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明朝如此腐败:顺治为什么还要向前朝学习?

明朝如此腐败:顺治为什么还要向前朝学习?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835 更新时间:2024/1/17 16:10:37

明朝前期在朱元璋朱棣的管理下国力强盛,是军事大国强国。后期明朝政治愈发腐败,导致亡国,清朝入主北京。入关后的政权不稳,以致于在利用和清理、防范降臣方面煞费苦心。

最终,当清朝在生存危险期渡过之后,在顺治十年左右,清廷已经过了最危险的时刻,因此才开始对降臣的素质问题予以关注。降臣主要分三部分:东北降臣、北方降臣、南方降臣三大体系,最令其放心的无疑是东北降臣,最令其不放心的就是南方降臣。即使到了康熙末年,清军入关已经快百年了,这块心病仍然没有去除。

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南方降臣在才学上最优秀,在治理国家的水平上也最好,见识最广、能力最深,清廷不得不倚重。然而,另一方面,他们又对其忠诚度深深地怀疑。由此,清初顺治帝时代,便有了“南党案”,从中既可以看出顺治对陈名夏的袒护,又可以看出对南方汉人的集体不信任感。为此,顺治皇帝决定重新用朱元璋、朱棣父子时期的中央巡视组制度——巡按。

巡按制度在明朝

巡按初次在历史上的初次露面是在唐朝,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李隆基派官巡按天下风俗黜陟官吏,但具体案例和操作却鲜见历史档案。由此,巡按御史开始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

623年后的洪武两年七月廿一(1369年8月23日),朱元璋派出的各路专司监察的寻访御史中,有一个叫谢恕的人,更是以“欺隐官租”的“贪污”罪名抓了一百九十余名官吏的壮举名闻天下。朱元璋见此大喜,对巡按官员更加重视。但这一时期,朱元璋并没有将巡按御史作为一项制度进行建设。

到了永乐元年(1403年),既为了监视天下官员,又为了吏治,朱棣将“御史分巡天下,为定制”。规定:全国分为十三省,每省为一道,共设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巡按御史由监察御史中选出,每名巡按的产生都要经过甄选,都察院挑选出两名候选人后到皇帝面前接受考核,由皇帝钦点后重点交谈。每年八月巡按出巡天下,官制七品。但因为是“代天子巡视”监察省州县各级官吏,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特权。

封建社会的巡按制度和今天我们的中央巡视组制度很类似,在原则上是有根本区别的,前者是为了保证皇权稳固,后者则是为了吏治清明有效率最大化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必须要明确。

在具体执行上,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职位级别。巡按的级别是七品(县令),而中央巡视组的组长级别是(副)部级。

明朝之所以这样设置,主要是为了保证查案人员不会因为贪恋权位、级别而对贪官污吏手下留情(朱棣认为,巡按为官不久且大多出身于穷苦人,对贪官污吏必然痛恨,因为级别低就不怕丢官),且升迁速度相对较快,如此,巡按必然对贪腐分子的纠察工作积极主动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因为级别过低,而受到诸多掣肘。在官僚制度下,品级大小往往非常重要,俗话说得好“官大一级压死人”!里面有许多需要遵从的潜规则。有些巡按就是因为轿子让路的问题而被拉出轿子被揍一顿;有些品级大的官员或者普通满人则对巡按冷言冷语拒不合作,更有人当着巡按的面儿拿着被赏赐的银两,边大呼“丢不起这个人”边扔掉了银子。由此可见,如低薪不能养廉一样,巡按制度这个当初的制度设计也并不完善。

在朱元璋、朱棣父子这样强悍的帝王的指挥下,巡按制度基本上起到了正能量,对于明初的吏治清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作为检查制度的一个内容、作为整个官僚体系中的一部分,如果整个官场黑透了,那么巡按御史也不会逃脱历史宿命。为此,巡按腐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再加上明中后期(嘉靖时期),巡按御史的权力越来越大,在巡视地方的时候往往与巡抚、布政使等发生了激烈冲突。巡按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但不可否认,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巡按对于阻止吏治堕落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顺治朝的四派御史

顺治对于朱元璋极为崇敬,因此,在其亲政后几乎全盘复制了朱元璋时期的反腐措施。但是因为各种历史因素,顺治如此做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些其他意图。正是因为这些意图最终使得巡按御史制度在顺治驾崩之后不久,便被顺治的敌人们、支持者们一同扫进了历史的黑洞中。顺治时期(公元1643年—1661年)共四次派出巡按。

第一次元年五月二日(1644年6月6日)到七年四月(1650年5月)。这一时期巡按的主要目的是巡查新占领区内投降清军的汉族官员是否有贪污现象、当地汉民中是否有积极支持新政权的人等,前者严惩,后者大加奖励。由此,巡按御史往往是军队刚一占领新的地区便前往巡按。这一时期,共派出了81名巡按。顺治七年四月,因为各地将领、王公大臣以财政支出不足、浪费银两、滋扰地方的名义建议废除,多尔衮表示同意。

第二次为顺治八年三月(1651年4月)到十年五月(1653年6月)。多尔衮于七年十二月初九(公元1650年12月31日)死后,顺治于次年亲政。福临刚一亲政便于正月,将多尔衮于七年四月二十九日(公元1650年5月29日)废除的巡按制度启用。二月确定人选,三月派11人巡按顺天、河南等;七月派6人巡按湖南、四川。共计17人。

