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宋景诗起义的意义:沉重打击清政府的腐败统治

宋景诗起义的意义:沉重打击清政府的腐败统治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259 更新时间:2023/12/24 7:59:46

在对宋景诗简介前,我们有必要提及一下晚清时期的名将僧格林沁。僧格林沁可谓是晚清政府最倚重的满清将领,曾参加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等对内战争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太平天国北伐时,李开芳林凤祥就是败于僧格林沁的手下。而宋景诗,则是配合捻军将领张宗禹击毙僧格林沁的农民军事起义领导人。

影视剧中宋景诗的形象

宋景诗是山东堂邑人,出生于1842年。宋景诗从小练就一身武艺,因此在早起也是以卖艺收徒为生。后因山东灾荒,时值捻军进入山东,因此宋景诗参加了白莲教起义。宋景诗部下的士兵,皆以黑旗为号,因此被成为黑旗军。他率部首先攻克沙镇,进而进攻东昌府,先后转战山东十余座县城。

1861年,清政府派胜保进入山东,镇压起义军。在遭受到胜保大军的猛烈攻击后,宋景诗不得已投降了清军。在胜保的推荐下,宋景诗被任命为五品武官。不久因和捻军作战时,宋景诗多次假装战败,被清政府革职。之后又因陕西回民起义,宋景诗和胜保一起远赴陕西,镇压回民。

1863年,宋景诗脱离清政府,再次起义,并在临清一带击败清军。时在山东一带和捻军作战的正是僧格林沁。僧格林沁率部包围了临清,宋景诗趁着夜色,突出重围,半个月之内,转战直隶、山东、河南三。僧格林沁对其紧追不舍,宋景诗联合捻军张宗禹在曹州一带设伏,将僧格林沁击毙。

后捻军起义失败,宋景诗独自流落江湖,被安徽巡抚英翰发现踪迹,将他逮捕后杀害。

宋景诗起义

宋景诗起义是一场发生了中国近代史上山东人民反抗满清统治的农民军事运动。这场起义以其首领宋景诗命名,对满清政府的腐败统治给予了沉重的打击。

宋景诗的画像

宋景诗起义最初发生了1860年,当时山东地区发生灾荒,地里几乎颗粒无收。宋景诗早年在民间教习武艺兼卖艺为生,因其行侠仗义,所以在民间有着较高的威望。当时宋景诗率领着万余农民,冲进府衙,逼迫县官免去征税的钱粮。

第二年,捻军势力进入山东,宋景诗便加入了白莲教,开始了反清运动。聊城沙镇刘家河一带,召集了万余人,打起黑旗作为行动的号令,因此人们称其为黑旗军。

黑旗军率先攻克沙镇,兵临东昌府城下。由于起义军装备较差,在对东昌府的作战中失利了。其后,宋景诗又率领军队转战临清、邱县一带,攻克十余座山东县城,使满清政府朝野震惊,只好派遣胜保率大军镇压。

在胜保的猛烈攻击下,起义军逐渐不敌,不少起义军的将士先后战死。宋景诗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降了胜保。尽管如此,宋景诗依然身在曹营心在汉,常常想着什么时候可以东山再起。

1863年,宋景诗脱离清政府,再次起义。清军派遣有僧格林沁率领的“洋枪队”前往山东,将起义军围困在山东临清一带。宋景诗率军在深夜突围,与捻军张宗禹部会合,僧格林沁率军追击,在曹州遭到起义军的埋伏阵亡。

最终捻军起义以失败告终,宋景诗也是孤掌难鸣,只好遁入民间,后来被清军查获后杀害。

宋景诗骑兵

有一部体现宋景诗起义的电影,是拍摄于1956年的《宋景诗》,是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古装战争大片。在影片中宋景诗骑兵的规模,可谓是相当巨大,相反的,清朝方面运动的则全都是步兵。而事实上果真如此吗?

宋景诗

首先说一下满清方面。当年满清建国,则主要是靠骑射得天下。明末清初的时候,民间有一句是这么说的,“满洲满万不可敌”。也就是说满族的骑兵满一万,就是天下无敌了。而虽然满清在建国的过程中,这个神话般的传说先后被袁崇焕李定国打破,但他们对自己的骑兵素质还是相当信任,因此每个皇室子弟,都必须学习骑射,以致于在若干年后,火器大炮横行的年代,他们依然使用的是骑兵和弓弩。

宋景诗所在的地方隶属于山东,因为山东离北京不是很远,因此山东也是满清政府极为重视的一块区域,其行政位置大致仅次于直隶。所以山东发生动乱,清政府会有很大的可能,派遣嫡系的骑兵进行镇压。而宋景诗原先是卖艺和武术教练出身的,跟随他的人,大多都是他的弟子和朋友。其后逐渐收编的力量,也属于农民力量。农民力量在先期没有那么多训练素质和条件,因此宋景诗骑兵在早期是不存在的,也基本可以定义为电影的艺术加工。

