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商隐白居易等古代文人已经有环保意识

李商隐白居易等古代文人已经有环保意识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62 更新时间:2023/12/18 19:50:45

古语云:一草一木皆有情。作为有着丰富情感的人,他们的文字中自然会流露出对生命的关爱和感怀。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

《论语·述而篇》中记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钓鱼时,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而不用那种将一根粗绳子拉在河的两岸、绳子上挂着一个个小钩子的纲;用带绳的箭射鸟时,只射飞鸟而不射在窝里栖息的鸟。后人就是遵循孔子关爱生命的理念,反对“竭泽而渔”地自然索取。“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种做法不但有利于保护动物繁衍,更是仁爱的表现。

古人的环保意识

唐代诗人商隐看到一些达官贵人饕餮终日,破坏环境,便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歌──“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竹笋在当时的长安城是非值钱的鲜味,吃腻了山珍海味的达官贵人们每到春天都想尝尝鲜,于是,鲜嫩的竹笋成了桌上餐。可是吃下肚的是竹笋,毁掉的却是一片竹林。对于这样近乎残忍的行为,采竹笋的人并不深思其中利害,故而诗人发出了这样无可奈的叹息。这种叹息是一个人良心的自我发现,更是爱护环境之情感的自然流露。

白居易对动物的爱护尤为理性:“虾蟆得其志,快乐无以加。地既蕃其生,使之族类多。天又与其声,得以相喧哗。”他认为虾蟆之类的动物是天地生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人类不应该伤害它们。他还身体力行,常常把买到的野禽放生。每年春夏之交,鸟儿们正处于繁育时期,不少乡下孩子喜欢掏鸟窝、抓小鸟,甚至不少大人也在田间地头边干活边捕鸟,究其动机,仅仅是出于好玩。那一幅幅鸟儿或死去或挣扎的画面,让他心悸惊恐,心生悲凉。于是,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深情呼喊与号召──“谁道群生性命微,一样骨肉一样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盼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通过这些诗句中的真情流露,不难看出,远在古代,不少有识之士已经深谙环保之道,并且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随着时代发展,如今环保观念已深入人心,我们期待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迎来更美的明天。

标签: 竹笋历史诗人自然动物一个不少流露

更多文章

  • 墨子成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黑社会”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飞机,一个,墨子,集团,天使,黑社会,这个,组织

    穿草鞋,是墨子的大众形象。这说法出自《庄子·天下篇》:“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硚为服。”《史记》上说,墨子在宋国任过大夫,与公输班一样也是鲁国人。墨子出身贫寒,自称下等人,走的完全是草根路线。年轻时,墨子也学习过儒家学说,但很快就觉得这套东西礼节太过繁琐,尤其是厚葬死者的规矩,贫民而害事,浪

  • 没有空调的时代,古人如何度过三伏天?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自然,心静,六月,古人,避暑,古代,荷花,纳凉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今年的三伏天气温似乎格外热,很多人不得不整夜开着空调才能入眠。在中国古代,没有现代化制冷设备的古人是如何对付高温高湿的三伏天的?小编从古代画卷中整理出一套“避暑方案”,看看“大暑赏荷”、“浸伏”等避暑方法。从史料来看,古人强调调整心态,以“顺四时,适寒暑”,那么到了一

  • 为防止考试作弊,古人都想出了哪些高招?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科举,制度,试卷,考官,主考官,密封,考生,考试

    2017年高考已来临,众所周知,现在的高考试卷上面都有一条密封线,考生的信息填写在密封线之上,交卷后,由监考人员进行密封。其实此法起源于武则天,在北宋形成制度。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古代科举考试 唐代的科举试卷刚开始不仅不实行密封,反而在阅卷时,还要参考由推荐人递上来的“行卷”,以检验

  • 王敦到底想不想改朝换代?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家,一个,如果,这个,司马,没有,周氏,自己

    王敦至今都留下了一个谜,那就是:他到底想不想改朝换代?在权臣和皇帝之间,他似乎摇摆不定。皇座曾经触手可及,然而他掉头离去。可惜转眼一生,转身一世。等他再次回首,才发现荆棘密布,云遮断归途,建康已是咫尺天涯。他只有站在长江边仰天悲歌,奔腾不息的江水卷走了他的万丈雄心,却没能冲洗得了对他的万世骂名。王敦

  • 史上最牛特权考生,不用考试直接当状元!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他们,因为,一个,爷爷,特权,秀才,为什么,状元

    现在的人一提起“特权”这两个字,无不深恶痛绝:“为什么我没有特权?为什么?为什么?”其激烈程度直追屈原的天问。说起特权,在整个科举史上,恐怕没有人比翁曾源更有发言权了。要想知道翁曾源为什么有特权,得先了解一下他的家庭背景。首先,他的爷爷叫翁心存,一品大员;然后他的爸爸叫翁同书,封疆大吏;再然后,他的

  • 慈禧年轻时凭什么本事独得咸丰皇帝恩宠?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咸丰,可以,一个,皇帝,自己,安德,慈禧,就要

    慈禧的一生,从出生而老迈直至七十三岁病逝,总是笼罩在诸多朦胧而神秘的色彩与谜团之中,正如垂帘听政时那躲在布帘背后 若隐若现的身影,大有呼之欲出之势,却又难窥其人,难睹其面。慈禧太后作为晚清最有权势的女人,人们记住了她祸国殃民,更记住了她死后陵墓惨遭盗掘尸体被扔在地宫一角。但是,慈禧太后是怎么获得咸丰

  • 乾隆为何选择十五子永琰当继承人?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一个,没有,清朝,皇后,乾隆,贵妃,十五,之后

    乾隆自称“十全老人”,认为自己文武兼备、福寿双全。然而他却有一件终生憾事。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年仅九岁的皇二子永琏得了寒症夭亡。随后,乾隆取出了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的,上面写着永琏名字的立嗣密旨。乾隆七年,乾隆把自己的陵寝定在东陵,并在附近为永琏

  • 太监寇连才冒死劝谏慈禧却被处死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太监,自己,慈禧,中国,历史,因为,小孩子,一个

    在中国历史上,太监多因奸诈弄权而被人们唾骂。但是,太监中也有敢于直言、忧国忧民的有志之士。清朝寇连才就是这样一位太监。读中国历史故事,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寇连才出生于直隶昌平一个普通家庭。因为贫穷,寇连才15岁便进宫做了太监,从做梳头房太监开始,后又相继做会计房太监、奏事房太监,逐渐成为慈禧身边为数

  • 古时候官场上的年终奖怎么发?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一般,年终奖,地方,皇帝,口袋,官员,公文,时期

    年终奖在我国很早就有。在东汉时期,一到腊月,皇帝就开始给文武百官发年终奖。《汉官仪》中记载“腊赐”一项为:大将军、三公各钱2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特进、侯15万,卿10万,校尉5万,尚书3万,侍中、将、大夫各2万,千石、六百石各7千,虎贲郎、羽林郎3千。据说当时三公和大将军的月薪只有17

  • 明朝开国功臣因为没吃完饭菜而自杀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皇帝,儿子,历史,自己,武将,朱元璋,两个,非常

    开国皇帝杀害功臣,这种事情历史上一直有。原因无外乎就是害怕功高盖主,因为皇帝的位置可就这么一个,在打天下的时候,全都是好兄弟,一旦成功,坐上皇帝那个人在看他昔日的好哥们,心里可就不是滋味了。史书记载的最多的就是朱元璋了,虽然说他非常的有能力,也将天下治理的非常好不过嗜杀也是事实。读中国历史名人故事,