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刘备杀刘封到底是因为诸葛亮的建议还是自己的私心?

刘备杀刘封到底是因为诸葛亮的建议还是自己的私心?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晴天 访问量:359 更新时间:2023/12/18 2:40:09

亲儿子和干儿子怎么选?相信很多人心里的答案其实都差不多,那么刘备杀刘封到底是因为诸葛亮的建议还是自己的私心?其实答案是非常清楚的,刘备就是刘封之死的幕后操盘手。

公元220年,孟达投降魏国,随后奉曹丕之命与徐晃夏侯尚攻打东三郡。雪上加霜的是,上庸太守申耽、西城太守申仪也在此时背叛刘封;最终,大势已去的刘封只好弃城逃回成都。上庸三郡宣告失守。

刘封之所以敢于回到成都,就说明他自认罪不至死,这也是他之前拒绝了孟达招降的原因。但事实证明,刘封还是太天真了,他选择回到成都实际上是自投罗网之举,刘备、诸葛亮并不认可他的辩解。最终,在诸葛亮的劝说下,刘备赐刘封自尽。

据《三国志》中的记载,刘备之所以处死刘封,是基于以下理由:

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三国志·刘封传》

也就是说,在襄阳之战时拒绝援救关羽、与孟达闹翻导致失去东三郡,以及为避免日后刘禅“难制御”刘封,是刘备最终决定处死刘封的三个理由。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下面,我们就逐一展开分析。

襄阳之战时拒绝援救关羽:刘封罪不至死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三国志·刘封传》

首先,襄阳之战爆发时,刘封、孟达刚刚平定上庸三郡不久,恩威未施。而且,以上庸太守申耽、西城太守申仪为首的地方豪强,还随时有反叛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刘封、孟达选择留守上庸三郡,以巩固基本盘,属于正常操作。

其次,刘备派刘封到上庸,是安排有任务的,那就是“下统达军”,也就是监视孟达。因此,在再次收到刘备的指令之前,刘封选择无视关羽的指令,坚守岗位,是他执行力强的体现。

再次,在襄阳之战初期,关羽一度势不可挡,胜利在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刘封出兵襄阳的决策。

综上所述,刘封在襄阳之战时拒绝援救关羽,是基于他的职责,而非个人私心做出的决定。这虽然暴露出了刘封战略目光短浅的短板,但很显然,他罪不至死。

丢失东三郡:刘封当罚不当诛

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三国志·刘封传》

刘封丢失东三郡,最大的原因是孟达的反叛。而孟达之所以反叛,原因之一是孟达害怕刘备追究他不救关羽之罪;原因之二是刘封用武力夺取了孟达的“鼓吹”这件事,实际上就是刘封、孟达两人在争夺领导权时,刘封以刘备义子的身份,强势从孟达手中夺取了象征着统帅地位的“鼓吹”,而心有不甘的孟达虽“忿恚”刘封,但碍于刘备的面子不敢发作,于是干脆反叛投降了魏国。

刘封虽然在处理与孟达的关系时,采取的方法欠妥,但是,他却是在忠实执行刘备的指令。因为,刘备派刘封到上庸的目的,就是要他“统达军”,所以,在孟达不愿意交出军权的情况下,刘封才用武力夺了孟达的仪仗队。也就是说,是刘备亲手种下了刘封、孟达之间仇恨的种子。

综上所述,孟达虽然是因刘封而反叛,但是,真正的根源却在刘备,是刘备默许刘封夺取孟达的军权,从而逼迫孟达反叛。所以,丢失东三郡的责任不应该由刘封一人承担;而且,胜负乃兵家常事,刘封在严格执行刘备指令的前提下,只是因为采取的方法不妥才酿成败局,应是当罚不当诛。

未雨绸缪为刘禅: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三国志·刘封传》

刘封虽然只是刘备的义子,但却是长子,平时刘禅也得叫他一声大哥。而更为重要的是,刘封“有武艺,气力过人”,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更是蜀汉建国的功臣之一,可以说,不论是在武力值,还是在对蜀汉的贡献方面,刘禅与刘封相比都是相形见绌。而这,也是刘备最担心的。

