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隋朝大将宇文述:大起大落为什么敢与皇族同姓

隋朝大将宇文述:大起大落为什么敢与皇族同姓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851 更新时间:2024/1/7 4:30:03

南北朝之后,很多胡人选择了改姓并移风易俗加入汉人的传承,许多胡人家族因此彻底汉化,隋朝著名权臣宇文化及就是这样一位大臣,他的父亲宇文述也是一员战功赫赫的将领。

提到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鲜卑族人,宇文述是隋朝著名的将领。宇文述本姓为破野头(鲜卑族的三字姓),因其先祖曾当过仆人,随主人改姓为宇文,宇文述年少时就熟习弓马,身材魁梧。

北周武帝在位时,凭借父亲的军功而开始担任开府。当时北周的权臣,任大冢宰的宇文护很赏识他,让宇文述担任自己的亲信,北周皇帝除掉宇文护后,升任宇文述为左宫伯,累宫升任英果中大夫,又封其爵博陵郡公,不久改封濮阳郡公。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周宣帝病逝,左丞相杨坚专政,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尉迟迥恐杨坚专政对北周不利,起兵反对杨坚,杨坚发关中兵,命韦孝宽为行军元帅讨伐尉迟迥,宇文述任行军总督,率兵三千,随韦孝宽出征,宇文述作战冲锋陷阵,俘虏甚众,所向披靡。平乱后,宇文述以军功拜上柱国,进爵褒国公。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大丞相杨坚受禅称帝,是为隋文帝,拜宇文述为右卫大将军,隋文帝为统一南北,发动灭陈之役,宇文述任行军总督,率军三万渡江作战,陈朝灭亡之后,宇文述辅佐晋王杨广,后来杨广即位,拜宇文述为左卫大将军,封许国公,而后隋炀帝杨广敕宇文述同苏威参预朝政,后因讨伐高句丽战败入狱,而后又得诏官复原职,而后宇文述又率军镇压杨玄感叛乱。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十一月二十日,宇文述逝世,隋炀帝为之罢朝,追赠司徒、尚书令、十郡太守,谥号恭。

宇文述是北周皇族吗

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生于北周末年,是隋朝著名将领,官至左卫大将军、许国公,死后又追封司徒、尚书令。当时北周的皇族姓氏为宇文,那么宇文述是北周皇族吗?

《隋书·卷六十一·列传第二十六》中记载:“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也。本姓破野头,役属鲜卑俟豆归,后从其主为宇文氏。”宇文述本姓为破野头,破野头是鲜卑族的三字姓,宇文述的祖先因在鲜卑族俟豆归当过仆人,后来随主人的姓氏,将破野头改成宇文,而北周皇族宇文姓氏的来源则不同,《周书》记载:“周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讳泰,字黑獭,代郡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炎帝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其后有葛乌兔者,雄武多算略。鲜卑奉以为主,遂总十二部落。”北周皇族的先祖源自南匈奴,后来与鲜卑族融合,称宇文部。后来被鲜卑慕容氏部落所灭,其余宇文部皆仕于慕容氏诸燕,等到后燕被北魏破败,才转投北魏,不久后徙居代郡武川,才稳定下来,此后在武川世代居住,直到北魏末年六镇起义,宇文泰建立北周基业,宇文泰逝世后第二年,其子宇文觉称帝,国号为周,是为北周孝闵帝,追宇文泰为文王、文皇帝,庙号太祖。

宇文述虽和北周皇族同姓,并且同为鲜卑族人,但姓氏来源不同,可见,宇文述并非北周皇族。

宇文述的故事

宇文述是隋朝著名将领,位至左卫大将军、许国公,关于宇文述的故事有很多,宇文述出生于北周末年,小时候有个看相的对宇文述说:“公子好生自爱,日后必位极人臣。”

宇文述因拥戴杨坚(隋文帝)建朝称帝有功,受封右卫大将军,大业七年(公元612年),隋炀帝巡幸涿郡,高句丽不遵臣礼,隋炀帝下召聚天下兵卒,征讨高句丽。宇文述任扶余道军将,携家眷出征。高句丽节节败退,退守至辽东城,隋炀帝亲临前线,令宇文述等九军渡辽水,与水军配合攻打平壤。

高句丽大臣乙支文德见宇文述军中缺粮,采用疲敌战术,诱敌深入。由于粮草不济,宇文述只能领军后撤,沿途不断遭受高句丽的袭扰,待宇文述军渡萨水时,高句丽猛攻后军,宇文述军溃败,九军三十万士兵最后仅仅剩下二千七百余人,隋炀帝见大势已去,率军撤退,宇文述因战败入狱,宇文述素得宠隋炀帝,因而不久就被释放出狱,三月初四,隋炀帝二征高句丽,隋军势如破竹,但因黎阳杨玄感叛乱,不得已撤军,宇文述率军赶赴河阳平叛。大业十年(公元614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宇文述奉命东征,军至怀远而还。而后宇文述又随隋炀帝出塞北巡,巡幸太原、东都、江都,在江都时宇文述一病不起,隋炀帝不断遣人探望,宇文述对前来探望的说:“臣之长子,早预籓邸,愿陛下哀怜之。”隋炀帝闻后潸然泪下,道:“吾不忘也”。

