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上的真实玄奘:三个徒弟均为取经之后收的

历史上的真实玄奘:三个徒弟均为取经之后收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139 更新时间:2023/12/25 8:40:05

导读:《西游·降魔篇》票房大热,但在不断的艺术创造与加工中,玄奘的真实面目却越来越模糊:他如何出家?怎样出使西域?是否真的有徒弟?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那么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历史中的真实情况吧……

“破格”出家

玄奘于隋仁寿二年(602年),生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出家前姓陈名袆,玄奘是他出家后的法号。

据《续高僧传》记载,玄奘的家境开始还不错,祖父和父亲都是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其父陈惠曾是县官,母亲是隋洛州长史宋钦之女,玄奘是第四子。玄奘自幼父母双亡,造成了幼年困顿的局面。玄奘的二哥出家,法名长捷,住洛阳净土寺,玄奘经常跟随他去学习佛教经典。

公元614年,隋炀帝号令度僧,通过考试选择27人出家为僧。在举行考试的那一天,陈袆被主考官大理寺卿郑善果看见,当时就问他为什么要出家?一句久存心底的话从陈袆嘴里脱口而出:“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郑善果本来就欣赏他的相貌,又惊佩他的浩壮志气,就破例让他参加了考试,最终被破格录取。

勇敢的“偷渡者”

唐武德九年(626年),玄奘在长安遇到来自中印度的僧人波罗颇密多罗,他是印度纳兰陀寺权威佛学家戒贤的弟子,能记诵大小乘经典十万颂。玄奘听到这个消息如获至宝,亲自登门向这位印度高僧请教。玄奘听他说戒贤深谙百家佛学经典,并且正在纳兰陀寺讲学,于是立下西行求法的决心。

初唐时期,国家初定,边界不稳,国人不允许出境。贞观元年(627年),玄奘几次三番申请“过所”(即通行证,小说中的通关文牒),以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此事并没有打消玄奘西行求法的念头,他决心寻找机会西行。根据当时规定,私度边关比私度内地关隘惩罚更重,所以他的这个决定非常危险。贞观三年(629年),长安遭遇大灾,政府允许百姓自寻出路,玄奘借机混入灾民中偷渡出关。那年,玄奘刚好27岁。从这一天开始,他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

“传奇”的三个徒弟

西游记中的徒弟是唐僧取经之初收的,现实中的徒弟却是在取经之后收的。

第一个徒弟是在唐僧回来的途中收的,据说是一个西域神童,聪颖绝伦,过目不忘,记忆力几乎没人能比得过他。这跟孙悟空很相似,孙悟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相对于大唐来说本来就是异族人了,而且神通广大和唐玄奘的神童大弟子的身份也十分相符。

第二个徒弟是开国元勋尉迟敬德的侄子——窥基,出身将门,却自幼通学儒典,熟读兵书。窥基当和尚有三个条件:“不断情欲;准吃荤血之物;过午能食”。因此他最初出去讲经一般都是准备三辆车,一辆载佛经,一辆载酒肉,一辆载家仆妓女,因此被称为三车和尚,这和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很是相似。

第三个徒弟,应该是圆测大师,新罗国的子,也是个外国人,也是学术渊博,与窥基大师齐名。圆测中规中矩,从事佛经的弘扬,并且是贵族出身,跟西游记中的沙悟净也很相似。

标签: 玄奘唐朝

更多文章

  • 武则天欲立娘家侄子为太子 被狄仁杰哪句话点醒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则天,狄仁杰

    历史上的狄仁杰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公元696年,狄仁杰立下大功后,武则天亲笔在他身着的紫袍上写了“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12个金字,以示表彰。这一表彰名为“制袍字赐狄仁杰”。全诗既是对狄仁杰的表彰,也是对他的激励。前两句概括了狄仁杰的功绩,说他辅佐朝廷,志守清廉而勤政,后两句是要求狄仁杰率励

  • 清朝历史解密:八大“铁帽子王”拥有免死金牌吗?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铁帽子王,康熙,

    2015 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中央和地方媒体在报道中一再使用“铁帽子王”这个词,强调反腐中没有“铁帽子王”。2015 年全国两会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吕新华表示 :“反腐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什么样的老虎都是藏不住的。”“铁帽子王”是怎样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呢 ? 有清一代近三百年,以

