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朱元璋到底有多残暴嗜杀,但为什么百姓都说他是明君呢?

朱元璋到底有多残暴嗜杀,但为什么百姓都说他是明君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91 更新时间:2023/12/31 18:49:03

我们都知道在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在历史上争议非常的大,有说是一个勤政爱民的有为之君,有说是一个滥杀无辜的残酷之人。今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中国历史上杀功臣最多的一位皇帝,你认为是谁?想必很多人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是朱元璋,毕竟他是一个残酷、多疑的人,而且他的残酷面目闻名于史。

如果换作历史上的任何一位君主,想必统治的国家一定都是动荡不安的状态,有的国家都早早的灭亡了,可偏偏朱元璋统治时期的风评不错,而且还有百姓称他为明君,对这位皇帝的态度更是感恩戴德,但是朱元璋手下的臣子,对朱元璋却是畏惧的很。

我们也知道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农民出身,他诛杀臣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他最大程度掌握政权的一种方法,他为了拿到政权,甚至不惜前期潜伏,还放养了丞相,促使丞相干出造反的事情,最后他就顺理成章的将传承千年的丞相制度给废除了。当然他也是为了权力,才诛杀那些人的。

其实早期的朱元璋,对文学方面是十分尊敬的,因为他拥有农民血统的,看到文人之后,就感觉这些文人有知识、有权威,所以导致他打仗的时期不断收集文人,让这些文臣给自己的统治之路提供意见,这样一来,就能让文人帮自己打天下,而这段时间也是朱元璋旗下文人过的最舒服的一个阶段。

后来明朝慢慢建立起来了,朱元璋手下的文臣也渐渐多了,他就变得不再重视文人,而对待这些文人的态度也变了,可以说对待这些人的态度是越来越粗暴了,后来我们也见识到他请文人出山的态度,不再那么谦卑,反而用强逼的手段,甚至还要动用军队去请。

随着统治越来越稳定,朱元璋自己也学起了文化,久而久之他对文人也就不屑一顾了,在做文章方面,他也有很高的天赋,他从坐上皇位就开始学习,所以创造出很多文采不俗的作品,因为他自己有这个实力了,所以导致文人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下降了。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心里非常瞧不起文人,而他自己又阅读了不少书,再加上政权稳固,他又明白文人有以文犯禁的那一套,他开始怀疑文人用隐蔽的方法,来嘲笑自己,或者嘲笑自己统治的朝,也就是我们历史上说的文字狱

朱元璋时期的文字狱,真是不少,而且非常荒唐,总之都是随着他的心情强会上去的,比如他的第1种方法,就是看到字形之后,找政治思想,有一次一个僧人,受到了他的邀请,来到宫中赴宴,别人都羡慕僧人有这样的荣耀,实际上不知道这是僧人吃的最后一顿饭。

僧人为了感谢君主的邀请,于是作诗赞誉帝王,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朱元璋看到他落笔的第1个字后,就被第1个字深深吸引,而第一个字就是“殊”,他顿时就怒火冲天,朝着僧人破口大骂,你这个“殊”的意思是不是就是“朱”的意思,这显然就是强行附会,最后让这名僧人落了一个惨死的结局。

朱元璋还用这种方法杀死过不少人,最荒唐的一次,就是他请人题字。集贤门建好之后,就请了当时一位非常有名的状元来题字,后来他去查验的时候,竟然被一个“门”子刺伤了眼,因为在朱元璋看来,“门”里面的沟太往里面偏了,所以导致他大怒,立刻就让手下把这个状元拖了出去,送到了断头台上,他内心认为对方的意思是,把自己关在大门里面,不让闲人进来,不得不说这样的解释非常刻意,也让我们见识到文字狱的可怕之处。

