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唐朝李靖是怎么击败萧铣的?四十万大军仅仅三个月就被李靖给平定了

唐朝李靖是怎么击败萧铣的?四十万大军仅仅三个月就被李靖给平定了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768 更新时间:2023/12/31 21:17:38

隋唐年间的李靖有着不败将军的称号,并且在战术方面能力也是十分出众,从于萧铣的一战中就能看的出来,平顶萧铣的四十万大军仅仅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李靖从小出生在宦官之家,他的父亲李诠在隋朝时官至赵郡太守,他的祖父担任刺史。李靖从小就深受祖父辈的影响,自幼开始学习兵法,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也很有志向。大业末年,李靖发现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准备造反,就想到江都去告知隋炀帝,但是到了长安,因为道路的阻塞没能成功见到隋炀帝,而却被此时攻占长安的李渊抓获。

李渊本来打算杀了李靖的,但是李靖壮志未酬,悲叹道:“你起义是为了解救天下苍生,现在还没有成功就因为个人恩怨将我杀害吗?”李渊听了之后十分赞赏李靖这样的有志之士,而李世民也很欣赏李靖的文韬武略,李渊父子都觉得李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能够为他们所用肯定能够作出一番大事来。不久,李世民便把他招入了幕府,升做三卫。

李渊进入关中之后不到十个月就称帝了,可以说打破最快的称帝建立王朝的记录,但是当时李唐势力并不乐观,四周危机潜伏,整个天下还地方割据势力广布,鹿死谁手,还难以定棺盖论。

李唐被边是兵强马壮的东突厥,在李世民时期还曾兵临城下,威胁唐朝。西边有割据陇右,与突厥勾结的刘武周。河南王世充,河北窦建德更是一个比一个猛。而在南方,占据大片富饶土地的萧铣更是坐拥四十万大军,偏安一方。

这时,李唐采取了非常聪明的战略,占据关中,远交近攻,和当年从关中统一全国的秦始皇战术如出一辙。对北部的异族就是钱财巴结笼络,先着力解决关陇地区的刘武周,远方结交拉拢地盘不交界的河西李轨集团,与幽州的罗艺集团。南方的两大集团,李唐有选择巴结吴越的杜伏威,让南方分化窝里斗。

经过三年的运营,李唐兵分两路,北方李世民东征洛阳,南方李靖、李孝恭从巴蜀进攻江陵的萧铣。李靖战前给李渊上表,提出了十条策略来消灭萧铣,被李渊批准。

首先李靖组织大家一起造船,让将士们练习水战,为将来同萧铣正面开战做准备,同时经过小冉这件事,他知道后方的稳定非常重要。当时巴蜀之地归降李唐不久,人心还未定。李靖将各部族酋长的子弟,召集到夔州来,给他们封官妥善安置。有了这层保障,更多的巴蜀士兵参与到平定萧铣的战役之中。李靖将大军兵分四路直指萧铣而去。

出自关陇系统的唐军基本没有水军,很多南方人也认为北方人不会游泳,这种骗见从曹操南征兵败赤壁就根深蒂固了,但是这一场战争,李靖给北方水军正名了。

当时三峡水流湍急,加上时值秋季,雨水繁多,萧铣以为唐军绝对无法前来,于是养兵休息。面对湍急的河水,李唐大军很多人都心里怕怕的,然而李靖认为兵贵神速,就是要这种时候更应当前往。于是李靖率兵而下,萧铣猝不及防,荆门宜都瞬间被破。李唐大军直逼夷陵城(今湖北宜昌)。

失去了两座城镇的萧铣脑子刚从蒙圈的状态中回过神来就派自己的心腹大将文士弘率数万精兵驻守清江。赵郡王见自己一路旗开得胜,于是想要继续进攻,李靖却认为此时并非良机。荆门刚失,萧铣一定卯足力气出来迎战,这时军队一定锐不可当。正确的做法是让敌人放松警惕,士气衰落之时再战不迟。赵郡王前面就说过,于军事上是一窍不通。他觉得自己连连告捷,区区萧铣应该实力不咋地,不用太过在意,于是让李靖留守阵地,自己贸然出兵,结果被文士弘打的“抱头鼠窜”。文士弘一胜,士兵就开始四处抢掠,眼见着战利品颇为丰厚,众人兴奋不已,李靖却突然杀个回马枪。原来李靖见敌方出来抢掠,队伍大乱,认为这是一个趁机骚扰的好时候。文士弘没有想到李唐还有后招,一时之间大军无法收拢,被李靖打得落花流水,单是被杀和溺死的士兵就有一万多人。

兵贵神速,夷陵刚被攻下,李靖又带兵马不停蹄的赶到南梁都城江陵,刚刚被打得哭兮兮的赵郡王带着剩下的大军继后。萧铣这边刚刚知道文士弘大败,还在招募军队李靖就杀上来了,一时之间竟然招不到人手。李靖连连击败萧铣几员大将,直接攻克江陵城外,又占领了水城,缴获了大批舟舰。然而李靖却并没有对这些战利品动心,而是把它们统统丢到江中,任其飘走。此举为疑兵之计,萧铣的援军见到这些船只,一定以为江陵城已破,不敢贸然出动,等援军打探清楚江陵城的虚实,都不知道是多久之后了。

