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左良玉身为明朝将领,为何要攻打南明呢?

左良玉身为明朝将领,为何要攻打南明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784 更新时间:2023/12/16 16:51:52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后,福朱由崧,在南京登基,建立了南明政权,史称,弘光皇帝左良玉当时拥兵80万,是南明最大的军事集团,按理说新建立的南明政权,怎么说也得由他来操纵吧!但最后的结果竟然是:新建的南明政权,却让江北四镇给操纵了。

因为皇帝是由江北四镇拥立出来的,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分配,也是江北四镇操纵下完成的。左良玉做为当时最大的军事集团,竟然被排挤到帝国政府的边缘地位。虽然南京政府谁也不敢无视左良玉的利益,但中央政府内部,却显然没有一个完全看左良玉眼色行事的高级官员。

面对这种局面,左良玉自然希望改变。于是左良玉让黄澍入朝,公然挑战马士英的权力。在朝堂之上,黄澍皇帝公布马士英的十大罪状,并且对马士英动起了手。黄澍敢这样做,因为他背后站着左良玉军事集团;左良玉之所以让黄澍如此做,无非是想使南京政府由自己来操纵。如果马士英在这次事件中被打倒,那南明中央政府自然就会大举换成亲左良玉的人了。但马士英却并没有因此被打倒。因为皇帝没有响应黄澍去打击马士英;而且普遍朝臣也并没有追随黄澍大举围攻马士英。

左良玉军事集团派到南京政府的代表,在南京政府只是一个孤零零的政治人物罢了。虽然他背后有左良玉的支持,可以肆无忌惮的打骂马士英,却显然没有在中央政府,取得任何人的响应与支持;既然如此,马士英的地位自然无可动摇了;左良玉在中央政府内,自然也无法取代江北四镇的影响力。

弘光皇帝仍然选择马士英、选择江北四镇。因为弘光皇帝明白自己的地位,如果他改投左良

玉,并提高一心与马士英作对的黄澍地位,那局面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上帝也不敢保证;所以弘光皇帝决定继续保持原来的政治格局。左良玉想在中央政府插一脚的企图失败了。

江北四镇、马士英做事;都可以打着中央政府的名义;从这层意义上,他们是处于挟天子令诸侯的优势之中。左良玉在拥立皇帝之时迟疑了一步,于是就丧失了这种优势,但左良玉真正的优势在于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最终两派决裂了,在满清大军就要南下的背景下,他们开始了大火拼。江北四镇、左良玉都疯了吗?显然不是的,他们都非常有理性。

左良玉东下,是因为如果不东下就得与满清直接冲突了(此时满清大军已到达了长江上游);他们面对满清一点打仗的胆子也没有,但与自己的友军打仗还有点信心。

江北四镇回师南京与左良玉打仗,是因为他们真听马士英的命令、或是忠心弘光皇帝吗?显然也不是的,因为不回师南京城就得与满清军队直接冲突了(此时满清大军也到了江淮)。他们也同样是面对满清没有一点打仗的胆子,但与自己友军还有点信心。左良玉要清君侧;江北四镇要保护南京中央政府;实际上都是为自己面对满清不战而逃找个好听的理由罢了。

他们之间之所以会公然火拼;只是因为他们认为满清有可能只会驻足长江,没有征服江南的意思,那面对江南这一块肥肉,左良玉、江北四镇自然都想往自己碗里多夹点;于是他们自然会为此大打出手了。

当然了,面对满清咄咄逼人的攻势;就是再傻的人也知道,幻想满清会驻足长江,那纯粹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但这种幻想,偏偏这么有市场。当然了,左良玉、江北四镇等人,也知道这种幻想太不切实际了。于是他们从一开始起就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满清驻足长江,那他们打败自己的友军后,就可以在江南拥有最大的发言权了。

标签: 明朝左良玉

更多文章

  • 为何唐朝晚期的宦官权利会那么大呢?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史朝义

    历史上,东汉和明朝是宦官专权的重灾区。其实,唐朝中后期也出现了类似现象。相较东汉和明朝,唐朝的宦官除了抓权,还控制着皇帝。自唐穆宗后的九位皇帝,有七位是宦官所立,敬宗、文宗甚至被宦官所杀,这在历史上十分罕见。宦官哪来这样的底气呢?一窥神策军的发展,便能知晓答案。神策军的成立,与吐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于禁在曹操墓前拜祭,为何看到曹丕送来的画后羞愧而死?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于禁,曹魏

