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为何唐朝晚期的宦官权利会那么大呢?

为何唐朝晚期的宦官权利会那么大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784 更新时间:2024/1/8 22:55:51

历史上,东汉和明朝是宦官专权的重灾区。其实,唐朝中后期也出现了类似现象。相较东汉和明朝,唐朝的宦官除了抓权,还控制着皇帝。自唐穆宗后的九位皇帝,有七位是宦官所立,敬宗、文宗甚至被宦官所杀,这在历史上十分罕见。宦官哪来这样的底气呢?一窥神策军的发展,便能知晓答案。

神策军的成立,与吐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吐蕃在七世纪强势崛起,对唐朝的西北边境构成了严峻的威胁。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六月,名将哥舒翰率军攻陷了河西走廊的咽喉要地石堡城,以此为契机,占据了黄河九曲,取得对吐蕃的战略优势。

天宝十三年(754年)七月十七日,哥舒翰上书获批,成立西北边防军,以此为战略支点,持续碾压吐蕃。神策军在洮水南岸的磨环川成立,首任神策军使由洮阳太守成如缪担任。神策军最初编制只有两千人,相当于现在一个团的兵力。次年12月16日,安禄山起兵反唐,攻势凌厉。朝廷抽调边军,驰援赴难,神策军也是其中之一。公元759年,神策军将卫伯玉率领千余人,参加了相州之战。尽管唐军占据了人数优势,但相互之间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指挥,结果一败涂地。

卫伯玉败逃陕州(今河南省三门陕西),不久前神策军原驻地已落入吐蕃之手。无家可归的卫伯玉只得暂驻陕州,站在了抵挡史思明叛军的第一线。此时,深受唐肃宗李亨信任的宦官鱼朝恩也在陕州督军。神策军第一次与宦官有了交集。

上元二年(公元760年)二月,叛将史朝义率军夜袭陕州,卫伯玉主动出击,在永安大破叛军。肃宗大喜,褒奖神策军,命其镇守陕州,卫伯玉受命入朝,鱼朝恩乘虚掌控神策军,原先的边防军变成了藩镇军。在鱼朝恩的运作下,神策军进入发展的快车道。陕州节度使所属的军队,统统被其纳入神策军,军队规模扩大到万余人。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犯边,直驱长安。代宗李豫出逃陕州,鱼朝恩率神策军充当禁军,保护代宗的人身安全。随后,代宗在神策军的护卫下,回到长安。两年后,吐蕃再次侵扰关中,神策军驻军苑中,并分设左右两军,从此确立了中央禁军的地位。

神策军分立之后,各设大将军一人、将军四人、统军两人,屯驻京畿和关内要地。为统一指挥,设立护军中尉,节制神策将吏,同时以左右神策行营的名义,统率京畿和所在地的驻军,

由此可以看出,神策军具有拱卫京畿和野战的双重职责。

大历五年(公元770年),鱼朝恩获罪身死,神策军恢复了由兵马使统率的先例。然而建中年间爆发的“泾原兵变”改变了神策军的命运。建中四年(783年),原凤翔节度使朱泚发动叛乱,长安失陷。德宗带着妃子、太子、宗亲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叛军紧追不舍,轮番围攻奉天一月余。关键时刻,神策军及时救驾。叛军人多势众,神策军顽强作战,敢打敢拼,迫使叛军无功而返。随后,神策军收复长安,迎回德宗。

经历这一变故,改变德宗的观念。在出逃过程中,皇帝的威仪荡然无存,文臣武将或逃或降,只有宦官忠心地环伺左右。大笔军费豢养的军队,随时可能反咬一口。只有神策军能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堪称当时军事力量的台柱子。

德宗认为宦官是最值得依赖的对象,神策军是最能打的军队,两者结合,强强联手,必定能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德宗任命窦文场、霍仙鸣为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帝既以禁卫假宦官,又以此宠之。”至此,宦官掌控禁军成为一项制度。凡事就怕万万没想到。宦官仇士良的出现,使得神策军彻底沦为宦官打手。宪宗即位之初,提拔心腹宦官仇士良为内给事,权势日益。经宪宗、穆宗、敬宗三朝,仇士良虽呼风唤雨,却无法坐稳“宦官一哥”的位子。

文宗李昂即位后,对王守澄为首的宦官势力,十分不满,有意提拔李训、郑注等人,密谋铲除宦官势力。太和五年(公元835年),文宗设计剥夺了王守澄的兵权,将其免职、赐死,另立王守澄的对头仇士良填补权力真空,出任左神策中尉,掌握神策军的权柄。文宗除掉王守澄后,并不甘心,意图剪除仇士良斩草除根,夺回军权。公元835年(太和九年)十一月,文宗在紫宸殿展开朝会。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说左金吾卫后院的石榴树上夜降甘露,此为祥瑞,请文宗观赏。

文宗带着百官移驾左金吾卫后院附近的含元殿。仇士良、鱼弘志等一行宦官刚进后院,仇士良发现韩约神色有异,又见院中暗藏数百持械甲士,急忙转身出逃,金吾卫士卒急忙关门。仇士良大声斥责,夺门而出。仇士良等人急返含元殿,劫持了文宗。

仇士良脱险后,命左、右神策军副使刘泰伦、魏仲卿各率五百神策军,从紫宸殿杀出,封锁宫门后,大肆诛杀了六百多各级官吏以及金吾卫士卒,同时,在各衙门搜捕“贼党”,就连卖酒肉的小贩也遭到毒手,死者愈千。左、右神策军受命出动千余骑,出城追捕逃亡的官员,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等四位宰相先后遇难,“士良因纵兵捕,无轻重悉毙两军,公卿半空。”一时间长安刀光剑影,尸体枕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

