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康熙点名要见乾隆生母,背后什么原因?

康熙点名要见乾隆生母,背后什么原因?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524 更新时间:2024/1/23 18:33:43

康熙晚年生活中,聪明伶俐的乾隆给康熙带去了许多欢乐,乾隆大胆、懂事,武全才,给康熙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也成了雍正夺嫡路上最有力的法宝。

弘历围猎险被大熊所伤,康熙点名要见乾隆生母

康熙61年8月,康熙带队伍进行围猎,一枪击中大熊,大熊倒地后许久都没有起来,康熙就想让弘历去补上一箭,博得“初围获熊”的美名,哪知弘历上马后,迟迟不动,康熙便喊到:“弘历,怎么不进?

弘历这才骑马过去,哪知大熊突然翻身,张嘴怒吼,把周围的人都吓傻了,只有康熙反应及时,拔枪便射穿了大熊的脑袋,才保了弘历一命。这件事给康熙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弘历平时一直很胆大,但是那天,如果听了康熙的话,直接上前,那可能已经命丧熊口了,康熙认为自己这个孙子福大命大,是上天在保佑他。围猎后,康熙特意到热河狮子园,点名要见弘历生母。

康熙为何点名要见乾隆生母呢?

弘历晚年能得到康熙的喜欢,其实是雍正精心下得一盘棋,弘历集中体现了清朝前期的优秀基因,极高的智商,强大的自制力,无穷的精神。这些都是康熙喜欢他的原因,也是雍正加分的砝码,弘历养育宫中,这也意味着,如果康熙喜欢弘历,有意让弘历当皇帝,那么就会让雍正即皇帝位,就算不打算传位给雍正,但也会因为喜欢弘历,而使雍正一家得到庇护,这是一次双赢的交易。

显然康熙是有意要传位于乾隆的,而在这之前,他想见一下乾隆生母,因为如果弘历即位,那么他的生母就是将来的太后,太后对朝局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所以他想见一下这个在雍亲府10多年,但并没有什么名分及名气的女子。康熙发现,这个儿媳妇虽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格格“(满语小姐的意思),但是却生得十分饱满,体格强壮而且皮实,将来必定是有福之人。

而事实上,她也正如康熙所说的那样,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有福气的太后之一,她长寿而且一生顺遂,儿子孝顺。一生跟着乾隆四次南巡,游了3次五台山,3次泰山,还去过嵩山,避暑山庄去了无数次,85岁了还登了一次泰山。乾隆能活到89岁,全靠他母亲的遗传基因好啊。

乾隆的生母到底是什么人呢

乾隆的生母钮祜禄氏,在这次晋见之前,一直没有引人注目过,生了弘历这个孩子也并没有改变她在雍亲王府的地位,一直被称为”格格“,直到雍正登基后,才被封为熹妃。

钮祜禄氏是清朝八大姓氏之一,但是乾隆的生母并不是八大家族之一,清朝八大家族钮祜禄家族指的是开国元勋额亦都一支,而乾隆生母的先祖,只是额亦都一个表现平庸的叔伯兄弟叫额亦腾,这一支开国以来,就没有出过什么大人物,最厉害的也不过是乾隆的外祖父凌柱,当了一个四品典仪,而且还是因为女儿嫁入雍亲王府,赏赐的闲职。

乾隆的生母13岁进去雍亲王府时,只是一个普通丫头;康熙49年,19岁的钮祜禄氏出落得身材丰满,才被雍正收为侍寝丫头,第二年,便怀孕生下弘历,但是由于身份低微,以致于弘历都没能引起注意。

乾隆登基后,极尽孝道,却唯独不许母亲碰权力

康熙的相面功夫确实了得,他说乾隆生母是有福之人,果然不假。乾隆登基后,尽管国事繁忙,但是他依旧坚持”三天问安,五天侍膳“,太后有个风吹草动,他都亲自关怀。刚登基的乾隆非常节俭,平时过年过节,臣子给他送点礼物他都拒绝,但是对母亲,那可是绝对舍得花钱。

乾隆6年(1741年)太后50岁生日,乾隆在圆明园举办寿宴,邀请60岁以上的老人在路边为太后跪接祝寿,一天下来,光赏赐这些跪接之人就花了10万两,7万多匹绸缎。--《清高宗实录》。乾隆虽然在孝道上当之无愧,对母亲是极尽之能,但是在权力上,他却是非常的自私,绝对不许母亲沾染分毫。雍正13年8月26日,乾隆登基的第三天,他就下了一道谕旨:

凡国家政事,关系重大,不许闻风妄行传说,恐皇太后闻之心烦。皇太后仁慈,抚爱朕躬,圣心切至,凡有所知,母子之间,岂有不告之理?但朕与诸王大臣所办政务,外人何由而知?其应奏闻母后者,早已奏闻矣。宫禁之中,凡有外言,不过太监等……尔等严行传谕,嗣后凡外间闲话,无故内廷传说者,即为背法之人,终难逃朕之觉察,或查出,或犯出,定行正法。《清高宗实录》