宋景诗因为第一次失败,投入了胜保的麾下,有一段比较长的“招安”经历。在清军的队伍中打拼了一段时间后,其个人和部下应该具备了骑兵指挥和运用的能力了。所以这也是他和僧格林沁的交战中,可以将僧格林沁一举击毙的主要原因之一。

标签:

更多文章

  • 斩昏君的尚方宝剑竟然动不了免死金牌?原因很现实!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百战江湖一笛横,风雷侠烈死生轻。鸳鸯有耦春蚕苦,白马鞍边笑靥生。”在花花世界中,策马扬鞭忘却身后红尘,恣意潇洒浪迹江湖,畅快!畅快!然而,利益熏心面对权位诱惑有多少人舍得放下眼前,畅想清贫的远方!自古开疆辟土者多,能够明哲保身全身而退者寥寥无几……呜呼哀哉……“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

  • 秦帝国的兴亡成败与丞相李斯有著莫大的干系 可谓成也李斯,败也李斯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李斯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拜为丞相。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勾结内官赵高伪造遗诏,迫令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秦二世二

  • 玄武门之变中精通马术和箭术的李元吉为什么三箭都没有射中李世民?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是整个事件的最大赢家,不仅杀了自己有威胁的兄弟还逼迫李渊让位,其中有一点有些奇怪,为什么精通马术和箭术的李元吉三箭都没有射中李世民呢?关于事变的细节,尤以《资治通鉴》写的最为精彩。按司马光所说,当时李世民带人设伏,后太子和齐王发现情况有变,慌忙逃窜,而李世民等人便在后面追赶。随即,

  • 古代科举时为什么宁愿放弃状元之位也想做探花?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科举在古代的时候为国家选拔了不少的人才,可以说是主导一个国家的兴亡,由此可见科举制度有多么的重要,就像是今日的各种考试和高考也都是由科举演变而来的。科举制度最大的人贡献者就是隋文帝和隋炀帝父子了,当热李世民的改用也是起到很大的推荐作用,这就是古代寒门学子唯一的出路了,对于科举制度,也是被西方给学了去

  • 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是如何解决后勤补给问题的?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13世纪,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大蒙古国建立后屡次对外侵略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伐西夏、西辽、金国、花剌子模等国,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时,蒙古帝国已占据包括漠北、华北、东北、西藏、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在内的辽阔地域。仅用了不到半个世纪,就开创了一个横跨欧亚大

  • 为什么清朝的皇帝大部分都是死在冬天,这其中有什么蹊跷吗?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技术缺乏,很多现在看来不是什么大问题的病症在当时可能就算是绝症了,冬天的时候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造成死亡,清朝的皇帝大多数都是死在冬天的时候。皇太极去世在9月,顺治去世在2月,康熙去世在12月,雍正去世在10月,乾隆去世在2月,嘉庆去世在9月,道光去世在2月,咸丰去世在8月,同治去世在1

  • 刘邦在临死之前为什么还要下令下了樊哙?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樊哙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为业。后为吕后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后随刘邦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曾在鸿门宴时出面营救汉高祖刘邦。封舞阳侯,死后谥武侯。樊哙原本是街市上杀狗卖肉的屠夫,而刘邦则经常光顾他的生意,一来二去两人便成了熟人。后来刘邦做了个小官,樊哙又成为

  • 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制作木乃伊,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古埃及人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神秘,现在埃及的金字塔根据当时的劳动力来说简直就不可能建造的出来,但事实就是这么摆在眼前;还有一点就是木乃伊,给人的感觉就是有点可怖,那木乃伊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古埃及人为什么不论贫富贵贱,死后都要被制成木乃伊呢。这是因为古埃及人相信,人是由躯体和灵魂构成的,即使在阴间的

  • 秦朝如果是扶苏即位 大秦帝国会不会是个长久的王朝?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秦始皇统一六国但是仅仅经历2世就亡国了,如果是长子扶苏继位,秦国的结果会如何呢?也许也会亡国,但至少不会这么短。不可否认,秦帝国的灭亡,其因素很多,一个不容否定的因素,是关于接班人的,一旦有序地、顺利地交接班,秦帝国的基业自然会稳定发展。因此,如果当初秦始皇把秦帝国的皇位能够顺利地交接给长子扶疏,那

  •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几个不同?一个失败一个成功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150年前,日本的“明治维新”打出过一系列旗号:从“尊王攘夷”到“公武合体”,从“王政复古”到“公议舆论”,从“文明开化”到“富国强兵”。那戊戌变法跟它又有什么不同呢?一,改革的国情不同从1185年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前的德川幕府时代,日本的实际统治权都被各种不同的征夷大将军所掌握,日本的天皇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