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价格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价格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177 更新时间:2023/12/28 16:57:40

产生了划时代的巨变,所谓的“价格革命”便是其影响之一。“价格革命”使“土地所有者阶级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166页)但是,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虽然有所发展,但封建经济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封建主阶级仍然是统治阶级,而且主持开辟新航路和开展殖民掠夺的主要是封建主阶级,为什么这反而会导致封建主阶级的衰落呢?本对此作一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够有助于同学们的学习,同时就教于诸位同仁。

一、“价格革命”导致封建主的收入相对减少。在欧洲,自9——10世纪开始,城市开始兴起,商品经济开始深入农村,随之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实物地租,并日益盛行。从12世纪开始,在英法等西欧国家,农奴制逐渐走瓦解。在农奴获得自由的时候,贵族与农民在法庭上办理一定的手续,称为“公簿”或“特许状”,贵族与农民各执一份。公簿或特许状上明确规定:农民获得人生自由,并可以永远耕种其原来所耕种的那份土地(称为永佃田)。为此农民必须交纳一定的赎金。同时,农民每年必须向地主交纳一定的贡赋。贡赋为货币形式,数额固定,永不变更。当时的农民虽然获得解放,但是农民的贡赋很重,几乎占农民收入的50%左右。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农民的贡赋都不得减少,否则便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从当时的规定来看,当然是对贵族地主极为有利的。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黄金,白银日益增多,货币价格大幅度贬值,而物价也不断上涨。再加上生产力的进步,农民的收获也有所增加。这样农民所交纳的贡赋虽然数量未变,但占农民收入的比例大为下降,到18世纪的下半期,贡赋只相当于农民总收入的5%左右。虽然地主极不满意,但因为有明文规定,也无可奈了。虽然,封建地主收入的贡赋数目没有减少,但实际的相对收入则大为减少了。

二、“价格革命”导致封建主的地位相对下降。贵族地主要求农民交纳货币地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他们不满足于庄园里的简单产品,而需要购买市场上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和奢侈品。随着货币的贬值和物价的上涨,封建贵族通过剥削农民和对外殖民掠夺所获得的财富,就逐渐流入工商业者的腰包。市民阶层,即手工业者、工场主和商人则越来越富有,他们的经济地位开始逐渐赶上并且超过原来的封建贵族。这样,整个封建贵族的势力相对于原来处于社会底层的、经济实力微不足道,而现在则非富有的市民阶层而言,日益减小,其经济上的地位也相对下降了。

三、“价格革命”导致封建主的群体相对缩小。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一些封建地主贵族不愿看到自己日益贫困而工商业者大发横财,他们开始适应新形势而采取一些措施。有些人抛弃了过去轻视甚至鄙视工商业的传统观念,开始从事工商经营,这样,他们就开始向资产阶级转化。有些人开始圈占农民的土地,或者自己经营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或者出租给农业家,以收取更高的地租。因为农民所耕种的土地,所有权仍属于地主贵族,他们有权或强行收回土地。从土地所有者那里获得大片土地的农业家,雇佣农民为他耕种,付给一定的报酬。农场的产品主要投放市场,甚至是主要作为工业原料。这种经营便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了,农业家便是属于资产阶级范畴的“租地农场主”。这样,有些贵族地主资产阶级化了,有些虽没有转化为资产阶级,但也与资本主义生产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例如英国的所谓“新贵族”,法国的自由派贵族,便是如此。这样封建阶级阵营的人数就逐渐减少,而资产阶级的队伍则日益壮大。

标签: 革命封建阶级

更多文章

  • 宋朝海外贸易为何能兴盛?宋朝为何能发展贸易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兴盛

    宋代海外贸易盛况空前,是我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黄金时代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宋代同海外的联系比前代更广。宋代人对海外的地理概念比前人更加清晰,专门记载海外情况的著作就有《海外诸善地理图》、《诸蕃图》、《诸蕃志》、《岭外代答》等好几部,其中对非洲的记述比前代更为广博,如东非的层拨国(令桑给巴尔)、

  • 并非空穴来风:武则天无字碑崇拜男性的惊人真相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武则天墓