朱元璋还很擅长运用同音附会的方法,明朝时候,官员们在批改奏章的时候,必须小心又小心,特别是奏折里面是绝对不能出现“则”字,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又有疑问了,这个“则”字怎么会惹到君王呢?这在朱元璋看来,“则”字和“贼”很像,而且根据他家乡的读法,这两个字就是读一个音,如果有大臣在奏折里面提到这个字,那么就会被朱元璋认为这是在暗指自己。因为他早年从事过红巾军,最后反了回去,他对这段经历感到非常自卑,所以比较看重“则”字的同音字,在一次宴会上,一个官员在作赋的时候,就因为频繁说到这个字,被朱元璋听到之后,就感到心里不舒服,就下令把官员拉了出去,给斩杀了。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些臣子、文人都没有造反的意思,只不过是朱元璋给他们强行安上的罪名罢了,不管从哪一个朝代来看,这样的方式,对于一位帝王来说,就是一种荒唐行为,其实说白了就是朱元璋为了保障自己坐稳皇位,而行使的一种残酷行为罢了。其实身处于朱元璋时代的文臣们,大概是历代活的最憋屈的,他们需要小心伺候着君主,而且还要管理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帝王面前写书,或者说话的时候都要非常慎重,不能让帝王察觉出一点可能性。

朱元璋统治时期,每个官员都是非常恐惧的,早晨的时候就要和家人相拥告别,上朝之前痛哭流涕也是常有的事情,因为朱元璋诛杀大臣,从来不讲究什么逻辑,一点小事就可能导致臣子极其家人的性命全部丢失。

他狠下心来大量地杀贪官,可以说是抓住一个杀一个,不仅砍头,甚至经常使用活剥皮的酷刑。被他杀的贪官,我估计有二三十万人。我不是历史学家,这个数字可能不准确。他严厉禁止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行为,下令各地地方官员严惩二流子之类。由此可见,朱元璋是想建立一个人人勤奋劳动、政府清廉的社会。

朱元璋是一个明君,他是农民出身,对平民百姓非常好。对治贪非常狠,贪污五十两,扒皮。百姓如果发现当地父母官是贪官、恶官,可以当场绑了,送到上级衙门处理。在明初时,很多官员,过得不如百姓。

明朝建国后,对北元进行八次讨伐,这些举措也巩固了大明江山,明朝开始,就实行了发展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朱元璋对他们说:“天下初定,老百姓财力困乏,像刚会飞的鸟,不可拔它的羽;如同新栽的树,不可动摇它的根,重要的是休养生息”。

朱元璋深知灾荒给农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或给以救济。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大型的租税减免。还修了很多水利,促进农业发展。

朱元璋对天下老年人施以尊重,颁布诏书和法令,规定每地要善待老人,并让县官定期送去米面衣物进行慰问。朱元璋怕执行不力,就又叮嘱礼部尚书,要以皇帝的名义再次重申一下这项政策。

我们可以肯定,朱元璋是个很有理想的志士。他的大量杀戮,是为了实现理想。人就是这样,对自己的理想信仰越坚定,实现理想的欲望越强烈,越不惜大量地牺牲别人的生命——迫不得已的时候,连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这是理解朱元璋的关键。

标签:

更多文章

  • 古代科举和现代高考两种比起来哪一种更为公平公正?一生中没有比高考更为公平的事情了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高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古代的时候科举更是如此,只要在科举中取得名次可以说是光宗耀祖了,那这两者相比起来哪一种更为公平公正呢?古代的“高考”难度非常大,程序繁多,光是大的考试,其完整程序就有三级:乡试(省)→会试(中央)→殿试(皇帝),当然各个朝代也略有不同。乡试是科举的第一级大考,全省考生统一集

  • 严嵩那么受宠,为什么还是被嘉靖帝抄家?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嘉靖帝在位46年,是明朝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历经13任首辅,而严嵩一人就担任了19年首辅,嘉靖这么信任他,只要他没有做出出头的事情,是不会处置他的。是什么让嘉靖痛下决心,处置这位位极人臣的红人?史书中记载,严嵩被列为明代的六大奸臣之一,这其中必定有一定的依据。现在的很多影视作品中有很多都对这位奸

