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司马懿为什么不愿与诸葛亮争雄

司马懿为什么不愿与诸葛亮争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043 更新时间:2024/1/20 4:28:04

《晋书·宣帝纪》里写道:亮數挑戰,帝不出,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帝怒,表請決戰,天子不許,乃遣骨鯁臣衛尉辛毗杖節為軍師以制之。後亮複來挑戰,帝將出兵以應之,毗杖節立軍門,帝乃止。初,蜀將姜維聞毗來,謂亮曰:“辛毗杖節而至,賊不復出矣。”亮曰:“彼本無戰心,所以固請者,以示武於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帝弟孚書問軍事,帝複書曰:“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三国演义》中也有相同的情节,只不过,仲达在辛毗来后,说了句“汝甚知我心也”。

那么,为什么司马公就不敢与诸葛亮争雄呢?《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孔明大败仲达的情节,其实在史实中是找不到的。虽然,在诸葛孔明撤军之时,魏丧大将张郃,但据《晋书》记载,此役魏仍然“俘斩万计”。尽管有人质疑《晋书》可能掩饰了司马懿的失利,但可以说,从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张郃传》等记载来看,孔明绝对不像演义里描写的那样,而《三国志》中就有对孔明的评价:“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昔蕭何薦韓信,管仲舉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長,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由此语可见,诸葛孔明的军事才能并不一定超过魏武与晋宣,而陈寿之意就暗示诸葛亮既无军事才能,又不举荐能为之士。

因此,即使退一步讲,孔明的才智略胜仲达,但也绝非孔明一用计,仲达就挠头的地步。当然,仲达在与诸葛亮的交战中也过于谨慎,以至于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但面临着一个强大的对手,如何小心也不为过。那为何仲达仅以坚守为乐,而不思进攻呢?难道真的是他一进攻就必败于诸葛谋略之下?我看非也。

这要从仲达的生平来讲起。晋书宣纪里写道: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曹公实在能够识人,只是年轻时错看了张邈而已。但仲达更是能够隐忍,又借子桓之信任,顺利的逃过了曹公的责难。后来,曹丕对司马懿甚是信任,以至于“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这种授权的存在,这种授权,在吴蜀只有周公瑾与关云长才能获得,而周公瑾乃孙伯符托孤之臣,关云长与刘玄德亲若兄弟,因此,可见司马懿当时之位重。

但可惜的是,子桓英年早逝。虽然托孤司马懿、曹真陈群,但魏明帝仍然较为偏向曹氏宗亲。蜀魏交战未息,而留仲达独守宛城。实在是浪费人才。后来,曹真屡败,明帝不得已才重新用仲达。以司马懿之智慧,在宛城那些年,岂会不思不想?假使子桓在日,司马懿并未篡逆之心,到明帝时,司马懿就可能意识到不得不然,否则难成大事。那么,在那个时代,掌握军权就等于掌握权力。诸葛亮如此,后世姜伯约亦是如此,他们虽然声称是以战代守,其实是以战护权。诸葛亮要手无兵权,那么荆州一系早就被益州一系给排挤掉了;姜伯约要无兵权,恐早丧后主、黄皓之手了。因此,司马懿是不会不了解此道的。

但既然作战就有风险,胜则有功,败则受责,曹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司马仲达是一个谨慎而隐忍的人,他可以在宛城忍耐那么多年,可以装麻风病许多日子,他仍然可以忍耐怯战的职责和巾帼服饰的侮辱。他知道,明帝曹叡是一个无甚大志的人,他喜游猎,兴宫室,并非孟德、子桓那类创业之主,只要守住长安,诸葛退兵,对于明帝来讲就是最大的胜利。那么,既然与诸葛亮交战未必能占到便宜,而且很可能损兵折将,不如坚守,待蜀兵粮尽。果然,诸葛孔明出祁山多次,数次因粮尽而退兵。当年孔明隆中对说西川沃野千里,不假,但他可没想到蜀道之艰不仅是对敌人来讲的!孔明多困于粮,明帝又无大志,因此,司马仲达坚守不战,是维持兵权最好也是风险最小的方法。以仲达的性格,他绝对会选择风险最小,而非受益最大。同时,坚守不战也能够将战争时间拉长,即使,司马仲达能够速战速决战胜孔明,那么,战胜孔明之后,收兵回长安、洛阳,等待他的将是什么呢?不好说,很可能他的下场就如果韩信彭越一般,将孔明粮草耗尽,撤兵之时再象征性的追击一下,这既建立了战功,又掌握了兵权,又没有完全消灭蜀汉势力,使得这一威胁长期存在,明帝不得不将兵权由仲达长期掌管。

这么说似有诛心之论,但从孔明死后司马懿的遭遇就可以证实,司马懿不战而守,不是畏惧诸葛亮,反而是让诸葛亮的威胁能够长期存在,以边陲之事使自己的兵权正当化。孔明死后,公孙渊又反,司马懿一年时间平灭了辽东。值此之际,曹叡病故。齐王芳即位,曹芳仍然使用老套路,重用曹氏宗亲,升仲达为太傅,由曹爽兄弟掌握兵权。为什么他们敢如此,而曹叡不敢?并非曹叡与仲达亲近,也并非曹爽的政治手段要高于曹真,仅仅在于孔明已死,蜀中无人。按说司马仲达见此情况应当适时隐退了,但“肃清万里,总齐八方”的大志,使他不能甘心于太傅这一养老闲职。于是,诈病赚曹爽,重夺兵权,与此同时,他又提拔了邓艾钟会等新人,为伐蜀统一做好了准备,可惜,天命有数,司马懿剿灭王凌之后病故。景王、文王继承父志才使大晋江山得以建立。