    位于陕西省乾县县城以北梁山上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墓,为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唯一的夫妇两帝合葬墓,墓前东西立有两块高大雄浑的石碑,西面是一座“述圣记碑”,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宗李显书写,主要是歌颂唐高宗的功绩。这座碑由七节组成,榫卯扣接,故又称为“七节碑”。而东面便是武则天为自己立的

  •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传奇侠客:排名第一的竟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侠客,古代名人

    “相与信为任,同是非为侠。所谓权行州里,力折公侯者也”——在古老的社会中,游侠是一群跳出了纲纪法度的存在,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立观念和原则,行为虽然常常出入于律法之间,然而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可以为了毫不相干的人赴汤蹈火,也可以为了国之存亡劳苦奔波。“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惩奸除恶”,无论“

  • 汉朝史上如何进行洪灾救济:减免赋税移民就食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历史

    两汉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自然灾害的多发期,其中水灾尤其频繁发生。对于两汉时期的水灾次数的统计说法不一,邓云特在《中国救荒史》中统计的数字是76次,其他学者诸如陈业新先生的统计数字为105次,而杨振红先生的统计数字是78次,学者甄尽忠统计为92次,相互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两汉时期的洪涝灾害频发是一

  • 中国越是有作为的皇帝为何越担忧自己的“后事”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皇帝,后事

    在皇权运作过程中,为了维护国家体统,同时也是为了保障皇权的顺利运行,要求皇权须遵循国家现行体制的规范,维护现有的政治秩序。皇权之所以能够受这种限制,正是自身的运行机制和保障皇权的目的所要求的。皇权在运作过程中,常用对“后事”的担忧而能自觉地接受来自国家体制中的制约。我们所谓的“后事”有两层意思。一是

  • 武王伐纣的内幕:七十万奴隶倒戈只因是战术得当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武王,商纣王,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史记》中记载,商纣王的军队七十万人临阵反戈,非常富于戏剧性。但是我们从考古学发现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还有另外一种解说。商纣王,在殷墟甲骨文中被称为“帝辛”。关于商纣王的无道,比如酒池肉林,比干剜心之类的演义,大家都非常熟悉。可是从甲骨文金文来看,纣王似乎并不是一个无能的君主。郭沫若早就指

  • 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了殷商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武王,商纣王,牧野之战,

    周王姬昌死后,他的第二个儿子姬发在丰京继位,称为武王,并将自己的父亲西伯昌追称为文王.周武王拜姜尚为军师,用对待父辈的礼仪尊重他.武王还团结自己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shì)等,使全国上下一条心,厉兵秣马,积蓄力量,准备起兵灭商.数年后,武王率军东进.但他没有公开打出灭商的旗号,相反却仍以商朝属国的

  • 东京审判中的印度法官帕尔:认为日本战犯无罪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京审判,印度,日本,

    帕尔是在远东军事法庭审判时,惟一一位坚持日本战犯无罪的法官,他的半身塑像就立在靖国神社游就馆的门前。他的儿子承受到安倍晋三的接见。虽然安倍对帕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有分析人士认为,帕尔只不过是安倍以及某些日本右翼人士用来否定历史问题的一个“工具”。“另类”法官反对审判战犯 日本政府对其备加推崇安倍曾

  • 东京审判亲历者回忆:东京审判的真相和内幕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京审判,二战,战犯,

    86岁的高文彬仍然保持着老派上海文人的作风,接受记者采访时穿着整洁的衬衫,头发也一丝不乱。他找出一叠收拾得整整齐齐的资料提供给记者做参考,依稀可见他当年在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办事处做秘书时的风格。“很可惜,当年我从日本带回国的很多资料和照片,现在都找不到了。”时年25岁的高文彬作为中国

  • 宋朝的兵器都从哪儿来?宋朝都有哪些强大的武器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皇帝

    公元 960年,原五代时期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发动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做了北宋的开国皇帝,即宋太祖。赵匡胤靠掌握禁军起家,又是以兵变方式夺得政权,因此深知掌握军队的重要。他当了皇帝以后,一方面想方设法陆续解除了自己一些带兵老部下的军权,另一方面加紧了朝廷对国家主力军禁军的直接控制,抑制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