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岳飞死于什么原因,是死于秦桧迫害诬陷吗?

岳飞死于什么原因,是死于秦桧迫害诬陷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252 更新时间:2023/12/21 5:34:25

在我们的印象中,害死千古名将岳飞的罪人是秦桧,但是仔细分析一下,秦桧在岳飞的死中真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吗?还是说他只是为别人背锅的倒霉蛋呢?

岳飞(公元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出身贫苦农民之家。联金灭辽时应募从军,曾在张所部任统制,并与王彦一起抗金。后随宗泽守东京,任都统。宗泽死后,他投身张浚部,并逐渐成为南宋重要的抗金将领,立下赫赫战功。建炎四年,收复建康(今江苏南京);绍兴四年,大败刘豫齐军,收复襄阳等六郡,封清远军节度使,后封为武昌开国侯,联络两河义军,部署北伐。绍兴八年底,他反对高宗与秦桧的议和,并上表提出“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

绍兴十年,郾城一战,大败兀术统率的金兵主力,收复颖昌、郑州、洛阳等重镇。在抗击金兵的战斗中,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常常以一当十,勇往直前,声威大震,甚至金军中都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悲叹。可是,就在收复中原即将实现的大好形势下,宋高宗赵构却连发十二道金牌,下令收兵。岳飞挥泪含恨退兵,不久以“莫须有”的罪名和他的儿子岳云及部将张宪被毒死于“风波亭”。

直到孝宗即位,冤案平反,岳飞墓才迁至景色秀丽的栖霞岭下。岳飞墓前,铸有两个跪着的铁人,即当时南宋的宰相秦桧夫妇。几百年来,到此悼念岳飞的人们都要唾骂奸臣秦桧。岳飞为秦桧所害,这似乎已成为不容置疑的铁案。

但是,事实上杀害岳飞的元凶并不是秦桧,秦桧只不过是这个元凶手下的一个鹰犬!

第一,秦桧没有杀岳飞的权力。有人指出,当时秦桧虽然很受高宗的信任,但还没到摆布高宗地步,因此也不能为所欲为地恣意铲除异己。绍兴九年,秦桧正积极对金议和,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书反对,并请求皇帝“斩秦桧之头挂诸街衢”。秦桧对此人恨之入骨,但也不敢任意杀害他。由此可知,对战功赫赫的岳飞,他更不可能擅自处置了。

第二年,金兵违背和议,一举攻占了河南地区,秦桧惶惶不可终日,深怕高宗因此迁怒于自己的议和政策,他此时惶恐不安,正是自保不足的时候,因此,他没胆子背着高宗杀害岳飞。需要说明的是,岳飞的狱案又称作“诏狱”,程序严密,外人无法插手。这样,即便秦桧权力再大,公开“矫诏”杀人也是不合情理的。

第二,秦桧及刑部主审岳飞一案,曾上书定岳飞、张宪死罪,但并没有定岳云死罪。可上书赵构后,岳云也没能幸免于难。由此可见生杀大权还是在高宗之手。

第三,秦桧死后,赵构为秦桧制造的许多冤假错案平了反,但惟独对岳飞一案不肯昭雪。而且对许多大臣申请为岳飞平反的奏折不予理睬。

这一切都足以证明,赵构才是杀害岳飞的元凶。

赵构出于什么原因要害死自己倚为军事支柱的岳飞呢?而且宋太祖赵匡胤曾传下秘密誓约,规定后世子孙“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逾此誓者,天必殛之”。在北宋历朝,这条誓约执行得非常严格,赵构为何敢违约破例?这在认为赵构是杀害岳飞元凶的学者中存在着争议。

有的学者认为“帝之忌兄,而不欲其归”。高宗眼见岳飞一心要“迎二圣”,而徽、钦两帝一旦回来,自己的皇位就不保了。他害怕中原光复,因而杀了岳飞。

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并不是“迎二圣”。赵构杀岳飞,主要原因是怕他在外久握重兵,跋扈难制,危及自己的统治,对武将的猜忌和防范,是赵宋王朝恪守不渝的家规。只要武将功大,官高而权重,就意味着对皇权构成威胁。岳飞个性刚强,“忠愤激烈,议论不挫于人”,不容易与人合作,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他上书奏请高宗立储:“乞皇子出阁,以定臣心。”

同年,他又因守母丧,未经高宗批准便自行解职,把兵权交给张宪。这两件事犯了高宗的大忌。再加上高宗曾在金营作人质,又有从扬州南渡等惊险经历,对金兵始终心存恐惧。

对战争前景,他既怕全胜,又怕大败。胜则怕武将兵多,功高而权重,败则怕欲为临安布衣而不能。他想当个安安稳稳的太平皇帝,因此一心求和。所以,秦桧利用岳飞部下的告密来证明岳飞的跋扈,正好迎合了赵构害怕岳飞立盖世之功、挟震主之威的心理,加上岳飞又是反对和议最强烈的主战派,故而下令杀了岳飞。

