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莲英为什么那么受慈禧的宠爱?慈禧亲自大摆宴席为李莲英过生日

李莲英为什么那么受慈禧的宠爱?慈禧亲自大摆宴席为李莲英过生日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610 更新时间:2024/1/17 8:32:26

在清朝时期的时候慈禧身边有一位太监叫做李莲英,他一生都在受宠,慈禧甚至还为他打破雍正皇帝规定的太监品级不能超过四品的祖制,赏赐他戴二品顶戴花翎,李莲英为什么那么受宠呢?

莲英为人方面吧,在经历了同僚安德海嚣张跋扈、不谙上意被杀后,李莲英很快便从中获得了经验教训,做事处处都揣摩慈禧的意图。而且,更为难得的是,李莲英不仅能做到揣摩上意,还能做到尽力的帮助那些地位比起低得多的宫女太监。这就与那些一朝得势便媚上欺下的人显然不同,因此他也得到了那些太监宫女们认同。这让他在宫中的人际关系十分的强大。

李莲英还跟皇宫中的很多太监都搞好关系,凡是老佛爷赏赐给他的,他都愿意拿出来分给他们,也正是因为李莲英的这种做法,使得他在宫中的人缘特别好,也有威信,有时候太监们有什么矛盾都是李莲英调解的,所以也没有人说李莲英的坏话,大家都说李莲英好,所以慈禧也觉得很满意。

李莲英年少之时就进入宫中,一个人都不认识,无依无靠,甚是可怜,还好有一位老乡沈玉兰也是宫中的太监,李莲英受到了他的不少关照。据说当时慈禧太后听说外面流行着一种新式的发型,但是诺大的后宫中没有一个人可以梳理这种发型。得知这个消息后,沈玉兰告知了李莲英,并让他仔仔细细地研究这种发型的梳理方法,等到李莲英学得熟练之后,沈玉兰就把他介绍到慈禧太后那里。

李莲英在慈禧太后身边,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慈禧太后的空虚,每个人都会寂寞。为什么李莲英这么受慈禧太后的喜欢呢?据说当时有一次一个太监给慈禧梳头,不小心弄疼了慈禧太后,这让慈禧太后大怒,于是,李莲英见状,连忙上去安抚慈禧太后,说到,我帮您梳头,因为李莲英不仅没有弄疼慈禧太后了,据说慈禧太后还非常的舒服,这就让慈禧太后决定把李莲英留在自己身边。

有一次慈禧生病了,病到有出气儿没进气儿了,这时候光绪皇帝来到了跟前,一个劲在那里哭,说老天爷啊,你为何那么狠心?太后那么好的人,你为何害她?如果让太后好起来,就是让我折寿我也愿意啊!

结果慈禧听了这话,气的坐起来说,别装了,装什么装?光绪皇帝直喊冤枉,慈禧就说,听说生病,只要吃了自己亲近人大腿上的肉,就可以好起来,你如果真的为我好,就割一块肉给我吃。

光绪皇帝听了这话,就沉默不语,慈禧冷哼一声,也不搭理他。但是没想到,过了几天,慈禧的病竟然神奇地好了。慈禧太后非常奇怪,就把太医叫过来问问,原来,那天李莲英听到慈禧的话之后,回去就割下自己一块肉来,给慈禧太后吃。慈禧太后一听非常感动,把李莲英叫来好好赏赐一番。这件事虽然真假难辨,但是从中不难看出,李莲英对慈禧绝对非常忠心!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逃西安。在路上的时候赶上下雨,慈禧的马车眼看就要滑到沟里了,李莲英奋不顾身,赶紧上前用自己的后背把车轮子给顶住,这才给赶车的拉回马车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从而避免了一场车毁人亡的惨剧,而李莲英的后背却受了重伤。而这个时候李莲英首先关注的不是自己,他说的第一句话仍然是“老佛爷没事吧?”慈禧太后见了大为感动,从此以后,更加信任他了。

光绪十二年,慈禧太后亲赐李莲英穿黄龙马褂,升为内廷大总管,二品花翎顶戴,开宫中太监之先例。这一年他39岁,号称九千岁,在慈禧的宠幸下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第二年是李莲英生日,慈禧太后又亲自为他督办40岁生日祝寿,要各省封疆大吏都亲送寿礼,慈禧亲赐玉猫一个,大福寿字一轴,还在宫中唱戏3天,并把李莲英的母亲接到宫中赏赐听戏。尽管这样,慈禧还觉得不够,在他的晚年,又对他特加恩典,亲赐他蟒袍补服全袭(蟒袍加身,是大夫们的最高理想,即意味着位极人臣),使李莲英的身价又提高了百倍,使李莲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巧于心计的李莲英并不穿戴,另仿做了一套穿上,结果被慈禧发觉,便问他为什么仿制一套,李莲英说老祖宗所赐之物,奴才不敢受用,摆在家中的佛堂里供起来,又讨得了慈禧的极大欢欣,另赐一套九蟒五爪袍(清代只有皇子、亲王、郡王可以使用),这也是中国有太监以来空前绝后的事例。

