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古人杀光金国皇室,为何却善待宋朝皇室?

蒙古人杀光金国皇室,为何却善待宋朝皇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502 更新时间:2024/1/18 14:46:41

蔡州之战,屠灭金国完颜皇室的不仅仅是蒙古人,还有与蒙古军队攻灭金朝的盟友——南宋人。

蒙宋联军攻灭金朝的蔡州之战,在灭掉金朝的同时,也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公元1234年,蒙宋联军攻灭金朝的最后一站——蔡州之战打响。此时的蔡州城已被蒙宋联军重重包围,金哀宗完颜守绪在这种情况下,将皇位传位给东面元师完颜承麟后,自缢身亡。

“朕将江山社稷托付给你,这也是迫不得已。朕身体肥胖,不能策马出征。万一城陷,必难突围。考虑到你平昔身手矫健,而且有将才谋略,如国有幸逃脱的话,可延续国祚,这是朕的心意。”

然而,完颜承麟也没有能够逃出蔡州城,在城破突围的过程中,力战而亡,而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从登基到死亡仅仅存续了一个时辰的时间。

蒙元联军攻入蔡州后,随即对金朝皇室展开了疯狂的屠杀,“惟完颜一族不赦”的政策使得金朝的皇室几近灭族,而在对金朝皇室宗亲的屠戮中,南宋军队表现的比蒙古军队还要积极。

1127年,两宋之间的“靖康之耻”,金军将宋徽宗、宋钦宗及皇室宗亲、朝中大臣及其家眷全部掳往北方,期间更是对其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和羞辱,在这之后的“绍兴和议”中,南宋又向金朝称臣。

这份屈辱的经历,让南宋军民对于金朝的憎恨之情持续了长达百年之久,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蒙宋联军攻入蔡州城后,南宋军队将这份被长期压抑的愤恨情感全部发泄在了金朝皇室的身上,进而对于屠杀完颜宗室那可是真的毫不手软。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金朝皇室被屠戮殆尽也就成为了必然。

蒙古屠灭金朝皇室,还是在于蒙古与金朝之间确实存在着深仇大恨。

金朝为了防止蒙古壮大,确实采取了非常残酷的手段。

早在金朝建立初期,就用非常残忍的手段,钉死了蒙古族首领俺巴孩汗残,并且残酷的镇压了蒙古部落的反抗。并且,金朝利用蒙古各部落之间的矛盾,挑唆和鼓动蒙古部落之间的内部战争,对蒙古族社会发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金朝的军队为了削弱蒙古族对于自己统治的威胁,经常性的组织军队对蒙古草原上的百姓进行屠杀和劫掠。

就这样,矛盾的不断演化让蒙金之间结下了血海深仇。

而在蒙古灭金的整个过程中,金朝对于蒙古军队的抵抗也是相当的激烈。

从成吉思汗起,蒙古经历了三代首领才最终灭掉金国,并且,为了加快灭金的进程,蒙古还与宋军联合,通过借道宋境的方式,迂回包抄,这才极大地降低了灭金战争的伤亡。

因而,按照蒙古人的一贯风格,家仇国恨一起报,屠戮金朝皇室并不难理解。

尽管蒙古在灭宋的过程中遭到了更为激烈的抵抗,双方交战时间也更长更久,但是当时蒙古首领忽必烈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而这更多的也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

1276年,蒙元大军打到南宋都城临安,宋恭帝赵投降。此时的忽必烈既没有对临安的南宋皇族赶尽杀绝,也没有像一百年前“靖康之耻”中金朝对待北宋皇室那样“免系颈牵羊”, 除太皇太后谢氏因为生病,暂时留在临安以外,包括宋恭帝赵及全太后在内的皇室成员均只是被押往元大都。对此,全太后都不免激动的说道:

“荷天子圣慈活汝,当望阙拜谢”

在这之后,赵被送到西藏学佛,成为一代高僧,直到1323年,因文字狱被元英宗赐死。其他皇室成员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待。

由此可见,相较于对待金朝皇室成员,此时蒙元的领导者忽必烈确实对于南宋的皇室成员可以说是“仁至义尽”的。

而忽必烈如此对待南宋皇室成员更多的还是为了政治目的。

首先,不得不说,忽必烈可以说是蒙古帝国建立初期汉化最为彻底的一位首领了。

相较于之前的蒙元统治者原始部落式简单野蛮粗暴的管理思维,忽必烈的汉化程度较深,并且具备一定的封建管理水平,他将藏传佛教萨迦派萨迦五祖之一的八思巴大师奉为国师,用宗教的力量统御蒙藏,并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开设行省制度,都是很大的管理创新。

同时,忽必烈极力推崇儒家文化,这些都让忽必烈对于占领国的统治态度较之前的铁木真拖雷窝阔台蒙哥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换了之前的几位,别说宋朝的皇室,就连宋朝的臣民都很难自保了。

其次,忽必烈此时也避免过度的激化南北矛盾与民族矛盾,对于自己位置产生不利影响。

实际上,忽必烈能够登上蒙古大汗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感谢南宋。前任蒙古大汗蒙哥,在蒙宋在钓鱼城之战,正是因为蒙哥的突然战死,他才有机会绕开忽里台大会,通过武力夺取汗位,在蒙古贵族内部,他的反对者不在少数。

正是因为途次,忽必烈麾下坚定支持者以及重要的倚重力量,汉人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并且在灭金、灭大理、灭宋的战争中,汉人刘整张弘范等都是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包括灭南宋期间,他对于文天祥等南宋忠臣也是极力招降。