    于禁,字文则,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于禁带军严肃庄重,战斗中所缴获的财物从不私藏,因此深得曹操器重,是曹操所有的将领中唯一的假节钺之人。但于禁常以军法处理下属,不得士卒众心。后世将于禁称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于禁作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三国志作者陈寿

  • 刘禅作为一国之君,为何连杀三位重臣?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禅,蜀汉

    刘禅,即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琰之妻留宿皇宫长达一个月,刘琰休妻子,被杀;李邈上书诋毁诸葛亮,被杀;杨仪口出怨言,下狱后自杀。刘禅作为一国之君,

  • 吴三桂降清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其实早有预谋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吴三桂

    当时的明王朝其实已经岌岌可危,崇祯皇帝自缢后,吴三桂眼见失去了依靠,自己一个人守着山海关,看着闯王李自成的起义军和清兵都要打过来,其实他心里早就想投降了,只不过是在清兵和李自成中间犹豫不决。不得不说吴三桂他是一个以自身利益为重,两面三刀的人,他其实早就在二者之间都给自己留了后路,皇太极曾写信给吴三桂

  •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士 荀彧为何反对曹操称魏公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荀彧,曹操

    还不知道:荀彧和曹操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曹操的第一谋士,荀彧为何反对曹操称“魏公”?三国英雄论荀彧,还真别说,人气那是挺高的。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年还看过不少人都从荀彧入手切三国。讲智谋,谈战略眼光,普遍都认为荀彧堪称当代三大军师之一。但他更吸引人注目的一点,

  • 乾隆晚年为何主动退位,当了三年太上皇呢?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清朝,乾隆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是汉高祖刘邦他爹刘太公,不过这个“太上皇”是刘邦封的,纯属荣誉称号,仅表示一种尊重,实际上刘太公并没有当过皇帝。在中国王朝史上,“太上皇”虽然是个非常崇高的尊号,但当太上皇的人大多是出于被迫或无奈。比如唐高祖李渊,就是被儿子李世民胁迫退位。比如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回国,弟弟朱

  • 都说史书是胜利者写的 刘邦上当皇帝后为何没有污名化项羽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刘邦,项羽

    对刘邦和项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胜者撰写历史,刘邦夺得江山后,为啥项羽没被污名化?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自古君王深谙此道,项羽和刘邦亦如此。但是时局已定,西楚霸王被围困在乌江,唯一的退路就是过江投靠江东父老,但是项羽宁可乌江自刎也不肯过江,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项羽死

  • 吕布并没有斩杀过名将,为何能称三国第一呢?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吕布

    东汉末年,各地势力此消彼长,很快便迎来了三国时代,无论是在真实历史还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位名将一直凭借自己的武力值,排在三国武将之首,即使关羽被后世称为“武圣”,也未曾动摇他的地位,这位名将便是吕布。吕布作为三国第一武将,比起斩杀十四名将的关羽,他甚至从未在战场上斩杀过任何名将,但他依旧是人

  • 古代将军镇守边疆手里握着大军 古人为什么很少发生叛乱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将军

    对古代将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将军手握重兵镇守边疆,为何很少叛乱,他们到底忌惮什么?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刘邦成就大业之后杀了无数开国功臣,种种迹象表明自古帝王心思最难测,伴君如伴虎。可是,手握重兵的将军即使预料到了自己的既定命运也都从容赴死,几乎很少发动

  • 朱元璋会和会收那么多的义子呢?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朱元璋

    义子,指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自愿结成父子关系。这种关系有点类似于拜把子,义结金兰,即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自由组合在一起,成为亲人。但不同的是,拜把子是兄弟相称,认义子则是父子相称。其实,这种行为在现代社会也有,说白了就是认个干亲、干儿子、干姑娘、干爹之类。小时候看《隋唐演义》时,对第八条好汉、忠心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