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刘备从一介平民成就蜀汉帝王伟业正史中真实的刘备到底是如何的,正史中刘备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刘备从一介平民成就蜀汉帝王伟业正史中真实的刘备到底是如何的,正史中刘备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988 更新时间:2024/1/19 14:06:00

汉昭烈帝刘备是蜀汉开国皇帝,在三国历史上,刘备一直是个争议颇多的人物。有人认为他以诚待人、善于用人;有人则觉得他假仁假义、残酷无情;更有人说刘备能得到江山全靠脸皮厚,会装。那么,正史中的刘备到底是什么样呢?

一、一个从市井中走出来的草莽英雄。

刘备虽自称为汉景帝之后,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幼年丧父,因此皇族的身份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惠。为了生存,年轻时的刘备和母亲跟东汉末年许多底层百姓一样艰苦劳作。母子二人靠织席卖鞋子勉强糊口度日。成长于市井之中的刘备,个性很独特。他的求权欲望极强,而且抱负非常远大。

他不喜欢读书,但喜欢虚心向他人学习,好结交。“喜怒不形于色”,十分谦逊有礼。他凭着个人魅力集结人才,建立起了一支武装力量,并得到了关、张二人的加盟,三人结成了地球人都知道的一段旷世情谊。他非常平易近人,常与身份低微的人同席而坐,同盘而食,因此获得很高声望。

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刘备率领他的部属参与到了镇压黄巾军的战斗中。在兵败的情况下,他以诈死得以存活,被摇摇欲坠的东汉王朝封为中山安喜尉。他出身低微又年青气盛,难以跻身权利高层,又忍耐不了仕宦生活的约束,很快便受到了免职的威胁。

在得知官位不保的情况下,他不计后果的带领手下痛笞朝廷命官督邮,弃官亡命,以发泄内心的不满。总之,青年时期的刘备,就是一个怀揣满腔热血豪情,却没有远大的政治目标,具有侠义心肠还有些鲁莽的草根英雄。

二、一个在仁义盛名下,背信弃义的两面派。

中年以后的刘备,为了追逐梦想,到处颠沛流离,备受磨难。尽管如此,他一直没丢失宽厚仁义的做人原则。有一个关于他“仁德”的经典故事,说一个叫刘平的人和刘备有些恩怨,就找了一个刺客去刺杀刘备。结果刘备很善待那个刺客,刺客不忍心杀这么仁厚的人,就放弃刺杀并对他告知了实情。

刘备的行侠仗义、乐善好施、善待下属,让他在乱世中,获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并逐渐有了自己的威望和名誉。据说,北海相孔融被黄巾军围困时,便委托太史慈向刘备求救,说刘备非常仁义,值得信任。当刘备听到这个消息时,不相信的问: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可见,刘备“仁义”的名声确实远播在外,并且广泛的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

但由于在战场上的屡次战败,刘备却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四处投奔,多次易主,成了一个在仁义外表下背信弃义的两面派。譬如,他对于刘璋的侵夺,简直可称得上是恩将仇报。而在面对旧主吕布被俘时的态度,则更被后人所诟病。

虽然吕布曾背叛过刘备,还多次攻打他,但吕布对刘备一向敬重,对他从无伤害,还曾救过刘备的急,甚至二人曾以兄弟相称。但在吕布性命攸关之际,面对吕布的求救,刘备非但不出言相救,反而建议曹操杀了他。使得本来犹豫的曹操最终选择将吕布绞杀。

刘备此举既无宽厚之义,更无仁者之德,与笼罩在他身上的仁义光辉显得格格不入。然而,刘备所体现的人性矛盾,正是历史上真实刘备的本色体现。一方面,由于他微寒的出身,与下层百姓接触广泛,使其人格中有淳厚、悲天悯人、爱憎分明的游侠仗义的成分;另一方面,青少年时期的商贩生涯,使他具有狡诈、凶狠及善于伪装的一面。

三、一个败多胜少的艰苦创业人。

没有强大的社会背景,使得刘备无法如曹操、孙权那样发迹于父兄的基业,而其草莽旷达的个性又使其无法忍受仕宦生活的约束。因此,刘备的创业道路注定充满着坎坷与艰辛。艰辛几乎伴随了他全部的创业生涯。他曾在十三年中四次失去妻子。不难想象,在群雄争霸的三国时代,这是何等的耻辱。

还有一件事就是他打仗运气很不佳。有人曾做过统计:刘备参与的战争共有25次,失败16次,胜利9次,其失败的次数,占到总战争64%。其中,刘备亲自督战或指挥的战争19次,失败10次,占失败数的62%。不管由于什么原因,刘备在创业史上败多胜少的确是一个事实。

综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刘备。他不是圣人,他的身上既有常人的优点,也有人性中不可避免的缺陷;他宽厚仁义,也狡诈多变;他性格坚韧,但运气不算好。有人就问了,看起来这也就是一般人啊,那他到底凭什么在群雄并起的乱世中,能最终成就一方霸业呢?有书君分析,应该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刘备识人用人能力和个人魅力很不一般。

