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宋朝皇室不吃猪肉,河豚成为权贵餐桌上的新宠

宋朝皇室不吃猪肉,河豚成为权贵餐桌上的新宠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185 更新时间:2023/12/31 20:10:18

宋朝是中国饮食文化承前后的一个时期,在经历了多年外族饮食的融合之后,人们对于食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于各种新奇的食物也逐渐接受了。

宋代饮食:于雅俗间变化

宫廷饮食流风之下,让羊肉成为宋时矜贵而美味的象征,也让看盘在民间公私宴会上得以流传。但真正细论之下,真正影响宋代饮食却并非宫廷,而是民间。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朝代上承千年饮食之美,下启中华八大菜系之端,却能在刻板的礼仪,不仅留下市井饮食广告的谐趣,更有着一本菜谱洛阳纸贵的传奇,这就是两宋的饮食文化。它犹如宋代流行的斗茶游戏,时而端庄于庙堂,时而传递在贩夫走卒手中,在亦雅亦俗间变换间回味无穷。

不吃猪肉的皇宫

历朝历代作为时代饮食旗帜,莫过于宫廷的饮食。宋代宫廷一改唐代宫廷饮食“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这种夸张杜撰大于现实的作风,不仅留下了确切的御宴宫廷菜品明细,甚至还有着流传至今的原料及做法。从那些充满浓浓生活气息的记录上,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习俗,两宋皇宫“御厨止用羊肉”,原则上“不登彘(猪)肉”。据记载,宋太祖宴请吴越国君主钱俶的第一道菜是“旋鮓”,即用羊肉制成;而仁宗禁止宫廷为半夜饥饿时进贡上“烧羊”,所以羊肉是宋代的宫廷食材用量上的至尊。当时陕西冯翊县出产的羊肉,时称“膏嫩第一”。宋真宗时,“御厨岁费羊数万口”,就是买于陕西。而随着王朝的传续,宋代宫廷这种嗜吃羊肉为主要肉类的习俗,有增无减。大致在宋仁宗、英宗时,朝廷从“河北榷场买契丹羊数万”。而神宗时代御厨帐本上更“吓煞人”般记录一年中“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常支羊羔儿一十九口,猪肉四千一百三十一”,这里尽管记载着有少量的猪肉支出,但绝大部分的猪肉是上了“看碟”和配菜之列。

北宋皇宫这一饮食习惯甚至立都杭州的南宋都得以传承,宋高宗都傲气地表示宫中主用羊肉,不用猪肉乃祖宗习俗。即使到南宋孝宗时,皇后“中宫内膳,日供一羊”。纵是因为地处南方,产羊不多,剩下的食料也是用南方特长的鱼虾水产来替补,而绝非猪肉。

百飨珍味前的看菜

在宋代笔记的御宴记载中,不难发现有着“绣花高饤八果垒”,“乐仙干果子叉袋儿”“缕金香药”之类的菜名。这令人遐想的菜品可并非用来品尝的,它们仅仅属于宴席上的“看菜”,比如“绣花高饤八果垒”就是以着各式珍贵的器皿分别堆垒着香圆、真柑、石榴、橙子、鹅梨、乳梨、花木瓜。而“缕金香药”则是脑子花儿、甘草花儿、朱砂圆子、木香丁香、水龙脑、史君子、缩砂花儿、官桂花儿、白术人参、橄榄花儿十盒香料。这些堆叠的水果和香料的名菜,仅仅是用餐前以其美丽的色泽、精巧的摆设用以观看来刺激食欲或清新一下空气。在宋代它们名为“看菜”、“看果子”、看食。看菜的具体起源不可考证,但是在唐代的御宴“烧尾宴”已经出现,而富庶繁华的宋朝则把这种习俗发扬光大,正式成为宴席和日常饮食中的定制。唐代的御宴中“素蒸音声部”的看菜,是用素菜和蒸面做成一群蓬莱仙子般的歌女舞女,共有70件,可谓庞大而壮观。而宋的看菜却在精细上更见工夫。具体的御宴看碟做法已经不可考,但是从民间和王公府第的看果子,我们可以窥豹一斑其精细。如汴梁东京市民喜欢的雕花蜜煎。其中的雕花,就是在东京饮食市场上用瓜雕刻成的花样食品,即“药瓜”。不仅是东京,各城市饮食市场也推出自己的杰作,如浦城的冬瓜—就是安置在寿架台上的一条三尺长冬瓜,刻上了假山、龟、鹤、寿星、仙女,异常精妙。