各位将领都不清楚这是什么做法,白白的拿下的战船就这么抛弃了。其实李靖这招让下游的萧铣部队分不清战情,他们看到这么多自家的战船都漂走了,以为江陵陷落,不敢支援。李靖乘着这个时机,率领五千精兵火速拿下了江陵。

萧铣本来有四十万大军,可是他们以为江陵已经被唐军拿下,没有第一时间支援,等到了十万援军赶到时,萧铣已经开城投降了。在打时间差,信息差上,李靖实在是太强了,用少量的部队,最快的时间,打下都城,灭亡萧铣割据势力,如一把匕首,快而准地插入心脏,击毙敌人。

标签:

更多文章

  • 努尔哈赤为什么将皇位传给皇太极,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谁更强一些?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努尔哈赤是女真族的大汗,努尔哈赤的人生可谓传奇至极。他一手开创了满清王朝的基业,从明朝大将李成梁牵马的一个小侍卫,到统一女真族各部落,进而能和大明王朝叫板,成为割据一方势力强大的首领,可谓是传奇至极。清太祖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一生金戈铁马,开拓疆土,战功赫赫,为清朝的建立以及发展扩大做出了巨大的

  • 晋朝开国皇帝结束三国分裂,实现全国统一,为什么风评不高?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精彩的三国乱世,没想到以这样的方式收场,篡魏的司马家族称帝之后灭了其他两家,坐上了一统天下的宝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结束乱世,建立一个新朝代的皇帝,往往得到很高的历史评价。比如结束战国七雄争霸的秦始皇,建立隋朝的隋文帝杨坚,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等人,即便不是个个千古一帝,那至少也是被历史津津乐道的明君

  • 中国古代的间谍技术,竟然有如此先进的概念?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间谍是一种以窃取情报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它不同于硝烟四起的战场,却能在获取情报的同时左右战局,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我国最早被史书记载的间谍活动出现在夏朝,《左传·哀公元年》中记载“少康使女艾谍浇”,这也是关于我国谍报活动最早的记载。随着长期的我国间谍技术也一直领先世界,甚至丝毫不逊色现代技术。1.情报传

  • 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包拯手下的得力干将。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我们在关于包拯的影视剧中,经常能听到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这四个人的名字,他们到底是什么来历,又是怎么跟随包拯的呢?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这四人本都是穷苦出身,后来被权贵奸佞欺压,于是一个叫做土龙岗的地方占山为王。其中,张龙和赵虎两人曾经去到京城去投奔过庞太师,结果发现那庞太师不是什么好人,是一个大大的奸臣,两

  • 12岁她风光出嫁,曾当面骂慈禧老寡妇,为什么如此大胆?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慈禧不止在后宫独揽大权,甚至在整个国家都是只手遮天,这样一位女性统治者,谁敢在她的面前放肆呢?还真有。今天跟大家说一个公主的故事,她曾经当着慈禧面喊她“老寡妇”。这个公主比较有意思,她自己同样是个寡妇,只不过辈分要比慈禧小很多,还是慈禧的干女儿。她就是清末大名鼎鼎的荣寿固伦公主,也是载入《清史稿》的

  • 细数历史上高颜值的帝王,你绝对想象不到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我们听多了史书上记载的帝王的故事,对于他们的长相也只是停留在影视作品的阶段,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皇帝中,高颜值的都有哪些呢?一般说来,能当上皇帝的大多有出众才华,以至于大家都对其相貌不做过多要求。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长得“不怎么样”,历史上也有少数长相帅气的皇帝。孙权《三国志》里是这样描述的:孙权生得

  • 教育也要做到公平公正,细数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的“南北榜”事件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北方多战乱,南方多稳定,这种社会格局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均,因此南北方科举考生的成绩差距相当大。自古以来,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了各地考生水平的差异。到了明清时期,这种不均衡更加严重。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经二月会试和三月殿试,由翰林学士刘三吾和白信蹈等人主持的考试共取宋词琮等51人,是为春榜

  • 江东小霸王孙策如果没被刺杀,能否完成三国统一的大业?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古来成大事者,都有一个非常相同的特性,那就是——活的久,那些非常有才能的人纵然天纵奇才,可惜英年早逝的话,也是没什么作为的。在三国历史上,有不少英年早逝的英雄人物让人叹息不已,比如曹操的谋士郭嘉、孙权的都督周瑜等,均给人们留下了无穷的遗憾。二十六岁就被刺杀的孙策,无疑是最为可惜的英雄。也即,如果孙策

  • 清朝的一位状元与乾隆的小事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状元是古代科举考试的第一名,也是整个科举的最优秀人才,我国历代的状元都能就任较高的官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湘西北有一穷秀才叫陈二南,小时候家底还比较殷实,十几岁时父母亲双双离世,于是家道中落贫困潦倒。想开个学馆(私塾)授徒的本钱都没有。可这陈二南脑袋瓜比较活,总能想出一些奇招赚取

  • 匈奴对欧洲的战争为什么如此强悍?日本学者是这么说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匈奴是中亚的一个比较大的民族,他们在西伯利亚草原上过着游牧的生活,长期的掠夺让他们养成了强大的武力,在对欧洲的作战中强悍无比。匈奴族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在西汉前期强大起来,后在东汉时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汉朝,北匈奴在西迁后,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让当时的欧洲人不寒而栗、闻风丧胆。连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