在他落魄的日子里,他没有自己的地盘,被打得到处流窜,但从没有发生过属下叛变;后来跟随他的杰出人才卧龙凤雏,乃至黄忠魏延等,也是没有不甘效死命的。他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证明他比诸葛亮的识人能力更高一层。而白帝托孤,更是他用人识人的光辉一笔。对比下曹睿托孤司马懿,其识人能力没法跟刘备相提并论。

其次说他的政治品格。

他宽厚仁义亲民的政治风格,是最符合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理念的。他率领着十多万民众一起走,日行只有十余里。众人劝他先走,他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终于被曹操的虎豹骑追上,1W多士兵被打散,妻子死,两个女儿也失散乱军中。

他深得人心。刘表死后,荆州官民立刻选择了他,而不是刘琮。诸葛亮劝他攻刘琮,占荆州,他却说“吾不忍也”。军事上失败,政治上他却赢得了万世的赞誉。

再说说他的坚韧个性。

他一生颠沛流离,到处被赶,却从来未曾灰心和放弃,坚韧不拔,意志坚定,令人赞叹。屡次战败,妻离子散,部属失散,每次他都能打消部下的疑虑,重新聚拢人心。即使放在当今社会,这不也是成功人士的标配个性吗?

曹操有家族的先发优势,孙权继承了父兄的基业,只有刘备白手起家,鼎立于三雄之间。你说他到底有多厉害?连曹操都由衷的赞赏他:“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刘备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一、弓马娴熟

不同于孙权的继立,刘备和曹操都是政权的缔造者。汉末天下大乱,刘备几乎亲身经历了中原所有大小战役,从最初的黄巾之乱,到讨董联盟,攻伐袁术,剿灭吕布,袁曹对决,赤壁大战,全部都活跃着刘备的身影,而且基本都在前线,可谓身经百战,战斗技能方面是不差的。

当然这只是相对说刘备有这个基础能力,杀敌冲阵肯定比不了关张等猛将,指挥艺术也不及曹公,但是作为乱世的统帅,没有这方面能力肯定不行,也倒不是必须要特别优越。

二、情商卓越

情商是我们现代人的词汇,搁古代大概叫做人情练达,人格魅力,通俗说法就是会做人。刘备早期投靠过的势力,远多于三姓家奴,但是无论是刘备多么落魄,基本任何势力都会以诸侯之礼相待。陶谦,曹操,袁绍,刘表,这些一方军政大佬在与刘备相处时都没有瞧不起刘备。

甚至像陈登田豫徐庶这样后期离刘备而去的名仕,提到刘备都是,英雄、仁德之类的评价。这一方面得益于刘备的汉室血脉,更多的还是他坦诚待人,仁德爱民,和卓越的情商导致的。

三、识人之明

这一点是决定刘备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刘备在识人之能上甚至不低于他的先祖刘邦。关张二人自不必说,诸葛亮也有别人举荐和刘备当时实在无人可用的窘迫有关系。

但是像魏延,马谡这样的例子就非常说明问题了,魏延是草根出身,刘备在时,非常重用他,甚至最后力压张飞成为汉中太守。马谡更是连诸葛丞相都看走了眼,刘备却能直接指出此人言过于实,不堪大用。

甚至张飞的性格缺点也被刘备多次提醒过“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而且刘备虽然没有像曹操一样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但是在蜀汉政权中,却有非常多出身平民的高级将领,这也是刘备识才的过人之处。

四、坚忍不拔

这一点演义也有突出表现,年过四十跟刘表喝酒,因为髀肉复生,皇叔还能哭一场。真实的历史中,刘备也确实屡败屡战,从不气馁,一直相信自己!即使经常投靠别人,也终不为下。

这其实是非常可贵的品质,结合我们普通人心性,有多少人能在30岁以后依旧毫无所成还能始终保持斗志,而不是选择“平淡是真”?也正因为如此,无论刘备多么落魄,身边一直聚集着一批和他有着共同目标的人。

五、宽容大度

作为领导,能力都是其次,眼界,格局,胸怀才是更重要的品质。眼界格局上,刘备从来没想过自己去给人打工,做个高级将领混日子。而刘备的容人之量也是他非比常人的可贵之处。

两个事例:一、糜芳背反关羽,投降孙权,导致荆州失陷,关羽被杀。刘备怒不可遏,身在蜀中的糜竺,将自己绑起来请刘备治罪,刘备却叹了口气说,弟弟犯罪,做哥哥的有什么错呢,将糜竺放了,并始终没有追究。

二、夷陵之战黄权曾劝谏刘备,不要攻吴,夷陵败后,刘备退守,黄权的撤退路线却被切断了,无奈之下选择投降了曹魏。当时有人建议将黄权的家人治罪,刘备想了想却说,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不要为难他的家人。