当然水平较高者还是王公府第的厨师,他们用杨梅、冬瓜、金桔、鲜姜、嫩笋等,雕成甜酸的花梅球儿、清甜的蜜冬瓜鱼、微辣带甜的花姜,而且还在金桔、橙子、木瓜上雕出花及大段花、方花,又在青梅上雕出荷叶儿。

值得一题是这些御宴中看食并非约定俗成就是果品、香料。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曾记载,御宴时各国使节和群臣面前都“分列环饼、油饼、枣塔为看盘,次列果子”,而辽国使节面前加“独羊鸡鹅连骨熟肉为看盘,皆以小绳束之,又生葱韭蒜醋各一碟”,这是因为辽国饮食风俗粗劣、最尊贵的食礼就是熟肉上摆放生葱蒜韭。而在南宋又因口味偏甜,看盘上的蜜雕果子、雕花蜜饯也逐渐多了。这种看菜的盛行流传至今日就是工艺菜的始祖。

市坊之间广告声

宋代饮食风尚虽然以宫廷的好恶为旗帜,但一如历代引领时尚潮流的却永远不会是宫廷的,是民间的饮食文化。两宋时代城市饮食休闲行业异常发达,令皇城之间的君王在夜半都望着城中漫天灯火为之向往。这首先归功于宋代经济的繁荣,除了酒肆之间不再如唐代被约束在市坊中间,两宋百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正式开始三餐制的。在此之前,按礼仪天子一日四餐,诸侯一日三餐,平民两餐。西汉时,给叛变被流放的淮南王的圣旨上,就专门点出,“减一日三餐为两餐”。而至这个普通平民日常饮食能从两餐到三餐为习俗,除了证明宫廷刻板的饮食礼仪规定对民间约束的失效,更折射出了两宋不必史官曲笔礼赞的繁华。

三餐制直接带动的餐饮业的繁华,也带来了市坊餐饮间的竞争,除了在各种菜品、餐具上的争奇斗艳,当时招幌广告、节日促销外加环境促销已经成为饮食商铺三大促销手段。饮食广告业在宋代初具雏形。一般著名的酒楼如樊楼、白矾楼会不惜千金请人赋写诗词以增加自家酒楼的名气。而一些不知名的小店也会打出“孙羊肉”、“李家酒”等特色招牌广告。在《鸡肋编》中甚至记载了一游走街边卖环饼的小贩,为别出心裁,挖空心思想出的叫卖词:“吃亏的便是我呀”。结果当在他在哲宗被废的孟皇后居处瑶华宫前也这样叫卖时,引起开封府衙役的注目,疑他借此讽刺皇帝废后不当,所以将其抓捕审讯。审后才得知他只是为了推销自己的饼,便责打100后放出。此后,此小贩便改口喊“待我放下歇一歇吧”。这则传为一时笑谈的故事,无一不生动描述酒楼旗肆飞扬,叫卖喧嚷不息的宋代饮食风俗。

名士风流和饮食

当然任何民间的饮食风俗,最直接的记录者就是当代的文人。宋代的文人为当时的饮风食俗的推广、流传是不余遗力的。宋代的饮食著作大致可分为食经类、茶学类和酒学类等三类,其中不仅数量和种类大大增加,更通过文人的编写让饮食著作在书籍中的地位有了很大地提高。比如宋代时期,仅仅食经的郑樵《通志·艺文略》将食经单独作为一个门类列出,共收录了41部360卷著作目录。

