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裴行俭是唐朝著名将领,裴行俭有什么故事?

裴行俭是唐朝著名将领,裴行俭有什么故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253 更新时间:2023/12/14 2:34:28

从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河北裴氏出了非常多的大人物,在内政,军事,战争,外交等方面都有着杰出的贡献,唐朝将领裴行俭就是这样一员虎将。

唐朝裴行俭是个骁勇战将。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是隋末一代名将,他凭借父兄所立下的功劳封为弘生,后来他自己也通过科考成为了参军。大将军很喜欢他,决定把他的经验都传授给行俭。李治准备废后立武后,行俭非常的不认同就和反对武后的人商量对策,可是有人武后告了密,他被降职到西州做长史。

后来他又凭借自己的本事升职了,西域的人非常仰慕他的风采。他被重新召唤回都城主持选官的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得到了很大的名声。十多年后,吐蕃入侵,行俭被调任右军总管,跟随三皇子一起出征。次年,突厥入侵,并且和吐蕃已经结成了同盟。在朝廷准备征讨的时候,裴行俭给出建议,认为西域正是多事之秋,不能再有事故。波斯王去世,他的儿子在长安做人质,如果送波斯王之子回国继承王位,就必须经过吐蕃突厥。运用谋略解决问题就可以毫不费力。

皇帝派他护送波斯王子,期间穿越了沙漠。终于到了西州,各属官都来接见,裴行俭向他们要了一千有勇有谋的人往西去,并故意放出消息由于天气太炎日,要等到秋天再离开。突厥王听到这个消息就没有防备。裴行俭淡定地召集了酋长,并对他们说他想去打猎,愿不愿意与他同去。总共有一万多的人愿意去,这支队伍暗地出发。突厥可汗猝不及防就这样被裴行俭捉拿,后来也抓住了可汗的盟友,全部被带回了长安。高宗亲自为他接风洗尘,并说他能文能武,可任文武官职。所以唐朝裴行俭既是礼部尚书,又是大将军。

裴行俭粮车伏兵

裴行俭粮车伏兵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公元679年,突厥可汗背弃盟约造反,更可怕的是他周边的二十几个地区都响应他,最后聚集了几十万人。都护派兵征讨却死伤连绵。高宗命裴行俭率领十八万人讨伐,后来又会合西路军的人马,总计达三十多万。这支部队的军事指挥权都在裴行俭一个人的手上。

都护以前护送粮草的时候总是会被突厥人劫走,这导致很多士兵因为没有粮食吃被活活饿死了。裴行俭知道了这件事后就说可以用智谋战胜敌人。他运送了三百辆粮车,每辆车上没有粮食,有的只有五个拿着刀剑的士兵。为了引诱突厥人来抢劫,裴元庆让那些弱兵来驱赶马车。保险起见,他在前方的峡谷边上也埋伏了精兵。突厥人果真来抢粮食了,那些弱兵只是象征性的打了几下就通通逃走了。那时正是炎热的夏天,成功抢夺粮食的突厥人去河边喝水。等到河边的时候,藏在里面的唐军出来发动攻击,敌人们没有准备,一时之间都被屠杀了。等到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也没有机会了,因为那些早就埋伏好的伏兵也到了,突厥的兵马彻底被杀绝。从此之后,运送粮草的路又被唐军重新掌控,远在前线作战的士兵又能吃上粮食了。这就是裴行俭粮车伏兵的故事。

这场战争的后来,裴行俭依靠自己的天文知识打败了突厥军马,那些残余兵马狼狈地逃往狼山。遗憾的是,在裴行俭回朝后,突厥又再次卷土重来。这次裴行俭生擒了突厥可汗回长安,但由于小人作祟,皇帝没有嘉奖他的功劳。

标签:

更多文章

  • 秦始皇陵和武则天乾陵都有他的雕像,他到底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阮翁仲,这个名字应该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很陌生。但就是这个陌生人,他的雕像却出现在了秦始皇陵和武则天的乾陵。翁仲,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相传他身长1丈3尺,端勇异于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将兵守临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后,秦始皇为其铸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远见该铜像,还以为是真的

