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太监有哪几种称呼,太监有哪些品级?

古代太监有哪几种称呼,太监有哪些品级?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449 更新时间:2024/1/7 3:39:27

太监,在人们的印象里,通都是那种阴阳怪气的人,常常是奸恶的代名词。其实在古代太监有不同的称呼,那么古代太监有哪几种称呼?太监有哪些品级?

太监原称“宦官”,称呼太监是明朝以后的事情。太监,原本是古代职官的名称,在唐朝、辽时期都有太监官职的设置。

明朝是宦官最为盛行的时代,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便于管理宦官,使能各司其职,废内侍省,设九监、二库、六局,后来发展为二十四衙门,即十二监、八局、四司,各设掌印太监领导,专管皇帝及皇室吃喝拉撒睡等诸事,后来又设立了由宦官负责的东厂、西厂、内行厂,对官府和百姓进行侦缉和刑狱,又插手干预财政、管理皇庄、经理仓场、提督营造等。

宦官因为权势膨胀,于是拍马屁的人就多了,太监原本是少数上层宦官的称呼,而到了明朝,不论其职务高低,无不点头哈腰,以尊其长官之例,通通上了“太监”这顶高帽子。久而久之,太监便成为了日常用语。到了清朝,太监便成了宦官的通称。

其实,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和古人的世俗用语中,太监还有许多别的称呼,粗略地算了一下,也有几十种之多,现在以最为常见的称呼简单介绍之。

寺人:原指商、周二朝宫廷内使用的近侍小臣。后来专指经过阉割的宦官,“寺”音同“侍”。故称为寺人,寺人是早期宦官的称谓,西周春秋之时已见于献,而佛教在西汉末年才传入中国,所以,不能将“寺人”和“僧人混为一谈。

宦官:又称宦者,为战国以后对阉人的专门称呼。秦汉至清朝以前的官方文书中,宦官、宦者是常用的正规称呼。

阉人:又称阉官、阉尹、奄人、奄官等。男人去势曰阉。势指的是人和动物的睾丸。阉本作奄。“奄,精气闭藏者,今谓之宦人。”在《周礼》中记载,奄人一般承担看门的任务,所以在“奄”字上加一个“门”为“阉”。

腐人:又称腐夫,即阉人的意思。腐人由腐刑而得名,腐刑即宫刑。“宫刑,其创腐臭,故曰腐也。”《汉书》中又有一说:“腐:宫刑也,丈夫割势,不能复生子,如腐木不生实。”

中官:又称中人、中臣、中使、内官、内臣、内监等。宦官多在宫中或内廷服役,这是相对与外朝而言,因此多以“中”、“内”之名冠之。宦官充使称中使,权势宦官称为中贵。

貂珰:貂、珰皆为汉朝宦官佩戴的饰物。貂,即以貂尾为冠饰,珰指的是冠首金属器物。“中常侍,秦官也。汉兴,或用士人,银珰左貂,光武以后,专任宦官,右貂左珰。”(《汉公仪》),后代据此以“貂珰”为宦官的别称、代称。

此外,宦官还有一些其他称呼,通常是这样的,一是宦官的上述主要称谓分别组合和演化,如“宦寺”、“阉寺”、“貂寺”、“妇寺”、“中珰”、“内珰”、“阉宦”、“内使”、“宫监”等等。

还有一种是具有感情色彩的称呼,其一尊称如“公公”、“老爷”;其二鄙称“宦竖”、“阉竖”、“内竖”;其三专指阉割了生殖器官,如“刑人”、“刑”、“净身”;其四是以宦官的职务来称呼,如“黄门”,因汉朝皆以宦官充任黄门令、中黄门、小黄门等职而得名。

太监原来只是宫廷中的服侍人员,本无品级,随着宫廷中太监人数的增加,分工的划分,逐渐产生了等级。

雍正四年(1726年),形成定制。最大的官职为“督领侍”,相当于朝廷的正二品官衔。

据《历代职官表》记载,太监的职制如下:

总管太监(四品,也有以七品执守待充者,官衔为宫殿监督领侍,宫殿监正侍,计14人。)

副统管太监(六品,官衔为宫殿监副侍,也有的是执守侍衔者,计8人。)

首领太监(八品使监,也有无品级者,计43人。)

笔贴式太监(八品侍监,此品级太监只有敬事房才有。)

太监(从事扫除、守护之役者,没有品级,人数也不定。)

不同品级的太监,穿着也不相同,一般来说,赏有太监顶戴的称为老爷;无顶戴的称为师父。

其实在清末,督领侍张德安,长春宫的大总管张谦和,二总管阮进寿就是二品顶戴——“红顶子”。大总管、二总管依次往下排分为带班太监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另外,是众多的小太监和从事劳作的下层扫殿太监,等级森严,一级压一级。

此外,在各宫殿太监中,还设有总管、首领、掌案的、回事的,以及小太监。其他宫内各个处所,又分为首领、大师父、二师父、带班、陈人、最末一等就是徒弟了。太监头目都收徒弟,下班后,捧洗漱用具、拿扇、持麝尾,都由徒弟伺候。