而把饮食描写融入吟咏的诗词文赋,在宋更是比比皆是,象一代文豪苏轼就写有大量的这方面的诗文,《东坡羹颂》、《猪肉颂》、《老饕赋》、《试院煎茶》、《和蒋夔寄茶》等。当然他为买饼老妇人写的广告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更是流传千古的佳话。

同样这些风流名士了除了在保存、撰写饮食类书籍诗文,不少墨客干脆身体力行参与饮食发明制作,象书法与诗文都颇负盛名北宋的郑文宝,他创制的云英面,就极受人欢迎。据记载其法是将藕、莲、菱、芋、鸡头、荸荠、慈菇与百合混在一起,再配以瘦肉烂蒸,然后用风吹凉,在石臼中捣细,再加上四川的糖和蜜蒸熟,然后再入臼中捣,使糖、蜜和各种原料拌均匀,随后取出作一团,等冷了变硬,再用刀切着吃。这道美味后来甚至还被专门收入宋代食谱。

最为有名的还是苏轼与“东坡肉”。苏轼在在黄州作团练副使时,曾将当时流行的猪肉烧制法揣摩一番后得以创造出一道新菜。苏东坡还专门写成打油诗一首来记载做法:“黄州好猪肉,价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如前所提及,羊肉是当时公认的贵重佳肴,流风所在,所以便宜的猪肉令当时富贵人家瞧不上眼。反经大文豪的一番创制推荐后,很快便在宋代市民中广为传播,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东坡肉”。

同时两宋在物产极大丰盛之际,加之没有任何宗教饮食的禁忌,所以一些珍奇的食物就纳入文人尝新追逐之列,例如在宋代的士人中,吃河豚成为一种时尚。名士梅圣俞,喜欢邀朋呼友来家里吃河豚,他在《河豚鱼》写到,“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扬花。河豚于此时,贵不数鱼虾”。而河豚有剧毒,需要祛毒后才能烹调,苏东坡拼死吃河豚的诙谐掌故也正是出于此时。因为河豚的价格的昂贵,美食家竟然发明了假河豚的做法。类似此在《山家清供》还所记着有“假煎肉”的制作:葫芦和面筋都切成薄片,分别加料后用油煎,然后加葱、花椒油、酒,放一起炒,葫芦和面筋不但炒得像肉,而且它的味道也和肉味相同。后来类似这样制法的假河豚、炸油河豚、油炸假河豚,已作为名菜,纷纷出现在食店里。可以想象正是因为文人美食家对各类饮食的总结、撰写、身体力行的传播,让两宋市民得以认识这些新奇的食物,而且,饮食商家能够闻风而上,也能将模仿海鲜制作出,从而形成民间饮食流风。这些逸事已不足一一漫谈。

而时至今日,两宋的繁华虽早已经化成书页间记载的辉煌,不过细致处象漫步在河南街头,早餐皆是羊肉汤一统的局面;粗略处时时可见的饮茶风尚,却让人无形似乎窥见两宋的饮食风俗早已走入民间,虽经千年,不曾失落!

标签:

更多文章

  • 玉皇大帝为什么不让二郎神拼死捉拿孙悟空?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我们都知道二郎神杨戬的本事跟孙悟空不相上下,那么玉皇大帝为什么不直接让杨戬拼死捉拿孙悟空,反而是请如来去帮忙了呢?二郎神是一个很有本领的神仙,又和玉皇大帝有直接的关系,本是玉皇大帝的亲外甥,第一次孙悟空扯旗造反要当齐天大圣的时候,那二郎神曾经与孙悟空斗法,而且将其拿下。只是后来悟空从炼丹炉子里钻出来

  • 抠门大臣只提供瘦马给皇帝打猎,问清楚缘由后皇帝大加赏赐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皇帝出行,各级官员提心吊胆,生怕哪个地方招待不周,自己的乌纱帽不保,但是下面这位官员却秉公办事,受到了皇帝的赞赏。北魏皇帝拓跋焘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任期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还攻取了南方不少地盘,算是一代雄主。他手下有位名叫古弼的大臣,是一位刚直之辈,做事很有原则,甚至敢顶撞拓跋焘。据《北

