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清朝顺治帝最宠爱的董鄂妃竟然是他的弟媳?

清朝顺治帝最宠爱的董鄂妃竟然是他的弟媳?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956 更新时间:2023/12/28 10:17:45

现如今清宫剧非火热,里面讲的大都是后宫女子与皇帝之间的恩怨纠葛,我们今天就来讲讲清朝的顺治帝跟董鄂妃之间的故事。

顺治帝年少时就当了皇帝,这以后,除了要处理国家事务,还有件大事被臣子们经常催促,那便是充实后宫,好丰富子嗣。这第一步当然就是立后了,那时候皇族为了巩固关系,常常是在近亲之间选择,顺治也不例外,他的第一任皇后,就是孝庄的侄女。

不过这位女子却并不得宠,地位没能得到巩固,没过多久就被改为侧妃。接着他又按照太后的安排,娶了另一位女子,但是还是不合心意。当他又想着要废了这个皇后的时候,太后大臣都出来反对,这样这件事情才缓和了下来。毕竟废后是一件大事,牵扯到的关系很多,做皇帝的还是应该慎重的。虽然放弃了这个想法,但是顺治还是很不愉快,正处在无限浪漫的年纪,他想有一份自己选择的爱情。

有天去给太后请安,无意中发现人群里有一位女子,虽然没有说话,但却显得那样不同。她像朵莲花一样,既干净又安静,让顺治几乎不能从她身上转移开目光。他十分欣喜,原来自己一直寻找的就是这样的女子。可惜,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原来这位是博果尔的福晋。

根据野史记载,董鄂妃其实是顺治弟弟的老婆,在孝庄太后生病期间,董鄂妃作为儿媳,就进宫看望孝庄太后。结果她与顺治皇帝相遇了,顺治第一眼看到董鄂妃,就喜欢上了她。之后顺治几次召见董鄂妃,慢慢地哥哥与弟媳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暧昧。皇宫中人多眼杂,很快,顺治的弟弟知道了这件丑事,回家就对董鄂妃发火。

顺治皇帝是个多情的人,当他知道董鄂妃被“家暴”之后,直接就把弟弟找来,两兄弟狠狠地打了一架。顺治皇帝作为哥哥,也太无耻了,抢了弟媳就算了,还把弟弟打了一顿。这个弟弟也是可怜,没过多久就郁郁而终了,于是董鄂妃就光明正大地进宫了。因为这是一个丑闻,所以很少人有人提及。

之后的两人十分亲密,就像每一对新婚的夫妻一样,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她的父亲一直在处理江南事宜,她自小跟随,所以身上没有满蒙女子那种爽朗,却增添了一些江南女子的温婉,这在当时的宫里是十分少见的。她爱读书,钻研汉化,才学在当时的亲贵族群中也十分突出,每次顺治读到欣赏的句子,总爱与她交流。

两人不仅有相近的爱好,她还对皇帝处理国事的态度处处提醒。不管顺治晚上要批示奏折到什么时候,她总是在一旁默默地研磨,陪伴着;每当有重要的信息被他忽视时,她又总会委婉的提醒他,再看一遍;当他问她关于政事的一些看法时,她总是立即惶恐地说女子不能干政。

每次先生教了他学问,回来的时候她总要求他再给自己说一遍,一来让丈夫巩固,二来自己学习;顺治的饮食她都亲自过问,生活中每一处都没有一点儿不尽心的地方。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好,顺治也逐渐有了让她做皇后的想法。但是这一废一立又是关系极重的事情,还是董鄂妃自己跪下求皇帝,才让他放弃了这样的想法。

之后,董鄂妃诞下了一位皇子,这让皇帝开心极了,恨不得所有的好东西全部给他。也许是这孩子实在承受不了这样的福气,才一个月,他就夭折了,甚至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这件事不管发生在谁身上都是很大的打击,本来体质就不好的董鄂妃更是无法承受,她日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无论皇帝怎么劝解都不能开怀,只过了一年,她就去世了。那时候,她才22岁。

接连的打击也同样令年轻的顺治皇帝十分痛苦,他下令朝廷的高阶官员为她抬棺,这是之前从没有过先例的。他还改用蓝批四个月,可是之前就连国丧也仅仅改27天而已。就算这样,他还是觉得不够,后来,他还追封她为皇后。

那么问题来了,关于董鄂妃的身份之谜,她真的是顺治的弟媳吗?顺治有一个洋人老师叫若望,他当时在清朝做官,我们来看看汤若望是怎么说的。汤若望曾经在日记中写道,董鄂妃原本是嫁过人的,后来才成为皇上的宠妃,而且在生了一个儿子后就死了。虽然说汤若望的日记有一定的真实性,但是里面的内容却有两点与史书不符。

第一点就是董鄂妃生下孩子的时间,汤若望的记载与历史记载相差了三年;第二就是汤若望在日记里面写到,董鄂妃在进宫时就被封为贵妃,但是史书上是说,董鄂妃在进宫时就被封为皇贵妃,这里面出现了一些矛盾,让人们忍不住怀疑汤若望的日记是不真实的。

