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代的日本,铁炮尚未大规模普及并武装大名军队之前,其交战模式大同小异。开战前,双方互射弓箭即象徵着一场战斗的开始。
战斗的双方在开战伊始时,会各自派出一名射术精湛的武士高高射出一支箭矢越过对方队列。随后,双方将领,武士头目便互相大喝对方的姓名,寻找捉对射杀的机会。这种由来已久的交战模式早在《平家物语》等很多日本史诗故事中都对着名武士间的对决有所记载,虽然其中很大部分内容都存在极大的夸张成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武士战争中,个人性的决斗本身也是战场上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次战斗的背后,无论成败与否,论功行赏都是双方在战后必不可少处理的环节,而战国时代的战功评定,也是一项繁琐浩大的工作。
首实检
在实际的对战场合上,有时候很难判断胜败结果,不过若是敌方已经败逃或是投降,就能确定己方胜利。作战结束时大多会有胜利欢呼,一般来说类似于大河剧那样大将带头欢呼,周围士兵应声附和的情景在实际上却有所不同,获胜方进行的活动也不尽相同,事实上这个胜利欢呼是以为中心进行的。
接着,凯旋归来后也有许多细节,不过这仍是在军师指示下进行。像是在敌方首级处理上也有规定,根据《出征日记》记载:
因此凯旋归来时,若取得与自己同层级敌将首级,要挂放在马鞍右方,若是大将等地位高的首级,则要挂放至马鞍左方。事实上永禄三年(1560年),桶狭间之战结束后,信长就将敌方总大将今川义元的首级挂放在马鞍左方凯旋至清须城。另外,有时候归来与首实检的顺序也会相互调换。即在特殊情况不得不在战场上直接进行首实检,那么就会在首实检后才。若是先归来,就会在之后进行首实检。
由于首实检与之后的论功行赏有一定关联,所以是很重要的一个仪式,而这仪式需要在军师的带领下进行。不过首实检并非一一检查每个取得的头颅,而是将杂兵首级聚集在一起后,再由某位具备军师身份的家臣仔细看过后即可。但如果是大将或重臣首级,一般来说就会很小心地处理,这是基于对死去的敌人的敬意。此外会因为等级不同,首级所放置的木桌大小也会不同。例如像大将等级的人,就会以高约48公分的四方型木桌放置首级,有时甚至连木桌的材料与厚度也都有一定规格。
完成首实检的首级,有时候也会直接暴晒在外或送回敌方,不过大多都是直接就地掩埋,通常在古战场附近都会有所谓的「战人冢」墓地,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普遍存有「含冤而死的鬼魂会作祟」的观念,所以会因害怕而为亡魂超度诵经,以各种方式去供养这些亡魂。
死者的身体其他遗骸会根据地位的高低进行甄别,若是杂兵或者农兵大部分会直接就地埋葬,不过有时并不特别将其土葬,而会直接暴尸荒野或沉入河底,湖中。前者称为「林薨」,后者称为「水薨」。战败者身上的武器,用具甚至衣物等都会遭到掠夺。
论功行赏
战后最重要的当然是论功行赏,当时的家臣以及部将们因为战功获得主君认可,并因此增加俸禄,进而产生成就感。日文中有「一生悬命」的说法,即「一所悬命」表示由主君所赐予的「一所」,象徵着部将以及家臣为了获得认可而拚命去达成主君的某项目标。
部将们之所以在战场上拚命,主要是对战是评价武者优劣的标準。同时需要让其获得等同于勇气的赏赐。当然,如果由某人自己评价自己在战场上的战功,难免欠缺客观,这时候就需要做出初步客观的判定了。
当时也有名为「军忠状」的文书存在,这是拿来记录自己在何时何地,哪次合战,以及取得多少敌军首级,还有自己的部下有多少人因此牺牲的书写记录,根据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判断而论功行赏。
要想自己的战功被他人承认,就必须成为率先出击的最大功臣,一马当先沖向敌军阵营再以竹枪攻击敌方,之后在论功行赏时,最先被主君点到的人就能获得非常丰厚的报酬。不过也会因为实际情况不一,而有不是由率先出击者成为最大功臣的事出现。比如永禄三年桶狭间之战时,织田信长所认定的最大功臣,并非率先刺伤今川义元的服部小平太,也不是取下今川义元首级的毛利新介,而是在织田家中几乎默默无闻,名为簗(zhù)田出羽守政纲的武士,因为此人正确地向信长报告了今川义元在桶狭间之战期间的具体活动与方位。
当时信长非常清楚情报的价值,而不以枪术实力作为评价的好坏。另外,也不单单只以增加领地俸禄的方式来传达主君的肯定之意,有时候战国大名本人也会将与自己有关的物品拿来作为赏赐,主要有马匹,刀剑,饰物……织田信长则会将所谓的名物茶具,作为一种奖励。这也有「茶道御政道」的说法,也就是家臣们得到能够举办茶会的许可,这是织田信长巧妙的论功行赏方式。
除此以外,有时候由于情况特殊,深入敌营展开对战时,由手持长枪的足轻会从侧面发起攻击,所以有「横枪入」(出自《谦信家记》)的记录。而观察枪战胜败的状况称为「枪色见」(出自《愚耳旧听记》)。如有可能因此战败,则会说是「浮足立」(出自《播州佐用军记》)。若是眼见就要落败却没有撤退,继续留在原地奋战,就会形容这种勇敢举动为「崩际的高名」(出自《小畠景宪家谱》)或是「崩口的高名」(出自《松原自休手录》)。
当然,要是奋战不懈让己方军队有足够时间撤离,这样的对战英姿称为「殿样」(出自《松邻夜话》),此功劳也足以与「一番枪」战功匹敌。在追击战中取得敌军首级称为「追讨」「追落」(出自《愚耳旧听记》),以追击方式顺利击退敌军为「追切」(出自《贺用鬪诤记》)。然而若是在战场上连一个敌军也无法击杀,这是非常丢人的事,甚至有时出现反过来夺取己方取得的首级,这种行为被称为「夺首」(出自《籾井日记》),所以就算是同一阵营也要特别小心。而《甲阳军鑒》是将一番枪,一番首以及二番枪都当作是杰出的战功行为,称为「一番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