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丁固曾经救了刘邦一命 为什么刘邦称帝后反而会杀了这个救命恩人?

丁固曾经救了刘邦一命 为什么刘邦称帝后反而会杀了这个救命恩人?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219 更新时间:2023/12/18 10:45:33

汉高祖刘邦从一个小小的亭长一路升到皇帝的位置不得不承认他的能力,但他这个这个人在大多数人看来就是一个小人无疑,对待与自己有恩的人也是直接斩杀。

项羽战败后刘邦向项羽的旧部下,以及楚人释放一个信号,他不再问罪于那些忠于项羽的人。可以说,在处理项羽旧臣的方式上,刘邦近乎完美。但是有一件事让人意外,丁固是项羽手下将领,曾经在战场上救过刘邦性命,当刘邦登基称帝后,丁固跑过去拜见,没想到却被刘邦杀掉。

有一天,刘邦和之前一样上朝,他到朝堂的时候,发现下面的大臣们都在悄声议论,于是他便问张良“这些臣子们在嘀咕什么呢?”张良回答道“回陛下,这些人可能要谋反了,正在讨论其中的事宜。”刘邦听到张良的话后非常惊讶的问道“天下才刚安定下来,他们为什么这么大胆,敢在朝堂上议论谋反之事?!”张良回道“陛下切勿惊慌,您还有所不知,您能够建朝称帝,手下的这些将领大臣有很大的功劳,正是他们的拼死效忠,您才可以稳坐皇帝之位。可是陛下对待这些用功之臣,却没有按功行赏,他们为汉朝做出了贡献,最后却没有得到应得的奖赏,所以才要发起谋反之事!”刘邦听后连忙问张良应该怎么办才能解决当前的情况,张良说“只要您把想除掉的人封个高官,事情就可以不浪费兵力的解决了!”

刘邦想着,他最恨的人是曾经背叛过自己,后来又来投奔的雍齿,为了防止他以后再叛变,所以就给张良说想除掉雍齿,随后其就根据刘邦的意思去下发了诏书。雍齿被封官之后,那些大臣们方仿佛看到了希望,连刘邦不喜欢的人都封官了,那么自己这种立下大功的人肯定也不会受到冷落的,于是就这样,在张良出的计策之下,朝廷里面的危机便根除了。

但是,在雍齿被封的消息传开之后,曾经项羽的手下丁固(曾经放走刘邦的那位)也想得到刘邦的重用,因为毕竟之前自己放了刘邦一马,对他有恩。那是公元前205年的时候,项羽带领着部队北上征伐齐王,刘邦趁着项羽离开了楚国,就像借机进攻他的地盘。于是刘邦带着汉朝军队向着楚国进攻,不到十天就拿下了楚国的彭城。

项羽听说都城被破,连忙带军撤回,此时的刘邦正沉浸在胜利之中,部队都放松了警惕,于是在项羽到来的时候没有准备,就被反攻的死伤众多,损失了十几万的汉军。这次的彭城之战也是刘邦败的最严重的一次,在他带着残兵逃走的时候,项羽派出丁固前去追击汉军。刘邦在被追上之后,面对势必会杀自己的丁固,刘邦为了保命,说道“丁将军,你我之前也曾相识,而且我们在如今都有些名望,现在天下大乱,以后谁能成就霸业还不一定,你不如放我一条生路,如若之后我有所成就,肯定不会忘记你的,如果功成的是项羽,那么到时候不用你杀,我肯定也是活不成的。”丁固想来说的也有道理,自己放了他,在项羽面前就说没有追上,万一以后刘邦得势,自己说不定能够得以保全呢?所以就决定放了刘邦。按理说,刘邦连季布都能赦免,为什么反而要杀救命恩人丁固?

一是刘邦鄙视丁固的人品,同样在刘邦帐下为将,季布能够数次毫不留情地击败刘邦,而丁固却在战争中释放刘邦,导致项羽最后失败。《史记》有记载,“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刘邦之所以放过雍齿,是因为形势所迫,在天下安危面前,个人私怨不算什么。但丁固不是什么重要人物,所以刘邦就依着自己的喜好行事。

二是当时天下初定,但并不牢固,内部还有许多隐患。因此,刘邦要引导天下人忠于大汉,忠于刘氏。只有让老百姓打心里忠于汉室,那刘氏的江山就稳定了。

这个时候的很多人就说刘邦这个时候选择杀死丁固,是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成为了皇帝,因此做事自然不可以和之前在诸侯争霸的时候一样,心中所想的自然是天下的百姓都可以忠心于自己。在这个情况下,对于刘邦来说,赏赐丁固这种人可能会导致自己的臣子将来在自己的敌人落难的时候,也对自己的敌人手下留情,因此刘邦决定在最后杀死丁固,借此警告天下的人不要向丁固学习。

这个理由听上去似乎很符合逻辑,但是仔细的推敲却根本站不住脚。当时的项伯不也是没有一直忠心于项羽吗?甚至当时的项伯直接把项羽的部队的机密的行为告诉了刘邦,但是最后也没有被刘邦使用这些罪名杀死,反而是保全了自己的家族的延续,又为什么到了丁固这里,反而是要被杀死的重罪呢?这样的处罚完全是不符合道理的。因此刘邦杀死丁固背后的原因,绝对不是丁固当时没有忠心于项羽这么简单的原因。

