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明朝福王朱常洵真的有300多斤重吗?

揭秘:明朝福王朱常洵真的有300多斤重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668 更新时间:2024/1/10 5:42:46

世人对明朝福王朱常洵多有误解。朱常洵是万历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异母弟弟,生于1586年(万历四十年),比明光宗朱常洛小4岁,生母是万历皇帝最爱的女人郑贵妃。朱常洵的出生,引发了万历君臣的一场灾难--“国本之争”。因为万历皇帝有废长立幼的想法,迟迟不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引起群臣不满,纷纷上疏要求万历皇帝尽快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这场争论长达15年,直到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万历皇帝才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

到此,国本之争告一段落,这件事共逼退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等4名内阁首辅,10多位部级官员,涉及官员总计多达300多人,其中100多人被罢官、发配充军等。这件事给本来就在走下坡路的明末政治予以沉重打击,朝廷纲纪雪上加霜。但是,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按照明朝祖制,皇子成年后(15岁左右)就要离开京师前往自己的封地就藩。而福王朱常洵一直没有离开京师前往自己的封地洛阳,因为万历皇帝和郑贵妃舍不得这个宝贝疙瘩离开身边。这样一来,大臣们又不放心,怀疑万历皇帝要换掉太子立福王朱常洵,又是人心惶惶。直到1614年(万历四十二年),28岁的福王朱常洵才离开京师来到封地洛阳就藩,从此再也没有见过父母。

朱常洵在洛阳就藩27年,直到1641年1月被李自成所杀。历史上对福王朱常洵的记载多是骄奢淫逸,大胖子,结果被李自成和鹿放在大锅里煮成了“福禄宴”。其实,历史事实不是这样的,真实的福王其实是个不错的人。来简单看看福王朱常洵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一,遵纪守法。

朱常洵就藩洛阳27年,基本算是老老实实守在王府,没有为害一方。不敢说没有欺男霸女,因为这个不好界定,但起码没有罪大恶极的事情,这一点是肯定的,各种明史资料都没有发现福王朱常洵罪大恶极的记载。

第二,身体健康。

朱常洵活到55岁还身体健康,这一点很不容易。如果不懂节制,不懂修身养性,以朱常洵这么好的生活条件,很容易纵欲过度,过早掏空自己的身体。要不是被李自成处死,朱常洵应该可以活到更高年龄。能做到这一点,说明他是一个爱惜身体、懂得节制的人。

后世说他体重300多斤,其实是诬陷。万历皇帝的5个儿子基本长得都比较清秀,再说了,在古代落后的医疗条件下,300多斤体重的人很难活到55岁。

第三,天资聪明。

至今没有发现朱常洵直接参与“国本之争”的记载,朱常洵被父母长期留在身边,主要是因为朱常洵十分讨父母喜欢,万历皇帝和儿子朱常洵几乎要天天见面,而长子朱常洵一个月才能见到万历皇帝一两次。这固然有子凭母贵的因素,但是,如果朱常洵长得不好,不乖巧聪明,肯定不会受到父皇如此特殊的喜爱。

第四,立场坚定。

虽然有过”国本之争”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但朱常洵对朝廷的忠诚从未有二心。侄子朱由校当皇帝的天年间(1621年-1627年),福王朱常洵曾向侄子天启皇帝朱由校报告,要捐银子给朝廷打战,并请求在洛阳为太监魏忠贤建生祠,朱由校同意。

朱常洵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此时天启皇帝朱由校正联手太监魏忠贤攘外安内:一是要稳住辽东局势;二是要清除东林党,重建朝廷权威。福王朱常洵的举动就是明确支持侄子朱由校工作,这两件事充分证明了朱常洵头脑清醒、政治正确。

第五,以身殉国。

1641年,朱常洵的洛阳城被李自成攻破,当时洛阳能守得住吗?很难。朱常洵在这个地方才呆了27年,在洛阳的根基不深。但是朱常洵做了应有的抵抗,因为农民军太强大了,洛阳被攻破,朱常洵战略转移未成,被李自成手下抓获,朱常洵没有投降,被处死。

崇祯皇帝得到消息后,痛苦流泪,哀叹道:朕竟不能保一叔!李自成的农民军退出洛阳后,崇祯皇帝让地方政府收敛朱常洵的遗体重新安葬,并赐朱常洵谥号:忠。后世称朱常洵为福忠王。

