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民国第一民主斗士:血债必须用血来偿!然后他就死了

民国第一民主斗士:血债必须用血来偿!然后他就死了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803 更新时间:2024/1/16 23:42:05

《民国大师系列(18)》闻一多:民不畏死,奈以死惧之

1912年,年仅13岁的闻一多报考清华大学预备班。当年的作题目是《多闻阙疑》,正好暗合“闻一多”的名字,自然激发了他的灵感,文章写得汪洋恣肆,赢得了众考官的一致赞赏。

可惜的是,闻一多除了作文非常好,别的科目都水平一般,按清华的招生标准,是不能录取的。但主考官非常欣赏闻一多的文章,便力排众议,将他破格录取了。

也许正是这次破格录取,奠定了闻一多重实力、轻名声,重公义、轻私利的人生基调。

吴晗总结闻一多的性格为“天真,任性,诚恳,勇敢,无所恐惧,爱人民甚于爱他自己”,是非常准确的。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大学爆发,第二天,清华大学食堂门口贴了一张告示,上面写着岳飞的《满江红》,立刻激起了学生们心中的爱国热情。写这张告示的,就是闻一多。

随后的几天,闻一多带领同学们高举旗帜,上街游行示威,声色俱厉地发表演说,痛斥西方帝国主义的无耻行径。当年暑假,闻一多没有回家,继续在学校里参加爱国运动。在给父母的信中,闻一多写道:“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何人?”

1922年,闻一多去美国留学。在美国,华人备受歧视,甚至连有些理发店都不让华人进。美国人固然势利,但当时的中国也确实让人尊敬不起来,连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到处都充满了愚昧、落后、腐败,甚至连很多留学生都说:“国家是腐败的,到处丑恶,不值得爱。”每当这时,闻一多都会反驳说:“不对,只要是你的祖国,再丑、再恶,也要爱他。”

在美国的种种经历,更加激发了闻一多的爱国热情。1925年,闻一多创作了一组诗,名为《七子之歌》。“七子”,即当时被列强侵占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和大连),在诗中,“七子”以孩子的口吻表达了失去祖国母亲的哀痛心情,读来让人声泪俱下。其中关于澳门的那首诗,就是1999年澳门回归时响遍全国的那首经典歌曲。

这些事,深深地刺痛了闻一多的心,他没有等到毕业,就匆匆地踏上了回国的轮船,急切地要为这个愚昧落后但又割舍不下的祖国效犬马之劳。

回国后,闻一多奔走于全国各地,发表了大量的爱国演说,并出版了《死水》《红烛》两部诗集,极大地刺激了当时的诗坛。后来,闻一多与徐志摩相遇,两人情投意合,共同创办了新月社,成为新月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为中国近现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对于诗歌创作,闻一多曾有名言:“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1945年11月,为了反对内战,和平建国,西南联大的师生们举行了一场演讲大会,痛斥国民政府的不法行径。12月1日,国民政府出动大批军警,武力镇压爱国师生,造成了死4人、伤数十人的惨案,史称“一二·一惨案”。

闻一多听说后,极为震怒,亲笔为烈士题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946年3月17日,西南联大为死难学生举行公葬活动,昆明数万市民也自发组织起来,参加游行队伍。闻一多高举大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怒发冲冠,时人形容为一头“怒狮”。

在安葬仪式上,闻一多发表演讲,吼道:“我们要惩凶,凶手们跑到天涯,我们追到天涯;这一代追不了,下一代继续追。血的债是要用血来偿的!”

闻一多等人的爱国行为,自然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敌视。1946年7月11日晚,民盟主要负责人、闻一多的好友公朴,在回家的路上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甚至有人扬言,只要有人敢异动,李公朴就是下场。

闻一多的朋友们劝他躲一躲,不要跟反动派正面冲突。闻一多冷地说:“如果李先生一死,我们的工作就停顿了,将何以对死者,何以对人民!”

(图:李公朴)

7月15日上午,云南大学举办李公朴追悼大会。闻一多的家人劝他不要去,但闻一多不听,说:“事已至此,我不出,则诸事停顿,何以慰死者?”不得已,大儿子闻立鹤便陪着父亲一起去。

在大会上,委员会出于闻一多人身安全的考虑,没有安排他登台演讲。但闻一多哪肯噤声,不顾一切地冲上讲台,发表了一场著名的演讲,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演讲: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最后,闻一多庄严地喊道:“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其实,在追悼大会的现场,就藏了不少国民党特务,都在死死地盯着闻一多。大会结束后,闻一多跟儿子一起往回走,走到一条偏僻的小道时,突然冲过来两个人,对着闻一多连开数枪。闻立鹤见状,忙扑上去保护父亲,也被打了几枪。附近的人闻声赶来,把他们俩送去医院,却为时已晚,闻一多已当场死亡,闻立鹤经抢救后,万幸逃过一劫。