当然,也许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刘邦已经登基为帝,是天下最高的统治者,可是丁固曾经把他逼入绝境。每当刘邦看到丁固,就会想起自己向他求饶的丑态,这让刘邦感到非常羞愧,杀死丁固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标签:

更多文章

  • 同样是丞相,陆逊为什么不如诸葛亮有名?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谈到三国,我们总是津津乐道,后世人对三国非常的痴迷,在三国乱世中,出现太多太多的英雄人物了,可能这就是乱世出英雄吧,对于他们的事迹我们背得比课文还熟悉,相信很多人都喜欢诸葛亮,像三顾茅庐,舌战群雄等,今天我们来说说陆逊,同样是当时期的丞相,那诸葛亮为什么名气比陆逊高很多,甚至是有天壤之别呢?陆逊丞相

  • 明知耗尽国力,但诸葛亮为什么还坚持六出祁山?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在整个三国时期,尤其是《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为例,诸葛亮成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在赤壁之战中,正是诸葛亮的出现并帮助孙刘联军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自此之后,按照隆中对的方针,刘备西进益州,占领了两川和汉中的部分地区,从而顺利建立了蜀国。但是在整个三国历史的中后期,诸葛亮却一直的在北伐中原、匡扶汉室。具体到

  • 他是民国总统曹锟的弟弟,号称财神爷,为什么最后狂嚼大烟自杀?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曹锐就是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弟弟。曹锐是一个很有“潮”范的人,他有一张清瘦的脸庞,鼻子底下,留着一个又浓又密胡子尖长长的牛角胡。牛角胡的发明人德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这种干练而趾高气扬的牛角胡,可以让人显得非常狂傲,国内的军阀对这种拉风的胡子,尊崇一时,而成为那些军阀们的标配,甚至可以说,你不留牛角胡,

  • 唐朝每晚需临幸9名嫔妃,对比现代青年,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封建帝国的繁华强盛顶峰,应该就是唐朝了,那个时代不仅经济富足,人们的思想也是十分开放的。唐朝是一个兼容并蓄的王朝,可以说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现在很多人都向往那个遥远的年代。唐朝非常的人性化,这个在对待女性问题上,表现的非常的突出。当时的女性婚后如果觉得生活不够美满,可以主动提出离婚,这在以后的封建

  • 让韩世忠名扬千古的黄天荡之战是一场败战 为什么却称黄天荡战役是一场大捷?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公元1130年,宋军在长江黄天荡东西水域,截击金军归师。金军欲返回北方,韩世忠率兵堵截,金军火攻突破后成功返北,对南宋来说这是一场失败的战役。黄天荡之战明明败了,为何还说是大捷?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以至两帝被挟,靖康成耻。后赵构承接父兄之业,于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建立南宋,是为宋高宗。北宋灭亡

  • 古代太监有哪几种称呼,太监有哪些品级?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太监,在人们的印象里,通常都是那种阴阳怪气的人,常常是奸恶的代名词。其实在古代太监有不同的称呼,那么古代太监有哪几种称呼?太监有哪些品级?太监原称“宦官”,称呼太监是明朝以后的事情。太监,原本是古代职官的名称,在唐朝、辽时期都有太监官职的设置。明朝是宦官最为盛行的时代,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便于管理宦官,

  • 齐国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代霸主,齐国的霸业为什么一世而衰 不能持久?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齐国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代霸主?为何齐国的霸业不能持久?春秋时期有各种各样的霸主其中以春秋五霸最为有名。那么为什么历史选择齐国成为春秋的第一霸

  • 慎到是战国法家代表人物 是被历史淹没的伟大思想家 慎到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慎到是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人。《史记》说他专攻“黄老之术”。是从道家中出来的法家创始人之一。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慎到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慎到是战国时期赵国人,早年曾“学黄老道德之术”,也算是从道家思想走出来的法家思想代表人物。著有《慎子》,而现存《慎子》只有七篇,

  • 揭秘:鸿门宴中谁是最后的赢家?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导读:三国时期可谓是群雄纷起,战乱不断。在这个时期出了许多奇才与枭雄。虽然这一时期比较混乱,但是依然备受人们喜爱。其中最有名的一幕要属鸿门宴,关于这一顿饭局,历史学家持有不同的观点,到底谁才是鸿门宴中最后的赢家,我们一起去分析一下。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陈胜、吴广起义在先,六国光复在后,随后项羽挺进咸

  • 他是民国“西北王”的堂叔,冈村宁次为他写下了哪四个字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侵华战争爆发后,全国军民理应同仇敌忾全面抗战,除了正规作战部队外,西北地区就有这么一支杂牌军,他们使用并不精良的装备去抵抗武装到牙齿的日军,竟然杀得小鬼子闻风丧胆,实在是强悍。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北战场活跃着一支由马彪带领的骑兵部队,给日本人造成了极大的打击。马彪出生于1885年,于1948去世,字炳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