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乾隆皇帝的身世探究:可能不是满族人

乾隆皇帝的身世探究:可能不是满族人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晴天 访问量:4948 更新时间:2024/1/1 9:51:52

传说,雍正还在做皇子当亲时,一年秋天到热河打猎,几箭发出射倒一只梅花鹿,年轻气盛的雍亲王当即让人把鹿宰杀,他自己大碗大碗地喝起鹿血。鹿血有很强的壮阳功能,雍亲王喝后躁急不能自持,可身边又没有王妃,他就随便拉住山庄内一位姓李的汉族宫女发泄一番。

第二年,乾隆又到避暑山庄过生日,嘉庆再次写诗祝寿,在诗文的注释中把“皇父”乾隆的出生地说得更明确了,他明明白白地写道:“敬惟皇父以辛卯岁诞生于山庄都福之庭。”按理说,一个人生在哪里,当是一清二楚的。更何况是皇家的龙子龙孙,史官秉笔记注,天下万人注目,还能有啥纷争?可这事儿在乾隆爷那里却偏偏说不清楚。长期以来,对乾隆生在哪里,竟有很叫劲的两种说法。

乾隆自己认为,他生在雍和宫。雍和宫,坐落在北京老城区的东北,是着名的喇嘛庙。但康熙时这里还不叫雍和宫,而是雍亲王府,也就是雍正做皇子时的府第。雍正登基当上皇帝后,以这里是“潜龙禁地”,改名为“雍和宫”。乾隆继位后,把他的父亲雍正的画像供奉于雍和宫的神御殿,派喇嘛每天念经。乾隆自己每年正月都要走进雍和宫看一看,平时路过也要进去待一会儿。

可是,就在乾隆还在世的时候,已有人对他的出生地提出了怀疑。有人认为,乾隆不是生在雍和宫,而是塞外的避暑山庄。当时,朝中有个小有名气的军机章京叫管世铭,在随乾隆到承德山庄打猎的过程中,先后写下了三十四首诗,其中的第四首说:庆善祥开华渚虹,降生犹忆旧时宫。年年讳日行香去,狮子园边感圣衷。

在这首绝句之后,管世铭作了如下的注解:“狮子园为皇上降生之地,常于宪庙忌辰临驻。”意思是说,狮子园是乾隆皇上的降生之地,因此乾隆常常在先帝雍正驾崩的忌日到那里小住几天。管世铭的话有多大的可信度呢?管世铭,比乾隆小二十几岁,可算是与乾隆同时代的人。

他官品不高,但在军机处当差参与皇帝的机要事务长达十余年之久,应该说是了解一些内廷隐情的;他在官场中交际甚广,和当朝元老阿桂尤有特殊关系,因此他有广泛的信息来源,有关当朝皇帝的一些传闻他耳熟能详,并不奇怪;他作为军机章京,随扈乾隆驻跸山庄、进哨木兰,对皇帝在避暑山庄的行动起居是比较了解的。从以上几点综合分析,管世铭敢把“狮子园为皇上降生之地”,以及“降生犹忆旧时宫”这样的意思写入诗内,而且该诗集在当时就刻板行世,说明管世铭还是有相当大的把握的。

大概是乾隆在晚年对自己出生地的流言蜚语已有所耳闻,他在七十二岁那年正月到雍和宫拜佛后写诗作注说:“余实康熙辛卯生于是宫也。”乾隆解释,朕确实是在康熙辛卯年生在这雍和宫。康熙辛卯年,指的是康熙五十年(1711)。乾隆在这里强调自己确实生在雍和宫,很明显,是针对外面的传闻而发的。

嘉庆“遗诏”颁布后,新即位的道光又马上下令收缴,并命令以六百里加急,将已发往琉球、越南、缅甸等藩属国的嘉庆遗诏从路上追回。道光在关于追缴嘉庆“遗诏”的谕旨中说:“昨内阁缮呈遗诏副本,以备宫中时阅,朕恭读之下,末有皇祖(即指乾隆)‘降生避暑山庄’之语,因请出皇祖《实录》跪读,始知皇祖于康熙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时诞生于雍和宫邸。”道光进而解释说,嘉庆突然驾崩,“彼时军机大臣敬拟遗诏,朕在居丧之中,哀恸迫切,未经看出错误之处,朕亦不能辞咎”。道光在无意间透露出,他本人一直以为自己的祖父乾隆是诞生在避暑山庄的,这次专门“跪读”《实录》,才“始知”是诞生在雍和宫。不然的话,这样明显的错误,在事关神器所归的“遗诏”中哪有看不出的道理?

道光把发往全国各地和藩属国的嘉庆“遗诏”追回后,重新进行改写。改写后的遗诏,把乾隆生在避暑山庄,很牵强地说成乾隆的画像挂在山庄。这里,我们姑且把嘉庆“遗诏”的原本和修改本做个比较。

“遗诏”原本:古天子终于狩所,盖有之矣。况滦阳行宫为每岁临幸之地,我皇考即降生避暑山庄,予复何憾?

“遗诏”修改本:古天子终于狩所,盖有之矣。况滦阳行宫为每岁临幸之地,我祖、考神御(即画像)在焉,予复何憾?

