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盘点中国古代十大传奇侠客:排名第一的竟是他!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传奇侠客:排名第一的竟是他!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630 更新时间:2023/12/4 22:48:41

“相与信为任,同是非为侠。所谓权行州里,力折公侯者也”——在古老的社会中,游侠是一群跳出了纲纪法度的存在,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立观念和原则,行为虽然常常出入于律法之间,然而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可以为了毫不相干的人赴汤蹈火,也可以为了国之存亡劳苦奔波。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惩奸除恶”,无论“大侠”“小侠”,在古老社会的百姓心中,侠客已然成为了律法之外正义的化身。

10.王著

南宋时期,当政者软弱无能,连绵起伏的华丽江山在四方铁骑追逐之下只剩残山剩水。最终偏安一隅,江山为蒙古人取代。汉人和南人的地位一落千丈,蒙古的统治者们大多不通汉话,不懂律法,量刑随意,上级欺压下级,官员压榨百姓,元朝初期的惨状,说是民不聊生也不为过。

王著就生在这样的时代里,眼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王著与僧人高和尚合谋,暗地里铸就铜锤,埋伏在权臣阿合马必经之路上,意图刺杀。然而,不知是天意弄人还是准备不足,刺杀失败,王著被捕,英勇就义。

9.黄衫客

在古代的侠客中,黄衫客是最为迷离的一个,他因李益与霍小玉的爱情传奇走入人们的视野,却也因传奇本身的扑朔迷离而难辨真假。

战乱中的长安,风雨飘摇,劫难之中诞生的霍小玉遇见了同为沦落人的李益,才子和佳人互相倾心,红烛为媒,美酒为约,许下了一生的誓言。只是山盟虽好,人事却常常不尽如人意,贫贱时的恩爱,等来的却是李益飞黄腾达之后的背弃。霍小玉相思成疾奄奄一息之时,春风得意的李益却正准备着迎娶名门之后的卢氏,途径长安的黄衫客听说了这个故事,感于霍小玉之情深,毅然将负心汉李益绑到了霍小玉面前。霍小玉在临死之前见到了惦念之人,故事最终以覆水难收作为结局,而成全霍小玉心愿的黄衫客却成了世间广为流传的义士。

许多年以后,有个叫蒋防的男子将这个故事大胆的演绎,《霍小玉传》成为了唐传奇的压卷之作,而黄衫客的名字也随着这个故事世代流传。甚至有好事之人感叹:“一代名花付落茵,痴心枉自恋诗人;何如嫁与黄衫客,白马芳郊共踏春。”

8.虬髯客

虬髯客,本名张仲坚,风尘三侠之一。提到风尘三侠,就不得不说起红拂女与李靖的故事。史载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豪强并起,虬髯客有济世之志,亦欲起兵以图天下,奔波图谋的路上,在一家旅店内与逃亡中的红拂和李靖邂逅,红拂本为杨素府中家伎,因慕李靖高才而夜奔追随,虽为女子,却风姿飒爽,聪明绝顶。虬髯客见之,便心生爱慕,然而佳人早已心有所属,红拂女机智过人,设巧计令三人结为兄妹,虬髯客便以兄长之心待其二人,后来在二人的劝说下与他们同行,一同投奔李世民,虬髯客见到李世民之后以为其乃“真天子”,于是便洒然放弃逐鹿中原之梦,并将全部家财赠与红拂和李靖,而后不知所踪。

在后来的野史和传奇故事里,有人说虬髯客入了扶馀国,杀其主而自立为王;有人说他本来是高句丽的皇室,回了高句丽为帝王……佳人不可得,后人似乎是为了补偿而为他杜撰出了帝王功业。只是观其心性,并不执著于功名利禄与佳人美酒,所求不得,即慨然放手,这份随性和洒脱,世间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7.原涉

原涉是新朝王莽时期的著名游侠,生于大姓豪族之家,却自小爱管闲事,怜悯孤弱。父亲去世时,他拒绝了南阳郡府的巨额丧葬费用,单身扶柩归葬父亲,并为父亲守孝三年,遂以廉洁仁孝扬名长安。为谷口县令时治理有方,又有“不言而治”的美誉。

原涉辞官后四处游历,广交天下英雄豪杰,遇人危难,或慷慨解囊,或拔刀相助,能力所及,从未敢辞。一次宴饮时,他见到友人邻居家老母过世,因家贫而无法下葬,当即赠与钱财,并且将所需事物一一备齐,帮着安葬逝者。王游公进谗言陷害于他,他虽然愤恨报仇,却不伤及老幼无辜之人。原涉外表仁厚谦逊,性情却多少有些好杀之心,他率性而为,有仇即报,但不滥杀无辜,不慕荣利,对于钱财外物也看得十分通透,然而,侠客任性大意,却最终死于小人之手,令人叹息。