  • 许敬宗是谁,为什么后人对他的评价差别这么大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历史是可以任人粉饰的,史书中的历史只能够作为一个参考,准确认识历史要通过多方取证并加以思考,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历史人物的评价千差万别。许敬宗是杭州新城人,隋朝的时候就中进士为朝廷卖力。到了唐朝,他参与了诸多书籍的编纂工作,修编国史。唐高宗即位后,提拔许敬宗为礼部尚书,继续负责国史的编著工作,晚年退休病

  • 上古战神蚩尤到底是杀神还是祖先?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在我国的上古传说中,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才有了华夏族的传承,那么蚩尤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我们应该如何客观评价他呢?蚩尤和黄帝之战的故事经由历史传的越来越邪乎,关于这段上古的历史似乎蚩尤永远站在反叛者一面,那么这段尘封的历史中,蚩尤到底担当了什么角色?是历史的叛乱者还是文明的始祖?由于原始社会阶段,

  • 这个痴情皇帝,为了女人性命都可以不要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皇帝痴情并不是一件好事,太过于重感情的人,往往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如果是皇帝对女子痴情,对国家来说很可能是一个灾难。古往今来有很多痴情的皇帝,不过,痴情到惊悚的地步就不多了。慕容家就出了这么一位痴情得丢了江山、丢了尊严,最后丢了性命的皇帝。这哥们儿叫慕容熙,这家伙风流倜傥、多情温柔,他得到王位是因为

  • 自杀之前,崇祯为什么要将魏忠贤安葬?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魏忠贤被崇祯处死之后,尸体被潦草处理,但在李自成攻破北京的前夜,崇祯皇帝却下密旨将魏忠贤的尸骨收拢后安葬,这是为什么呢?魏忠贤是明史上有名的大奸臣,崇祯皇帝一上台就铲除了魏忠贤的阉党势力。死前被公布罪状、发配凤阳,死后被碎尸万段、悬首示众,崇祯上台后对魏忠贤的这一系列处置,在给当时黑暗政坛带来些许新

  • 安史之乱的另一主角史思明是如何称帝的?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安史之乱给我国大唐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而除了安禄山,另一个主要领导者就是史思明,那么他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史思明是唐玄宗时期的人,但是他并不是大唐汉族人,而是突厥族的人。历史上,史思明和安禄山二人挑起了安史之乱,率领一众叛军,打着消灭奸相杨国忠的名号,出师攻打大唐。安禄山和史思明的胡人军队兵强马壮

  • 古代处女的守宫砂是怎么回事,守宫砂如何制作?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守宫砂是古时候验证女子是否为处女之身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并没有什么科学之处,完全不值得效仿,那么古时候的守宫砂是怎么回事呢?又是如何操作的呢?古代为了验证女子的贞节,会在少女的手臂上点一颗鲜艳的红痣,这颗红痣就叫做“守宫砂”,在古代是很常见的。那么问题来了,认为点上去的“守宫砂”是如何制作的?真

  • 慈禧天天山珍海味,但这两样东西却从来不吃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慈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庸统治者,她不仅贪婪且愚昧落后,而她的奢华贪婪,从日常饮食上就能看得出来。慈禧作为晚清第一吃货,天下美食尽入其肚矣。老太太吃饭之奢侈,地球人都知道,一顿饭伙食标准是200两银子以上。200两饭钱什么概念?晚清1两银子相当如今200块人民币。举箸间4万块灰飞烟灭,令人窒息。为慈

  • 同为太后,慈安真的是死于慈禧之手吗?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在清朝的历史上,作为两宫皇太后之一的东太后慈安是与西太后慈禧一样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日(公元1881年4月8日),一向健康无病的东太后慈安在12小时内竟突然发病及暴卒,实在出人意料。从此,慈安之死成为清宫的一件疑案。东太后慈安,姓钮祜禄,谥孝贞显皇后,为满洲镶黄旗人,于道光十七年七月

  • 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真实目的是为了追杀朱允炆吗?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成功篡位登基,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几年后朱棣便下令郑和下西洋,名义上是彰显国威,实则是为了寻找并追杀失踪的建文帝也很有可能。为什么明成祖朱棣会派遣郑和下西洋?流传最广的解释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明史·郑和传》透露了有关信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