由此可见,汉人和汉臣对于忽必烈来说,意义重大,他需要借助汉人的力量来维系自己的统治,巩固自己的地位。

再次,就是忽必烈进行内部统治与外部征服的需要。

此时的忽必烈,对于宋朝治下的汉族地区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一方面,南宋地面上有钱,有人,有实力,当时的日本,越南,缅甸都没有打下来,还是要依靠汉人的支持才能去打;另一方面,蒙古帝国已经分裂为元帝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虽然忽必烈依然为元帝国皇帝兼任蒙古帝国大汗,但是统治力已经不如他的前面几位,为了巩固汗位, 也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

而这些都促使他保持与汉族阶层,特别是士大夫阶层的关系,所以选择优待皇室,在统治初期以起到笼络人心的作用。

当然,尽管灭掉南宋的忽必烈没有对南宋的皇室痛下杀手,但是已经故去的南宋皇帝们的陵墓却遭到了灭顶之灾。其中最惨的莫过于宋理宗了,不仅陵寝被毁,就连自己的头盖骨都被杨琏真伽盗去做成了酒器,不免让人深感怜悯。

而蒙元政权的统治者所制定的民族歧视和等级分化制度,极大的加深了民族间的矛盾,再加上忽必烈之后蒙元的统治者一个比一个的昏庸与无道,最终,元朝的大一统局面维系的不到百年,就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所推翻了。

标签: 宋朝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明朝福王朱常洵真的有300多斤重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常洵,明朝,野史秘闻

    世人对明朝福王朱常洵多有误解。朱常洵是万历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异母弟弟,生于1586年(万历四十年),比明光宗朱常洛小4岁,生母是万历皇帝最爱的女人郑贵妃。朱常洵的出生,引发了万历君臣的一场灾难--“国本之争”。因为万历皇帝有废长立幼的想法,迟迟不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引起群臣不满,纷纷

  • 萧何饮酒作乐不问政事,为什么却被万民称颂?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萧何,汉朝,风云人物

    西汉第一相萧何临死之前向汉高祖刘邦推荐曹参为相,不曾想,曹参拜相后,数年来无所作为,每日饮酒作乐。就是这样的丞相,却得到了民众普遍的赞颂,实在是太令人费解了,难道汉朝的老百姓脑子有问题?史载,萧何和曹参都是沛县的刀笔吏,相当于现在的律师,不过也有说曹参是狱吏。但不可否认,萧曹二人是好友,与曾在沛县任

  • 如果朱元璋没杀开国功臣,那么明朝又会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开国功臣,文史百科

    中国历史上,但凡作为开国皇帝在夺取天下之后,首先是敕封天下,对于功臣则会按照功劳大小进行封赏,但是接下来便是卸磨杀驴,鸟尽弓藏,基本上都逃不掉这个怪圈,像刘邦,李世民上台后都干过这样的事情。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朱元璋把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几乎全部杀完,总计大概有20多万人,在中国历史达

  • 揭秘历史上的灵宝之战,大唐二十万军队为何全军覆没?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灵宝之战,唐朝,战史风云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灵宝之战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说起安史之乱,有一场战役不得不说起,唐军二十万军队浩浩荡荡追击叛军,被引入峡谷,结果被杀得只剩8千余人,主将哥舒翰并没有以身殉国而是跪地求降,他的一生英明也毁于一旦,那么灵宝之战,叛军的首领究竟是谁,二十万的军队怎么会在

  • 清代禁卫军有哪些?他们的职能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禁卫军,商朝,历史解密

    清王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君主制集权国家,宫廷各种制度多沿袭明朝之制度且更为完善。但其中的禁卫制度却大有不同,主要原因在于清入关以前是北方游牧民族,满族带有浓厚贵族制特征,即八旗贵族。因此,在清朝有资格对君主及皇城加以防卫的大多都是八旗贵族子弟。直到康熙年间才增设汉人侍卫,只有在武举中表现出色的人才有机

  • 赵光义最喜欢的长子赵元佐为何疯了?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元佐,明朝,野史秘闻

    赵光义有九个儿子,他最喜欢的是长子赵元佐,据史书记载,“少聪警,貌类太宗,帝钟爱之”。赵元佐不仅长得像宋太宗,而且非常聪明,因此深得父皇的喜爱。宋太宗继位后,就开始培养赵元佐,“从征太原、幽蓟”。太平兴国年间,赵元佐“出居内东门别第,拜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卫王,赴上中书”。在这之后,赵光义

  • 为什么说窦太后是作妖皇后?她都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窦太后,汉朝,风云人物

    当年的一部美人心计让人深深感觉到了女人掌权的恐怖,前有吕太后把握朝政,将天下弄得人心惶惶,后有窦太后,陪同夫君上朝,弄得兄弟反目成仇。这里说的兄弟反目,就是汉景帝与梁王了。窦太后本是吕太后宫里的一个小宫女,因为吕太后想要监视代王刘恒,便将她赐给了刘恒,先不说窦太后是如何成为刘恒的皇后的,光是以间谍的

  • 根据史书记载,南宋的手工业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峰?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昭莫多战役的过程如何?准噶尔部会为什么会大败于清军?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昭莫多战役,清朝,战史风云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朝与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战于昭莫多,这场战役是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唯一一次亲征,并歼灭了噶尔丹的主力,史称“昭莫多之战”。准噶尔部属于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居住在今新疆西北一带。噶尔丹本与清朝有着频繁的马市,清初在平定国内叛乱的战争中对战马的需求量很高,而噶尔丹为了发展当地生产,

  • 李隆基政变时,为什么一定要杀死这三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隆基,唐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李隆基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每一场政变,都夹杂着血和泪,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为什么大多数政变都要杀很多人呢?因为“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留着和自己方向不同的人一起共事,风险实在是大。公元710年,李隆基和姑姑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