至此,神策军的控制权牢牢地掌握在宦官手中,军中将吏也由宦官亲信充任。唐朝中后期宦官集团之所以能掌握皇帝的生、死、废立大权,根本原因也在于他们掌握神策军兵权。因此宦官以神策军作为政治工具,用军权逼宫皇权,从而满足其个人私欲。如此一来,贪污受贿,卖官鬻爵等行为横行,政治愈加黑暗,导致藩镇与中央的离心离德,造成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加重了百姓的剥削,社会矛盾尖锐。

天复三年(903年),入主关中的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击败了竞争对手岐王李茂贞,逼迫唐僖宗李儇杀死宦官韩全诲等20余人,根除了唐朝中后期形成的黑暗势力。失去了宦官这棵大树的护佑,神策军也没有了用武之地。左右神策军并入左右羽林、龙武、神武等六军,结束了149年的建军历史。四年之后,唐朝也走到了尽头,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标签: 唐朝史朝义

更多文章

  • 于禁在曹操墓前拜祭,为何看到曹丕送来的画后羞愧而死?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于禁,曹魏

    于禁,字文则,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于禁带军严肃庄重,战斗中所缴获的财物从不私藏,因此深得曹操器重,是曹操所有的将领中唯一的假节钺之人。但于禁常以军法处理下属,不得士卒众心。后世将于禁称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于禁作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三国志作者陈寿

  • 刘禅作为一国之君,为何连杀三位重臣?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禅,蜀汉

    刘禅,即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琰之妻留宿皇宫长达一个月,刘琰休妻子,被杀;李邈上书诋毁诸葛亮,被杀;杨仪口出怨言,下狱后自杀。刘禅作为一国之君,

  • 吴三桂降清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其实早有预谋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吴三桂

    当时的明王朝其实已经岌岌可危,崇祯皇帝自缢后,吴三桂眼见失去了依靠,自己一个人守着山海关,看着闯王李自成的起义军和清兵都要打过来,其实他心里早就想投降了,只不过是在清兵和李自成中间犹豫不决。不得不说吴三桂他是一个以自身利益为重,两面三刀的人,他其实早就在二者之间都给自己留了后路,皇太极曾写信给吴三桂

  •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士 荀彧为何反对曹操称魏公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荀彧,曹操

    还不知道:荀彧和曹操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曹操的第一谋士,荀彧为何反对曹操称“魏公”?三国英雄论荀彧,还真别说,人气那是挺高的。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年还看过不少人都从荀彧入手切三国。讲智谋,谈战略眼光,普遍都认为荀彧堪称当代三大军师之一。但他更吸引人注目的一点,

  • 乾隆晚年为何主动退位,当了三年太上皇呢?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清朝,乾隆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是汉高祖刘邦他爹刘太公,不过这个“太上皇”是刘邦封的,纯属荣誉称号,仅表示一种尊重,实际上刘太公并没有当过皇帝。在中国王朝史上,“太上皇”虽然是个非常崇高的尊号,但当太上皇的人大多是出于被迫或无奈。比如唐高祖李渊,就是被儿子李世民胁迫退位。比如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回国,弟弟朱

  • 都说史书是胜利者写的 刘邦上当皇帝后为何没有污名化项羽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刘邦,项羽

    对刘邦和项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胜者撰写历史,刘邦夺得江山后,为啥项羽没被污名化?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自古君王深谙此道,项羽和刘邦亦如此。但是时局已定,西楚霸王被围困在乌江,唯一的退路就是过江投靠江东父老,但是项羽宁可乌江自刎也不肯过江,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项羽死

  • 吕布并没有斩杀过名将,为何能称三国第一呢?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吕布

    东汉末年,各地势力此消彼长,很快便迎来了三国时代,无论是在真实历史还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位名将一直凭借自己的武力值,排在三国武将之首,即使关羽被后世称为“武圣”,也未曾动摇他的地位,这位名将便是吕布。吕布作为三国第一武将,比起斩杀十四名将的关羽,他甚至从未在战场上斩杀过任何名将,但他依旧是人

  • 古代将军镇守边疆手里握着大军 古人为什么很少发生叛乱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将军

    对古代将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将军手握重兵镇守边疆,为何很少叛乱,他们到底忌惮什么?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刘邦成就大业之后杀了无数开国功臣,种种迹象表明自古帝王心思最难测,伴君如伴虎。可是,手握重兵的将军即使预料到了自己的既定命运也都从容赴死,几乎很少发动

  • 朱元璋会和会收那么多的义子呢?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朱元璋

    义子,指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自愿结成父子关系。这种关系有点类似于拜把子,义结金兰,即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自由组合在一起,成为亲人。但不同的是,拜把子是兄弟相称,认义子则是父子相称。其实,这种行为在现代社会也有,说白了就是认个干亲、干儿子、干姑娘、干爹之类。小时候看《隋唐演义》时,对第八条好汉、忠心耿

  • 曹丕、刘备称帝后,为何孙权却选择称臣呢?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刘备

    孙权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下面详细说说。公元220年,乱世之枭雄曹孟德去世了,他的儿子曹丕逼着汉献帝“禅让”的皇位,以魏代汉,建立了魏国。公元221年,自诩为中山靖王后人的刘备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建立了蜀汉政权,年号“章武”。听这国号,就是要打架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旗号,举国讨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