从以上五点分析,不难发现,福王朱常洵是个不错的人,各方面都经得起检验。

标签: 朱常洵明朝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萧何饮酒作乐不问政事,为什么却被万民称颂?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萧何,汉朝,风云人物

    西汉第一相萧何临死之前向汉高祖刘邦推荐曹参为相,不曾想,曹参拜相后,数年来无所作为,每日饮酒作乐。就是这样的丞相,却得到了民众普遍的赞颂,实在是太令人费解了,难道汉朝的老百姓脑子有问题?史载,萧何和曹参都是沛县的刀笔吏,相当于现在的律师,不过也有说曹参是狱吏。但不可否认,萧曹二人是好友,与曾在沛县任

  • 如果朱元璋没杀开国功臣,那么明朝又会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开国功臣,文史百科

    中国历史上,但凡作为开国皇帝在夺取天下之后,首先是敕封天下,对于功臣则会按照功劳大小进行封赏,但是接下来便是卸磨杀驴,鸟尽弓藏,基本上都逃不掉这个怪圈,像刘邦,李世民上台后都干过这样的事情。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朱元璋把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几乎全部杀完,总计大概有20多万人,在中国历史达

  • 揭秘历史上的灵宝之战,大唐二十万军队为何全军覆没?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灵宝之战,唐朝,战史风云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灵宝之战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说起安史之乱,有一场战役不得不说起,唐军二十万军队浩浩荡荡追击叛军,被引入峡谷,结果被杀得只剩8千余人,主将哥舒翰并没有以身殉国而是跪地求降,他的一生英明也毁于一旦,那么灵宝之战,叛军的首领究竟是谁,二十万的军队怎么会在

  • 清代禁卫军有哪些?他们的职能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禁卫军,商朝,历史解密

    清王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君主制集权国家,宫廷各种制度多沿袭明朝之制度且更为完善。但其中的禁卫制度却大有不同,主要原因在于清入关以前是北方游牧民族,满族带有浓厚贵族制特征,即八旗贵族。因此,在清朝有资格对君主及皇城加以防卫的大多都是八旗贵族子弟。直到康熙年间才增设汉人侍卫,只有在武举中表现出色的人才有机

  • 赵光义最喜欢的长子赵元佐为何疯了?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元佐,明朝,野史秘闻

    赵光义有九个儿子,他最喜欢的是长子赵元佐,据史书记载,“少聪警,貌类太宗,帝钟爱之”。赵元佐不仅长得像宋太宗,而且非常聪明,因此深得父皇的喜爱。宋太宗继位后,就开始培养赵元佐,“从征太原、幽蓟”。太平兴国年间,赵元佐“出居内东门别第,拜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卫王,赴上中书”。在这之后,赵光义

  • 为什么说窦太后是作妖皇后?她都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窦太后,汉朝,风云人物

    当年的一部美人心计让人深深感觉到了女人掌权的恐怖,前有吕太后把握朝政,将天下弄得人心惶惶,后有窦太后,陪同夫君上朝,弄得兄弟反目成仇。这里说的兄弟反目,就是汉景帝与梁王了。窦太后本是吕太后宫里的一个小宫女,因为吕太后想要监视代王刘恒,便将她赐给了刘恒,先不说窦太后是如何成为刘恒的皇后的,光是以间谍的

  • 根据史书记载,南宋的手工业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峰?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昭莫多战役的过程如何?准噶尔部会为什么会大败于清军?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昭莫多战役,清朝,战史风云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朝与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战于昭莫多,这场战役是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唯一一次亲征,并歼灭了噶尔丹的主力,史称“昭莫多之战”。准噶尔部属于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居住在今新疆西北一带。噶尔丹本与清朝有着频繁的马市,清初在平定国内叛乱的战争中对战马的需求量很高,而噶尔丹为了发展当地生产,

  • 李隆基政变时,为什么一定要杀死这三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隆基,唐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李隆基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每一场政变,都夹杂着血和泪,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为什么大多数政变都要杀很多人呢?因为“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留着和自己方向不同的人一起共事,风险实在是大。公元710年,李隆基和姑姑太

  • 朱元璋曾想迁都西安,为什么后来又改变主意了?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从明朝永乐大帝朱棣开始,北京始终作为中国的都城并延续下来。然而如果不是一位皇子的意外死亡,明朝的都城将会是西安了。而西安著名的钟鼓楼,正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钟鼓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之一,属于钟楼和鼓楼的合称,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公元1380年,洪武大帝朱元璋下令在西安盖造钟鼓楼,并采取了极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