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孙策遇刺之后,曹操为什么不乘机灭掉东吴?

孙策遇刺之后,曹操为什么不乘机灭掉东吴?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晴天 访问量:359 更新时间:2023/12/18 2:40:21

众所周知当年孙策遇刺身亡后,年仅十八岁的孙权接替兄位,面对如此好机会,曹操为什么不乘机灭掉东吴?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详解其中原因。

策亡之后,术不肯事权,而多纳其亡叛。权移书求索,曰:“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三国志·吴主传》注引《江表传》

公元199年,孙策用计突袭的大本营皖城,从而获取了袁术遗留下来的军资及眷属。随后,孙策表李术为庐江太守,并给他三千人马镇守皖城。

很明显,李术在实力上根本无法与孙权抗衡,这点他也心知肚明。但是,在孙策遇刺后,李术却敢于第一个跳出来公然与孙权对抗,难道李术是吃了豹子胆?

事实上,李术背后确实是有人撑腰,给他吃了定心丸。这个人就是曹操。

(孙权)是岁举兵攻於皖城。术闭门自守,求救於曹公。曹公不救。——《三国志·吴主传》注引《江表传》

据史料记载,当孙权进攻皖城时,镇守皖城的李术就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只能凭城固守,同时向曹操求援。这充分说明曹操之前肯定是给过李术承诺的,而李术正是得到了曹操的承诺,才在明知是以卵击石的情况下,还敢于公开向孙权叫板。

曹操暗中支持李术是有目的的。孙策遇刺后,江东的局势开始不明朗起来,不仅豫章、会稽等地山越开始骚动,就连宗室人员、庐陵太守孙辅也暗中与曹操通敌。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年幼的孙权是否能掌控局面,曹操心里是没底的,但是,曹操需要孙权迅速稳住局面。

为了帮助孙权迅速树立威信,稳定江东局面,曹操就向李术开出空头支票,怂恿他挑战孙权的权威。而李术果然中计,他自恃背后有曹操的支持,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充当反孙的出头鸟,直到此时,李术还不知道他只不过是曹操的一枚棋子而已。

少年老成的孙权并不傻,他敏锐地洞察到了曹操的意图。于是,孙权决定拿李术开刀,以达到杀鸡儆猴的目的。在出兵攻打皖城(李术所在地)前,孙权特意先向曹操上书,表达了自己“宜速诛灭”李术的决心,给曹操吃了一颗定心丸。

随后,孙权围攻皖城,寡不敌众的李术只好向曹操求援。这时,曹操是不可能出兵援救他的。

最后,孙权成功歼灭李术,达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从而迅速树立起个人威信。继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其他叛乱,稳定了江东局势。

综上所述,李术在明知是以卵击石的情况下,还敢于公开向孙权叫板的原因,是因为他得到了曹操给开出的空头支票—关键时刻曹操会出兵援救。但是,曹操只是利用他给孙权树立威信而已,自然是不可能援救他的。

那么,曹操为何不趁乱出兵取江东,而是先帮助孙权树立威信,再由孙权来治理江东呢?

官渡之战进入相持阶段,曹操无暇东顾

绍复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公亦於内作之,以相应。绍射营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楯,众大惧。时公粮少,与荀彧书,议欲还许。——《三国志·武帝纪》

公元200年5月5日,小霸王孙策被刺身亡。此时,曹操虽然刚刚在白马之战中获胜,但袁绍的实力未损,仍是占有优势的一方。

随后,曹操、袁绍双方在官渡对峙,陷入僵持状态。双方你来我往,互有胜负,但一时都无法破局。在这种情况下,焦头烂额的曹操根本无暇东顾。所以,曹操此时即使有攻取江东之心,也没有攻取江东之力。

更重要的是,曹操下一步的目标是荆州,而不是江东。

曹操意在荆州,需要孙权在江东牵制刘表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三国志·诸葛亮传》

荆州战略地位扼要,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就是诸葛亮所说的“用武之国”。正是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在对荆州战略地位的判断上,曹操的看法与诸葛亮的看法不谋而合,他们都将荆州视为统一天下的关键所在。这也是后来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又马不停蹄地南下荆州的原因所在。

言归正传,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就已经未雨绸缪,在为拿下荆州布局。他以“猘儿,谓难与争锋”为由,主动向孙策示弱,并与孙策结为亲家,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孙策来牵制荆州的刘表。事实上,在官渡之战时,刘表正是由于担心出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情况,才没有趁虚进攻许昌,所以说,曹操目的确实达到了。

综上所述,曹操下一步的目标是夺取战略要地荆州。而为了达到夺取荆州的目的,他需要孙权在东边牵制住刘表。所以,在拿下荆州前,他不仅不会向孙权及江东下手,相反,他还要确保孙权在江东的地位稳固。

结语

公元199年,东汉政权大势已去,进入灭亡倒计时阶段。而此时天下群雄争霸的局面也逐渐明朗,北方的袁绍、中原的曹操、南方(荆州)的刘表三强脱颖而出,成为当时有资格争夺天下的三股势力。也就是说,曹操要一统天下,就必须先打败袁绍、刘表。

曹操采取先北后南的统一战略,计划先打败最强的袁绍统一北方,再南下荆州消灭刘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曹操就用和亲的方法来安抚、拉拢江东的孙策,其真正意图是利用孙策来牵制住荆州的刘表,这样,他才可以消除后顾之忧,集中力量对付袁绍。

