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千古一帝秦始皇嫔妃众多,为什么不确立一位皇后呢?

千古一帝秦始皇嫔妃众多,为什么不确立一位皇后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899 更新时间:2024/1/15 10:56:34

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位皇帝,他开创了封建朝的新篇章,并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像他这样的英雄人物,虽然嫔妃众多,但却始终没有确立皇后,这是为什么呢?

立后和立太子是中国古代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战国时期秦孝公始,立后之事便已制度化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明确规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皇帝的母亲为皇太后。但是历史却跟人们开了一个玩笑秦始皇自己却终生没有立皇后,他也是立后制形成以来唯一没有立皇后的皇帝,以致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而没有皇后墓,这成为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

据历史资料记载,秦始皇13岁即位后,并未亲政,直到22岁,这9年正是古代男子要娶妻的时间,但秦始皇并未立后。秦始皇亲政后到39岁的17年是其自己掌权、统一六国的时间,尽管国事繁忙,但在后方立后也不费事,秦始皇仍未立后。

从39岁到50岁时,秦始皇多在巡游路上,但是立后以母仪天下也花不了多少时间。秦朝虽是个短命的王朝,但秦始皇有充足的时间立皇后。那么秦始皇为什么没有立后呢?

有人认为是家庭因素影响了秦始皇,据《史记吕不韦传》记载,秦始皇的母亲原是吕不韦的姬妾,吕不韦出于政治目的将已怀孕的赵姬献给异人(即秦庄襄王),后来赵姬至大期生子政;又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秦庄襄王死后,身为太后的她仍经常与吕不韦重温旧情。《史记吕不韦传》中记载: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后来太后竟然又与缪私通,并生下两个儿子。缪甚至于酒后大骂众臣:我乃秦王假父,怎敢与我斗口乎?

母亲的失检行为令秦始皇恼羞愤怒,无地自容,使他心理压抑,性格变得极为复杂:内向、多疑、妄想、专制、暴虐、冷酷无情,把他变成了一个失去理性的暴君,最后彻底爆发,杀了两个私生子弟弟,将其母赶出咸阳,并迁怒于吕不韦,罢免其相国之职,后又下诏命吕不韦速徙蜀中,不得逗留!结果吕不韦害怕被诛而服毒自杀。

后来秦始皇虽然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悔过,但至死未让太后再住咸阳。这充分反映了秦始皇所受到的心理伤害之重。专家分析认为,由怨母而仇视女人的心理阴影,使秦始皇长大后在婚姻能力上未能健康发展。

宫中众多女人,仅仅是为满足他的生理需要。由母亲行为而形成的心理障碍,也是秦始皇迟迟未立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有人认为秦始皇是要求过高,无合适的皇后人选,所以才未立后。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加之又是他第一次实现了统一六国,秦始皇自命不凡于是在挑选皇后时标准也非常高,期望能选一个才能与自己匹配的女人为后,但是这样的女人并没出现,秦始皇也就将自己的立后之事无限期地拖延了下来。

也许一件事情可以作为这种观点的旁证,那就是秦始皇并不宠爱统一六国后收入后宫的众多佳丽,他痛恨她们抛弃亡国之辱而媚悦新主的行径,但对守贞重节的女子却倍加赞赏。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全国各地巡游。

当他走到今浙江一带时,得知当地男女婚姻比较自由,经常发生逃婚事件,妇女死了丈夫可以再嫁。他认为这不符合封建道德和法规,便命人把诏令刻在石头上,不许再发生类似行为。这便是所谓会稽刻石。

当他走到今浙江一带时,得知当地男女婚姻比较自由,经常发生逃婚事件,妇女死了丈夫可以再嫁。他认为这不符合封建道德和法规,便命人把诏令刻在石头上,不许再发生类似行为。这便是所谓会稽刻石。

意思是,女子如果因为不满男方而另找对象,是淫荡的伤风败俗的行为,将来她的儿子都可以不认母亲,别人发现了杀掉她也无罪。

秦始皇在会稽刻石中还明确表示:妇女守贞绝非一件普通的小事,而是关系天下嘉保太平的大事。相传有一个叫怀清的年轻寡妇,世代富豪之家,资产巨万。她丈夫死后,由寡妇独自支撑家业,不再改嫁。

秦始皇把她树立为在全国提倡妇女贞节的典型,曾赐令她旁座,即与自己平起平坐,当时就连当朝丞相在皇帝面前也只能站着,可见秦始皇对怀清的推崇。秦始皇还为这名寡妇修筑了一座怀清台用来彰扬她的事迹。

还有人认为是秦始皇的性格使然。嬴政作为一个并不受宠爱的质子的儿子,秦始皇3岁的时候,父亲异人将他们母子作为人质留在了赵国。在赵国所受的唾弃和鄙视加上回到秦国后的复杂政治斗争,以及母亲淫乱给自己造成的心理阴影,养成了他刻雹多疑、暴戾的性格。

他不希望自己在追求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大帝国的最高理想时,还要分出精力用在女人身上,于是从不对女人付出真心,那就无从谈及立后了。

