选择定都无险可守的开封?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从防守的角度上讲,洛阳为天下形胜之地,易守难攻。然而,北宋为何放弃洛阳,而定都无险可守的开封?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是一个国家确立统治并控制疆域的神经中枢。自古以来,都城的选择都是封建统治者的一件大事,它影响着一个王朝

  • 仁宣之治和永乐盛世有何区别,仁宣之治和永乐盛世为什么不能并称为永宣之治呢?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永乐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所出现的盛世,与太祖朱元璋开创的的洪武之治和明仁宗、明宣宗开创的仁宣之治并称为为明初三大盛世。仁宣之治和永乐盛世是明朝三代帝王连续开创的盛世,为何不能并称为永宣之治呢?大明朝近三百年,也曾出现过多次海晏河清的盛世,如著名的"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弘治中

  • 为什么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操不放火箭?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流传甚广,在这个故事中展现出了诸葛亮善于计谋且通晓天文地理的才能,不过这其中令人费解的就是,水上作战最忌火攻,为何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操不放火箭呢?正史角度来看在历史上,草船借箭的故事的确存在,不过时间晚了20年,而且主角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就曾引《

  • 日军盗挖唐僧舍利,却为什么没敢全部抢走?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1942年冬,侵占南京的日本侵略军高森部队,准备在郊外建飞机场时,发现一座荧光闪闪的古坟,日军立即进行挖掘。玄奘西行路线不久就发现一石椁,石椁内藏一石函,石函两侧刻有文字,一面为:“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玄奘顶骨早因黄巢发塔今长干寺演化大师可政于长安传得于此葬之”;另一面为“玄奘法师顶骨塔初在天禧寺之东

  • 他原是和珅的老师,后来反拜和珅为师,曾秘密监视嘉庆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师徒辈分在古时候相当重,乱了可是会贻笑大方的,下面这位命运坎坷的科举考生,为了自己的前途可谓是煞费苦心,竟然甘心给自己的学生做走卒。古训:一日为师,终生为师。然而,无情的现实,往往会让师生辈分发生颠倒。乾隆皇帝时期的吴省兰与和珅就是一个例子。吴省兰,字泉之,江苏南

  • 为什么诸葛亮死后二十年姜维才北伐,姜维在等待着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刘备打下了蜀国的江山,但在北伐的过程中一直没有起色,最终病逝在五丈原,而姜维在诸葛亮死了二十多年之后才开始继续北伐,这是为什么?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等诸多光耀头衔于一身的诸葛亮早就已经构建好他去世后蜀汉政权的组合。诸葛亮接受刘备死后的蜀汉大权,在行政、军事方面已经开始培

  • 杜甫一生都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 为什么他不去考取一个功名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呢?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历史上又过很多的诗人,一些文学大家会被冠上仙圣的称号,杜甫这位诗人就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为杜少陵、杜草堂。作为如此一个才气逼人的伟大诗人,杜甫为何不去考取功名搏得富贵而过着颠沛流离、困苦潦倒的生活呢?下面笔者就两方面对这个原因进行剖析。一方面是社会原因。杜

  • 汉初三杰两人遭到刘邦和吕后的毒手 为什么唯独张良能够全身而退?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古代皇帝权势稳定之后便开始对功臣动手,正所谓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在汉朝时期的汉初三杰中也是如此,韩信和萧何都没有躲过刘邦和吕后的毒手,那为什么只有张良一个人能够全身而退呢?张良的结局是他自己选择的,并不是吕后和刘邦给他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张良知进退,他懂得什么时期,做什么样的事情。在刘邦需要他

  • 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 那么在古代的时候为什么这一项也会出现在刑罚中呢?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一直有一句话叫做棍棒底下出孝子,一般孩子犯了错都会被打屁股,而这一项在刑罚中也是存在的,在影视剧中这项也是经常出现的,那么为什么古时候会那么热衷于这一项刑罚呢?屁股,生理学上称为“臀”。对于臀,明代宁一玉在《析骨分经》中的“臀”条称:“尻上横骨为腰,挟腰髋骨两旁为机,机后为臀,属足太阳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