6.剧孟

剧孟是西汉时期洛阳一带著名的游侠,爱好打抱不平,扶贫济弱,喜欢收留无家可归和难容于世的豪侠义士,不问姓名,折节相交,甚至可以说是朋友遍天下,以致于他母亲过世时,前去送葬的车骑达千乘之多。不仅如此,剧孟还十分有才华,吴楚七国之乱时,条侯周亚夫为太尉,过河南而得剧孟相助,曾经极为开心的说:“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剧孟,吾知其无能为已”,吴楚七国起兵造反,不曾询问剧孟,便知道他们目光短浅,不能成气候。周亚夫是西汉名将,他开口称颂的人自然也是当世大才。

5.朱家

朱家,秦汉之际的游侠,大约与汉高祖同时。齐鲁大地历来是礼仪之邦,即便是在春秋乱世之中,鲁国依然是保存周礼最完整的诸侯国,而出生于齐鲁大地的朱家却是以“侠”闻名。所谓“侠以武犯禁”,偏偏是在最保守的地方,生长出了最个性的任侠。朱家为人重义气,受他庇护得以免祸的豪杰能士数以百计,而助贫扶弱所救之人更是数不胜数。他救人于贫贱,自己粗茶淡饭,家无余财,衣不雕饰,助人富贵之后便不再相见;他助人于危难,季布被刘邦通缉,他不仅收留于他,还帮助他向刘邦进言,使季布得到赦免,待季布地位尊崇以后也未曾要求任何回报。

4.郭解

郭解、剧孟、朱家是史书中最早被承认的三位侠客,而郭解相比于剧孟和朱家来说却显得十分另类。郭解是西汉时人,他的父亲便是游侠,汉文帝时被诛。或许是因为父亲的遭遇,郭解其实算不上好人,他自小就好勇斗狠,而且性格残忍,常有作奸犯科之举。及至年长才开始自我反省,以德报怨,厚施薄望,救人性命,不恃功劳;他的侄子因逼人饮酒而丧命,他查清原委之后却承认错在侄子,将凶手放过;有人拦路,先反思自身德行不够,而对拦路之人不加苛责,并且免其徭役……郭解逃亡之时,明报自己是逃犯,却还是有人愿意收留他,甚至为了保护他而付出生命,也足可见他在当时的威望和名声之高。

只是,盛名往往招来祸患,郭解最终还是因为声势太大、处事太过而被朝廷诛杀。

3.侯赢

侯赢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年已七十,还做着看守小吏,满腹韬略,却始终以隐者自居。他为人所熟知是因为信陵君,侯赢不过是门人小吏,信陵君慕其名而拜访,让尊位于侯赢,并为其亲自驾车,终于使得侯赢对他俯首,侯赢感于信陵君知遇之恩,向信陵君举荐了大隐隐于市的朱亥。

前257年,秦军攻赵,包围邯郸,赵向魏求救,魏王本来派了大将晋鄙率十万大军救赵,却因中途受到秦国威胁而停滞不前。信陵君欲救赵国于危难,侯赢阻止其飞蛾扑火之举,并献计窃符救赵,并在事成之日,自杀谢罪。

侯赢

侯赢身怀利器,却不自矜,对于赏识自己之人不惜以性命相酬,以意气相上,能为人所不敢为,不仅以智慧流芳,更因为其将“士为知己者死”六个字演绎到了极致而为后人敬仰。

2.鲁仲连

鲁仲连是战国末期齐国人,他高风亮节,深有大才却不愿为官,以游侠的身份周游各国,多次以智慧化危难于无形。鲁仲连游历赵国时恰巧遇到秦国围攻邯郸,魏国表面相助,暗中却作壁上观,并且游说赵王尊秦昭王为帝,鲁仲连与魏国将军辛垣衍据理力争,最终使其放弃尊秦王为帝的想法,平原君以千金相谢,鲁仲连却言:“所贵於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

鲁仲连口才超群,谈锋机警,且不尚空谈,只为事而辩,不似当时许多士人将口才作为炫耀的技能和资本,他言出必行,以自己的辩才帮助田单收复失地,光复齐国。而功成之后,潇洒离去,不求功绩,不为名利。连高傲的李白都要赞一声:“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1.墨子

墨子,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墨家学说在战国时期与儒家学说同为“显学”。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出身农民的哲学家,他出身低微,亲身体会过下层百姓之苦,因此,在战火纷飞的乱世里,他带领着他所建立起的墨家学派穿梭于各国之间,帮助弱国,抵御强国,消弭战祸,求取和平。楚国攻宋,墨子派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持守城装备帮助宋国,又以机智交锋,迫使楚国退兵而去,使弱小的宋国得以保全。