  • 大清轶事:一碗催胎药促成了慈禧太后的发迹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慈禧,咸丰,清朝,

    众所周知,大清帝国是在辛亥革命的隆隆炮火中灭亡的。然而,如果不是一碗催胎药让咸丰皇帝成了皇长子,那么道光皇帝之后掌舵大清这艘破船的就是恭亲王奕;如果是活到六十多岁的恭亲王上台,那么慈禧这个祸国有方、治国无方的懒女人就不会乱搞四十七年;如果没有慈禧乱搞这四十七年,那么大清帝国在勇于变革的奕治理下就

  • 揭秘一个残忍的故事 半条鱼引得胜玉公主自杀!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胜玉公主

    春秋战国之时,死士专褚刺吴王僚,公子光夺得王位,史称“吴王阖闾”,也就是夫差的父亲。话说吴王阖闾有一个女儿,叫胜玉公主(也叫滕玉),有一次伐楚的时候,因为蒸了一条鱼,阖闾就吃了一半,把另一半给胜玉公主吃。不料公主大怒,说:“父王把吃剩的鱼给我,就是在羞辱我!”然后就自杀了!因为半条鱼就自杀了,还说是

  • 风流才子之号是真的吗?唐伯虎一生很穷困吗?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伯虎

    透过历史的时空隧道,我们走近唐寅,看到冠于头上几百年的风流才子之号却是半假半真。风流是假,一生穷困,没有产业,靠卖画和朋友接济维持生活,何来娇妻美妾成群?才子却是真,博学多能,能诗善画,博功名如探囊取物;而又具有一双慧眼,发觉宁王有造反的野心,及时出走;练就一身狂骨,宁守贫困,不使人间造孽钱。一、巧

  • 揭秘:三国历史上只因毁容而被杀害的大将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大将

    古代男子也重容貌好打扮,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邹忌,《战国策》记载说他出门都要梳洗打扮一番。后世有一个潘安,因为长得美,女人见了就向他车上扔果子,于是就有了“掷果盈车”一词,此后人们形容一个男人长得好,就说是“貌比潘安”。像《三国志》这种正史典籍,也是多有介绍一个人相貌长得好的事例。从这个原因出发,古代

  • 思想家韩非真的曾做过向秦王诬陷同僚的事吗?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韩非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割据势力多且强大。正是因为在这种背景下,社会的思想非常的活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出现了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主要是通过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们的政策,使得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同时他们自己也会受到君主的重视,成为国家重臣。结合《战国策》之秦策,下面主要叙述战国时

  • 细说历史:慈禧向全世界宣战加速清朝灭亡?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慈禧

    “冲动是魔鬼”这句话说得十分有水准,魔鬼附体的大清帝国独裁者在冲动下做出了空前绝后的旷世之举,居然向全世界宣战。这世界上任何的宣战书,矛头所针指的对象无外乎个人、集体、国家,都十分明确,而清帝国发布的《宣战诏书》中“彼等”二字,将除了自身以外所有外部世界统统列为敌人,说白了就是向全世界宣战。清人景善

  • 周思源新解《水浒传》:梁山108将半数不是好汉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水浒传,梁山108将

    梁山泊劫富不济贫!一百单八将起码有四五十人不是好汉!宋江受招安,不是丑化他……知名学者、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思源近来新解《水浒传》,对许多定论做了颠覆性的重新诠释,在学界引起争议。梁山好汉劫富不济贫周思源近年因在央视讲解《红楼梦》而闻名。周思源说,他在研究《红楼梦》的同时必须熟悉四大名著的其他3部作品

  • 揭秘:乾隆为什么说崇祯继位时“国事已不可为”?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崇祯

    北京历代帝王庙是明清两朝专门祭祀古代帝王的皇家庙宇,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年(1531年)。在该庙的景德崇圣殿内,供奉着188位古代帝王的牌位,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末崇祯。乾隆与历代帝王庙有着不解之缘,他曾经六次亲祭帝王庙,并且重修殿宇,在庙内留下四座石碑。这些碑文记录了乾隆对入祀帝王的评价,同时也反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