把皇考乾隆降生在山庄,改为画像挂在山庄,与“予复何憾”相接,实在有些牵强。父祖的遗像挂在山庄,实在不能成为嘉庆死在山庄而无所抱憾的理由。但已发的“遗诏”又不能动太大的手术,而只能小事修补了。

就这样,对乾隆的出生地,不仅传说,就是档案官书也确实留下了不少破绽。不过,总体看来,乾隆生在雍和宫的说法占上风。这主要是因为,乾隆自己一直坚持雍和宫说,而且是反复强调;乾隆的儿子嘉庆,虽一度持避暑山庄说,但后来却作了坚决的修改,并把雍和宫说作为定论写入皇家档案;乾隆的孙子道光,也曾认为乾隆爷生在山庄,当发觉错误后,便立即改为雍和宫说。所以,对乾隆的出生地,尽管从乾隆朝就有不同说法,尽管乾隆的儿孙们也曾一度闹不清,但清宫档案的最终落脚点是:乾隆生在雍和宫。

尽管乾隆由热河宫女生在草棚的说法流传很广,而且还有学者的考证认同,但认真研读这些“证据”,就会发现其破绽也颇多,漏洞也不少,难以让人最终信服。第一,康熙五十年(1711)七月雍亲王赴热河请安确有其事,但由此就说是康熙质问山庄宫女李氏怀孕一事,却很穿凿,更多的成份是在猜测。

标签:

更多文章

  • 揭秘:朝鲜半岛为什么没被纳入中国版图?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导读:早在汉武帝年代,朝鲜半岛就有部分领土成为了中国的附属国,那么在这个长达千年的时间之内,他们为何没有被纳入中国版图呢?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一切以农业为本,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中国领土的扩张往往是人口的迁移的过程,也就是这个地方要能够值得去攻占,基本上朝鲜不能纳入中国的原因无外乎

  • 慈禧太后何以统治中国47年?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导读:1861年11月,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此后三度垂帘听政,直至1908年去世,统治中国长达47年之久。人们大多认为,这是由于慈禧太后善于玩弄政治权术,具有翻云覆雨、为人阴狠、手段毒辣等独特政治手腕。其实,这些并非重要、更非根本的政治原因。皇统继承乏人的危机慈禧太后能够掌握清廷最

  • 探秘:沉寂百年幽灵船戈达德号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导读:水底世界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当然也藏有许多未知的宝藏。在加拿大的湖泊下就沉睡着一直船,它的身上藏有许多秘密。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探秘百年幽灵船“戈达德号”。水下“戈达德”号“戈达德”号是淘金时代的一艘船只。2008年7月,“戈达德”号被发现于加拿大育空地区的一个湖泊中。当时它船身向上,完好无损地坐

  • 攻下南京后曾国藩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1863年曾国藩攻下南京后,爵封一等侯(除开清初的三藩,一等侯爵是清王朝对汉员的最高礼遇,左宗棠军功盖世,也只封为二等侯)。就军事实力而言,他比清政府已经超出了很多,若曾国藩振臂一呼,从满朝人的手中夺回统治权,应当说并不困难,但但他没有这么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据传,曾国藩握有制衡东南半壁的兵权后,

  • 苏洵为什么给儿子取名苏轼?和古代马车有关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导读:我们都知道历史上除了李白、杜甫,还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就是苏轼。话说苏家父子三人都是才子,写的一首好诗。而在古代取名极为重要,那么苏轼的姓名到底有什么讲究,花了苏洵多少心思呢,小编给大家揭晓。古代极重取名,作为一代文豪的苏洵,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取名,自然也花了不少心思。苏洵长子名苏轼,次子名苏辙。这

  • 盗墓贼遇诡异事件:盗宝贝时尸体竟然坐起来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盗墓往往为人所痛恨,但现如今的盗墓题材的小说又非常之火爆,究其根源就是其中恐怖而神奇的情节描述,让很多读者欲罢不能。的确,盗墓虽然伴随着高利润,但同时又需要面对极高的风险,往往一些常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就会在这个幽暗的古墓中发生。曾经就有这样一件事,有位盗墓贼打开了一座数百年前的古墓,但墓主人的尸身并

  • 雍正重臣年羹尧是如何死的?年羹尧的结局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雍正重臣年羹尧是怎么死的?年羹尧(1679年-1726年)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雍正二年(1724年),年羹尧得到雍正帝特殊宠

  • 揭秘纳斯卡线条:惊现宇航员图案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导读:美国考古学联合会在近日举行的第80届会议上,考古学家公布了一个新的发现,与秘鲁沙漠中的纳斯卡线条有关。科学家宣称纳斯卡线条惊现“宇航员”图案,专家正在研究这一图案的意义。科学家发现纳斯卡线条可引导人群走向不同的朝圣路线,路的尽头有庙宇的遗迹,最早创建纳斯卡线条的建造者试图让朝圣者可以查看标记,

  • 司马迁后裔改姓之谜:其后裔为什么不姓司马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导读: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然而这样一位伟人,他的后裔却不姓司马,这是为什么呢?下面一起来探究司马迁后裔改姓之谜吧!司马迁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 解密:慈禧太后点状元为什么看上倒数第一名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古代考状元成绩最好的中,这似乎是自然规律,然而在慈禧手头上却亲自点过一位考得最差的状元,还好这位状元最终的表现非常不错,不然慈禧肯定又得背一条罪名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光绪二十年,也就是1894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岁。为了祝贺她六十寿诞,皇宫里头特地设立了个规矩:这一年要增考一期恩科状元。本来状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