在混乱的时代里,墨子以他并不宽厚的肩膀承载起了“铁肩担道义”的使命,风尘仆仆,来去奔走,追求着乱世里最难能可贵的和平,兼爱、非攻,墨子不只是张张嘴轻巧的吐出自己的学说,唇枪舌剑战个面红耳赤,更是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实践验证着自己的理论,在那个并不温暖的夜空里,闪耀出夺目的光芒。

标签: 侠客古代名人

更多文章

  • 汉朝史上如何进行洪灾救济:减免赋税移民就食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历史

    两汉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自然灾害的多发期,其中水灾尤其频繁发生。对于两汉时期的水灾次数的统计说法不一,邓云特在《中国救荒史》中统计的数字是76次,其他学者诸如陈业新先生的统计数字为105次,而杨振红先生的统计数字是78次,学者甄尽忠统计为92次,相互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两汉时期的洪涝灾害频发是一

  • 中国越是有作为的皇帝为何越担忧自己的“后事”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皇帝,后事

    在皇权运作过程中,为了维护国家体统,同时也是为了保障皇权的顺利运行,要求皇权须遵循国家现行体制的规范,维护现有的政治秩序。皇权之所以能够受这种限制,正是自身的运行机制和保障皇权的目的所要求的。皇权在运作过程中,常用对“后事”的担忧而能自觉地接受来自国家体制中的制约。我们所谓的“后事”有两层意思。一是

  • 武王伐纣的内幕:七十万奴隶倒戈只因是战术得当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武王,商纣王,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史记》中记载,商纣王的军队七十万人临阵反戈,非常富于戏剧性。但是我们从考古学发现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还有另外一种解说。商纣王,在殷墟甲骨文中被称为“帝辛”。关于商纣王的无道,比如酒池肉林,比干剜心之类的演义,大家都非常熟悉。可是从甲骨文金文来看,纣王似乎并不是一个无能的君主。郭沫若早就指

  • 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了殷商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武王,商纣王,牧野之战,

    周王姬昌死后,他的第二个儿子姬发在丰京继位,称为武王,并将自己的父亲西伯昌追称为文王.周武王拜姜尚为军师,用对待父辈的礼仪尊重他.武王还团结自己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shì)等,使全国上下一条心,厉兵秣马,积蓄力量,准备起兵灭商.数年后,武王率军东进.但他没有公开打出灭商的旗号,相反却仍以商朝属国的

  • 东京审判中的印度法官帕尔:认为日本战犯无罪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京审判,印度,日本,

    帕尔是在远东军事法庭审判时,惟一一位坚持日本战犯无罪的法官,他的半身塑像就立在靖国神社游就馆的门前。他的儿子承受到安倍晋三的接见。虽然安倍对帕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有分析人士认为,帕尔只不过是安倍以及某些日本右翼人士用来否定历史问题的一个“工具”。“另类”法官反对审判战犯 日本政府对其备加推崇安倍曾

  • 东京审判亲历者回忆:东京审判的真相和内幕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京审判,二战,战犯,

    86岁的高文彬仍然保持着老派上海文人的作风,接受记者采访时穿着整洁的衬衫,头发也一丝不乱。他找出一叠收拾得整整齐齐的资料提供给记者做参考,依稀可见他当年在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办事处做秘书时的风格。“很可惜,当年我从日本带回国的很多资料和照片,现在都找不到了。”时年25岁的高文彬作为中国

  • 宋朝的兵器都从哪儿来?宋朝都有哪些强大的武器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皇帝

    公元 960年,原五代时期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发动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做了北宋的开国皇帝,即宋太祖。赵匡胤靠掌握禁军起家,又是以兵变方式夺得政权,因此深知掌握军队的重要。他当了皇帝以后,一方面想方设法陆续解除了自己一些带兵老部下的军权,另一方面加紧了朝廷对国家主力军禁军的直接控制,抑制和改

  • 朱棣起兵夺权竟被刘伯温预测?刘伯温究竟有多神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朱棣,刘伯温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奇怪的一个朝代,他在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首都便从南京迁到了北京,从此有了两个京城,两个直隶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朱元璋死后的一场兵变--靖难之役。燕王朱棣所发动的一场兵变。但是最令我们感兴趣的朱棣所发动的这个兵变早在朱元璋统治时期就被人成功的预测到

  • 西夏王朝:一个在古代历史上被忽略的封建政权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夏,历史

    西夏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唐朝中和元年(881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唐僖宗时,党项部首领拓跋

  • “重文”不“轻武”:宋代对外战争胜率超过唐朝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战争

    不计历史影像依旧模糊的三代,自秦统一后的中国历史也已经够长,但仔细盘点盘点,其中能确立相对长期安定秩序的统一王朝,还真不多。苏辙说,三代以下“能一天下者四君”,分别指汉高祖、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再加上苏辙没机会看到的明、清两代,也无非汉、唐、宋、明、清五朝。而宋代夹在这个序列里面,又似乎多少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