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将士当初和皇帝一起打天下 皇帝打下江山后为何要杀他们

古代将士当初和皇帝一起打天下 皇帝打下江山后为何要杀他们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78 更新时间:2023/12/6 11:22:4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皇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皇帝打下江山之后,皇帝为什么要杀当初的一起打天下的人?他们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

打江山要靠将才,治天下要靠文才。

上位者想要让别人卖命卖力气,自然要掌握奖惩的权柄,赏功罚过。可是,关于奖赏,却实在是一个艺术活,奖的方式、多寡都很讲究,如果操作不当,好好的奖赏不仅没有起到激励士气的作用,甚至还会形成反效果,乃至于反噬上位者的例子也不鲜见。

一些平民出身的上位者,本身家底就不厚,没有什么浮财可以用作奖赏,只能采用“打白条”的方式,许以重利,借此形成利益共同体,打下来江山,然后再排定座次,按照功劳大小来分享胜利果实。上位者拥有的这些“白条”有哪些呢?无外乎官、爵二字。在封建时代,商品经济不发达,贵族阶级享受的美好生活,多数都是由强权来获取。所以,在封建时代,有权远远要比要钱要好。所以,给那些功臣们最好的酬功方式,就是拜将封侯。

在先秦时,曾官爵并立,爵位体现地位级别、食禄等待遇,官位则可理政统军。可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发现,用官位赏功有二害,“非才则废事,权重则难制”。“平生七十战,白首未封侯。”古人为西汉飞将军李广鸣不平的诗句,这也反映了封建时代的一种社会普遍心理,即认为有功便应加官晋爵,因此,经常出现功臣权重,呈尾大不掉之势。

可是,即使上位者成了皇帝,他们对此权臣终将尾大不掉心知肚明,可是又能怎么办呢?围绕在他身边的,就是这样一帮老兄弟们,不用他们还能用谁呢?尤其是新朝开国,本来就人才难得,而且因为根基不稳,很多人才尚存观望态度,甚至不乏有敌对势力渗透进来。这个时候,上位者实在是没有办法一下子招来那么多的官员充实朝廷各部,只能从老兄弟们中选贤任能,先把行政系统转起来。

前面也说了,当官也不是谁都能做的,因为“非才则废事,权重则难制”,很快已经成为了皇帝的上位者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了。功臣们有了官位、爵位,他们就拥有了超经济特权,很多人鱼肉乡里,甚至还把持各部,结党营私,甚至有些胆子大的,还生出了“彼可取而代也”的心思。

皇帝此时只好下诏求贤,在唐宋之后则是开恩科,大量地延揽“天子门生”,用来增强皇帝的政治实力,免得被这些结党的功臣集团们架空。在唐宋之前,由于没有科举制度这样的人才选拔方式,皇帝们找“帮手”的渠道就少的可怜,而且很多时候还找不到“帮手”,或者找到的“帮手”也都是这些功臣的关系网。在这种权利分配的过程中,皇帝与功臣们的关系就越来越糟,彼此猜忌,不信任的种子也就种下了,最后的“杀功臣”只是集中爆发。

后来,皇帝们也学得聪明了,他们把官、爵分开封授,官以任能,爵以赏功,轻易不再授予功臣们以官职。这样功臣们就只拥有爵位,有着俸禄和品级,虽然身份尊贵,但是没有相应的官位,没有具体的事责,也就没有实权。这样,皇帝就等于稀释了一些股份出去,可是对于三省六部的管控能力却是加强了。

自从官以任能、爵以赏功的原则被贯彻之后,皇帝们与功臣们的关系就缓和了很多。像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就是通过这样的操作来换得中央集权的。明代洪武年间的杀功臣现象,实际上也是贯彻这个原则不彻底的结果。比如“胡蓝”案中的胡惟庸蓝玉,他们不仅是功臣,而是还是朝廷的宰相和大将军,不仅有些爵位在身,贵极人臣,还掌握着实权部门,一旦造起反来,皇帝如何能安枕?对于那些功臣,只要守着爵位,不贪恋权势,做个富家翁,就如汤和一样,不也是美事一桩吗?人心苦不知足啊!