知子莫如父,太子刘禅有多少斤两,刘备是再清楚不过了,事实上,刘禅能压过刘封当上太子,完全就是因为刘禅是亲生的。因此,为了确保刘禅继位后皇位无忧,就必须妥善处置好刘封,不让他有威胁到刘禅的机会,事实上,在取得汉中后,刘备将刘封放到远离成都的东三郡,就是为了让刘封远离蜀汉的权力中枢。

但是,刘封却不能理解刘备的良苦用心,他不仅轻易地将东三郡丢掉,而且还跑回成都来,这不是给刘备出难题嘛!气得刘备对他是破口大骂。此时,如何处置刘封,就成了刘备的心病。

关键时刻,诸葛亮挺身而出,他说出“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这句刘备心中想说,但是又不能说出来的话,并以此为理由劝刘备除掉刘封。

但令人费解的是,如果只是为了避免刘禅无法驯服刘封的情况出现,完全不需要处死刘封,只要不让刘封掌握军权就可以达到目的了。难道刘备、诸葛亮没有想到这点吗?

襄阳之战的失利必须有人负责:刘封是完美的替罪羊人选

襄阳之战的失利,对此前顺风顺水的刘备集团是个沉重的打击。不仅让刘备集团失去仅有的荆州三郡,以及上庸三郡(东三郡),使刘备集团的势力完全退出荆州,而且直接导致了夷陵之战的爆发,从而使蜀汉政权从鼎盛开始进入到衰退通道中来。

如果追究起来,襄阳之战失利的责任人,毫无疑问就是刘备、诸葛亮与法正这三巨头。因为,正是由于他们的麻痹大意,没有及时洞察到孙权参战的意图,从而提早派出援军进入荆州,才导致孤立无援的关羽兵败被杀。

刘备、诸葛亮虽然对此心知肚明,但是,他们不可能站出来主动揽责,因为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而且面子上也挂不住。而就在此时,刘封适时地回到成都了,天真的刘封此时还不知道,他已经是在劫难逃了。

当好搭档诸葛亮以保护刘禅为由(此理由不能摆上台面),劝刘备处死刘封时,刘备马上就领会了诸葛亮的意图。于是,心照不宣的刘备就顺水推舟将刘封赐死。可怜的刘封,就这样成了襄阳之战失利的替罪羊。

综上所述,刘备处死刘封是一箭双雕之举。既为刘禅以后顺利施政扫清了障碍,又为襄阳之战的失利找到了替罪羊。当然,因为第一个理由不能摆上台面,所以,刘备就只能以第二个理由来赐死刘封了。

结语

公元219年,顺利拿下汉中的刘备进位汉中王,此时,刘封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已注定回不到过去了。不过,此时刘备还没有杀刘封之心,他只是将刘封放到远离蜀汉权力中枢的东三郡。

有勇无谋的刘封没能领会到刘备的良苦用心,他认为这只是一次正常的人事调动。随后,缺少战略目光的刘封,不仅拒绝援救关羽,间接造成关羽被害,而且又与搭档孟达闹翻,最终导致丢失东三郡。但是,此时刘封还罪不至死。

刘备在诸葛亮的提醒下,意识到刘封是襄阳之战失利替罪羊的完美人选,当然,除掉刘封也是为了刘禅着想。至此,刘禅的命运已经注定——作为襄阳之战失利的替罪羊被赐死。

最后,后知后觉的刘封总算明白了其中的道道,但可惜为时已晚,他只能悲叹:“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标签: 刘备杀刘封

更多文章

  • 孙策遇刺之后,曹操为什么不乘机灭掉东吴?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孙策,三国

    众所周知当年孙策遇刺身亡后,年仅十八岁的孙权接替兄位,面对如此好机会,曹操为什么不乘机灭掉东吴?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详解其中原因。策亡之后,术不肯事权,而多纳其亡叛。权移书求索,曰:“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三国志·吴主传》注引《江表传》公元199年,孙策用计突袭的大本营皖城,从而获