但就在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决战之时,孙策却意外遇刺身亡。随后,十八岁的孙权接替了孙策之位,但由于孙权年幼不能服众,导致江东人心思变,有陷入内乱的危险。

关键时刻,曹操展现出战略家的目光。他怂恿庐江太守李术公然反对孙权,却又在孙权攻打李术时保持中立,致使实力不济的李术很快就被孙权所灭。而孙权在灭李术后迅速树立了个人威信,很快就平息了内部叛乱,稳定了江东了局势。当然,最大的赢家还是曹操,因为他成功让孙权站稳了脚跟,从而牵制了刘表,让他能专心在官渡与袁绍对决。

所以,在孙策遇刺后江东陷入危局之时,曹操选择支持孙权,是为了实施其“先北后南”的统一天下战略的需要,并不是曹操大发慈悲要放孙权一马。

标签: 孙策三国

更多文章

  • 清朝铁帽子王到底有多铁 他们的地位又是怎么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铁帽子王

    你真的了解连皇帝都要礼让三分,铁帽子王到底有多铁,又‘铁’在什么地方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既没有封地,也不能擅自离开京城,但却是清朝最牛的王爷,连皇帝都要礼让三分,铁帽子王到底有多‘铁’,他们比普通王爷又‘铁’在什么地方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铁帽子王的故事!清朝的王爷可以说是最‘卑微

  • 历史上张绣降曹后复反,是不是早有预谋的诈降?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早有预谋的诈降,张绣

    历史上张绣降曹后复反,是不是早有预谋的诈降?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建安二年正月,地盘处于四战之地的曹操为了拓展战略空间,决定南征宛城,攻打实力较弱的张绣。宛城之战爆发(又称淯水之战)。曹操到达南阳淯水后,张绣便率部不战而降。曹操大喜过望,设宴

  • 历史上秦朝3代君主没有一个皇后,这是为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白起,秦朝

    自古英雄配美人,皇上配皇后,但是秦朝历史上3代君主没有一个皇后,这是为什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感兴趣的朋友就一来看看吧!一、唯我独尊,谁能与始皇帝并驾齐驱?皇后是什么?那是皇帝的正妻。走到哪儿,皇后都是可以和皇帝并排走的!这符合秦始皇的气质吗?当然不符合!秦始皇统一六国,用了老鼻子

  • 孝庄和皇太极作为夫妻 孝庄为什么不和他合葬在一起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孝庄,顺治

    很多人都不了解孝庄临终遗言,为何不愿和皇太极合葬,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在古代女子是没有话语权的,她们必须遵从三从四德,成为男人的附属品,男人为了自己的主导地位,甚至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然而在那男权至上的社会中,也涌现了一些“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比如清朝的孝庄太后,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

  • 春秋时期郑国第一个争霸 郑国最后为什么会被韩国所灭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郑国,春秋

    对郑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为何迅速衰落最终让韩国灭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郑国迅速衰落没能成为大国,主要有3方面原因:一是郑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二是郑国内乱,三是四周大国崛起。接下来,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第一,郑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郑国立国于中原经

  • 古代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 古代哪个朝代注重女性教育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女性教育

    还不知道:古代哪一个朝代注重女性教育?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晋末期,皇室垂危,上层统治阶级身处危机却还在沉迷于享乐,忧国之心在国破之时还未曾有半分觉悟,东晋破碎,随即而来的是一样看不到尽头的混乱,长时间没有形成大一统国家的时代。北魏在南北朝时期存在了极长的一段时

  • 蔡伦一介宦官,为何会去改进造纸术呢?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蔡伦

    古代中国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无外乎是四大发明,其中的造纸术更是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人们依旧在纸上写字,可以说纸是存在时间最长的承载文字的工具了。提起造纸术,我们脑海中第一反应就是蔡伦,我们都知道蔡伦是一个宦官,当时身为宦官的他为啥会接触并改进造纸术呢?蔡伦在十四岁时就已经入宫做了宦官,一心想要向上爬的他

  • 古代战争中,士兵吃的都是什么食物呢?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士兵

    现代战争中,军队的后勤可以说是非常现代化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也可见古代军队对后勤的重视,那么在漫长的战争史中,我国古代士兵吃的都是什么?其实古代军队没有条件去挑食,只要能吃的东西就行。特别是远征时,实在不行杀马凑合吃,两军交战双方必互有损伤,有些军队就是靠“以战养战”,特别是古代蒙古军队,就是

  • 曹操口中的“唯有杜康”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三国,曹操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曹操《短歌行》中的一句诗词。很多人不理解曹操所说的“杜康”到底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杜康被称为酒圣,因为传说杜康是酿酒的鼻祖人物。《说文解字》有记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道家名人”,此后杜康也有代指酒的意思。所以曹操在这里提到“杜康”实际上说的是酒,想要排解忧愁,唯

  • 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转折点是哪一件事呢?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春秋,齐桓公

    春秋与战国有好几种划分依据,今天我从这两个时代的战争层面略做分析,不足之处,请各位补充。春秋时,大国间确实是争霸战争为主,但灭国战也是同时存在的,到了战国时代没人在乎虚的霸主名声,转而获取实际利益为主,继续灭国战争。打个比方,春秋战国上演的都是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只不过春秋时代小鱼比较多,到了战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