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慎到是战国法家代表人物 是被历史淹没的伟大思想家 慎到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慎到是战国法家代表人物 是被历史淹没的伟大思想家 慎到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56 更新时间:2024/1/17 13:45:47

慎到是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人。《史记》说他专攻“黄老之术”。是从道家中出来的法家创始人之一。齐宣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慎到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慎到是战国时期赵国人,早年曾“学黄老道德之术”,也算是从道家思想走出来的法家思想代表人物。著有《慎子》,而现存《慎子》只有七篇,很大一部分都失传了。主张“势”和“无为而治”,“势”就是权势,作为统治者必须要大权在握,能震慑朝野!权力在手,即使昏庸,大臣百姓也不得不顺从;权力旁落,即使圣明,大臣百姓也很有可能不听话。

“无为而治”是从道家思想传承而来,法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就是说,国君负责权势,掌控大局,不必事事亲力亲为,具体的工作得下面的大臣去做,以此也能充分调动群臣的积极性以及发挥他们的能力。势治派的核心其实就是,集大权于一身,通过掌握“势”以达到变法和强国的目的。

慎到于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之贡献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主张“民一于君,事断于法”。

即百姓、百官听从于君主的政令,而君主在做事时必须完全依法行事。而且,立法权也要集中于君主之手,各级官吏只要“以死守法”,百姓则要“以力役法”。慎到认为这样才能实行法治,并取得功效。慎到提倡法治,反对人治。主张立法要为公,反对立法为私,即“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他认为法治比人治优越。

人治还是法治,是先秦政治思想的焦点。慎到明确指出人治是一种最大的“私”,对此,慎到提出的立法原则,一是要遵循人性的好利,一是要“立公去私”。为保证人们能“立公去私”,奉公守法,慎到提出“分”的概念,即分清职守,不得逾越,将臣民分解成特定的个体,把“法”作为唯一的联结纽带,便于君主控制,有利社会稳定。

其二,慎到的法治思想重“势”和君主的“无为而治”。

在强调法治的基础上,慎到提出了“势”的观点,势就是权势、权威。他认为“法”与“势”是相辅相成。势是前提,法是手段。慎到认为:“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矣”。他说:“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螾螘同矣,则失其所乘也。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从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

龙蛇之所以腾空飞天,主要凭借云雾的威势,一旦云雾消失,龙蛇就与地上的蚯蚓一样,无所作为,原因在于失去了它们赖以飞腾的势。同样,没有了权势,聪明贤能如尧这样的君主连三个普通人也治理不了;而有了权势,昏聩平庸如桀这样的人却能使天下大乱。“势”的功能,即是“令则行,禁则止”。

在慎到的政治思想体系中,“势”被置于法、礼之上,被认为是从事政治活动的前提。慎子关于“势”的理解,历代为正统思想所斥,但以历史的眼光来看,“贵势”的思想基础是人的平等,即君主与匹夫一样。从根本上否定传统的“天生圣人,作君作师”理论,是道家“齐物论”哲学的应用。

其权势论最精彩之处在于君主“为天下”说,意即君主立天下不是为一己之私利,而是有利于社会的治理。为了进一步要求国君为国家服务,慎到提出了“谁养活谁”的问题,即国君由百姓供养,其权力是百姓授予的,而非天子自己取得。因此,国君、天子为国家、为民众是当然的义务。这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君权神授”说。

基于“贵势”理论,慎到鲜明地主张法治。他认为“国家之政要,在一人心矣。关于如何“得势”,慎到主张“抢法处势”;“法制礼籍,所以立公义也”;“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故智者所以不得越法而肆谋,辩者不得越法而肆议,士不得背法而有名,臣不得背法而有功”;“我喜可抑,我忿可窒,我法不可离也;骨肉可刑,亲戚可灭,至法不可阙也”。把法看成了国家的根本,是维系社会秩序、伦理道德的可靠保证。

慎到认为,有了法,就要真正以法治国,不能只是摆设。他说:“为人君者不多听,据法倚数以观得失。无法之言,不听于耳;无法之劳,不图于功;无劳之亲,不任于官。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然而,“治国无其法则乱,宗法而不变则衰,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以力役法者,百姓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以道变法者,君长也。”另外,慎到还认为,法必须不断变化以顺应时代,否则,法就会衰败,就会走死亡,所以,作为国君的责任之一就是变法。