  • 清朝铁帽子王到底有多铁 他们的地位又是怎么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铁帽子王

    你真的了解连皇帝都要礼让三分,铁帽子王到底有多铁,又‘铁’在什么地方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既没有封地,也不能擅自离开京城,但却是清朝最牛的王爷,连皇帝都要礼让三分,铁帽子王到底有多‘铁’,他们比普通王爷又‘铁’在什么地方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铁帽子王的故事!清朝的王爷可以说是最‘卑微

  • 历史上张绣降曹后复反,是不是早有预谋的诈降?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早有预谋的诈降,张绣

    历史上张绣降曹后复反,是不是早有预谋的诈降?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建安二年正月,地盘处于四战之地的曹操为了拓展战略空间,决定南征宛城,攻打实力较弱的张绣。宛城之战爆发(又称淯水之战)。曹操到达南阳淯水后,张绣便率部不战而降。曹操大喜过望,设宴

  • 历史上秦朝3代君主没有一个皇后,这是为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白起,秦朝

    自古英雄配美人,皇上配皇后,但是秦朝历史上3代君主没有一个皇后,这是为什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感兴趣的朋友就一来看看吧!一、唯我独尊,谁能与始皇帝并驾齐驱?皇后是什么?那是皇帝的正妻。走到哪儿,皇后都是可以和皇帝并排走的!这符合秦始皇的气质吗?当然不符合!秦始皇统一六国,用了老鼻子

  • 孝庄和皇太极作为夫妻 孝庄为什么不和他合葬在一起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孝庄,顺治

    很多人都不了解孝庄临终遗言,为何不愿和皇太极合葬,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在古代女子是没有话语权的,她们必须遵从三从四德,成为男人的附属品,男人为了自己的主导地位,甚至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然而在那男权至上的社会中,也涌现了一些“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比如清朝的孝庄太后,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

  • 春秋时期郑国第一个争霸 郑国最后为什么会被韩国所灭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郑国,春秋

    对郑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为何迅速衰落最终让韩国灭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郑国迅速衰落没能成为大国,主要有3方面原因:一是郑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二是郑国内乱,三是四周大国崛起。接下来,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第一,郑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郑国立国于中原经

  • 古代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 古代哪个朝代注重女性教育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女性教育

    还不知道:古代哪一个朝代注重女性教育?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晋末期,皇室垂危,上层统治阶级身处危机却还在沉迷于享乐,忧国之心在国破之时还未曾有半分觉悟,东晋破碎,随即而来的是一样看不到尽头的混乱,长时间没有形成大一统国家的时代。北魏在南北朝时期存在了极长的一段时

  • 蔡伦一介宦官,为何会去改进造纸术呢?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蔡伦

    古代中国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无外乎是四大发明,其中的造纸术更是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人们依旧在纸上写字,可以说纸是存在时间最长的承载文字的工具了。提起造纸术,我们脑海中第一反应就是蔡伦,我们都知道蔡伦是一个宦官,当时身为宦官的他为啥会接触并改进造纸术呢?蔡伦在十四岁时就已经入宫做了宦官,一心想要向上爬的他

  • 古代战争中,士兵吃的都是什么食物呢?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士兵

    现代战争中,军队的后勤可以说是非常现代化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也可见古代军队对后勤的重视,那么在漫长的战争史中,我国古代士兵吃的都是什么?其实古代军队没有条件去挑食,只要能吃的东西就行。特别是远征时,实在不行杀马凑合吃,两军交战双方必互有损伤,有些军队就是靠“以战养战”,特别是古代蒙古军队,就是

  • 曹操口中的“唯有杜康”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三国,曹操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曹操《短歌行》中的一句诗词。很多人不理解曹操所说的“杜康”到底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杜康被称为酒圣,因为传说杜康是酿酒的鼻祖人物。《说文解字》有记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道家名人”,此后杜康也有代指酒的意思。所以曹操在这里提到“杜康”实际上说的是酒,想要排解忧愁,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