对于董鄂妃的身份,有很多种说法,但是根据历史记载,董鄂妃进宫时候,都已经18岁了,按照清宫的规矩,秀女的年龄是不能大于16岁的,所以董鄂妃在进宫之前,很有可能已经嫁过人了,从这一点来看,汤若望的日记还是挺正确的。但是董鄂妃到底是不是顺治的弟媳,这个至今没有定论。

我们历史上存在着很多争议的事情,有着不同的历史证据,这让人们不知道相信哪一个,这同时反映出了中国历史存在着真假情况,这是需要我们以后不断地去求证的,你们认为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更多文章

  • 唐朝李靖是怎么击败萧铣的?四十万大军仅仅三个月就被李靖给平定了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隋唐年间的李靖有着不败将军的称号,并且在战术方面能力也是十分出众,从于萧铣的一战中就能看的出来,平顶萧铣的四十万大军仅仅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李靖从小出生在宦官之家,他的父亲李诠在隋朝时官至赵郡太守,他的祖父担任刺史。李靖从小就深受祖父辈的影响,自幼开始学习兵法,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也很有志向。大业末年

  • 努尔哈赤为什么将皇位传给皇太极,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谁更强一些?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努尔哈赤是女真族的大汗,努尔哈赤的人生可谓传奇至极。他一手开创了满清王朝的基业,从明朝大将李成梁牵马的一个小侍卫,到统一女真族各部落,进而能和大明王朝叫板,成为割据一方势力强大的首领,可谓是传奇至极。清太祖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一生金戈铁马,开拓疆土,战功赫赫,为清朝的建立以及发展扩大做出了巨大的

  • 晋朝开国皇帝结束三国分裂,实现全国统一,为什么风评不高?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精彩的三国乱世,没想到以这样的方式收场,篡魏的司马家族称帝之后灭了其他两家,坐上了一统天下的宝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结束乱世,建立一个新朝代的皇帝,往往得到很高的历史评价。比如结束战国七雄争霸的秦始皇,建立隋朝的隋文帝杨坚,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等人,即便不是个个千古一帝,那至少也是被历史津津乐道的明君

  • 中国古代的间谍技术,竟然有如此先进的概念?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间谍是一种以窃取情报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它不同于硝烟四起的战场,却能在获取情报的同时左右战局,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我国最早被史书记载的间谍活动出现在夏朝,《左传·哀公元年》中记载“少康使女艾谍浇”,这也是关于我国谍报活动最早的记载。随着长期的我国间谍技术也一直领先世界,甚至丝毫不逊色现代技术。1.情报传

  • 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包拯手下的得力干将。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我们在关于包拯的影视剧中,经常能听到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这四个人的名字,他们到底是什么来历,又是怎么跟随包拯的呢?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这四人本都是穷苦出身,后来被权贵奸佞欺压,于是一个叫做土龙岗的地方占山为王。其中,张龙和赵虎两人曾经去到京城去投奔过庞太师,结果发现那庞太师不是什么好人,是一个大大的奸臣,两

  • 12岁她风光出嫁,曾当面骂慈禧老寡妇,为什么如此大胆?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慈禧不止在后宫独揽大权,甚至在整个国家都是只手遮天,这样一位女性统治者,谁敢在她的面前放肆呢?还真有。今天跟大家说一个公主的故事,她曾经当着慈禧面喊她“老寡妇”。这个公主比较有意思,她自己同样是个寡妇,只不过辈分要比慈禧小很多,还是慈禧的干女儿。她就是清末大名鼎鼎的荣寿固伦公主,也是载入《清史稿》的

  • 细数历史上高颜值的帝王,你绝对想象不到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我们听多了史书上记载的帝王的故事,对于他们的长相也只是停留在影视作品的阶段,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皇帝中,高颜值的都有哪些呢?一般说来,能当上皇帝的大多有出众才华,以至于大家都对其相貌不做过多要求。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长得“不怎么样”,历史上也有少数长相帅气的皇帝。孙权《三国志》里是这样描述的:孙权生得

  • 教育也要做到公平公正,细数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的“南北榜”事件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北方多战乱,南方多稳定,这种社会格局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均,因此南北方科举考生的成绩差距相当大。自古以来,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了各地考生水平的差异。到了明清时期,这种不均衡更加严重。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经二月会试和三月殿试,由翰林学士刘三吾和白信蹈等人主持的考试共取宋词琮等51人,是为春榜

  • 江东小霸王孙策如果没被刺杀,能否完成三国统一的大业?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古来成大事者,都有一个非常相同的特性,那就是——活的久,那些非常有才能的人纵然天纵奇才,可惜英年早逝的话,也是没什么作为的。在三国历史上,有不少英年早逝的英雄人物让人叹息不已,比如曹操的谋士郭嘉、孙权的都督周瑜等,均给人们留下了无穷的遗憾。二十六岁就被刺杀的孙策,无疑是最为可惜的英雄。也即,如果孙策

  • 清朝的一位状元与乾隆的小事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状元是古代科举考试的第一名,也是整个科举的最优秀人才,我国历代的状元都能就任较高的官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湘西北有一穷秀才叫陈二南,小时候家底还比较殷实,十几岁时父母亲双双离世,于是家道中落贫困潦倒。想开个学馆(私塾)授徒的本钱都没有。可这陈二南脑袋瓜比较活,总能想出一些奇招赚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