朱元璋早早就地开了恩科,已经锤炼了一支可靠的职业官僚团队,已经不再受这些功臣们的挤兑了。中国古代先贤早就说过,“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意思是唯独礼器与名爵,不能够借给别人(必须自己来掌握)。朱元璋忠诚地履行了皇帝的职责,可是他的“老兄弟”们却没有意识到科举制已经让贵族世道终结了。

标签: 古代皇帝

更多文章

  • 为何鲁智深的杀人放火,却说是在修善果呢?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鲁智深

    鲁智深是不识字的,但就是这个不识字的鲁智深,却写出了深刻的临终偈语:“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鲁智深的杀人放火,其实就是修善果,这偈语似通非通,肯定不是智真长老事先写好交给他的,因为智真长

  • 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他们为何不选择其他思想?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独尊儒术,汉武帝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经过深思熟虑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谏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变成了治国思想,自此之后,儒家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了主流思想。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什么要选择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核心统治思想?为什么不选择诸子百家中的其他思想呢?

  • 为何说王莽像一个穿越者?他有哪些事迹呢?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朝,王莽

    随着《宫》的爆火,很多有关穿越题材的影视剧和小说广泛地进入到了大众的视野里,全民掀起了“穿越”的热潮,更是使许多少男少女做了无数关于“穿越”的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穿越”的火爆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展现了,人们对于当今科技发展的期盼,以及对于未知的好奇探索,“穿越”使那些离我们遥

  • 宋仁宗赵祯的身世如何?狸猫换太子的历史原型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赵祯

    狸猫换太子有名的戏剧桥段,而狸猫换太子故事的中被换下的皇帝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宋仁宗赵祯。赵祯是宋真宗赵恒唯一幸存下来的皇子,宋真宗有六个皇子,也许因为遗传问题,生下的六个皇子中也只有宋仁宗最后活了下来并顺利继承皇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尴尬的皇帝——宋仁宗,分明是自己的皇位却一

  • 宋朝少有的明君,赵祯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呢?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赵祯

    清廉往往是清官的代言名词,在古代官场早期各官员都比较清廉,但随着社会的推进,逐渐产生了经济矛盾,形成了十官九贪的局面,清廉对于官员来说都难以做到,如果是皇帝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君王,在位期间一直是贤明行政,行为作风清廉、朴实,相比其他君王的铺张、

  • “田横五百士”是怎么回事?是个彰显忠义精神的悲剧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田横五百士,西汉

    《史记》中记载了一个事迹,被后人称为”田横五百士“,是发生在汉高祖刘邦刚统一天下时的一起五百多人集体自杀事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情是这样的:田横是齐国的旧贵族,齐王田氏的后裔。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田横的堂兄田儋也在狄(今山东高青县东南)地自立为齐王,起兵反秦

  • 韩信对刘邦是绝对忠诚的吗?为什么说他的失败主要是性格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韩信,西汉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神,在楚汉争霸的战场上,他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最后最落得身死灭族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读《史记·淮阴侯列传》可以发现,韩信通兵法,有谋略,智慧过人,心性坚韧,能忍别人不能忍受的屈辱。但他的性格却也有极大的缺

  • 沐王府是什么来头?为什么能一直传承至明朝灭亡?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沐王府,明朝

    明洪武十六年,朱元璋的义子沐英留镇云南,建立了沐王府,沐家自此在此处扎下了根,一直传承至明朝灭亡。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沐英出生于元末濠州的一个贫苦的家庭,因为父亲去世的早,沐英跟随母亲度日,母亲收入微薄,家里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在沐英七岁的时候,沐英所在的地区,爆发了

  • 唐玄宗为何会如此器重张九龄呢?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张九龄

    孟浩然这一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能在朝堂上施展自己的抱负,哪怕他都隐居了,却心有不甘,于是在四十多岁的时候,认识了当朝丞相张九龄,希望得到对方的引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既然这首诗是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就不得不提一下张九龄这个人了。张九龄是唐朝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文采斐然,作

  • 诸葛亮死的时候,为何刘禅禁止人们奔丧呢?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谯周

    历史上不管君王还是普通人,都对诸葛亮有着极高的评价。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之后诸葛亮逝世。按理说,诸葛亮在蜀汉掌权多年,身居要职,门生故吏多不胜数,死后应该有许多人去奔丧,然而刘禅发布了一道命令,就是禁止奔丧。并且禁止成都内私自为诸葛亮立庙祭拜。最终,在蜀汉的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