标签:

更多文章

  • 圆明园的残垣断壁,隐藏了如何的侵略真相?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火烧圆明园说的是上个世纪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分别对我国圆明园进行抢劫和烧毁的事件,火烧圆明园不仅导致圆明园等一些历史建筑遭到毁坏,还使园内的不少瑰宝文物都被掠夺,这对我国是一个不可弥补的伤害,那么火烧圆明园背景是怎样的呢?火烧圆明园背景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1840年的鸦片战争发生之后,西方的列强就强

  • 陈理是谁,陈友谅之子陈理最终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元朝末年,天下起义军群雄并起,朱元璋只是其中一路,而另外一路起义军领袖陈友谅的实力则更强于他,那么他是为什么最后输给朱元璋的呢?陈友谅的后人又是什么结局呢?陈友谅之子陈理,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因为受到了父亲的牵连,所以后来朱元璋把他给流放了,但是在历史上的记载并不是很详细,对于陈理最后的结局,很多人的说

  • 华夏王朝历史上最残暴的暴君排行,这个人竟然也在榜单里面?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说起暴君,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位能说得出名字的,在残暴的同时,他们也或许有着相应的功绩和建树,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是暴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封建王朝更替频繁,帝王数量更是一批一批的增加。从夏商周到明清时期,暴君成为百姓控诉的帝王。不过,在笔者看来,暴君不等于昏君,同样的,暴君不一定是毫无建树的平庸之君。

  • 晚清十大武林高手,你认识几个?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武术是我国流传下来的瑰宝,它不仅是一种格斗技巧和健体功夫,更蕴含着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晚清时期著名的武术家,他们有些你一定认识。自古以来,“武林”只有山名、地名、城名,而别无他指。最早用于书名者,系宋末周密所撰《武林旧事》,所述皆杭州(别称武林)之轶事,概与武侠不相干。宫白羽由“

  • 不幸的帝王:光绪之死成为大清王朝遗存的千古疑案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清朝晚期的实际掌权者是慈禧,她前后掌握了三位傀儡皇帝,光绪便是其中之一,这位悲惨的皇帝,一生只能屈服于慈禧的淫威之下,最后还落得个被毒死的下场。1908年七月的一个傍晚,天色渐暗,一位名叫赵士敬的士人与朋友吃完饭后在一起谈天说地,突然窗外有大光亮,同时还伴有隆隆霍霍的响声,似雷非雷,似鸟飞鸟。赵士敬

  •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刘备最开始蜗居在小沛,这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地盘就这么大根本无法施展拳脚,因此才向刘表借了荆州,谁知却一借不还,历史上对此众说纷纭。借半个南郡被夸张成“借荆州”,制造这种舆论的动机何在?“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成了一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刘备的信誉因此大打折扣。《三国演义》说到“三气周瑜”,多围绕荆

  • 三国里面最显赫的家族原来姓-诸葛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三国时期有许多显赫的姓氏,它们的家族中除了很多优秀人才,例如夏侯,袁氏等,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三国时期的名门望族诸葛家族。三国历史为人们熟知,三国英雄故事广为流传。那么,三国哪个家族最显赫呢?是荀家?王家?夏侯家?陆家?都不是。三国里面最显赫的家族是诸葛家。为什么诸葛家能比其他家族更牛?因为诸葛家是所有

  • 明清以来,票行千里,无处不在的“山陕商人”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中国古代有很多成功的商人,他们走南闯北,带动了商业的发展,也使得自己积累了大量财富,今次我们就来聊一聊陕西、山西两地的商人。从明朝开始,京杭大运河成为南北物资交流的主动脉,两岸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商帮”纷纷到这里,抢占商机,分攫市利,使这一区域逐渐形成了以运河为商品流通主干线的城

  • “其若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废掉刘禅自己称帝呢?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后,亲口说出了“其若不才君可自取”,我们不知道这是一句客套话还是真的有这个诚意,但是从现在的结果来看,或许诸葛亮取代刘禅对蜀汉是一件好事。提到三国中蜀汉帝国的灭亡,很多人将责任推在了扶不起的阿斗身上。甚至有激进的观点表示,如果诸葛亮真的取代了刘禅的王位,说不定就一统中原,恢复汉室了

  • 历史上能讨的原配欢心的小三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小三是婚姻中插足的第三者的俗称,也是现代社会才有的称号,但是这个行为在人类社会由来已久,只不过古代男子能将小三正大光明娶回家称为妾室。女人做小三,往往让人寒心,让人不齿。不过做小三,做到极致,倘若能让原配为之动容,帮腔说好话,方才是真女人。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历史上的确有这样的人,此人名叫聂胜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