关于处于“势”的顶端的“君主”,慎到认为其应该“无为而治”。对此,慎到提出了“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的道理,即国君不要去做具体工作,具体工作应在“事断于法”的前提下,尽量让臣下去作,以调动臣下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才能,使得“下之所能不同”,而都能为“上之用”,从而达到“事无不治”的目的。

他还认为,“亡国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国之君非一人之力也”,如果国君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决不能把各方面的事办好。因为“君之智未必最贤于众”,即使“君之智最贤”,也必然精疲力竭,不胜其劳。而且国君如果事必躬亲,一个人去“为善”,臣下就不敢争先“为善”,甚至会“私其所知”,不肯出力,国事如有差错,“臣反责君”。

慎到认为这是“乱逆之道”,是“君臣易位”,国家也就不可能不乱。他认为,如果国君什么事都自己亲自去做,不但会筋疲力尽,还会使大臣旁观,不积极做事,等一旦有了过失,大臣会把责任推到君主身上,君臣矛盾的激化甚至会导致谋反篡位的事出现。

其三,一君之忠臣不若一国之能臣。

慎到把法治条件下的君主驭人之术总结为两条:一曰“尚法不尚贤”,二曰“君无事臣有事”。慎到反对“尚贤”而提倡“任能”。慎到坚持“不用忠臣”,不相信那种“空言忠心”的臣子。慎到于两千多年前的政治体系中第一次洞察了中央集权体制下,所谓的“忠臣”不过是“人治”的产物,是为君主的“一人之忠”,而不是为天下的“大忠”;而在“法治”的前提下,治理天下,更需要善于为国建策、为民谋利的“能臣”。

在此,慎到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揭露出君臣关系的深刻本质,在政治思想史上意义重大,其本质是把国家职能规范化,用规范的形式体现和保证国家的健康运行,无疑是开天辟地以来最为深刻杰出的思想,使治理国家的方法由神秘转向公开,是先秦时期中国行政管理学上一个伟大创举。

慎到的“法治”与“人治”之论,“国君应无为而治”之说,“忠臣”与“能臣”之辩,实基于其对春秋战国政治现实的深刻洞察,并建立在对儒的批评和对法、道的融合基础之上,是中华历史中至为伟大之思想建树。然而,因为其强调了君主的无为和打破了“君权神授”的神话,以至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摒弃和打压,也受到了后世儒家的激烈攻击,以至淹没于专制集权的洪流而渐不为后世所明知鉴用。

慎到思想虽然也存在着重法轻贤的缺陷以及重法与顺自然这两者难以统一的矛盾,但是却避免了老庄道学纯粹任自然而不要法治和法家主张绝对的法治而不必因循自然的两种极端。而且,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如此强调法治而反对人治,如此强调“君臣”之别,尤其实属难能可贵。

而且,慎到在继承道家“无为”而治的基础上,把“君主”的“垂拱”而治与“能臣”的各分各治,实于后世有莫大的借鉴。作为当今十数亿人之大国,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各方主政者,而要想使国家兴旺,民族复兴,地方发展,必须要在统一的法制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个层级、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功能,使其各尽其才,各显其能,各成其用,如此,国家和政府的机器才能正常运转,高效运行。

慎到的势、法、术互相制约、互相补充。尚法是处于中心地位的思想。而法之行,赖于统治者的威势。有威势、始能令行禁止,而达于至治。

标签:

更多文章

  • 揭秘:鸿门宴中谁是最后的赢家?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导读:三国时期可谓是群雄纷起,战乱不断。在这个时期出了许多奇才与枭雄。虽然这一时期比较混乱,但是依然备受人们喜爱。其中最有名的一幕要属鸿门宴,关于这一顿饭局,历史学家持有不同的观点,到底谁才是鸿门宴中最后的赢家,我们一起去分析一下。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陈胜、吴广起义在先,六国光复在后,随后项羽挺进咸