到了晚清,随着各种需要,分管什么职责,就有什么太监的名目,如驮妃太监、侍膳太监等,连外国进贡来的自鸣钟,也有太监专门负责,称其为“自鸣钟太监”,可谓名目繁多,令人咋舌。

标签:

更多文章

  • 齐国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代霸主,齐国的霸业为什么一世而衰 不能持久?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齐国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代霸主?为何齐国的霸业不能持久?春秋时期有各种各样的霸主其中以春秋五霸最为有名。那么为什么历史选择齐国成为春秋的第一霸

  • 慎到是战国法家代表人物 是被历史淹没的伟大思想家 慎到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慎到是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人。《史记》说他专攻“黄老之术”。是从道家中出来的法家创始人之一。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慎到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慎到是战国时期赵国人,早年曾“学黄老道德之术”,也算是从道家思想走出来的法家思想代表人物。著有《慎子》,而现存《慎子》只有七篇,

  • 揭秘:鸿门宴中谁是最后的赢家?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导读:三国时期可谓是群雄纷起,战乱不断。在这个时期出了许多奇才与枭雄。虽然这一时期比较混乱,但是依然备受人们喜爱。其中最有名的一幕要属鸿门宴,关于这一顿饭局,历史学家持有不同的观点,到底谁才是鸿门宴中最后的赢家,我们一起去分析一下。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陈胜、吴广起义在先,六国光复在后,随后项羽挺进咸

  • 他是民国“西北王”的堂叔,冈村宁次为他写下了哪四个字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侵华战争爆发后,全国军民理应同仇敌忾全面抗战,除了正规作战部队外,西北地区就有这么一支杂牌军,他们使用并不精良的装备去抵抗武装到牙齿的日军,竟然杀得小鬼子闻风丧胆,实在是强悍。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北战场活跃着一支由马彪带领的骑兵部队,给日本人造成了极大的打击。马彪出生于1885年,于1948去世,字炳臣

  • 面临野蛮并购 大明董事长崇祯有几种可能不被赶下台?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我们都知道,明朝为数不多的几名明君,崇祯要算一个,他如果不是面对着前任留下的烂摊子,说不定能够将明朝治理好。虽然历史无法重来,但是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崇祯忍辱负重没有选择上吊,大明有无可能继续国运呢?虽然明朝灭亡已经372年了,但仍然有各种说法。什么一个快递员下岗导致的灭亡,明亡实亡于万历,东林党

  • 为什么古代的和尚有房有钱还能泡妞?这里有个例子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佛教本不是我国传统宗教,而是从印度传来的,不过经过了千年的发展和本土化,现在中国的佛教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体系,同外国的佛教已经大相径庭了。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四次“灭佛运动”,最早的一次是公元446年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拓跋焘为什么要灭佛呢?其实那一回是和尚们躺枪了。一开始,拓跋焘只是去平叛。

  • 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战功赫赫 勇冠三军却可惜英年早逝 萧朝贵为什么会命丧长沙城?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萧朝贵是金田起义的核心领导人之一,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军事将领。被洪秀全所封五王中之为西王,称八千岁。地位高隆,位居洪秀全、杨秀清之下,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之上。可惜在长沙城被清军大炮击中,不治身亡。萧朝贵是广西武宣庐陆峒农民。清道光季年,两广一带发生大饥荒,农民没有吃的。萧朝贵就纠合难民中一些

  • 三国演义中刘备摔阿斗的时候是真的摔还是故意做给身边人看的?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摔阿斗的情节很多人都知道,当时刘备说了句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当时刘备是真的要摔阿斗还是故意做给旁人看的?黄巾起义爆发之时,刘备开启了逐鹿中原的生涯,带着少得可怜的人马东奔西跑,被人打得东躲西藏,没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尝尽了失败的滋味,这对于心怀大志的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刘备

  • 三国时期曹操明明有实力 但他却一生都没有选择称帝 这是为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在三国时期曹操的实力在当时是独占鳌头,汉献帝也被他控制了多年,按照当时的情况曹操完全可以称帝,但他却一直没这么做,而是被他的儿子曹丕给完成了,为什么曹操一直不肯称帝呢?显然不是什么反对力量太强大,局势不稳等之类的外部因素,称不称帝,其实真正原因还在于曹操自己内心的一念之间。下面,掌心结合史料,试着分

  • 秦穆公为什么能称霸西戎,为什么说秦穆公是春秋时期最尴尬的霸主?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秦国国君,晋国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使秦向东扩张屡遭挫折,于是秦穆公便战略转移,谋求向西发展。雄才大略的秦穆公开辟国土千余里,遂称霸西戎。与晋文公称霸中原差不多同时,雄才大略的秦穆公大举向西部发展,消灭多国,辟地千里,逐步成为雄踞西部地区的一方之霸。秦虽地处西陲,但穷根究底起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