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不被朱棣喜欢的朱高炽 只当了8个月皇帝为什么被赞为“明仁宗”

不被朱棣喜欢的朱高炽 只当了8个月皇帝为什么被赞为“明仁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566 更新时间:2023/12/4 23:47:51

只做了8个月皇帝朱高炽有哪些历史故事,它在位时间只有短短的8个月,为什么被后世所盛赞,历史上把他称为“明仁宗”,他的“仁”体现在哪里?

朱棣不喜欢大儿子朱高炽,一个原因是他太老实仁厚,说得损一点,就是有点懦弱。没有他爷爷,他爸爸那种英武之气,不像个君临天下、让臣民战战兢兢的君主。第二则是身体不好,患了严重的肥胖症,走路很不方便,要两个人搀扶。

他的爷爷和爸爸,江山都是马上得来的,朱棣自己上马能开弓,下马能治国,没办法喜欢这样的接班人。更可怕的是,朱高炽有了两个能干而不安分的弟弟。尤其是老二朱高煦,老爸兴兵南下和建文帝夺江山时,他身先士卒,带领军队做先锋,直逼南京,功劳赫赫。在这场战争中,有一次朱棣对自己喜爱的二儿子许诺,你大哥身体不好,你好好干,江山迟早是你的。

朱高炽的转机在于北平防守战,“靖难之役”爆发后,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率主力南下与建文帝的军队决战,朱高炽负责留守北平确保大后方安全。1399年11月,建文帝手下大将李景隆率50万大军围攻北平,朱高炽在手下只有万余人的情况下巧妙地组织防御,成功抵挡住了李景隆的进攻。此次防御战的胜利让许多人改变了对朱高炽的看法,以往大家总认为燕王世子只是个文绉绉的书生,可没想到他在军事方面表现也如此出色。

“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成功夺位成为明朝的第三任皇帝。1404年5月,在大学士解缙、黄淮的极力要求下,朱高炽被立为太子。

朱高炽担任太子期间的表现可圈可点,每次朱棣御驾亲征的时候,朱高炽就被任命为监国,负责处理平时需要皇帝决断的事务。1417年,朱棣强令次子朱高煦到乐安州(今山东惠民)就藩,此举相当于帮朱高炽扫除了政治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1424年,朱棣在北征蒙古回师途中去世,朱高炽奉遗诏即皇帝位,史称明仁宗。

朱高炽在刚一登基就宣布取消一批重大计划和在建工程,其中包括:郑和海上远航计划、边境茶马贸易、云南和交趾(今越南)采办黄金珠宝的商团。朱高炽之所以要在老爹刚一蹬腿就马上取消他生前的诸多政策并非不孝,而是当时大明王朝真的没钱了。朱棣生平好大喜功,不怎么顾及民生。但朱高炽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如果将他老爹的执政理念一路坚持下去,那么朱家的天下恐怕很快就会走到尽头了。

朱高炽在担任太子期间就非常关注他父亲耗资巨大的种种计划引起的民生困境问题。他当上皇帝后颁布诏令取消朝廷无限制征用金银、木材等商品的做法。他还免除受灾地区百姓的田赋,并为他们免费提供粮食。有大臣建议将粮食借给百姓而不是免费送给百姓,待度过灾年后再让百姓们偿还,结果提出这建议的大臣被朱高炽痛骂一顿。

为了安抚民心,朱高炽还下令在永乐年间为逃避过于沉重的田赋、劳役而流亡各地的百姓重返故里,朝廷免除他们所欠的所有税款,并给予今后两年免征田赋、劳役的政策。

朱高炽颁布的这些政策效果立竿见影,短短几个月时间,大明王朝就从民生凋敝的状态下迅速走出,全国各地都出现生机勃勃的新气象。这为后来他儿子朱瞻基在位期间的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朱高炽在位期间的另一项重大贡献就是提拔了一批非常能干的官员,他们中有大名鼎鼎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有被誉为“论事如立高冈,无远不见”的黄淮、有“才华一代文章伯,事业三朝社稷臣”的金幼孜。这些人在朱高炽、朱瞻基父子两代执政期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仁宣之治”的最大推手。

在任用贤能的同时,朱高炽还淘汰了一大批可有可无的官员,一方面减轻了朝廷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打造清明的政治环境。

朱高炽性格宽厚,善于纳谏。他鼓励大臣们直言不讳,不必担心遭到报复。虽然有时候一些过分的指责会使他恼羞成怒,但事后他总是能反省自身并要求得到大臣的原谅,这项品质在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中非常罕见。此外,朱高炽还下令宽恕当年那些忠于建文帝而遭到处罚的“罪官”及其家属,并发还他们被没收的财产。

1425年5月29日,明仁宗朱高炽突然去世,终年47岁,在位时间不足一年。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皇帝基本都没多少存在感,但朱高炽却是个例外。后世盛赞他是一个开明的儒家君主,他坚持简朴、仁爱、诚挚的理想,及时纠正了其父永乐皇帝执政期间诸多严酷和不得人心的政策。虽然他没有像他的爷爷朱元璋、父亲朱棣那样在军事上取得巨大成就,但对明朝百姓而言,朱高炽这样的皇帝才是他们真正渴望的大明天子。

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他赦免了建文期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永乐帝开始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痛悼他在位时间太短。如果从个人的能力来说,他显然不属于有锋芒、有魄力的改革派,比起秦皇汉武乃至他的祖父、父亲,相对平庸。但他最大的特点,是尊重下面臣民的能力,尽量少地去命令臣民这样或那样。这样平庸的皇帝,带给百姓的福祉,远甚于那些个人能力很强、不甘平庸的皇帝。所以朱高炽的庙号为“仁”。