  • 明朝古董大多是假货?细数那些赝品古董泛滥成灾的现象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古董收藏和名人字画是我国收藏家最喜爱的藏品,但是自明朝以来,大量赝品的流入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下面是有关古董收藏的一则趣闻,博诸位一笑。假文物、假名家书画这些玩意,自古以来就有,不算奇事。在明朝万历年间,吴中一带古董赝品更是层出不穷,防不胜防,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里就有详实记载。沈德符在其著作

  • 魏国皇帝曹芳简介,曹魏第三代国君曹芳是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曹芳是魏国的第三代皇帝,在他的时代,曹家的权利基本已经被架空,整个国家司马家族只手遮天,积弱的曹芳并没有体现出能够力挽狂澜的能力。曹芳(232年-274年),字兰卿,魏明帝曹叡养子,三国时期曹魏第三位皇帝,239年—254年在位。曹芳于235年被封为齐王,239年曹叡病逝后继立为帝。254年,司马师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否有史书可证?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并非只有现代人喜欢编故事,古代人们也喜欢将前朝人物的事迹编成故事,对本朝人有着很好的激励作用,其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的谎言。一提起成语“卧薪尝胆”,按照惯性思维,人们就会联想到越王勾践。其实,历史上的“卧薪尝胆”事件,并非真的存在。直到唐朝,勾践还没卧过薪按传统说法,“卧薪尝胆”应该

  • 他是宋朝臭名昭著的卖国贼,历史是否冤枉他了?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靖康之耻发生在我国宋朝时期,金攻破北宋首都,北宋灭亡,整个国家被外族劫掠一空,连皇帝都被掳走了,这时金立了一个傀儡皇帝,他就是张邦昌。张邦昌(1081年-1127年),进士出身,徽宗、钦宗朝时,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等职务。金兵围开封时,他力主议和,与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前往金

  • 明朝这个马屁精大臣,最终死在了另一个马屁精的手上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马屁精往往在官场和职场上能混的风生水起,但是马屁精也分段位,如果拍马屁的水平不如别人高,或者遇到猪队友,往往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甚至有时还会搭上性命。低调的冯道73岁无疾而终,而高调的解缙却只活了47岁,且是“非正常死亡”。这是一条奇怪的逆淘游戏规则。拍马者也优汰劣胜。解缙,一个明代奇才,一步步变

  • 汉朝的和亲政策是什么,是在什么时期和亲的?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汉朝建立初期,国家疲弱百废待兴,面对着北方匈奴的威胁,大汉选择了最稳妥的和亲政策,借此为国家休养生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给后来汉武帝时期的强盛打下了基础。西汉时,汉朝统治者曾长期实行“和亲”之策以缓和与匈奴族紧张对峙的关系。汉匈和亲,实际上可以分为“兄弟”式和亲与“臣服”式和亲两种不同模式。在这两种

  • 物极必反,他因为过于激进爱国而被宋高宗处死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宋朝的皇帝们面对外族的侵略表现出了最大程度上的懦弱,割地赔款求和不说,还一个劲的处死爱国的主战派将领,今天我们要聊的陈东就是其中一个。有必要先简单说说《上高宗第一书》的第一读者,宋高宗赵构在此之前的人生轨迹。这厮运气奇好,活到八十一岁才死那是后话。其实皇帝这职位本来没他什么事儿,他只是北宋最后一任老

  • 他是五代历史上的最佳谋士,传闻还是个妻管严?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敬翔五代时期后梁大臣,他是朱温手下的头号谋士,也是五代中最优秀的谋士。朱温临死前曾将他招致病榻前叮嘱后事,可见对其信任有加。看《新五代史》梁朝故事,好像无法不与女人联系起来。今读到梁太祖朱温头号大谋士敬翔。三页多记叙里,唯他与老婆的故事,比较值得一说。为何说他是头号大谋士呢?说句实话,其实咱还没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