因此,诸葛孔明既是仲达的敌人,又是战争里的知音,又是仲达能够掌握兵权的诱因。司马懿为何不战,一是以守自保,风险最小,只要诸葛退兵,仍有功绩;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以诸葛之威胁使得魏室不敢轻易罢其兵权,进而最终实现“肃清万里、总齐八方”的志愿。至于唐太宗所谓“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则真是狗屁不通了,由此可见,这被人盛赞的贞观大帝,既不懂军事,更不懂政治,只是会说些民心、社稷之类的空话,背地里阴冷地擦着自己大哥、三弟的鲜血。因此,自三国之后,中国鲜出英雄。

说三国认证号:shuosanguo

每晚11点,一起来说说三国的那些事儿

标签:

更多文章

  • 她本是印度的宠儿,不做公主做起了间谍,致命弱点反而成护身符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二战期间,英德之间曾展开间谍大战。1940年,纳粹入侵法国,巴黎陷落,努尔随家人逃往英国。不久,英国皇家空军特别行动署相中了她良好的语言素质,决定把她招为特工。她是一名身份特殊的女间谍——印度公主努尔·艾娜雅特·汗。但是,这个间谍大概是最不像间谍的间谍了,努尔在情报工作中频繁的出现错误,但几乎每次都

  • 神秘一人——揭秘谁是诸葛亮的老师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诸葛亮是一介文人,初出茅庐就明见三分,但是这只能说明他是一位喜欢钻研时政的青年,其本质和现在众多2b青年们没有区别,只不过考虑到三国时期资讯不发达,诸葛亮凭几乎闭门造车或者偶尔和其他2b中青老年聊天打屁就能准确预见之后十几年的情势也算是天赋高超。而后诸葛亮被三顾出山,虽然被刘备看重也只不过安排点小事

  • 三国时代搞“野蛮拆迁”可谓花样百出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提起野蛮拆迁,恐怕许多人都要摇摇头的。这种贴着强暴民意性质的官方运动,翻开中国封建时期的任何朝代,似乎都是司空见惯的。譬如,千古一帝康熙同志,为了对付雄踞台湾的南明王朝,也曾摆出坚壁清野的姿态,强行号令福建沿海百姓内迁,一时间,死伤无数。当然,我们把目光移到熟悉的三国时代,自然也能寻到强拆的影子(其

  • 唐山大地震40年回首:凤凰涅槃 浴火重生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许,一场里氏78级的大地震悄然袭击了我国的北方工业重镇唐山,造成逾24万人遇难,16万多人受伤。图为地震发生后整个唐山镇变成了一片废墟。因为地震严重变形的铁轨。灾难发生之后,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解放军官兵飞奔赶赴唐山,救援同胞。灾难虽然十分严重,造成的损害也非常巨大。但在

  • 吴三桂为什么投清之后又叛清?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在宋佩等编著的《大清王朝历史之谜》中的〈吴三桂投清之谜〉。该文开首给吴三桂的定性是:“吴三桂一生,身经两朝,历事三主,朝秦暮楚,反复无常,完全是个地地道道的野心家,阴谋家,他的一切行动和策略都是为了卑鄙的小我。在他投降清朝这个重大问题上,尽管还存在很大争论,但视吴三桂为民族败类的定性还是比较清楚的。

  • 狄仁杰遇到困难问元芳,清朝县令遇到难题,就问神仙,真的如此吗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元芳,你怎么看?大人,此事必有蹊跷。这是电视剧里,狄仁杰的查案方式。那几年,竟成为人们的口头禅,颇火了一段。狄仁杰有事难决问元芳,如今的人内事不决问老婆,外事不决问搜索引擎,那清朝的,有人断案难决,问的是谁呢?居然是神仙!清朝进士汪辉祖著有数本书,皆言当师爷也就是幕僚——放在春秋战国,那就是门客——

  • 搞不懂,纳粹的袖标为什么不直接缝在衣服上,多方便?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看多了纳粹德国的图,很多人都说他们的军服好看。我审美能力有限,好不好看不知道,只是觉得很多纳粹着装时,会戴卐字袖标,为何他们不直接把它缝在衣袖上呢?这样多方便啊……毕竟,也不是所有人记性都好,要是不一小心忘记戴了,不是很糗?欢迎关注屏山石(时评、历史、娱乐)

  • 毛主席为什么非要赶走亲密友人司徒雷登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司徒雷登,因为毛泽东的一篇雄文《别了,司徒雷登》而名闻天下。1949年他以美国驻华大使的身份离开大陆,也象征着美国与中共的关系开始陷入僵局。那么,毛泽东当年为什么一定要赶走司徒雷登,进而与美国政府交恶呢?美国总统特使,经济合作总署署长保罗·霍夫曼、蒋介石和司徒雷登在晚餐招待会上。也许,历史上很少有这

  • 他是历史上最傲娇的名人,竟然嘲讽除了自己的一切事和人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很多的傲娇的名人,他们傲娇起来,那个嘴脸,让人看了真是恨不得上去狂揍一顿,仿佛是天生的嘲讽相。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段子手王尔德!他的傲娇不是一般的人能比的上的。王尔德出生在19世纪的爱尔兰,是那个年代最伟大的艺术家和作家之一,是19世纪80年代的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

  • 宁死不降清的史可法,只有这两点值得后人学习吗?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读顾诚《南明史》,到《扬州失守》一节,作者给史可法下了个断语,言其一生,只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他居官廉洁勤慎,二是在最后关头宁死不屈。且说,他作为南明统帅,亲自所守的扬州,数日之内即告失陷,比起“江阴县区区典史阎应元、陈明遇率领城中百姓奋勇抗清八十三天,相去何止千丈?”史可法作为高官,身系社稷,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