另外一部分人认为秦始皇是为求长生延迟立皇后,但无奈还未立后就一命呜呼。种种说法,不一而足,秦始皇在长达37年的统治时期一直没有立皇后,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究竟是哪种决定性的原因使得他坚持不立后,史料中并未记载,我们今天也只能够凭借当时的点滴资料和想象进行猜测了。文章摘自《不可不知的中国5000年历史悬案》作者:孙建华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标签:

更多文章

  • 钱塘名妓苏小小英年早逝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我国古代的美女数不胜数,但是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占比不多,名妓苏小小身为地位低贱的歌妓,能够拥有如此大的名声,却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那么导致她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什么呢?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女性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而作为歌妓社会地位就更加低了,她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虽然卖艺不卖身,但依然被人们看的轻如

  • 杨素是集名将奸臣于一身的乱世枭雄 文韬武略 权倾朝野 为什么他不选择更进一步 夺权上位呢?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杨素是隋朝权臣,他能力卓著,为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杨广当了皇帝以后,他又在朝中唯我独尊,一手遮天。那时候的杨素,已经完全具备了夺位的条件。而为什么杨素又没能进行夺位呢?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既特别又为人忽视的一个朝代,结束大分裂,开启大一统,隋朝的地位本可比肩秦朝,但也许是没有出现能比肩秦始皇的人物

  • 刘备从一介平民成就蜀汉帝王伟业正史中真实的刘备到底是如何的,正史中刘备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汉昭烈帝刘备是蜀汉开国皇帝,在三国历史上,刘备一直是个争议颇多的人物。有人认为他以诚待人、善于用人;有人则觉得他假仁假义、残酷无情;更有人说刘备能得到江山全靠脸皮厚,会装。那么,正史中的刘备到底是什么样呢?一、一个从市井中走出来的草莽英雄。刘备虽自称为汉景帝之后,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幼年丧父,因此皇

  • 共和国第一次授衔遗憾:军衔压低晋升遇阻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实际军衔与编制军衔严重脱节,实际军衔普遍低于编制军衔。中央军委认为军衔制度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建议取消。全军首次实行军衔制,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可供探讨、分析、研究的话题。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陆海空三军大授衔,是我军正规化建设的一座丰碑,在我军军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55

  • 第一个身披黄袍的皇帝是谁?赵匡胤“黄袍加身”是后来的事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提起“黄袍加身”,很多人都会想到宋太祖赵匡胤,会想到发生在公元960年的那次著名的“陈桥兵变”。一件象征皇权的黄袍,一次精心策划的政变,使赵匡胤从后周节度使、殿前都点检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为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据《说岳全传》记载:“(宋太祖)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黄袍是事先

  • 看到一地韭菜,大隋高僧气得扭头要走!和尚为什么不吃韭菜?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出家人是禁食用荤腥的,这我们都知道,但是如果告诉你出家人也不能吃某些特定的植物农作物,你是不是会感到很吃惊呢。灵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高僧。他原籍巨鹿曲阳(今属河北保定),俗姓赵,生于北魏熙平三年(518年),自幼向佛,七岁时就想出家,被父母拦下;十五岁时,背着父母,偷偷到河北邯郸应觉寺

  • 于谦在危难时刻守住大明半壁江山 却惨遭杀害 为什么说纵使于谦是救国功臣照杀不误?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于谦是明朝名臣,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最后守住了北京城。最后却在英宗复辟后惨遭杀害。明英宗为什么要处死于谦?为何说于谦必须死?公元1449年6月,北京紫禁城中后宫皇后嫔妃哭声一片,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在争着

  • 宋朝的军队为什么打仗非常弱,宋朝军队和秦朝都是用赏罚制度 为什么实力差距非常之大?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在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如果说到哪一个是最弱的话,那么大家或许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出是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朝代,却也是军事力量最弱的朝代。宋朝的军队为什么不能打仗?宋朝军队和秦朝都是用赏罚制度,为何实力差距非常之大?稍知历史的人可能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是非常“尚文轻武”的朝代,也是武备极弱的

  • 仅为了能做个正常男人,咸丰赖在圆明园不走,当皇帝真悲哀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关于皇帝生儿子,以及为了生儿子不择手段的事情,历史上闹了不少笑话,有的皇帝因为皇子太多,死后皇子们打得不可开交,偏偏有的皇帝就是为了生儿子煞费苦心,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如果要排一个清朝皇帝倒霉排行榜,咸丰皇帝肯定入列。英法联军进北京、太平天国起义这些事情就不说了,单就家庭生活而言咸丰就绝对是个苦孩

  • 两朝天子一朝臣 吴三桂一生三叛 在山海关吴三桂兵力是清军的两倍之多 为什么最终选择投靠清朝?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清之际,吴三桂手握雄兵,权衡于各方势力之间,待价而沽。可半生戎马,到头来,却既做了大明的贰臣,又做了大清的反贼。在山海关吴三桂兵力是清军的2倍之多,为何最终选择投靠清朝?公元1644年,按我国传统历法是甲申年,同时是大明崇祯十七年,大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