慈禧太后是一个习性刁钻、心狠手毒的女人,李莲英跟随她一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显然也不是一个平庸之辈。他总结了在慈禧面前红极一时的安德海失败的教训,主要是人际关系不好,再就是骄傲自满,忘乎所以。因此他认为不光要讨好主子,表面上也不能得罪王公大臣们。他有一条做奴才的经验——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以尊敬来对待贵人,用宽厚来对待下属,像这样有好多年了,从来没有丝毫松懈)。此外,如荣禄张之洞李鸿章等权贵人物都一与他有密切的交往。不难看出,由上而下,从里到外,他成了一个众星捧月般的核心人物。

标签:

更多文章

  • 史上最恨篡位皇帝,叔父将其抚养成人,他却杀害叔父满门赶尽杀绝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皇帝,其中也有许多皇位来历不正的,如著名的李世民,咸丰等,但是要谈论到最狠的篡位皇帝,那么非我们今天说的这位,叔父将其抚养成人,他却杀害叔父满门赶尽杀绝。此人就是南北朝时期南齐的第五位皇帝齐明帝萧鸾!萧鸾出身士族名门兰陵萧氏,祖父名叫萧承之。萧承之有三个儿子,长子萧道度、次子萧道生

  • 三国时期赵云作为一名强悍的武将当时为什么要投靠一无所有的刘备而不是袁绍或者曹操呢?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三国时期赵云是一位非常厉害的武将,在长坂坡一战成名,为刘备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但赵云最初投靠刘备的时候刘备可以说是一无所有,那赵云为什么非要投靠他呢?说到跟随刘备最久的人,除关羽、张飞外,赵云应该算是一位,其跟随刘备有30多年,一起经历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

  • 古代皇帝用妃子殉葬时是先杀后埋还是直接活埋,各朝各代有什么不同之处?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在古代封建社会的时候一些达官显贵或者当朝皇帝去世的时候都会有着一个可怕的制度,那就是殉葬;那殉葬的时候是先将人杀死还是直接活埋?商王朝之后的两周时期,对于嫔妃殉葬制度都曾有过大量的记载,秦国曾经一度废止嫔妃殉葬,但是秦始皇驾崩后秦二世曾经命令始皇帝的众多嫔妃殉葬,秦朝之后,两汉时期也曾经有过嫔妃殉葬

  • 三国豪强军阀却被外国人尊为先祖,这是为什么呢?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各有各的地盘,各有各的军队。像刘备,曹操他们已经被我们熟知,可是其实还有一个英雄人物却被人们给忘记了,他就是士燮,而士燮在历史上好像并不太出名,但是在越难的历史上却是非常有名的,甚至被越南人供奉,这是为什么呢?士燮的先祖是鲁国汶阳人,当时为了躲避战争霍乱就来到交州,慢慢的也就成为

  • 大唐王朝强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期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建据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唐朝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日本、南诏、新罗、渤

  • 刘彻的四任皇后,没有一个得到善终?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中国历史上汉朝汉武帝刘彻是一位明君,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但是他却不是一名合格的丈夫,他的先后四任皇后,无一人得到善终。第一位皇后,陈阿娇。她是长公主刘嫖的女儿,童话故事“金屋藏娇”的女主人公。陈阿娇一家对于刘彻登上皇位有着很大的功劳,她能成为皇后就是因为这个,丢掉

  • 皇帝禁军之羽林军和御林军他们之间的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看过宫廷剧的我们都知道,在皇宫里有一直都有一支军队保护皇帝的人身安全,他们称之为羽林军和御林军。那你知道其实他们的关系吗?我们千万不要被搞糊涂了。羽林军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并且历史悠久的皇帝禁军,他们既要负责皇帝的安全,又担任皇家仪仗的任务,在整个皇城的警戒系统中是一股重要的军事力量,号称是一支很古老

  • 高梁河之战宋太宗战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高粱河之战是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保宁十一年,公元979年),宋军为夺取幽州(今北京,辽称南京),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被辽军击败的一次作战。宋太宗为夺回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北京至山西大同等地区),于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平北汉后,未经休整和准备,即转兵攻辽,企图乘其不备,一举夺取幽州。

  • 奇人韦鼎,预测了陈霸先称王,杨坚当皇帝,陈叔宝亡国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奇人奇事,例如袁天罡的推背图预测了唐朝的命运,甚至到近代战争,可是除了这些广为人知的外,更多的是名声不显的,今天我们说的这位奇人韦鼎,预测了陈霸先称王,杨坚当皇帝,陈叔宝亡国。说起来,韦鼎的出身可谓显贵,父亲是南梁名将韦睿。据史料记载,韦鼎年少之时就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曾被祖父夸奖

  • 晋国“不败战神”全歼秦国大军,战胜楚国劲旅,却故意战死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中国历史上在春秋时期,晋国有位“不败战神”全歼秦国大军,战胜楚国劲旅,作用远在孙武之上,最后却故意战死,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位名将就是春秋时期战神先轸(zhěn)!先轸,春秋时期晋国名将、军事家,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故又称原轸。先轸曾辅佐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屡出奇策,并以中军主将的身份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