第三次为顺治十两年七月(1655年8月)到十七年七月(1660年8月)。顺治派顾仁、叶舟等17人巡视顺天、浙江等地。

第四次为顺治十七年十一月(1660年12月)到十八年五月(1661年6月)。此次,由于顺治于十八年正月初七(1661年2月5日)突然病逝,五月四日(5月31日)大臣们便说:两三年之后再派重臣巡查四方,现在的巡按工作先停了吧。由此,一暂停就暂停了二百多年。

标签:

更多文章

  • 三国群雄你想追随谁,该选谁当自己的主公呢?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兵抢夺城池来扩张自己的地盘,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就此拉开了帷幕!刘备西蜀建立蜀汉欲延续汉朝基业,曹操占据北方大部建魏,孙权独坐江南一隅为东吴。这些人互相争斗,必有胜者,将来称雄于世上!若生在东汉,又该选谁当自己的主公呢?必须考虑跟着谁混,才有出息可以功成名就,光宗

  • 安禄山真的有儿子吗,安庆绪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安禄山是唐朝安史之乱的元凶之一,是安禄山挑起的这场政治战争。安禄山是胡人,他的母亲阿史德氏是突厥人,父亲是一位康姓人士,很早就死了。后来母亲改嫁,嫁给了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安禄山和安思顺等人拜为兄弟,从此安禄山就跟着他们一起为安姓。在近期播出的古装大剧《大唐荣耀》中,安禄山这个胖子给人留下了很深

  • 考古学家发现疑似亚历山大大帝巨型陵墓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22日报道,近日,遗址考古学家在距希腊首都雅典以北370英里(约595千米)的地方,发现了一处巨型大理石陵墓。据专家推断,该墓可能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马其顿的统治者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theGreater)的陵墓。此消息一经传出,便吸引了希腊民众广泛的关注。据悉,此

  • 丘处机之谜:成吉思汗为什么三次相邀?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神仙”这个修饰词对于丘处机这个级别的道士来说似乎是不会太在意的。这是成吉思汗在会晤了这位道界高人之后,对其发出的由衷赞叹。是什么样的人会让成吉思汗这等重量级的人物佩服得五体投地,更不可思议的是,对于信奉喇嘛教和萨满教的成吉思汗为何接受了这样一位道教人士的指点迷津并且有了“迷途知返”的迹象。史书曾将

  • 古代去妻理由五花八门 哪一种让人啼笑皆非?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去妻”即古代的离婚。孔子在《家语》中说:“妇有七出,三不出。七出者:不顺父母者、无子者、淫僻者、嫉妒者、恶疾者、多口舌者、窃盗者。”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远远没有今天妇女高,因此,古代“去妻”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有时让人啼笑皆非。《汉书》:“霍光以女妻金赏,赏以霍氏有事萌芽,上书去妻。上亦自哀之,独

  • 汉昭帝刘弗陵的死亡之谜 刘弗陵的陵墓在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汉昭帝刘弗陵死于公元前74年,死时只有二十一岁,在位也仅有十三年,这让后世许多喜欢他的人感到惋惜。关于汉昭帝刘弗陵的死因,史书上的记载大多只有四个字:“因病驾崩”,于是有人对此产生怀疑。汉昭帝刘弗陵刘弗陵死后有不少史学家认为,霍光有负昭帝的信任。苏辙更是说刘弗陵的短命夭折,是霍光的过错。因此,后世许

  • 靖康之耻背景是什么 靖康之耻和宋徽宗的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宋朝内部的腐朽和北方金国的崛起,是靖康之耻背景中不得不提到两个重要因素。宋徽宗的画像在宋朝内部,由于宋徽宗任用童贯、蔡京等奸臣,国势日益衰落,并由此引发了方腊、宋江等农民起义运动。虽然最终宋朝平定了这两次农民运动,但对宋朝的国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宋徽宗不仅没有反思造成这两次运动的原因,反而以为

  • 刘备不曾三顾茅庐 诸葛亮毛遂自荐先吃闭门羹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所写“三顾茅庐”,可谓是诸葛亮决定出山的关键一节。说刘备刘玄德太看重诸葛亮的才华了,一而再,再而三,不管是吃了闭门羹,还是被小书童奚落,更不顾风雪寒天,执意要见诸葛亮,不请出诸葛亮决不罢休。不过在比这两本书更早的史家著作之中,却有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叫做“毛遂自荐”说。据《魏

  • 柴进是个如何的人 柴进为什么坐不上是梁山泊主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柴进,小说《水浒传》中的108将之一,沧州横海郡人。祖籍为晋州平阳郡洪洞柴家垣,相传是唐朝霍国公柴绍的后裔。直到唐末,柴荣即周世宗的祖父柴仳,举家迁移到邢州尧山柴家庄。随后柴荣第五子曹王柴熙让又回到自己的封地,沧州横海郡。因此,总的说下来,柴进是属于曹王柴熙让的这一脉。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们大家都熟知的

  • 考古发现千年无头尸骨 身份为被斩首的海盗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据媒体报道,考古学家在英国发现的51具年轻男性赤身无头尸骨的身份已经得到证实,他们是被斩首的海盗。遭斩首的尸骨——头骨堆在一边——是2009年6月在一个有着1000年历史的死刑坑内发现的。死刑坑就位于小镇韦茅斯南部海滨附近。放射性碳年代测定结果显示,这些年轻男子生活在公元910年至公元1030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