刚一上位,就下旨太监、宫女,不得在太后面前嚼舌根,其实就是要让太后与政治绝缘,乾隆不仅是这样说的,还是这样做的。有一次,太后与乾隆聊天时,说到顺天府东面有一座庙年久失修,快塌了,想让乾隆拨点钱,修一下,这事当时就触动了乾隆敏感的政治神经。乾隆当即下旨,大骂太后身边的太监张保和陈福,说他们办事糊涂,陈福在康熙身边伺候多年,什么时候见宁寿宫太后要求康熙修盖庙宇。但看在太后的面子上,就不处罚他们了,表现上骂太监,而实际上就是说给太后听的。太后也是识时务之人,从此以后

,就再也没有干涉朝政之事了,也成全了乾隆纯孝的美名。

标签: 乾隆清朝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朱高熙?他最后的结局有多悲惨?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朱高煦,明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朱高煦的故事。说到朱高煦其实这个人其实在历史上也是很有故事的,传说啊,传说这个人最后竟然被明宣宗做成了“瓦罐焖鸡”,我的天啊,这也太惨了吧,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在历史上到底是不是真的呢?真正的历史上是否真的有此

  • 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他对于契丹是怎样的态度?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李存勖,后唐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李存勖的故事。李存勖是后唐开国皇帝,唐末著名军事家。李存勖一生骁勇善战,深谋远虑,在担任晋王期间曾多次击败后梁,还有北方契丹。当时契丹人的战力十分强悍,但李存勖却能从中胜绩连连,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虽然李存

  • 当过囚犯做过皇帝,朱祁镇的一生有多戏剧性?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祁镇,明朝

    明英宗朱祁镇是朱瞻基的长子,是明代历史上第一个有两个年号的皇帝,其一生跌宕起伏。第一次称帝时,年幼的朱祁镇只有九岁,年号正统。由于年纪过为幼小,先皇早亡,朝政大事由多由张皇后把持,即当时的太皇太后。后发生土木堡之变,他的弟弟朱祁钰称帝。在经历多重变故后,朱祁镇又回到了朝廷中,但是当时的皇帝怎么可能愿

  • 古代没有羽绒服怎么保暖呢?你低估了古人的智慧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宋朝

    每当快进入腊月的时候,现代人都会窝在空调房中不出门,人们可能会想没有空调该如何度过这漫长的寒冬?可是在古代,没有空调没有暖气,棉花也直到元朝才传入中国,甚至还没有全球变暖,那古人是如何度过这漫长的冬天,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高超智慧了。在春秋时期就有一种燎炉被用于保暖。宋代孟元老所作的《东京梦华

  • 孙权的开明程度是三国之最吗?晚年时的他依旧如此吗?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权,东吴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孙权的故事。东吴一直都是被称为“人和”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孙权处事比较大度开明,使得东吴上下长期以来人心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大家始终还是能团结到一起。以至于曹操也非常欣赏孙权的性格,虽然刘备也

  • 工作狂雍正皇帝,他有哪些私人的小爱好?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雍正,清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雍正的故事。康熙、雍正、乾隆应该算是清朝最出名的三位皇帝了,其实这三位皇帝也挺有个性了。今天就先为大家讲讲雍正皇帝有哪些兴趣爱好,我们都知道乾隆喜欢在各种名画上签名,虽然他自己也写了很多诗,只是都不怎么

  • 清朝小伙的辫子有多脏?他们多久洗一次?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清朝

    韩菼是清朝官员,他曾在《江阴城守纪》中写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在清朝,不按规定剃发就会被处死,俗称“剃发令”。1645年,清顺治皇帝发布了剃头令,规定任何人都必须剃发,不得以任何借口来躲避剃发,拒不剃发的只有死路一条。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人,在入关前,都是游牧民族,在草原上随时迁徙,没有固定

  • 揭秘辽朝组建的两支奇葩军队:“怨军”与“瘦军”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辽朝

    辽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由于他是位亡国之君,自然要享受传统史学家们给亡国之君的准备好的一套评价,于是天祚帝在后世的史书之中必须并且只能是以残暴不仁、昏庸无能的形象出现,当然,是否属实已经很难得到验证了。不过,从天祚帝在辽朝被女真攻灭之前组建的两支奇葩军队来看,这位皇帝最起码颇有些天马行空的

  • 黄皓是刘禅身边的小人,为何姜维不除掉他呢?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黄皓

    姜维和黄皓,丁奉和孙綝这四个人的性质完全不一样。首先,黄皓更像是“佞臣”,正在走向权臣的路子,还没有取得绝对的权力,也没有威胁君权。孙綝则不一样,他可是继承了孙峻,一门五侯典禁军,权倾人主《三国志.孙休传》。所以,孙綝对君主来说属于“奸臣加权臣”。再看两位大将,姜维原属降将,逐渐升至蜀汉北伐的领兵大

  • 吴国为何能成为三国中最后灭亡的一方?靠的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吴国,三国

    吴国能成为三国中最后灭亡的一方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了解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虽然在当年那段争霸历史中,曹魏、东吴和蜀汉三方阵营可谓打的是十分精彩,但是说道最后的赢家,却是一直藏在背后的司马氏族。被我们称作为老贼的司马懿在曹操死后,先后辅佐了三代曹家君王,逐渐积累了属于自己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