  • 末代皇帝溥仪有一个习惯一直到了九岁才改掉 这个习惯只有他的奶妈能解决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清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中国没落也是在清朝时期开始的,其中最大的罪魁祸首便是垂帘听政的慈禧,每天都只顾着自己享受,从来不顾百姓的死活,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动不动就割地赔款,导致了大量资金和疆土丢失。那个时期的光绪皇帝虽然是皇帝,但是他一来没有子嗣,而来没有实权。所以光绪皇帝也基本上就是一个傀儡皇

  • 抗战时期的时候日军头盔上为什么会有一层网,这类似渔网的东西在实际战场上有什么用?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日本对我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罪行,数以万计的人民惨遭毒手,这些事情会一直铭记于人们心中。不过,按照道理来说日本是一个不足为惧的弹丸小国,但为什么这样一个小的国家不仅侵入了我们的国家还在我们的地盘上作威作福了很多年?说到底跟国家的发展也是有很大关系的。其实日本人也是非常聪明的,他们的一些

  • 蜀汉灭亡后 五虎将的后人结局如何了?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三国时期,刘备之所以能够割据一方,成为一方霸主,自然离不开一干文臣武将的鼎力相助,尤其是五虎将所流传下来的故事也是让人热血沸腾,然而正史中所记载的他们的后人又如何呢?关羽后人(关平、关兴、女儿)长子关平,战败后与关羽一同被擒被杀,很多关帝庙中也供奉着关平,在演义和民间流传中,关平为关羽的义子,然而在

  • 丁固曾经救了刘邦一命 为什么刘邦称帝后反而会杀了这个救命恩人?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汉高祖刘邦从一个小小的亭长一路升到皇帝的位置不得不承认他的能力,但他这个这个人在大多数人看来就是一个小人无疑,对待与自己有恩的人也是直接斩杀。项羽战败后刘邦向项羽的旧部下,以及楚人释放一个信号,他不再问罪于那些忠于项羽的人。可以说,在处理项羽旧臣的方式上,刘邦近乎完美。但是有一件事让人意外,丁固是项

  • 同样是丞相,陆逊为什么不如诸葛亮有名?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谈到三国,我们总是津津乐道,后世人对三国非常的痴迷,在三国乱世中,出现太多太多的英雄人物了,可能这就是乱世出英雄吧,对于他们的事迹我们背得比课文还熟悉,相信很多人都喜欢诸葛亮,像三顾茅庐,舌战群雄等,今天我们来说说陆逊,同样是当时期的丞相,那诸葛亮为什么名气比陆逊高很多,甚至是有天壤之别呢?陆逊丞相

  • 明知耗尽国力,但诸葛亮为什么还坚持六出祁山?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在整个三国时期,尤其是《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为例,诸葛亮成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在赤壁之战中,正是诸葛亮的出现并帮助孙刘联军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自此之后,按照隆中对的方针,刘备西进益州,占领了两川和汉中的部分地区,从而顺利建立了蜀国。但是在整个三国历史的中后期,诸葛亮却一直的在北伐中原、匡扶汉室。具体到

  • 他是民国总统曹锟的弟弟,号称财神爷,为什么最后狂嚼大烟自杀?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曹锐就是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弟弟。曹锐是一个很有“潮”范的人,他有一张清瘦的脸庞,鼻子底下,留着一个又浓又密胡子尖长长的牛角胡。牛角胡的发明人德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这种干练而趾高气扬的牛角胡,可以让人显得非常狂傲,国内的军阀对这种拉风的胡子,尊崇一时,而成为那些军阀们的标配,甚至可以说,你不留牛角胡,

  • 唐朝每晚需临幸9名嫔妃,对比现代青年,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封建帝国的繁华强盛顶峰,应该就是唐朝了,那个时代不仅经济富足,人们的思想也是十分开放的。唐朝是一个兼容并蓄的王朝,可以说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现在很多人都向往那个遥远的年代。唐朝非常的人性化,这个在对待女性问题上,表现的非常的突出。当时的女性婚后如果觉得生活不够美满,可以主动提出离婚,这在以后的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