刘备最终能成就帝业绝非偶然,也不是靠哭鼻子,而是依靠他过人的胆识,志向,眼界,毅力和胸怀以及不断拼搏进取得来的。因此很多人说读三国,年轻时喜欢能力卓越的曹操,年纪大了觉得刘备的品质更为可贵。也正因如此,后世才一直将刘备,曹操放在同一水平看待:“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标签:

更多文章

  • 共和国第一次授衔遗憾:军衔压低晋升遇阻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实际军衔与编制军衔严重脱节,实际军衔普遍低于编制军衔。中央军委认为军衔制度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建议取消。全军首次实行军衔制,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可供探讨、分析、研究的话题。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陆海空三军大授衔,是我军正规化建设的一座丰碑,在我军军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55

  • 第一个身披黄袍的皇帝是谁?赵匡胤“黄袍加身”是后来的事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提起“黄袍加身”,很多人都会想到宋太祖赵匡胤,会想到发生在公元960年的那次著名的“陈桥兵变”。一件象征皇权的黄袍,一次精心策划的政变,使赵匡胤从后周节度使、殿前都点检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为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据《说岳全传》记载:“(宋太祖)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黄袍是事先

  • 看到一地韭菜,大隋高僧气得扭头要走!和尚为什么不吃韭菜?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出家人是禁食用荤腥的,这我们都知道,但是如果告诉你出家人也不能吃某些特定的植物农作物,你是不是会感到很吃惊呢。灵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高僧。他原籍巨鹿曲阳(今属河北保定),俗姓赵,生于北魏熙平三年(518年),自幼向佛,七岁时就想出家,被父母拦下;十五岁时,背着父母,偷偷到河北邯郸应觉寺

  • 于谦在危难时刻守住大明半壁江山 却惨遭杀害 为什么说纵使于谦是救国功臣照杀不误?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于谦是明朝名臣,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最后守住了北京城。最后却在英宗复辟后惨遭杀害。明英宗为什么要处死于谦?为何说于谦必须死?公元1449年6月,北京紫禁城中后宫皇后嫔妃哭声一片,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在争着

  • 宋朝的军队为什么打仗非常弱,宋朝军队和秦朝都是用赏罚制度 为什么实力差距非常之大?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在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如果说到哪一个是最弱的话,那么大家或许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出是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朝代,却也是军事力量最弱的朝代。宋朝的军队为什么不能打仗?宋朝军队和秦朝都是用赏罚制度,为何实力差距非常之大?稍知历史的人可能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是非常“尚文轻武”的朝代,也是武备极弱的

  • 仅为了能做个正常男人,咸丰赖在圆明园不走,当皇帝真悲哀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关于皇帝生儿子,以及为了生儿子不择手段的事情,历史上闹了不少笑话,有的皇帝因为皇子太多,死后皇子们打得不可开交,偏偏有的皇帝就是为了生儿子煞费苦心,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如果要排一个清朝皇帝倒霉排行榜,咸丰皇帝肯定入列。英法联军进北京、太平天国起义这些事情就不说了,单就家庭生活而言咸丰就绝对是个苦孩

  • 两朝天子一朝臣 吴三桂一生三叛 在山海关吴三桂兵力是清军的两倍之多 为什么最终选择投靠清朝?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清之际,吴三桂手握雄兵,权衡于各方势力之间,待价而沽。可半生戎马,到头来,却既做了大明的贰臣,又做了大清的反贼。在山海关吴三桂兵力是清军的2倍之多,为何最终选择投靠清朝?公元1644年,按我国传统历法是甲申年,同时是大明崇祯十七年,大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

  • 清朝温柔外交:优待外人,苛待自己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现代中国人的崇洋媚外之风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凡事只要是外国的就都是好的,只要是跟外国人有关系的就都是高端有面子的,这种风气并不是一两代人造成的,原因也是非常复杂,但是自清朝以来近代中国的软弱落后,无疑是最大的最主要的原因。马戛尔尼使团成员在热河朝见觐乾隆帝资料图“中国是天朝上国,天下中心。”这样的观念

  • 他是“飞将”的后代,“拯救”两个王朝,最后被灭族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功高盖主的开国将领往往势力太大,是皇帝的眼中钉,因此历史上帝王才会做出这么多卸磨杀驴的事情,为了稳固政权,这也是迫不得已。538年八月,邙山。西魏权臣宇文泰正率军进攻东魏大军。原来高欢大将侯景、高敖曹率军包围洛阳金墉城,一把火将洛阳烧个干净。当时宇文泰已带着西魏文帝元宝炬回洛阳祭扫北魏先帝陵庙,获悉

  • 刘备临终前多了一个心眼,不仅托孤给了诸葛亮,还叫来了另一个人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刘备临死白帝城托孤这个典故我们都知道,这段佳话被当做历史上君臣之纲,一直被后世美化到现在,其实当时白帝城托孤还有另一人。刘备为给关羽报仇,不料中计,经历火烧连营损兵折将后,在永安白帝城一病不起,临死前将自己的江山和孩子刘禅交给了丞相诸葛亮这我们都熟知,但事实是除了诸葛亮,刘备还对一个人委以重任,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