标签:

更多文章

  • 从唐朝女性的服饰中,能看出大唐国家的繁荣程度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文化的应该就是缤纷多彩的服装了,尤其是女性的服装,华丽秀美的服饰往往能反应出家庭的富庶,从而反应出国家的强盛,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唐朝时期的女性服饰。相比现代人,那时上至达官贵人,下到普通百姓,都很讲究穿衣打扮。“比现代人更讲究,一件衣服做上几年是常事儿。”就现有史料来看,唐代男女服

  • 细说古代的户外办公系统,乾隆也有“笔记本电脑”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古时候的能工巧匠技艺非凡,曾经专门为皇帝制作出能够随时办公或者喝茶使用的小桌,也能当做办公桌使用,这可比现代人的笔记本电脑要早多了。聪明的匠人为皇上做的供旅游时阅读、书写的文具箱是这样的:用紫檀木做几个小箱,边角镶以镀金铜活儿。用时可立刻折叠组合成一个长2尺2寸、宽1尺8寸、高1尺2寸的炕桌。可放炕

  • 揭秘古代的口袋书,名为巾箱本,宋朝考生曾使用其作弊。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人们对于碎片时间的利用,往往能做成很多事情,这时口袋书就应运而生了,但是这种袖珍的读物并不是现代独有的,宋朝时期它就已经出现了。不知从何时开始流行一种口袋书,在公交车或地铁上,都能见到有人从口袋里掏出开本极小的书认真翻看。其实口袋书并不是现代人独享的出版物,在古代也有类似的袖珍书,名为“巾箱本”。“

  • 朱棣迁都北京,他儿子朱高炽继位后为什么又想迁回南京?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历史上的王朝,除了商朝之外很少有迁都的,除非是因为外力作用不得已而为之,明朝的迁都是一次很明智的行为,这里能看出朱棣的高瞻远瞩,那么他的继任者朱高炽为何又想将都城迁回南京呢?朱元璋建立大明后,首都一直在南京。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但是朱棣死后,他的儿子朱高炽曾一度想迁都回南京。这是为什么呢?朱

  • 做和尚有什么吸引力,南朝梁武帝萧衍为什么如此痴迷?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作为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皇帝,梁武帝萧衍在后世有着很高的地位,不过他也有着很多常人不能理解的癖好,他非常喜欢当和尚,是一名狂热的佛教信徒,让人不禁怀疑佛教究竟有什么吸引力,能够让皇帝放弃享乐。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皇帝。作为南梁政权的开创者,萧衍一生有很多传奇之处。他多才多艺,是中国历史上最博

  • 看一看宋朝时期的食物保温技术,双层碗有更好的保温效果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保温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保温设备,它采用双层中间真空的结构,能够最大限度防止热量的散失,但其实这种结构早在宋朝时期就出现了,这也是宋朝食物保温设备的原理。“明永乐青花热水瓶”因出现在央视《寻宝——走进晋江》节目中而大出风头。这个热水瓶是现代热水瓶造型,把手、盖子皆有,所不同的只是材质为青花瓷。不

  • 末代皇帝溥仪其人,有可能是个同性恋者?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溥仪是清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他一生有过很多个女人,却未有任何子女,关于无后这件事,民间对其议论纷纷,各种小道消息也是层出不穷。关于溥仪的同性恋问题,其实在《我的前半生》中就有记载,但比较隐晦,如向太监嘴里尿尿。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溥仪本人的自尊心,贾英华不可能坦然

  • 大名鼎鼎的凤雏庞统是如何死的,庞统帮刘备做了哪些事?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三国时期有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两个都得到了,但是却没有完成大业,甚是可惜。庞统的英年早逝也给刘备带来了很大的遗憾,那么庞统到底是死于什么原因?他又给刘备出过什么好主意呢?说起刘备来,除了和他生死征战的两兄弟张飞关羽之外,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诸葛亮了。话说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像书童一样等着这位

  • 东吴名将凌统是如何死的,他死的时候多少岁?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凌统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年少成名。凌统在军旅中亲贤礼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就是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大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呢?凌统(189-237)字公绩,三国时期吴郡馀杭(今浙江余杭)人,吴国名将。少有名盛,为人有国士之风,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官至偏将军。凌操之子,官至偏将军。十五岁的时候就

  • 东吴是怎么灭亡的?西晋灭吴的的根本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西晋是我国自三国之后第一个统一的朝代,三国末期,只有东吴还在依靠天险苦苦支撑,那么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呢?公元280年西晋灭吴,西晋一统天下。西晋建立的时候,三国中惟一留下来的东吴早已衰落了。吴国最后一个皇帝孙皓是孙权的孙子。他不但不懂得治国治军的策略,还专横残暴,惟我独尊。他曾经下令迁都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