  • 他是民国“西北王”的堂叔,冈村宁次为他写下了哪四个字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侵华战争爆发后,全国军民理应同仇敌忾全面抗战,除了正规作战部队外,西北地区就有这么一支杂牌军,他们使用并不精良的装备去抵抗武装到牙齿的日军,竟然杀得小鬼子闻风丧胆,实在是强悍。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北战场活跃着一支由马彪带领的骑兵部队,给日本人造成了极大的打击。马彪出生于1885年,于1948去世,字炳臣

  • 面临野蛮并购 大明董事长崇祯有几种可能不被赶下台?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我们都知道,明朝为数不多的几名明君,崇祯要算一个,他如果不是面对着前任留下的烂摊子,说不定能够将明朝治理好。虽然历史无法重来,但是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崇祯忍辱负重没有选择上吊,大明有无可能继续国运呢?虽然明朝灭亡已经372年了,但仍然有各种说法。什么一个快递员下岗导致的灭亡,明亡实亡于万历,东林党

  • 为什么古代的和尚有房有钱还能泡妞?这里有个例子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佛教本不是我国传统宗教,而是从印度传来的,不过经过了千年的发展和本土化,现在中国的佛教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体系,同外国的佛教已经大相径庭了。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四次“灭佛运动”,最早的一次是公元446年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拓跋焘为什么要灭佛呢?其实那一回是和尚们躺枪了。一开始,拓跋焘只是去平叛。

  • 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战功赫赫 勇冠三军却可惜英年早逝 萧朝贵为什么会命丧长沙城?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萧朝贵是金田起义的核心领导人之一,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军事将领。被洪秀全所封五王中之为西王,称八千岁。地位高隆,位居洪秀全、杨秀清之下,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之上。可惜在长沙城被清军大炮击中,不治身亡。萧朝贵是广西武宣庐陆峒农民。清道光季年,两广一带发生大饥荒,农民没有吃的。萧朝贵就纠合难民中一些

  • 三国演义中刘备摔阿斗的时候是真的摔还是故意做给身边人看的?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摔阿斗的情节很多人都知道,当时刘备说了句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当时刘备是真的要摔阿斗还是故意做给旁人看的?黄巾起义爆发之时,刘备开启了逐鹿中原的生涯,带着少得可怜的人马东奔西跑,被人打得东躲西藏,没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尝尽了失败的滋味,这对于心怀大志的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刘备

  • 三国时期曹操明明有实力 但他却一生都没有选择称帝 这是为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在三国时期曹操的实力在当时是独占鳌头,汉献帝也被他控制了多年,按照当时的情况曹操完全可以称帝,但他却一直没这么做,而是被他的儿子曹丕给完成了,为什么曹操一直不肯称帝呢?显然不是什么反对力量太强大,局势不稳等之类的外部因素,称不称帝,其实真正原因还在于曹操自己内心的一念之间。下面,掌心结合史料,试着分

  • 秦穆公为什么能称霸西戎,为什么说秦穆公是春秋时期最尴尬的霸主?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秦国国君,晋国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使秦向东扩张屡遭挫折,于是秦穆公便战略转移,谋求向西发展。雄才大略的秦穆公开辟国土千余里,遂称霸西戎。与晋文公称霸中原差不多同时,雄才大略的秦穆公大举向西部发展,消灭多国,辟地千里,逐步成为雄踞西部地区的一方之霸。秦虽地处西陲,但穷根究底起来,他

  • 清末铁帽子王父子四人,最帅王爷败家败出新花样,他死后儿子靠捡破烂为生!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后期丧权弱国,对外完全缺乏斗志,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今天我们要说的清朝末期最败家的王爷载搏,他是有多败家呢?清廷垮台后,奕劻和三个儿子——载振、载搏、载抡都先后逃到天津,寓居在天津租界。父子四人基本上再没做过什么事,最后基

  • 为什么说元朝之后蒙古再无帝国,元朝灭亡后蒙古为什么再也无法崛起 ?元朝灭亡后蒙古人都到哪里去了?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的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元朝不仅结束了中国古代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发展和民族大融合,还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元朝是少数民族统治的中华帝国。但是元朝灭亡后,蒙古人都到哪里去了?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起,短短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