朱高炽曾自我评价“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其他也。”,他自幼酷爱读书,喜欢儒家文化,性格平和,极善隐忍,同时他的能力还很强,如果他不小心犯了错,储君之位恐怖早已不保,因为他有2个很强的弟弟,同时朱棣更喜欢朱高炽的儿子,也就是长孙,朱棣曾说“皇长孙聪明英睿,智勇过人,宜历行阵,俾知兵法,且可悉将士劳苦,知征伐不易。然文事武备,不可偏废,每日营中闲暇,卿等仍与之讲论经史,以资典学。”。

标签:

更多文章

  • 身遭软禁,却被臣子比作圣君,这个皇帝哭着说了一番话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宦官的权利与皇权从来就是此消彼长的,历史上大多数时候,都是皇权压制官权,不过官权压过皇权的时候也有很多,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权倾朝野的大宦官,而皇帝则沦为傀儡。宦官是皇帝的家奴,他们在替皇帝办事的同时,无时无刻不想攫取富贵。胆子小的,捞点油水,赚点体面;野心大的,进军政坛,染指权力,甚至欺负皇帝,控

  • 康熙帝消灭郑氏王朝 收复台湾 统一全国领土 康熙帝是如何做到统一台湾的?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公元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台湾,统一全国领土。郑氏王朝结束在台湾历经22年的统治,台湾也因此成为清朝的领土。台湾,七省藩篱,东南屏障,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自康熙元年以来,台湾被郑氏家族收复后,一直奉明朝为正朔,不剃发不易发,成为大清王朝的一个心病

  •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 最后却被处以车裂之刑且遭灭族 秦惠文王为什么要杀死商鞅?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曾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可秦孝公一死,商鞅被公子虔指为谋反,继位的秦惠文王就杀掉了商鞅,尸身车裂,全家被杀。秦惠文王车裂商鞅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商鞅这个人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传奇,从一个小小的无名之辈到最终用惊世变法改变战国时代的格局,从最初的游

  •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利用士族门阀人才断层 成功加强皇权 司马曜是如何振兴皇权的,东晋皇权振兴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司马曜是东晋第九任皇帝,司马曜利用士族门阀人才断层的空档期,致力于冲破门阀政治的格局,恢复司马氏皇权,遂以其弟司马道子代替谢安执政,并成为东晋开国江左以来最有权力的君主。司马曜首如何振兴皇权的?东晋皇权振兴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西晋晋惠帝时期,由于晋惠帝大权旁落于皇后贾南风,引发“八王之乱”,西晋政权

  • 满清:兴也八旗,亡也八旗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八旗是女真人社会的基础,是生活和军事上的基本组织形式,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后,八旗制度更加完善,各个骁勇善战,谁知道在江山安定之后,与汉人差异明显的八旗后人,竟然成了纨绔子弟和废柴的代名词。穿越到清末,你会看到这样一帮人:多有玩雀斗鹑的嗜好,每天无事,出入茶楼,镇日流连,互相玩赏。雀声鹑影,彼此乐也陶陶

  • 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历史上越王勾践的屯兵之所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越王勾践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非常有名的君主,他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用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国家力量的复苏,并一举击败宿敌吴王夫差,成功复仇,整个过程非常热血。在1992年6月的一天,当时的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出现干旱,于是在衢江北岸一个距离县城5公里左右的小村庄,就是现在的小南海镇的石岩背村,几个农民为了浇稻田

  • 清朝街头理发匠:洗头、剃头、编大辫子一套服务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清朝的发型是从后金时期发展而来的满清规定的,男子必须要留辫子以及剃掉额发,当时的理发匠人剃头的场景是什么样子的呢?当初清兵破明,确立了清朝的统治地位,于是“剃头令”就下来了。从17世纪中开始,所有汉人都要接受满人的发辫。于是剃头业可谓是火热。“剃头的挑子——一头热。”这个歇后语说的就是旧时的理发匠,

  • 三国里谁才是真正的撩妹高手?吕布自称第一,此人笑了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三国题材的小说中,有关情爱片段的描写都很少,而且都很隐晦,毕竟战争题材的小说不太适合描写这些,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三国的撩妹高手好好发挥。其实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更多的是描写吴蜀魏三国之间就统一而发生的各类战争计谋的描写。其中不难看出,这样的题材更加吸引男人的目光。因为女性多为感性动物,她们喜欢的

  • 顺治帝去世前为什么不愿传位于康熙?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清朝的皇位争夺一直是比较激烈的,顺治帝死后传位给康熙这件事,却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大大的疑团。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福临(即:顺治皇帝)因出天花卒于养心殿,遗诏命皇三子玄烨继位。福临真的属意于玄烨(即:康熙皇帝)吗?(图)顺治皇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

  • 《红楼梦》里的甄士隐为什么要当和尚?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不知何时起,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朝,巨隐隐于庙这个观念开始在文人圈子中盛行,甚至带进了小说里,红楼梦中的甄士隐就是一位选择出家当和尚的世外高人。红楼梦里有不少逸士高人,比如甄士隐等人,本来也是胸藏锦绣,喜欢吟诗作赋的文人。那甄家在苏州也是很了不起的人家,虽然不是达官贵人,却也是小康之家,不愁吃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