标签: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共600多位状元,这个状元那方面能排第一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自古朝中有人好做官,考场有人同样也能助你一臂之力,比如大明朝的第八位状元曾棨(音同“起”)。其实,这一科的考官里面,都跟曾棨没什么关系,有关系的是另一位考生——刘子钦。这位刘同学可不是一般人,在前一年的江西省乡试中,一举夺魁,是名扬天下的江西大才子。殿试的主考官是大名人解缙,也是江西人,对这位才华横

  • 他本是一名外交官 却单枪匹马灭了一个国家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汉朝有一句名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让人听得血脉偾张,豪气万丈。实际上,汉朝远远没有这句话渲染的那么强大。否则的话,汉朝皇帝就不会把包括王昭君在内的宗族女子和大量财物送给匈奴人,换取边境的安宁与和平。真正强大的国家还得是唐朝。这里举一个例子。唐朝贞观年间,出了这样一位人物——王玄策。王玄

  • 赵惠文王和和氏璧的故事,他是个如何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公元前283年,此时正是战国时期,秦国是秦昭襄王当政,赵国是赵惠文王当政,两国之间因为一块“和氏璧”,发生了一段小小的摩擦。作为事件中心的那块和氏璧,到底是什么宝贝呢?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有那种天下至宝,是很美的美玉,因为品质实在太好,还被奉为“无价之宝”和“天下所共传之宝”。除此

  • 能让慈禧晚年常常为其痛哭落泪的人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但是慈禧觉得自己并不快乐,而这些不快乐也不能对别人说。到了晚年,也许是压抑得太久,她开始跟一些她认为亲近的人唠叨自己的过去,也慨叹自己的命运。后来我爷爷到宫里去看望他姐姐隆裕的时候,隆裕亲口告诉他:“其实老太后(慈禧身边的人对她私下的称呼)并不快乐,她的难处是我们外人想不到的。就像宫里很多人都传言老

  • 二战秘闻:25万德军入藏后为什么神秘消失?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在德国纳粹如日中天时,希姆莱便组织了一支部队去寻找地球轴心,据说那地球轴心有无穷的力量,能颠倒生死,希姆莱希望这支不队变成“不死军团”。但是这支25万人的德国精英却神奇消失了,许多人都认为这是最后的纳粹,他们到底去哪了呢?入藏的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的西藏远离战区,躲过了战火与硝烟,但并没有

  • 揭秘:清朝为什么喜欢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导读:流放是对有罪之臣的一种惩罚,主要是在流放的过程中能够让他好好反思自己的错误,如果表现的好还可以重新得到重用。流放的地方通常都很荒凉。但是在清朝有一个奇怪的传统,他们喜欢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究竟是为什么呢?在许多反映清朝生活的历史剧中,经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

  • 中国历史谜团:杨贵妃生死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至今还有着很多的谜团无法解释!比如老子出关,老子到底何时出关,又是何时消失,传说的飞升又是否是确有其事?还有至今扑朔迷离的杨贵妃生死之谜,其说法众说风云,甚至还有传言杨贵妃当时并没有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小编就为你一一解密!老子的出关之谜老子曾西出函谷关,被关令尹喜

  • 揭秘三国:曹操睡杀华佗,究竟有何隐情?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华佗,一代名医,医术之高甚至叫当今社会的医学教授汗颜,而其最后的死因,在历史的流传中众说纷纭,不过大多人都认为是曹操将华佗杀死,是因为华佗要开颅医治头痛病。然而,却又另一种说法,与之大相径庭,如果真想如此,那么曹操可谓比窦娥还冤啊!华佗死于公元208年,享年六十三岁。历史上华佗死的原因是在于他想做官

  • 未解之谜:令人毛骨悚然的秘术湘西赶尸!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赶尸是湘西地区苗族的民俗,清朝就广为流传湘西“赶尸人”的传闻,即赶尸人利用“秘术”,将客死异乡的人的尸体带回家乡,让他们入土为安。湘西赶尸的传说,与苗族是分不开的。相传数千年前,苗族的祖先蚩尤率军在黄河边与敌军作战。战事结束后,部队需要撤往后方,在抬走所有伤员后,战场上留下了不少战死的士兵尸体。蚩尤

  • 元朝中期朝政:忽必烈驾崩后的元朝发展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中期朝政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驾崩。由于太子真金早死,帝位由各方争夺。最后,群臣在真金的长子晋王甘麻剌及三子铁穆尔之间选择,由于铁穆尔受元世祖下赐皇太子宝及镇守和林。故晋王甘麻剌退让,铁穆尔即位,即元成宗。停止对外战争,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